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农村小学“撤点并校”的必要性
  教育是配合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村教育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因此,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节约教育投入成本和教育资源的集约化使用,从2001年起,《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实施以来,国家推出在广大农村地区实行“撤点并校”的重要决策。摒弃“村村办学”“麻雀学校”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1]从办学体制教育质量和教育投资上看,农村小学传统的“村村办学”“麻雀学校”的办学布局将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农村小学实行撤点并校政策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生源数量越来越少
  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教育不规范的现象,有些地区的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加之,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使得大量学生外流;还有许多留守儿童,被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到大城市就读等原因都造成了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
  “村村办学”——村小布局分散;“麻雀学校”——班额小,学生人数少。在增加学校设备等教学设施上,政府投入大量经费,致使教育资源浪费严重。[2]近年,为了改变生源数量少,提高教育投资效益的目的,“山村小学“走上了撤并的道路。
  (二)农村小学仅享有“低质资源”
  1.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首先,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是属民师转正或直转,大多知识水平低、知识老化、专业技能薄弱、学历偏低和老龄化现象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远远不相适应,严重影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4]农村的教育信息相对闭塞,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不能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些教师四十岁以上者居多,很难接受新观念、新方法,他们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滞后,教学能力不强,落伍已成不争的事实。
  其次,由于农村学校布点分散,小班额班级比例大,造成了农村师资力量的分散配置。许多学校现在已经出现一人一班的现象;而有些地区却一个教师管理几个班级,不用说发展素质教育,恐怕完成教学任务都已经是个问题。
  2.教育经费紧缺
  尽管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城镇的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国家每年按生均下拨给学校公用经费,但这些资金少,效益难以发挥,仅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学校点多面广,其危房改造、校址修缮、教学及生活设施添置等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由于僧多粥少、资金分散后,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无疑增加了教育成本,加重了政府和农民的负担。
  因此,通过科学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整合教育资源集中办学,将生源少、效益低的学校撤消合并,使农村学校初步实现规模办学。
  二、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
  农村的“撤点并校”工作正在改变原先“哪里有炊烟,哪里就有学校”的办学方式。这一政策
推行九年以来使得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地整合,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促进了办学的规范化、科学化,许多家长和老师为此叫好。然而,“撤点并校”带来欣喜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烦恼。教育界人士分析认为,农村小学在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都产生了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学校撤并之后,农民负担增加
  撤并学校带来了上学成本的压力,终将落实到农民的身上。并校之后许多原来就近上学的学生因寄宿产生了住宿费、伙食费、生活费、交通费等合计每年数千元的开销;学生年龄太小,异地就学家长不放心,不少家长选择了陪读,这样又增加了租房费等开支。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由于家里负担不起学费而导致新的辍学率反弹的现象。
  (二)安全隐患增多
  由于乡村地势比较宽阔,部分村屯相隔较远,一旦并校,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学生上、放学的交通问题。现在许多学校都采用校车固定接送的方法,但并不意味着这样就可以彻底解决孩子的上、放学问题。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湿滑,或车辆超载,学生的安全潜在隐
患。此外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也可能对学生造成危害,这些隐性的危害应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三)学校发展受限
皮老师是谁  学校撤并后,许多“新学校”并没有相应地扩建,导致许多地方出现“巨班”现象;而扩建校舍的学校所消耗的教育投资要远远超过并校前的投资费用,闲置的校产如不扩建将无异于废墟,便造成了新的资源浪费,与教育资源的集约使用和优化配置的目的南辕北辙。况且新学校的师资大都来自撤并的学校,教学质量也并没有相应提高,限制了“新学校”的发展。
华宇乐悠游  (四)大批师资力量闲置
  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存在着区域数量过盛、学科结构失衡、年龄分布不均和学历层次偏低等诸多结构性问题。
  并校数量多导致“新学校”将面临着极大的管理问题。资源整合后,由于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有部分教师被调至新学校工作,同时也造成大批师资力量
闲置。因此,富余教师的下岗安顿问题成为该政策能否得到社会各方支持的关键。
  (五)学生在并校后的磨合期容易出现因不适应而产生的违纪行为
  撤点并校带来的不仅仅是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等显性后果,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期,受学校、家庭环境影响较大。由于孩子们过早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难以适应新学校的生活,身心受到了不良影响,这是更严重的隐性危机。有些孩子因不适应食堂饭菜而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良;有些孩子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适当的疏导,造成性格上的偏执,可能出现逃课、打仗、捣乱课堂秩序等问题,学习受到严重影响。
  三、农村小学撤点并校遗留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农村小学“撤点并校”遗留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解决的对策:
  (一)采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资金
  从目前农村小学的困窘状况看来,单纯依靠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农村小学要积极挖掘自身的教学特,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企业甚至个人来校进行教育投资。有关部门
也应看到城乡差距,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奖学金,助学金,扶贫救助等助学机制,多给农村的贫困学校一些鼓励,确保贫困学生有学上,着眼于惠农,促进教育公平,减轻农民负担。
  (二)学校要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
  1.利用健康教育课实践课进行学习讨论学习交通安全、饮食卫生、防拐骗等常识使学生学会自救和同伴互救。
  2.每学期学校应组织观看安全教育纪录片,强化学生卫生安全意识。充分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等形式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避免不安全故事的发生。
  3.学校必须制定学生安全应急预案,成立安全应急小组,设立通讯站。由专人负责,24小时有人值班,保证学校与家长随时保持联系。
  (三)集中力量缓解上学难问题
  1.实行学生专车制度蓝国土
经络诊断仪  政府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小学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妥善解决重点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上下学乘车难问题,地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和运营企业,要通力合作,尽力开通接送学生上下学车辆。
  在相对落后的地区,学校要认真当好家长的参谋,支持家长联合雇用专车,并制定“学生乘车守则”和“司机守则”,让学生、司机认真学习,严格执行,沿途定时间、定地点接送学生。目前我村及邻村已经开始实行这一想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实践证明:这些学生车的运行,缓解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2.建立健全家长接送制度玉兔号在月面探测中有哪些科学发现
  对于路途较远,无学生专车,需要家长接送的中低年级学生,提前预防因路途远而导致辍学、失学的问题;对路途较近,有能力自己往返学校的学生,要组织学生结伴往返学校。切实抓好“防辍保学”工作,严防新的辍学现象发生。学校、班主任、学生家长应认真履行职责。
  (四)实现合并后新学校恰当的规模效益
  1.在执行政策时,要考虑学校规模适宜性。适宜规模的农村小学应保持在700人——1200人左右。我国城乡建设正在兴起“适宜生活”的规划理念,这种以人为本的观念应运用在学校建设和并校理念。
  2.建立相关的合并制度。包括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优质学校接受“低质学校”的义务制度、组织整合制度及并校条件下的师生合法权利保障制度等。生成新的发展愿望和推动力,努力超越原来基础的发展。
  (五)妥善解决富余师资问题
  1.改善人事与管理制度。提出合理核定农村小学校编制,深化学校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小学教职工结构调整思想工作,引导教职工从城镇学校和超编学校向农村学校和缺编学校合理流动。城、乡区别对待,增加农村教师受表彰奖励的机会。对农村教师的评价要考虑农村环境的艰苦性、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工资待遇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给予农村教师同等于城市教师的受表彰奖励的机会。[5]
  2.城乡人才分布不均,关键在于待遇问题。实行全员聘用制,采取优教优酬,末位淘汰的
措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安排其他教育资源。改革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对落聘教师应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忧患意识,努力建设数量足,结构合理,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3.国家相关的法律部门应制定《学前教育法》,避免学前教育成为教育中被遗忘的角落,切实做到教育公平和效率的综合实现。[6]对布局调整后超编的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培训的办法,将一部分转为生活指导老师,一部分转为幼儿园老师。这样既利用被调整的校址,又能把农村的幼儿教育也发展起来,一举两得。
  (六)并校过程中抓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1.在区域范围内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有比较充分的心里准备。多与家长沟通,提前预测学生思想的发展态势,防微杜渐。
  2.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特别容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学校因素的作用。这样就要求学校选派一位心理辅导员,主抓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工作,及时调整他们在心理适应障碍方面的方向的偏差;还要派专人管理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尽早实现与学校组织和教师的真正融合。
供配电系统
  (七)在并校过程中政府要履行必要职责
  并校实际是区域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和新机遇,而不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例行公事。因此,政府部门应当从区域战略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履行职能。这些意味着,学校撤并之路并不轻松,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综合各方因素全面考虑,任何一次教育资源的调整与整合,都将是对教育部门行政能力的考验。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33: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212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校   教育   农村   学生   问题   小学   发展   家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