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峰大师及其建筑成就考

妙峰大师,法名福登,法号妙峰,也称佛登。据《峨嵋山志•历代高僧》载,妙峰祖籍山西平阳(今临汾)。俗姓续,为春秋晋大夫续鞠居后裔。生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寂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妙峰大师一生善营建、工铸造,称他为明代著名建筑家,绝非溢美之辞,妙峰所建的宝塔、铜殿、石窟、圣像、寺院,为宗教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建筑遗存也都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奇珍异宝。他的至友憨山大师在《梦游集》中称颂:“妙峰福登禅师,福慧洪深,誓愿广大,一生所作大功德,莫能殚述”。明代翰林王毓宗在《大峨山新建铜殿记》中赞扬他“为修梵行,智用高爽,法中之龙象”。清初太史蒋超赞曰:“如登者,可谓人天师表,法门砥柱矣。”
妙峰大师,少时家境贫寒,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7岁时乡逢大灾,父母双亡,在邻里帮助下,芦席裹尸、草草埋葬。为谋生计,7岁之童便为众家牧羊,风来雨去、悲苦难述。12岁落发为僧,以求活命。然而,因其相貌颇异,生的“五窍皆露”,即招风耳,朝天鼻,龅齿牙,所以得不到师父的呵护,饱受虐待。18岁时不堪甚苦,逃出寺院,行乞于蒲州(今运城永济)。一日,蒲州东山万固寺住持郎公下山拜望山阴王,路见妙峰衣衫褴褛,鸠形鹄面,恻隐之心顿生,遂收其为弟子。有了安身修行之所的妙峰潜心修炼,勤读善思,曾在中条山栖岩寺苦修禅观三年,遍参善知识。在南京报恩寺听无极法师和憨山法师讲《华严经》时,自请每日课余打扫厕所,甚为洁净。憨山观其行,与之结为好友,后一同到五台山北台下龙门妙德庵,各自书写《华严经》。憨山刺血和泥金书写,妙峰则刺舌血和朱砂书写。万历九年(1581年),妙峰挂单于五台山。是年,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李氏,因万历帝无子嗣,国无道生一
皇储,在五台山塔院寺大舍利塔(即今白塔)将竣之时,请妙峰及其好友憨山,为万历皇帝求子,办“无遮大会”。次年,万历果然得子。事本属凑巧,慈圣太后则以为神,遂皈依妙峰门下,成为佛门俗家弟子。憨山和妙峰也名声鹊起。但他们认为“大名之下,不可久居”,约定一同下山隐遁。憨山避往山东即墨县牢山(今青岛崂山),妙峰到山西宁武县芦芽山。
据史书载,妙峰一生除颂经、拜佛、打坐、化缘、云游之外,竭尽心力于佛寺建筑、桥梁修建与道路开筑。京、晋、冀、秦、川、云、贵、鄂、豫、皖、苏、浙,无不有其足迹。凡涉足之地,无不有其建筑。妙峰大师的主要建筑成就有:重建了蒲州万固寺殿宇和巍峨的万固寺塔;辟建了陕西三原县泾河大石桥;新建了宁化(今山西宁武)万佛石窟及寺庙;创建了河北宣化府(今河北张家口)洋河23孔大石桥;铸制了佛教三大圣地峨眉山、宝华山、五台山三座大铜殿;设计扩建了太原永祚寺,修建了芦芽山华严寺等等。在建筑活动中他还富于创造性,采用青砖白灰纯砖结构技术,大胆地建造了以太原永祚寺为代表的几处异于木结构建筑大型殿堂实例,成为我国建筑史上砖结构典范,这几处建筑已全部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将妙峰大师主持营建且保存至今的几处建筑,略加介绍,借以说明妙峰大师的建筑成就。
1、五台山显通寺铜殿 
五台山显通寺铜殿仿皇宫金銮殿铸造,殿平面见方,高8.3m、宽4.7m、深4.5m,外观两层,内为一
微孔增氧室,青铜鎏金,工艺精巧,四隅四柱顶立,重檐歇山顶,正脊中部施葫芦状喇嘛塔式脊刹,两端鸱吻高耸,并且有小巧玲珑的狮、虎、麒麟等脊饰。殿身上层四周有高约1m的铜制栏杆及平台、望柱等部件,组成四周围廊。廊内四壁每面各有隔扇6个,组成墙壁,其上镌刻花卉、鸟兽、松柏等图案。下层四周每面各有8个隔扇门以用作壁,其镌刻各种棂花图案及二龙戏珠、犀牛望月、丹凤朝阳、喜鹊登梅、鹤鹿同春、鱼跃龙门等,生动传神,富有生活情趣。殿内四周满布造型生动的小佛像上万尊,故铜殿又有“万佛殿”之称。殿身比例协调,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富丽堂皇,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艺术品。铜殿与寺内其他建筑相比较虽然显得不够宏大,但在安排布局上由于充分利用了寺院前低后高的自然地形,将基础做成高台,衬以汉白玉基座及台阶等,两侧配置了与其相适应的建筑物,并在其左右及前方散置造型各异的铜塔五座,
妙峰大师及其建筑成就考
冀美俊
作者:太原市双塔寺文物保管所所长
·  58  ·
使小巧玲珑的铜殿在寺院总体布局中不显猬琐细碎,反觉巍峨峭拔,起到了以小见大的作用,与周围
环境和谐并融合为有机的整体,彼此响应对照,不可分割。五座铜塔隐喻五台山的五座台顶,象征文殊五智,表示五方如来之冠,故亦称“五方佛塔”。僧侣、香客、游人至此朝拜,犹如亲临五顶登台还愿。
据《清凉山志》记载,铜殿是五台山高僧妙峰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集全国十三省布施,用十万斤铜铸成。妙峰大师曾经发愿铸造普贤、文殊、观音三大士渗金像和三座铜殿,分立峨嵋、五台、普陀,以求永久供养,《峨嵋山志》载:“及成,运至金陵(今南京),普陀僧拒不敢受,盖恐以金殿之名,致海寇之抢劫耳。因送之宝华山。时山寺衰败,登即奏请敕修,得以中兴。”久已败落的南京宝华山宝华寺,不但幸运地接受了一座铜殿,而且还因此得到了资助重修而兴旺,可谓福之双至。因此,三座铜殿分别位于四川峨眉、江苏南京和山西五台,今峨嵋和南京两铜殿都已不存在,唯有五台山显通寺铜殿依然完好。五台山显通寺铜殿优美的造型,完整的结构,生动的图案,充分显示出我国古代高超的铸造技艺和妙峰大师的独具匠心。
2、太原市永祚寺(双塔寺)宣文佛塔
天和众邦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第十一代晋藩——晋穆王朱敏淳,请当时蜚声海内外,与紫柏、憨山并驾齐驱的万历朝护国禅师妙峰莅省城太原府大塔寺修筑殿宇,扩大规模并兼做住持。太原府大塔寺,就是傅山之祖父傅霖等乡绅为启太原文运而建的文峰塔之所在的“永明寺”。是年,妙峰已69岁,年近
古稀。然而,他不顾年高力衰,欣然应晋穆王之邀,亲赴太原大塔永明寺,总理了重扩建寺院的工程。妙峰以太原“永明寺”与五台山皇帝敕建的“护国圣光永明寺”名重,改其中之“明”为“祚”,意取诗经中“永锡祚胤”之意,改永明寺为永祚寺。工程初起,妙峰发现原寺院所建大塔向西北侧斜倾,便在万历皇帝母亲的资助下在旧塔之西北增建新塔一座,建成后以太后尊号“宣文”命名为“宣文佛塔”,成就了“双塔并峙”之奇观。此后,大塔寺的习称遂由双塔寺取而代之。
在妙峰重建永祚寺的设计中,远非今日之规模,而要宏大壮丽许多。但是,年事已高的妙峰,在四年的日夜辛苦中,终至积劳成疾,残年风烛。在塔工告竣,寺院仅完成大雄宝殿、三圣阁、禅房、客舍时,带病返还五台山“圣光永明寺”,三个月后圆寂。他所建的永祚寺,终成太原一大景观,双塔也成为四百余年来太原的标志与象征。
宣文佛塔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1608—1612年),共13层,平面呈八角形,最底层边长4.6m、高54.78m,是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砖塔。该塔塔座为沙石条垒砌,质朴坚固。塔上的额、椽、斗拱、飞檐、垂柱等,均为青砖仿木结构雕琢而成,13层塔檐都用孔雀蓝琉璃瓦砌出晶莹美丽的边沿。在塔的第一层檐枋下,斗拱与斗拱之间的板壁上,嵌刻有砖雕“阿弥陀佛”4字。字体犹如一条飘带,层层叠压,美观而匀称。这几个字既表明了塔的属性为佛塔,也巧妙地添补了斗拱与斗拱间平板的空间,真可谓独具匠心。每层的八个角,都镂刻有莲花垂柱,垂柱上方,砖镂有角替、枋头、华板等,上面刻有细腻逼真的卷草纹、云纹。塔身一至七层的砖雕额枋斗,无论形制还是结构,均与永祚
寺大雄宝殿相同,为“五踩重翘”,上承撩檐枋和椽、飞组成塔檐。随着塔身的拔高,塔身上升,每层高度逐渐减低,斗拱形制也随之变小,八层以上斗拱结构则变为一跳,明显收分,外形呈现流线形,十分壮观。舍利塔塔顶的塔刹,由铜、铁两种金属铸制。刹座为覆盆仰莲式须弥座,用生铁铸造。刹则为铜质宝瓶式,置于覆盆仰莲座上。舍利塔的底层开辟两门,一为东南方向,一为西北方向。依南门拾阶盘旋而上,则可登临顶层,俯瞰整个太原城。
3、太原市永祚寺(双塔寺)大雄宝殿叶氏养胃汤>延胡索酸
太原市永祚寺大雄宝殿,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1608—1612年),面阔五间,长19.35m、宽11.3m,整个殿宇不用一木,殿内全为砖砌,不用梁架。殿内异常宽敞高大,适合于供奉较大的佛像。在两侧山墙的内壁,还券了许多小拱洞,不仅省料,而且在结构上也颇为合理,同时也为殿内增加了空间。无梁式的大雄宝殿,四面均为磨砖对缝砌成,当心间与两次间各辟一门,共三门,两梢间为格子棂窗。其外观全为仿木结构而制,正面有青砖磨砍砌筑的檐柱6根,平面呈圆形,半径敞露在外,做嵌入墙状。每根檐柱下部为青砖精心雕琢的仰覆莲须弥座式磉墩。檐柱与檐柱之间,用砖砌额杭相连,其上为砖砌平板枋,杭上置砖雕斗拱,除柱头科外,每间都有平身科两攒,当心间两攒平身科中还夹有一攒斜拱。这些以砖仿木结构的斗拱均为五踩双翘。檐头上部的大斗之上有正心拱、正心万拱,上承正心枋两层。在第一道翘头上置外拽瓜拱、万拱,上承外拽杭。在第二翘头上安厢拱,从中伸出耍头,上承挑檐和挑檐桁,其上安椽飞等出檐。由于是青砖雕砌,所以跳出尺度
较小,出檐也较木构为短。为了弥补仿木结构所造成的柱高、檐短、出跳尺度小等墙面显得呆板的缺陷,能工巧匠别出心
·  59  ·
裁,在檐柱的上端,用青砖雕刻出垂莲柱、雀替、枋头、华板等装饰构件,上面精心刻出卷草纹,置于额枋之下,形似于木制,这种以砖仿木,寓木制结构于砖雕之中的建筑技艺,使整个大雄宝殿的外形建筑与雕琢融为一体,构成雄浑中见富丽,粗犷中含精细的砖石建筑。雕工精湛,造型精致,可谓明代中叶以后新兴的砖雕艺术和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大雄宝殿内现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东方药师佛三尊铜、铁质铸像,其中的阿弥陀佛立式铜像又称接引佛,为明代作品,全高3.85m,分两节铸成周身贴金,相貌庄严,眉目慈祥,衣着线条流畅,是一件工艺颇佳的佛像珍品。
大雄宝殿之上还建有楼,取名为三圣阁,砖制的檐牙高喙、殿角翅檐,似大鹏展翅,昂首欲飞,有“无梁飞阁”之美称。面阔16.75m,进深9.70m。殿内当心间顶部的砖雕藻井,结构尤为巧妙,斗出跳,层层叠涩而上,筑成穹窿顶,犹如一眼藻丽的井架。砖拟木制,为无梁式殿阁中的珍品。
4、宁化万佛洞
宁化万佛洞位于宁武县城西南50km的宁化乡宁化村西500m处宁越山上,与宋“宁化古城”隔河相望,
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五台山显通寺高僧妙峰主持兴建。系人工依山崖开凿岩石而成。石刻工程大,雕造水平高,地势也比较险要。现存有三窟,即万佛洞、朝阳洞、旦板洞。主洞正面门楣上方刻有“万佛洞”三个隐文楷体大字,每字一米见方,字迹浑厚刚劲,远观分外醒目。两侧石刻有对联。左为“真空方广现森罗而不隐微毫”,右为“智海圆充合万象而不遗纤芥”。整个建筑形式采用仿南北朝晚期石窟寺结构法,包括仿木石门框、天窗及浮雕窗棂图案、匾联、撑洞柱、藻井等建筑构件,均为一次性整体刻就。殿内有释迦牟尼和弟子阿难塑像。四壁嵌尺许小佛像万余尊,称作“万佛洞”。
在憨山大师撰写的《妙峰禅师传》中,记载了妙峰禅师主持的各项工程,因篇幅有限,就不在此一一阐述了。石榴 郭沫若
妙峰大师成功主持兴建了众多工程,我们认为,他至少具备了筹集资金、工程管理和规划设计三个方面的卓越才能。他用不同与诗歌、经文的形式,用建筑这种无声的音符传播佛教,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建筑艺术,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若我们在畅游五台、峨嵋、太原、宁化、永济时,欣赏美景流连之余,一定会忆得起妙峰大师在建筑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他的无量公德!
(上接78页)暗三楼的格局。楼下的大厅用来招待亲朋好友或家人聚会,二楼则是女眷的卧房。令人称奇的是正当下楼之时,却发现旁边有一道窄窄的楼梯,顺着这道窄梯便来到了第三层。原来三楼比二楼缩进了二檩,再加上两侧山墙和风火墙的遮掩,就形成了明二楼暗三楼的格局。这第三层是主人
用来躲避战乱和太湖匪盗的。上到三楼,楼中有一个用雕栏围住的楼井,这是为楼上、楼下传递物品而建的,只要把盖板放下之后,从楼下是完全看不出痕迹的。三楼两侧的墙上各挂了两幅用画框装订好的房门大小的书法作品,走近用力一推,才发现两侧各有一幅居然是暗门,推开之后各有一个暗房。而合上之后,从外面丝毫看不出破绽。暗房内没有窗,只有一块砖大小的洞,用来透光和观察外面的情况。更为精妙的是,这个洞上还安置了砖做成的小移门,移上这个小门之后,从外面看,就连这个小洞都看不到了。
从楼中出来,绕至楼的北侧有一座布局精巧的小花园。虽然占地很小,但布局精巧,颇具江南园林特,园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假山叠石,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花园东部一组依墙而筑的假山很有特,它层层堆叠,盘旋曲折,峰峦造型犹如十二生肖及骆驼、狗熊、大象、狮子等动物,栩栩如生,活龙活现。西有莲花池;上设曲桥,植有翠竹、玉兰、莲花、金桂、腊梅,以示四季景致。铺地及花窗均作吉祥纳福图案,极富情趣。院中更有一棵江南罕见的树龄已达300年孩儿莲与一棵有紫薇王之称的紫薇树在微风中摇曳身姿,堪称庭园景观“双绝”。
整座雕花楼可说是香山帮匠人各项精湛手艺的集中体现,但它又不仅仅是传统工艺的再现,香山匠人们在发挥自己的传统营造技艺特长的同时也吸收了那个时代的一些时尚元素,进行了创新,从而建造出了雕花楼这座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精品。
·  60  ·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8:54: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194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建筑   铜殿   太原   大师   五台山   寺院   结构   犹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