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性病毒跨种间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

杀气三时作阵云
无缝隙政府泊宅编big 4大四喜
项目名称:
动物源性病毒跨种间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
首席科学家:
高福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起止年限:
依托部门:
中国科学院
co土木
新美国梦
一、研究容
本项目选择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和虫媒病毒病等为研究对象,认识病原的致病机制,揭示病原的分子变异和进化规律,阐明新发传染病跨种间传播的分子基础;并开展其生态学研究以及动物作为某些病原的天然贮存宿主的机制。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 动物源性人类新发病原的致病机制
动物源性人类新发病原的致病性取决于宿主与病原的关系,病原与细胞受体结合是感染的首
要步骤。病原与其细胞受体的相互作用启动了细胞的一连串动力学反应。研究病原与受体的作用可揭示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明确病毒的细胞、组织、器官、宿主嗜性、进人细胞机制及其对宿主细胞的影响;阐明病毒的致病机制,弄清病毒融合和侵入过程、复制动力学及其引起的一系列细胞过程。
2. 动物源性人类新发病原的分子变异和进化规律
病原特性取决于其基因组的结构与特点,新发传染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病原的基因变异、基因重组、基因重排等方式突破原有物种间的屏障,在其他物种间引发新型传染病的流行。在传播中所涉及的宿主个体愈多,其受到的选择压力的累积效应就愈大,又加大了病原发生进化的动力。掌握病原的分子变异和进化规律,不仅可了解病毒在体感染过程中的进化趋向,而且对一些新病原的出现和其可能来源做出判断,并且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等预测新型病原对人类的威胁和危害,进一步揭示如侯鸟与禽流感传播的相关性等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科学问题。
3. 动物源性人类新发传染病跨种间传播的分子基础
病原基因变异所引起的致病性、抗原性及对宿主细胞嗜性等的改变是新型病原跨种间传播的分子基础。基因组重要位点的关键基因突变可导致病原对宿主细胞嗜性的改变,集中在几个重要的基因片段或重要变异点深入进行研究,寻导致跨种间传播关键基因的决定子是当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4.动物源性病毒的自然生态与传染病发生的关系
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许多人类传染病的产生,动物在自然状态下正常活动也可能将新的病原体传播给人类,人与动物越来越密切的接触更直接地导致病原体侵入人类社会。所以,研究病毒相关动物类在自然状态下的生态与病原体传播和扩散,探讨病原体与自然宿主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等问题,是解决自然疫源性疫病来源的重要途径。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39: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24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病原   细胞   宿主   传播   病毒   动物   研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