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总结

水文地质总结VI to
水文地质总结
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下水地下水的功能:(1).宝贵的自然资源(2).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3).灾害因子
(4).活跃的地质营力(5).地球内部信息载体
2.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3.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4.自然界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6.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7.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
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转换速度缓慢。研究意义不同:P11水文循环对于保障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地质循环,有助于分析地壳浅表和深部各种地质作用,对于寻矿产资源、预测大尺度环境变化和深部地质灾害等,均有重大意义。
1.岩石空隙:地下水的储容空间和传输通道。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
地下水的分步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空隙分为:孔隙、裂隙、溶穴。
Vn2.孔隙度: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的比例。n100%V孔隙度的影响因素有:分选程度、颗粒排列、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
3.裂隙:固结的坚硬岩石中存在的各种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岩石裂隙按成因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4.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会形成的空洞。溶蚀裂隙分为:溶孔、溶隙、溶洞等
三者对比:
孔隙:分布于颗粒之间、连通良好。分布均匀,在不同方向上孔隙大小、多少都较接近,赋存在空袭中的地下水分布和流动较均匀
三北论坛
裂隙:宽窄不等、长度有限,往往具有一定方向性。较孔隙连通性差。赋存于其中的地下水相互联系性较差,流动和分布较不均匀。
溶穴:大小悬殊,且分布不均,决定其中的地下水分布极不均匀
5.含水介质(介质场)由各类空隙所构成的岩石称为含水介质。6.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性质:结合水具有固态和液态水的双重性质;即自身重力作用下不能运动,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移动(运
动)及变形。
7.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8.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
数学学习与研究
与水储存有关的岩石性质:容水度、含水量、持水度、渗透性
9.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10.含水量:反映岩石样实际保留水分的状况,包括:
(1).重量含水量:岩石空隙中所含水分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比值(2).体积含水量:含水体积与包括空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3).饱和含水量:孔隙充分饱水时的含水量。11.饱和差:饱和含水量与实际含水量之间的差值。12.饱和度: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的比值。
13.给水度:当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高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来的水体
积。
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影响因素:岩性,地下水位初始埋深,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有关,土层结构
14.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
量。
15.有效应力:实际作用于砂层骨架上的应力。
16.简述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如何影响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颗粒排列情况、分选程度、颗粒形状及胶结程度。
排列方式愈规则、分选性愈好、颗粒形状愈不规则、胶结充填愈差时,孔隙度愈大;反之,排列方
式愈不规则、分选性愈差、颗粒形状愈规则、胶结充填愈好时,孔隙度愈小。
1.地下水面(水位):地下一定深度岩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所充满,形成一个自由水面,以海拔高度
表示称之地下水位。
2.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称为包气带。
特点:①岩石空隙未被水充满;②是固、液、气三相介质并存介质。水的存在形式:结合水、毛细水(各种)、重力水、气态水水分来源:降水入渗、地下水渗透、毛细力作用、蒸发包气带水的垂直分带:土壤水带、中间带(过渡带)、支持毛细水带、毛细饱和水带3.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如各类砂土,砂岩构成条件:具备储水空间、底层具隔水层、有补给来源
4.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5.弱透水层:渗透性很差,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但在较大水力梯度作用下,具有一定的透水能力的岩
层。
6.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要素:潜水面潜水表面的自由水面
潜水埋深D潜水面至地面的距离磁流体推进
省句中
潜水水位H潜水面上任意一点的标准高程含水层厚度M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距离隔水底板下伏隔水层
特征:埋藏条件:只有下伏隔水层,无上覆,与外界自由广泛联系的形状:潜水面受地形控制一般为曲面
补给来源:潜水直接与大气相通,可通过包气带接受降水、地表水等补给
A、下伏含水层越流的补给B、侧线的补给C、人工补给排泄:a、流入其他含水层b、泉水式排泄c、地表河水泄流d、蒸发排泄
动态特征: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明显,变化快(水量、水位季节性变化)。受人为因素影
响也显著,易污染。
循环交替:水循环周期短,更新恢复速度快。
潜水面形态:潜水面形状受地形影响,潜水水位与地形的起伏相一致而较缓和。
水化学特征:水的矿化度与地形、水的交替有关。湿润气候区,地形切割强烈、水交替强烈
地区地下水矿化度低。干旱气候区细颗粒组成的盆地平原易形成咸水。
水质易受污染、埋藏浅
7.水力坡度(I)单位距离上的水头损失,是沿渗流途径上的水头损失与相应的渗流长度之比。
I=(HA-HB)/△L
8.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基本要素隔水顶板:承压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
隔水底板:承压含水层下部的隔水层。承压含水层厚度:隔水顶底板之间的距离。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03: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164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岩石   地下水   循环   作用   空隙   重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