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文化习俗差异下的习语翻译差异

论英汉文化习俗差异下的习语翻译差异
发表时间:2011-01-11T10:30:50.933Z  来源:《学园》2010年10月下期供稿作者:张燕[导读] 把这些相互对应的成语用在英汉互译中,可以再现原文的语言效果,且能清楚地达意。张燕长江大学外语学院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指习语是就其广义而言,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习语形成于使用过程中,经过实践的考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它们有着固定的结构和浓厚的历史彩。习语同文学作品一样是语言的精华: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和文化信息。世界上凡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包含大量的成语,汉、英两种语言即是如此。由于汉、英两族在历史文化背景、传统习惯及思想方法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反映在成语的形象、含义及用法上也大不相同。习语中的文化因素给翻译带来了困难。只有通过适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才能使译文既能保持原文的特,又能清楚地表达意思。
一文化习俗的对比
伤怀之美1.环境差异
习语的形成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人们的生活以航海打渔为主;而汉民族生活在亚洲大陆东部,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和,人们的生活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由于自然环境
和地理上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同一词汇的理解、联想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形容一个人非常奢侈浪费时,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幅员辽阔,有许多名山大川,因此有许多与山有关的成语,如“安如泰山”、“开门见山”、“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等。而在英语中则有许多有关于船和海的习语,在汉语中不到与之完全对应的习语。而且,地域不同,各地自然景观亦各有特点,具体反映在语言上也有所不同。
2.传统习俗差异
在英语和汉语习语中所反映的风俗习惯差异是多方面的。“狗”在汉英两个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价值观念是截然不同的。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几乎都带有贬义,如“狐朋狗党”、“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等。而英美民族却把狗看成忠诚的伙伴,常用狗来比喻人。如,“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not have a dog's chance(毫无机会)”、“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
擒敌拳>绍兴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
二英汉习俗翻译方法
1.直译法
只要符合语法规则并且为读者所接受,习语就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刘重德教授认为,“翻译作为两种
语言之间的转换,要求译者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带有任何主观彩。”因此他提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观点。直译一方面保留了原文的文化特,另一方面也充分传播了原语文化,因此是最佳译法。有些习语的译文已经进入了目标语,甚至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们源于国外。        2.套用法
唐山刘宝利习语大都是名言警句,它们积累概括了人类文化的精华,触及到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问题。因此,在不同语言中能到类似的习语。它们有着类似的内容与表达方式,如果把它们用在习语互译中,看起来就像是直译一样。
英语与汉语有着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因此在比喻中用到不同的事物,但它们的比喻义是类似的。在翻译这些习语时,应该改变其形式以保留其灵魂。把这些相互对应的成语用在英汉互译中,可以再现原文的语言效果,且能清楚地达意。        3.意译法
有些习语不能直译,因为另一种语言的读者不了解这些习语的文化背景,而且在目标语中也不到与之对应的习语。这时,只能舍弃其形式和修辞手法,采用意译的方法,以求能清楚地达意。例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译为“A word once let go cannot be recalled.”比译为“One word lets slip and four horses will fail to catch it.”要好,“keep one’s nose clean”译为“明哲保身”比译为“保持鼻子干净”要好。
三正确选择因文化传统差异产生文化交际
在处理汉英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问题时,译者作为汉语文本的读者,应乐于语用移情,尊重、适应汉语文化,并在准确判断英语语言文化规范和译文读者接受力的基础上尽量地采取异化策略,将汉语文本中的文化因素移植到译语中去。加强针对文化传统差异引起的社交语用失误的交际策略,由于历史变革、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原因,世界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在它们的载体一语言中得到了清晰的反映。
因此,说话人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入乡随俗”,遵循所使用语言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范,最大限度地避免语用失误。最后,研究英汉问候语差异,选择正确的交际策略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在国际交往中要求的不仅仅是语言能力,还要求在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做到对两种文化信息的正确切换,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交流,达到对话的目的。
轻纺城
综上所述,在中英文化的交流中,掌握正确的问候语是良好交际的开端,也是保障交往得以继续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克服文化障碍的意识,容忍和尊重两种语言的称呼及问候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在学习中正确选择符合对方文化准则的表达方式;通过学习文化语境,掌握文化能力,学习交际方式,两方面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交际成功,使得外语教学更加顺应社会变化。参考文献
[1]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王德春、杨素英、黄月圆.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神经介入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3:19: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221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习语   语言   差异   交际   翻译   成语   生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