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西方对世界的霸权与支配

19世纪西方对世界的霸权与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政治革命在欧洲和北美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实质:君权神授理论的被颠覆,人类分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是神注定的观念成为历史,政府本身的存在也系于人民的“同意”基础之上。从欧洲到北美,一个共同的特征是,民众觉醒并且展开行动,他们不仅参与政治,而且把这样做看成是自己固有的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考察欧美政治革命的一般格局,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的起因以及19世纪政治革命的各种表现形式和世界性的影响。
 
 
第一讲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一、课时4
 
二、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运行轨迹,揭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阶级关系和发展规律。研究英国革命发生的条件、革命的过程、国王和议会的斗争,追寻英国最早建立政治民主化的原因。
 
三、重点难点
一、革命前的英国。从资本主义渗入到农村、清教运动、议会与国王的斗争三个方面介绍英国革命的背景。
    二、英国革命的进程。革命是沿着上升期,下降期,半上升期的路线发展的。要讲清革命开始沿着上升路线发展以及革命下降和倒退的原因。
    三、革命后的英国。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内阁制的形成、议会权力增大、辉格派和托利派长期活跃于政坛四个方面介绍英国政治体制演变的情况。指出英国选举制度的严重弊病。
 
四、基本概念
汉萨同盟  玫瑰战争  英国国教  清教  斯图亚特王朝  查理一世 斯特拉福
 根枝请愿书 《大抗议书》  克伦威尔  马斯顿战役  独立派 纳斯比战役
平等派 李尔本 立宪君主制 蒙克 “人身保护法 辉格派 托利派 奥伦治·威廉
沃尔波
 
五、主体内容
(一)革命前的英国
   (二)革命的开始与第一次内战
  (三)两次内战之间的政治斗争
  (四)第二次内战和共和国的建立
 (五)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和1688光荣革命
 (六)17世纪英国文化、思想的发展
 (七)1689—1742年的英国
(一)革命前的英国
革命前英国的社会等级
专制君主制的衰落·清教思想的兴起
斯图亚特王朝初期的君主统治
权利请愿书·矛盾的尖锐化  干墙
苏格兰人起义·革命形势成熟 
(二)革命的开始与第一次内战
长期议会开始阶段的活动及其议员的分化 财会通讯
斯特拉福    “根枝请愿书    “大抗议书
内战的爆发·第一次内战的两个阶段
克伦威尔        马斯顿战役      纳斯比战役
克伦威尔(1599—1658
奥利维·克伦威尔,1599年出生在汉丁顿的一个乡村地主家庭。1628年被选为国会议员,革命爆发后,克伦威尔组成自己的武装,在两次内战中先后率铁军新模范军击败王党军队,取得内战的胜利。1648年,他清洗了国会中的长老派势力。1649年,在城乡人民众的推动下,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废除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执政期间镇压了平等派和掘土派的民主运动,还率军镇压了爱尔兰民族起义和苏格兰王党的叛乱。1652年,与荷兰进行战争,迫使荷兰承认英国的湖南大学学报航海条例1653年,自任护国公,建立独裁统治。1658年,因疾病而去世。
(三)两次内战之间的政治斗争
第一次内战后英国国内形势
长老派同独立派之间的斗争
平等派    李尔本
独立派与平等派的斗争
独立派与平等派的重新联合
(四)第二次内战和共和国的建立
第二次内战和王党的失败
普莱德清洗
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
查理一世被斩首
共和国成立后的国内局势
平等派起义
掘土派运动
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
英荷战争
克伦威尔护国公制的建立
(五)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光荣革命卓玛拉初
1660年君主制复辟
复辟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辉格派和托利派的出现
辉格派
托利派
1688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六)17世纪英国文化、思想的发展
约翰·米尔顿
詹姆斯·哈林顿 点火时间
英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七)1689—1742年的英国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内阁制的形成
王权的衰落、议会权力的增长
议会的选举状况
辉格派的政治优势
 
六、教学祥案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较早发生的原因
①革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其中最为发达的是呢绒工业。这种发展大部分是利用没有行会制度的农村环境.以分散手工工场形式进行的,也有少数规模较大的集中手工工场。随着呢绒业的发展,对羊毛需求量的增加,牧羊业成为有利可图的事情,圈地运动由此兴起,造成农村土地关系变革、资本主义的大牧场、大农场出现。这种资本主义深入农村的情况,对封建制度的瓦解有很大作用。三维网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资本主义很早便渗入到农业经济中。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是贵族用暴力手段大规模剥夺农民的一种方式。始于15世纪后期,直到19世纪上半期。
其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英工商业的发展,特别上毛纺织业的发展,羊毛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不断上涨,牧羊业成为有利可图的事情,圈地运动由此兴起。16世纪末17世纪初,由于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大,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粮食价格暴涨。地主看到把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比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更有利可图,使圈地运动发展更快。
后果:它实现了农业的直接生产者与生产手段的分离过程,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形态,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破坏了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使英国的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使地主对农民的剥削过渡到农业资本家对农业工人的资本主义剥削。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促进了英国阶级分化。农民由于失去土地变成无产者,成为封建的主力军,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新贵族,其经营方式、经济利益、政治要求都与资产阶级一致,因而同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反对君主制度。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发动和领导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
②英国特有的议会传统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③国教作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支柱而受到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广大下层众的反对,在他们当中兴起清教。清教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即将到来的反封建革命的舆论准备。
清教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是促使革命较早发生的思想酵母,清教的兴起打破了国教教会的思想垄断地位,动摇了封建王权的精神支柱,使世俗政权很难维持稳固的统治了,从而有利于革命的较早发生;清教传教士主动把布道和政治鼓动结合起来,自觉地充当了革命的宣传员,在动员众反封建的斗争中起了组织领导作用;清教的民主管理方式
也为英国人民创建政治共和国提供了参照模式。清教在组织上分为长老派和独立派,两派均实行民主的管理形式,与世俗政权中的君主专制制度迥然不同。
总之,清教运动从表面上看是清教和国教之间的矛盾冲突,实际上它不是一场纯意义上的宗教运动,它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以信仰和传播清教对抗国教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动员其他阶层和人民众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思想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舆论和组织上的准备,披着宗教外衣是英国革命又一特点。
资产阶级为什么要披着宗教外衣进行反封建斗争呢?
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处于较低阶段,资产阶级处于形成时期,不可能产生一套完整的反封建王权的思想体系;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局限,他们力量不够强大,与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便于发动众。一是众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宗教影响。宗教语言是众唯一能听懂的语言。当时的社会各阶级或阶层,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要求,往往都只有从现存的意识形态——宗教中去寻思想武器,以便使自己的主张和要求易于被接受。恩格斯说:“对于完全受宗教影响的众的感情来说,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现。”二是加尔文教也符合
众心理。这就加强了二者在宗教情感上的融合。
④英国封建专制王权的相对虚弱也利于革命较早发生的重要条件。
⑤斯图亚特王朝早期君主实行专制主义统治,将自己置于法律和国会之上,因此与国会发生冲突。矛盾焦点是征税问题。此外国王还卖官鬻爵、、出卖专卖权、迫害清教徒、执行损害资产阶级的外交政策等等。甚至解散国会,实行无国会统治、使资产阶级、人民大众与封建王权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由于国王向苏格兰推行暴政,激起苏格兰人起义。为镇压起义、筹措军费,1640年国王重开国会,“长期国会”的召开是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开始的标志。
 
二、过程(1640——1688
⑴掌握为什么革命一开始沿上升线发展?这是革命阵营内部斗争的结果。平等派功不可没。正是平等派支持独立派战胜了保守妥协的长老派,同时平等派也克服了革命性不强的独立派的弱点,才使革命一步步按平等派的意图发展的共和国建立。
1649年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英国革命上升到其发展的顶点。之后,革命为什么开始走向低潮。共和国存在的主要社会基础是广大的城乡人民众,而平等派士兵则是共和国的主要支柱。但是,共和国成立后,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却残酷地镇压了平等派和掘地派的革命运动,因而从根本上动摇了共和国存在的基础,也为克伦威尔建立个人的军事独裁扫清了道路。在革命期间,尤其是在征服爱尔兰期间,独立派的军官和议员由于经济地位的变化,逐渐变成大资产阶级和大贵族利益的代表,在经济利益上与长老派已没什么区别,因而在政治上满足现状,趋于保守。为了维护其既得利益,他们迫切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以解除人民运动发展的威胁。他们成为支持克伦威尔解散共和国、建立军事独裁的护国政治的主要力量。而50年代初期人民运动的高涨,也为野心勃勃的克伦威尔提供了建立独裁统治的客观条件。1653年,克伦威尔建立了个人军事独裁的护国政体。
但是,这个护国政体仅仅存在8年就垮台了,被推翻的斯图亚特王朝又重新在英国复辟。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革命一开始便采取了妥协、保守的路线,便已孕育着复辟的隐患;共和国成立后,革命走向低潮,从护国政体到君主复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局,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妥协、保守政策的必然结局。
⑶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教参P105—106
在评价克伦威尔时应注意:
第一,时代和革命任务的关系。17世纪是世界从封建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时期,时代赋予克伦威尔的任务就是在英国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完成了这个任务他就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就应该肯定。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39: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17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