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脉诊操作规范与脉诊结果分级描述

第六讲脉诊操作规范与脉诊结果分级描述
(该内容为2006姚梅龄教授在深圳国际脉诊班的讲课内容)
一、订定严格的脉诊操作规范的必要性
(一)脉诊操作不规范的不良后果
中医脉诊操作的动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脉诊结果。在教材上虽对此有明确的要求,但因种种原因,学习者重视不够,动作要领未能掌握,造成候脉不准,甚至一辈子也候不准脉。
诊脉是一种技艺,是一种手下硬功夫的诊察技能。它象所有的技术一样,有它的技术要求,有它的操作要领和操作流程。倘若不知道这些要求,没有掌握这些要领,没有规范而严格地按照正确的流程操作,就永远不能真正掌握这门技能。这就有如同弹钢琴、拉小提琴、绘国画一样,没有正规的指法、弓法、各种运笔方法,甚至连握弓或握笔的姿势都不对,而却想在弹琴、拉琴或绘画方面达到很高的艺术造诣,这是不可能的;这也象外科手术技术一样,倘若手术技术不是训练有素、手术不按操作规范或步骤,甚至连手术刀切割的方向都掌握不好,用刀的力度也不能适度,而想手术做得很漂亮,这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脉诊技能训练,却想候清脉候准脉,这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由此可见,脉诊操作的不规范,可以直接导致我们不能真正掌握脉诊技能的不良后果。由于脉诊不仅是
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是诊断结论成立与否的最后把关手段,是判别真假、鉴别病因、病机、病所的最重要依据,所以未真正掌握脉诊的直接后果是我们常常会辨证不正确、诊断错误,因而很容易造成的失误。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由于不少中医院校未对学生进行严格正规的脉诊操作训练,致使其中不少人在步入中年之后,其诊脉只是徒有其表,而其中有的人因自己没有切实的临床诊脉体会,反过来怀疑脉诊的可靠性,甚至公开宣称“脉是假的”。虽然,这种“凡是我不认得的字就不是个字”的“英雄气概”,我们不值得花大力气去辩驳。不少人不精于脉诊从而影响诊疗水平,耽误了患者的康复,确是我们中医界应该高度重视和必须改变的。我们认为除了开发高仿真现代化的“脉诊仪”外,现在还必须开办脉学班、脉诊班,而且这些班首先就必须从“脉
诊操作流程规范”培训起。
(二)养成良好的脉诊操作习惯
除了日本“汉方医学”中的“腹诊”之外,可能可以说,“脉诊”是中医诊断技术中唯一一种难以掌握的技术。根据笔者经验,依照临床中医生情况,若他(她)每天能认真诊察15个病人以上,且经常能看到时病和危重病,又能静心细致地体会诊脉时的指下感觉,且能跟随脉诊造诣较高的大夫并得到指点,一般3~5个月即可掌握脉诊的基本技能。然后,在长期执业过程中,结合书本与理论慢慢体会脉学和
脉诊,一般均能成为脉诊乃至脉学的高手,甚至可能有自己的新发现。但是要达到这种境界,还须有一个条件,即他(她)的脉诊操作必须是严格而规范的。
其实,无论是初学者要掌握脉诊规范的操作流程也好,还是彻底纠正以前多年养成的不正确的脉诊手法也好,只要在最初几天认真学习操作规范,以后每次都认真依循,久而久之即可养成良好的诊脉习惯,这根本就不难。一旦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缩短掌握几十种具体脉象的学习周期,而且可以较为熟练,从而大为提高诊疗水平。由此一来,既可普惠于患者,自己也可以终生受益。
二、脉诊操作流程与操作规范
牙科材料(一)操作准备
1. 诊脉前应选择比较安静的诊室,准备脉枕备用。脉枕制作要求:要柔软,并具有一定弹性;脉枕外包布类织物或皮革,布类宜加布套以便定期清洗,皮革宜软且薄,以便75%酒精擦拭;其内填物可用木棉、羊绒,高度约为
2.5cm ,压下去的高度不超过2cm,不低于1.6cm。spwm
2. 医生应修剪指甲,避免诊脉时留下指甲痕。
3. 诊脉前,医生必须让病人在较为安静的环境中休息片刻,以减少各种因素的干扰,这样诊察到的脉象才更符合原本的生理或病理状态。
南黄海
4.诊室应尽可能保持安静,有条件时,采取一对一的诊察方式,更有利于患者的放松,有利于获得更加准确的脉象信息。
(二)操作方法
1.患者体位诊脉时患者应取正坐位或仰卧位,正坐位时,身体不要倾斜或扭转,手足应比较舒展。
2.医生体位医生侧对病人。
3. 平息医生在诊脉时注意调匀呼吸,即所谓“平息”。一方面医生保持呼吸调匀,清心宁神,可以自己的呼吸计算病人的脉搏至数;另一方面,平息有利于医生思想集中,可以仔细地辨别脉象。病人亦需平息,特别是一些比较烦躁,话比较多的患者,必须待其平心静气后,再行候脉。
4.平臂前臂自然向前平展,微微旋内30°左右,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寸口部位充分伸展和凸显,局部气血畅通,便于诊察脉象。
5.左候右,右候左即以医生的左手诊患者的右手,以医生的右手诊患者的左手。
6.医生指法
诊脉指法主要包括有选指、布指、运指三部分。
(1)选指
医生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指目诊察,指目是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之处,是手指触觉较灵敏的部位。诊脉者的手指指端要平齐即三指平齐,手指略呈弓形,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0左右为宜,这样的角度可以使指目紧贴于脉搏搏动处(脉脊)。
(2)布指
中指定关,掌后高骨对面的就是关部(关脉的中心点,正对尺骨小头的高点),布指的顺序是,医生先以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动脉处并定好关,然后食指按在关前 (腕侧)定寸,无名指按在关后 (肘侧)定尺。
布指的疏密要与患者手臂长短及医生手指粗细相适应,如病人的手臂长或医者手指较细者,布指宜疏,反之宜密。定寸时可选取太渊穴所在位置(腕横纹上),定尺时可考虑按寸到关的距离确定关到尺的长度以明确尺的位置。所以寸关尺不是一个点,而是小一段脉管的范围。
开远市教育局(3)运指
医生运用指力的轻重、挪移及布指变化以体察脉象。常用的指法有举、按、寻、循、总按和单诊等,注意诊察患者的脉位(浮沉)、脉率(单位时间、至数)、脉律(均匀度、是否歇止)、脉形(大小、长短等)、脉力(虚实强弱)、脉势
(紧张度与流利度等)及左右手寸关尺各部表现。
常用具体指法:
①浮取是指医生用较轻的指力候脉的方法。所谓“用力较轻”,是说医生候脉所用的三指自然放置在脉脊,并触摸脉脊,以体察浮位脉象的方法。亦称“轻取”或“举法”。
②沉取是指医生用较重指力候脉的方法,所谓“用力较重”,是说医生按到指下明显有抵触感(脉下肌肉抵触)时,即已按到位了。此法又称“重取”或“按法”。
③中取是指力与位置均介于浮取和沉取中间的候脉方法。一般亦将其称为“寻法”
④寻法严格的“寻法”是指切脉时指力从轻→中→重,或从重→中→轻,或加上左右推寻,反复寻脉动最明显的部位,到后即在此处静静地细候其脉,直到最后体验真切究属何种脉象为止的全过程。一般“寻法”,多在“中取”部位或稍作轻重调整的位置,偶尔采用较“重取”更大的指力“推筋着骨”寻伏脉,或移位寻反关脉等。
⑤循法是指切脉时三指沿寸口脉长轴循行,诊察脉之长短,比较寸关尺三部脉象的特点。此法一般是在操作“寻法”时采用。
⑥总按即三指同时用力诊脉的方法。以便从总体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总按时一般指力均匀,但在特殊情况下亦有三指用力不一致的情况。
⑦单诊即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例如单独用食指候寸脉,单用中指候关脉,单用无名指候尺脉。另外,半岁以内小儿的脉诊,亦常单诊加循法候寸关尺三部脉。
指法的运用次序:
用“浮取”法总按三部→用“中取”法总按三部→用“沉取”法总按三部→调整后(根据已感觉到的就诊患者脉搏的浮取力度与沉取力度,来调整中取的力度与位置),再用“中取”法总按三部→回到“浮取”法总按三部→再行“中取”法总按三部→再行“沉取”法总按三部→三指定格于“寻脉”,直至候清其总体脉象为止→食指“浮取”寸脉→食指“中取”寸脉→食指“沉取”寸脉→食指定格于“寻脉”,直至候准寸脉为止→中指同食指候寸脉法候关脉→无名指
同食指候寸脉法候尺脉→结束寸口脉诊。
7.切脉时间一般每次诊脉每手应不少于1分钟,两手以3分钟左右为宜。难以短时候准之脉,时间尚须延长。诊脉时需注意每次诊脉的时间至少应在五十动以上,一则有利于仔细辨别脉象变化,再则切脉时初按和久按的指感有可能不同,对临床辨证有一定意义,所以切脉的时间要适当长些。
附:脉诊“诊法常以平旦”的问题
开心网网址
《内经》认为清晨是诊脉的最佳时间,《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然而,能于平旦之时就诊的患者很少,医者在平旦时能为诊视者就更少。平旦这个时辰,虽然可以不必拘泥,但《内经》所提出的原则必须加以遵循。因为清晨尚未饮食及活动等,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受到的干扰因素最少,故容易诊得病人的真实脉象。所以,诊脉时要使病人处于平静的内外环境之中,即诊脉之前,先让病人休息片刻,使呼吸调匀,气血平静,同时诊室保持安静,以利于医生体会脉象。
8.小儿脉诊法小儿寸口部位甚短,7~8个月内小儿,一般用“一指 (拇指或食指)定关法”,再用“循法”分候三部。一般书籍认为,2~3岁以内的小儿均可采用“一指定关法”,甚至认为只须观其指纹,不宜候脉。其实只要反复训练,适当密布三指,或大致总按后,分别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单候寸、关、尺,均能候准大于7~8个月小儿的脉象。笔者的体会是,虽然小儿食指指纹诊断方法有其独到的价值,但若能候准小儿脉象,其诊断意义则较小儿指纹的诊断意义更为确凿,诊断范围也更广。
三、脉象大致定量分级
中医脉诊是用直观法搜集脉象信息,其判断包罗了真假主次、轻重缓急、病理或生理、相关或不相关的各种信息。中医传统的脉诊无法以精确的数据对信息的量加以描述,但可以运用模糊数学概念,对信息的量进行模拟分级,引入量(级)值的概念,识别脉象信息,予以综合分析、正确从舍。所谓量(级)是指临床中对四诊信息所反映的病理程度而予以的大致分级;所谓值,是指四诊信息在临床辨证过程中赋予的辨证价值。
形成性
(一)脉象一般性的定量分级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45: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258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脉象   诊脉   医生   操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