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试题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综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zhào)事  朱(xī)语(lùn)        B.家(rú)测(liáng)导(dǎo)
C.徨(páng )适(dāng)不知所(cuò)  D.怀(miǎn)埋(mò)望(li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晓得 授与  缅怀  格物致智          B.悲愤  埋没  屠杀  袖手旁观
C.舆论 恐怖  嘹望  探查物体          D.誉写  公署  清谈  化学试验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王阳明在院子里面对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________外界误认为________自己。
⑵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________或哲理的清谈就可得到。
⑶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________,而是积极的________。
A.观察  探讨  检讨  观察  探索
B.探测  检讨  探讨  探察  探索
C.观察  检讨  探讨  探察  探测
D.探察  探讨  检讨  观察  探测
索引图像
4.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国学生    自然科学    传统教育    社会环境
B.抽象思维    轻视实验    西方教育    没有准备
C.做研究      做主张      出主意      显微镜
D.经书里说    盲目接受    栽种竹子    实验精神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抗击非冠疫情需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每一位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置身事外。
B.当大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而不知所措的时候,中国已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C.没有谁的人生是一成不变的,长满荆棘、充满挑战的人生才会更加意义非凡。
免疫组化评分
D.从来都没有“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真理,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
6.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博物馆里,有些参观者衣衫不整、高声喧哗、在展厅里吃东西、乱丢垃圾和不文明行为,对博物馆里的其他参观者和展品都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C.我市领导仔细浏览市政府门户网页面,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
D.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毅力、眼光和勇气。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
B.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C.《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D. 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
8.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样是就利害立论,为什么极端相反的两种游说,都能打动人?原来,苏秦的利害,是就大而远的而言,张仪是就小而近的而言。常人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害,即使关羽、周瑜、吕蒙和陆逊这样有才智的将领,尚且不免被眼前小的利害所迷惑,何况是六国昏庸的国君?所以张仪的话,一说就见效。
①普通人只知道有利害不知有道德,所以孔子、孟子终身没有被君王重用。②孔子、孟子谈道德,战国的策士却谈利和害。③张仪瓦解六国的联盟,也是从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又是言听计从。④策士一席游说便能立刻取得封侯拜相的荣耀。⑤苏秦游说六国结成联盟,是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言听计从。
A.②①④⑤③      B.②①⑤④③      C.①②④⑤③      D.①②⑤④③
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文学典籍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尚书》。
B.“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原句为“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
C.王守仁,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世称阳明先生,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
D.膜拜是古代的一种拜礼,行礼时双手放在额上长时间地下跪磕头。今用“顶礼膜拜”形容对人特别崇拜(多用于贬义)。
10.指出下列各句中,运用的论证方法
⑴我一向非常佩服中国科学家的智慧。我们国家当年想制造和,只花了短短一段时间,罗布泊的上空就升起了蘑菇云;后来希望拥有人造卫星,科学家憋着劲狠干几年,卫星一颗颗冲上了天空;最近一些年,神州飞船进入太空,嫦娥卫星绕月飞行。这一切充分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光彩照人的专业才华。
胶南开发区⑵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⑶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⑷如果说,专业技能是科学家的一只翅膀的话,公共精神则是他们的另一只翅膀,缺少其中一只,就无法在岁月的深处翱翔。
11.仿写句子
仿造下列格式,再续写两个句子。
读经诵典,“怎么读”重要,“读成什么样”也重要。在品味与诵读过程中,如果深切领悟到古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能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就意味着读出了真意,读出了滋味。
12.名著阅读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走在最后面的是A,他拄着锨,已经非常疲乏。等他过来,B和他并排走着,说:“你好,保夫鲁沙!坦白地说,我没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到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了委员,或者委员一类的首长呢。你的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哪……”
A站住了,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B。
“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酸臭。”A想了想,才到了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 
1、选段出自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 “A” “B” 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分)
3、在B眼中的A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在你心目中A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4、请结合语境,理解A在这里使用“酸臭”一词的含义。(2分)
2、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第1-4题。(14分)
dirac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铝矿石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
胶原蛋白酶
④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30: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191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下列   中国   实验   传统   需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