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美国白蛾林间药效试验

湖北林业科技
HubeiFores*ryScienceandTechnology
第49卷第6期2020年12月
Vol. 49,No. 6Dec. ,2020
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美国白蛾林间药效试验
张文颖闵水发黄芳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200)
摘要:应用不同浓度的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美国白蛾3〜4龄幼虫,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3d 试虫开始死
亡,10 d 死亡率达到50%,13〜14 d 后,试虫死亡率达到高峰期,15 d 后,除3X106 PB  • mL"处理浓度外,其他各处理 试虫校正死亡率均高于90.28%,防治效果显著。综合防效和成本,生产中建议使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美国白蛾时选
择5X106 PIB . mL -1及以上浓度。
关键词: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药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S763. 305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4 - 3020(2020)06 - 0023 - 04
Field  Efficacy  Tett  of  Hyphantria  cune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Againtt  Hyphantria  ciinea
Zhang  Wenying  Min  Shuifa  Huang  Fang (Hubei  Ecology  Polytechnic  College  Wuhan  430200)
Abstract : The  efficacy  test  of  Hyphantria  cune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HcNPV) against  the  larvae  of  Hyphantria  cunea  in
the  3rd  or  4th  instars  was  mad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  small  amount  of  death  Hyphantria  cunea  was  found  after  3 days, the
worm  mortality  attained  50% after  10 days ,after  14 days  appeared  death  peak , especially  3X0 PIB  • mL -1, cumulative  mortal--
ty  rate  of  the  other  treatments  over  90.28% after  15 days,control  efficiency  was  remarkable. In  production  practice ,comprehen ­
sive  control  effect  and  cost,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5X106 PIB  • mL -1 and  above  should  be  selected  when  using  Hyphantria'unea  Nu-learPolyhedrosisVirusto-ontrol  Hyphantria'unea .
Key  words : Hyphantria  cunea  ; HcNPV  ; efficacy  test
美 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属于鳞翅目 Lepidoptera  灯蛾科 Arctiidae  白蛾属 Hypha)- ra ,原产于北美洲,广泛分布在北纬19〜55°的广
大地区o 中国1979年首次在辽宁丹东市发现美国 白蛾,目前已在河北、山东、安徽、上海、天津、北京、
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南、江苏等地严重发生,造成 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是目前国内外最具 有危险性的入侵物种之一。湖北省2016年发现美
国白蛾入侵,出现7个疫区,2017年扩散蔓延至11 个疫区,2018年为10个疫区。
近年来,国内美国白蛾发生区主要使用大量化
学农药防治,导致害虫的抗药性逐年增强,环境安
全受到严重挑战⑴。湖北省是美国白蛾新发生区,
为了防止化学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等系列问题,利 用生物防治害虫就成为一个研究重点。核型多角
体病毒HcNPV 是一种调控美国白蛾种密度的 理想生物制剂2 ,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具有高效、低
毒、无污染、持续控害的效果。美国白蛾在幼虫期 具有集取食和吐丝结网习性,利用此习性,用核 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喷洒幼虫网幕,造成幼虫染毒,
随着染毒虫体的爬行使区域内幼虫间病毒病流行, 进而杀死幼虫。为了探索核型多角病毒在湖北省 美国白蛾发生区的林间防效,在该省大悟县开展了 林间防治试验。
*收稿日期"020-06-18
基金项目:湖北省林业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技术研究”#2O17]LYKJO5)。
作者简介:张文颖(1980〜),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园林教育和病虫害防治研究工作' 闵水发为通讯作者’
24湖北林业科技第49卷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国有娘娘顶林场,位于大悟县北部鄂豫两省三县交界之处,最高海拔812m,针阔混交次生林,主要树种有悬铃木、枫杨、杨树、桑树、构树、梨树、马尾松、杉木等,森林覆盖率90%以上,郁闭度0.85。试验前调查美国白蛾主要为害枫杨、桑树、悬铃木等阔叶树,有虫株率55%〜70%,虫口密度500〜2000头•株一1,以3〜4龄幼虫为主,属于中度危害。本试验选择美国白蛾发生严重地国有娘娘顶林场河滩地作为试验点,试验树种为枫杨林,树龄3〜4a,树高3〜5m,冠幅1〜1.5m。
1.2试验材料
树的同构供试药剂为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提供,原液浓度为8X109PIB•mL-1o试虫为林间采集的第二代美国白蛾3〜4龄幼虫。
1.3试验设计和方法
试验设5个药剂处理、1个清水对照。药剂处理浓度分别为3X106PIB•mL—1、5X106 PIB•m L-1、3X107PIB•m L—1、5X107PIB•mL—1,1X108PIB•mL-1,每个处理3次重复,喷等量清水为对照(CK)
。于2018年7月下旬,第二代美国白蛾发生期间,采用喷雾法,用上述5种病毒处理浓度悬液喷洒新鲜的枫杨Pterocrrya 枝叶,以全部叶片均匀着药并开始下滴为准,待叶片晾干后用细密纱网罩住,再将每网接入40头美国白蛾幼虫。药后虫口调查自施药后1d起每隔1d进行1次,调查至药后第9d,以后每天进行1次,调查至第15d,共调查11次。
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结合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虫口减退率、校正死亡率,求出病毒浓度与校正死亡率关系方程。
虫口减退率(%)=
防治前虫口密度一防治后虫口密度X100
防治前虫口密度X100校正死亡率(%)=
处理组虫口减退率一对照组虫口减退率X1n0
1—对照组虫口减退率X
2结果与分析
2.1喷施病毒后不同时间幼虫感病症状及死亡情况
喷施病毒后的第1,3,5,7,9,10,11,12,13, 14,15d分别对各处理纱网内的幼虫感病及死亡情况进行调查。由表1看出,喷施病毒后3d开
,试死亡,10d,3X106理浓度外,其他各处理试虫累积死亡率均达到50%以上,13〜14d后,试虫死亡逐渐达到高峰期,各处理试累死亡率8989%!中理
1X108PIB•mL-1的累积死亡率达到100%,且各
处理的试虫累积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见表1), 15d理试累死亡率9101%!呈现随处理天数延长而递增的态势。从试虫的感病症状来看,喷施病毒后幼虫食欲减退明显,生理代谢紊乱,体毛显长(见图1),后期虫体反应呆滞,行动迟缓,部分体节肿大伸长,体逐渐变黑褐,体壁变薄,一触即破(见图2),有浅褐脓液流出(见图3),幼虫死亡时以腹足抓紧寄主树枝叶等呈倒挂状,下垂死亡,虫体逐渐腐烂,即将断开(见图4)。
表1喷洒不同浓度HcNPV后美国白蛾幼虫累积死亡率
浓度/PIB•mL—1
药后调查时间
1d3d5d7d9d10d11d12d13d14d15d 3X10600000023311244157494452815618674289899101 5X1060002223338893778511158896444744491119222 3X1(700022255615563889533364446667777892229444 5X1(700022288917784444577866677778933395569889 1X1080004441333177855566889833394449889988910000 CK000000000000222556667889133315562000
第6期张文颖,等: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美国白蛾林间药效试验25
图1感染病毒后试虫体长图2感染
虫体液化
图3感染病毒后试虫
流出褐脓液
图4感染病毒后试虫倒
挂状下垂死亡
2.2喷施病毒后不同浓度HcNPV的防治效果
喷施HcNPV的效果看,喷洒浓度为106PIB•mL-1的两处理其试虫校正死亡率自第9d起显著高于对照,喷洒浓度为107PIB•mL-1的两处理其试虫校正死亡率自第5d起显著高于对照(见表2)。不同施药处理间,106PIB•mL-1的两处理其试虫校正死亡率同一调查时间无显著差异,施药浓度为5X107PIB•mL-1理自第9d效显著高于3X106PIB•mL-1、5X106PIB•m L-1、3X107PIB•m L-1三个浓度的,而当施药浓度增大为1X108PIB•mL-1时,第9、11、12、13d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四个浓度的,说明随着HcNPV浓度的增大,试虫的感病时间,防治效果增加。使用SPSS软件计算[浓度与试虫校正死亡率获得的回归方程见表3,由表2和表3均可看出,试虫校正死亡率与浓度呈正相关,从表3还可以看出,除1X108PIB•mL-1外,随着浓度的增加,试虫校正死亡率与处理浓间的R2增大,因此,在生产实践中,结'效和成本,建议使型病国白蛾时选择5X106PIB•mL-1浓度。
浓度药后调查时间
表2不同浓度HcNPV试虫校正死亡率对比
/PIB•mL—11d3d5d7d9d10d11d12d13d14d15d
3X1060
a0a  2.3^  6.8a34.50U46.46U49.44U51.90U62.40U8802U8876U
5X1060
a  2.22a  3.3^7.87U36.36U4824U55.95U60.9870.51U89.47U90.28U 3X1070a  2.22a  5.56U14.6137.50U50.59U61.90U63.41U7436U90.79U9306c 5X1070a  2.22a&89U16.85U4318c5529c6429c7561c9231c9474c9861c
1X1080
a  4.4413.33U16.85U54.55d6706c82.14d93.90d97.44cd9868c100c CK a a a a a a a a a a a
注:不同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差异显著°
表3HcNPV浓度与试虫校正死亡率之间的回归方程
西宁教育城域网处理浓度/PIB•mL-】校正死亡率(%)回方程衣值3X1068876y=10.1x—18.611>2=0.9539
5X1069028y=10.566x—19.354R2=0.9617
3X1079306y=10.697x—17.717R2'0.9714
5X1079861y=11.485x—17.697R2=0.9686
1X10810000y=11.96x—13.980R
2=0.9230
2.3不同龄期幼虫对HcNPV的敏感性及致死率调查
2018年5月下旬,第国发生期间,用1.8X107PIB•mL-1的HcNPV分别感染美国白蛾3龄、4龄幼虫,统计结果表明,在感染病毒后的前7d,4龄幼虫的死亡率高于3龄幼虫的,这与4龄网幕爬行食量较大,3龄幼虫则是在网幕中取食,网幕具有的作用,程响了药剂的渗入有关。自第9d起,3龄幼虫的死亡率则高于4龄的,呈死亡率与虫龄负相关态势,幼虫死亡率随着虫龄的增大。15d的校正死亡率各龄期均高于95.33%(见表4))
(下转第74页
贤妻良母电影日本
74湖北林业科技第49卷
中X!或烧毁,减少林间害虫越冬场所%6。
参考文献
马履一,王)0,贺随超,等.中国木兰科木兰厲一新种[J],植物研究,2006(01):5-&
)*马履一,王)0,1随超,等.中国木兰科木兰厲一新变种[J], 2006(05):516-519
)]桑子阳,马履一,陈发菊,等.五峰红花玉兰种质资源保护现状与•发利用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08):15641567. )]邵力平.真菌分类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陈捷.现代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m*.r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动物冬眠之谜[6]汪世泽.C虫研究方法[M*.r京:农业出版社,1993.
[7]唐主D.C
*分类学[M*.r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
*.r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欧洲理事会
徐志华.园林花卉病虫生态图鉴cm*.r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
)0*王凤,執瑞亭,李跃忠,等.褐边绿刺蛾的取伶行为和取伶量[J*.C*知识,2008(02):233-235.
)1]唐志远.常见C*[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朱弘复,王琳瑶.蛾类G*图册[M*.r京:科学出版社,1979. )3*丁玉洲,4怀书.玉兰大刺叶蜂研究[J*.林业科学,1999(05):68-71
:14]k德建,张明博,等.园林植物病虫害疗诒[m*.r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5]蒋书楠.中国天牛G*[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6]吴跃•,余金勇,朱秀娥,等.贵阳地区木兰科观赏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报告[J*.贵
*林业科技,2007(02):41-44+57.
(责任编辑:夏剑萍)
(上接第25页)
表4HcNPV对不同龄期幼虫的致死率
虫龄
药后调查时间
1d3d5d7d9d11d13d15d
3龄000095103932034719690890579643 4龄000143142938675357650886819533 CK3龄000000222333667122216672000 CK4龄000000333333667100013371833丛文景
3结论与讨论
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调控美国白蛾种密度的理想生物制剂,具有较强的专一性,本次林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喷洒HcNPV的浓度为5X106PIB•mL-1以上时,15d后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均达到90.28%以上,说明应用HcNPV 防治美国白蛾防效显著。同时要指出的是,虽然HcNPV对美国白蛾
的最终防效高,但见效缓慢,前9d药效较低。相关研究表明,利用Bt和HcNPV 复配可使美国白蛾提前2〜3d发病4,LT50缩短0.5〜2.1d5,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建议将Bt 和HcNPV复配,充分发挥Bt的速效性和HcNPV 的持效性,达到对害虫的高效、持久防治。
HcNPV对不同龄期的美国白蛾幼虫均具有致病效果,致病敏感性的大体趋势为随虫龄的增加而降低,幼虫的发病时间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加。同一龄期幼虫,死亡时间随HcNPV浓度的增大而缩短。这与很多研究者的结论相同%12&。
HcNPV不仅对当代供试美国白蛾幼虫防治效果显著,还可将病毒有效的传递到子代67使美国白蛾种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当环境条件成熟时,病毒就可在种内流行致使美国白蛾种数量急剧下降8,有利于节约美国白蛾除治成本。化学防治带来的抗药性、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包括HcNPV在内的生物防治技术对人畜无害,且不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有害生物防控的新型技术和趋势。
参考文献
吴戈宇,刘玉书,李银,等."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力的生物测定[J*华中C
*研究(第五卷),中国会3,201811-03.
赵海燕,王艳士,修玉义,等."国白蛾核型多交替病&林间药效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12,31(1):38-39.
)]4桂玲,周洪旭,耿以龙,等."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青5分离株的生物活性测Y[J]青5农业大学学ft,2011,28(2);107109.
李红静,王西南,武海卫,等.应用"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疗诒"国白蛾效果评价[J*山东林业科技,2013(2):8083.
[5]段彦丽,陶万强,曲良建,等.HcNPV和Bt复配对"国白蛾的致病性[J*中国生物疗诒,2008,24(3):223238.
)*王金梅,范克胜,王俊洲,等.利用核型多角体病&疗诒"国白蛾的试验[J]中国园艺文摘,2018(6):51-52.
)]肖放,张文学,王V远,等.病&和细菌类生物制剂疗诒"国白蛾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害,2005(24)3:34-36.
[8*彦丽,曲良建,王玉珠,等."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传播途径及对寄主的l续作用[J]林业科学,2009(45)6:83-86.
(责任编辑:唐岚)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20: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273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白蛾   美国   幼虫   死亡率   病毒   试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