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

在纷繁复杂的文化潮流中,高雅与低俗并存,深刻与肤浅同在,于是,经典文化逐步让位于大众文化,各种漫画、卡通、青春私语类小说在校园中肆意流行。那么,该怎样在中学生中传递经典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光芒,怎样帮助他们在文化大潮中,寻适当的精神支点呢?是当今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并函待解决的一个艰巨任务。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分为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它不仅肩负着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也引领学生精神家园的建构,对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的养成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阅读教学中的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补充、拓展。它包括一般读物的阅读,也包括经典阅读,没有课外阅读,特别是没有经典阅读,语文教育的任务难以完成。
大众文化的兴起与“经济全球化、意识形态变革、媒体革命、高科技与互联网、新经济浪潮以及当代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这是个具有着浓郁现代意味的文化范畴。它的出现和崛起给整个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大众文化的日益主流化,使其渐渐掌握了当今时代的话语霸权,占据了当代文化格局的重要位置,业己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文化语境。
   
    总之,伴随着大众文化日益繁荣的步伐,当代青少年的审美情趣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世俗化、低俗化与感性化的趋向。千奇百怪的文化快餐和流行艺术不知不觉地消解着传统文化的权威。在多元文化冲击下,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审美引导,青少年很容易迷失自我。因此经典阅读更应该及时担负起这个重要的职责,帮助青少年树立良好的审美品经典阅读学习方式的探索
    我们论述了呼唤经典阅读的时代语境、经典阅读的内涵与功能,下面我们对经典阅读的教学发表一点看法。
()经典阅读是一种审美性阅读
    经典阅读,首先是一种审美性阅读。从本体论看,人是精神和情感的主体;从发生论看,人有爱美的天性;从心理学看,人有审美的艺术需求。陀斯妥耶夫斯基说:“美,是这个世界最终的拯救者。”那些经典作品在语言和内容上所包含的丰富的美学元素显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最佳的审美形式。因此经典阅读首先当立足于这个基础,在欣赏这些经典作品的过程中进行美的熏陶、情的渐染,沟通心灵的对话,方能回归阅读的本质。
    具体到经典阅读的学习方式上,首先要为阅读者开设一条进入这个纯美世界的通道一一种身临其境的审美情境。根据语文审美教学的一般规律来看审美教学最主要的是“教师必须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处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造审美的教学环境,着力拨动学生‘美感的琴弦’,唤起学生的美感情绪,使学生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侧也就是说它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对学生进行一种综合性的、多角度的审美影响,使其获得个人化的审美体验和审美熏陶。因此,审美性阅读要真正达到美的感受和体验首要条件是进入这样一种美的境界,否则再多对美的理解也只能是他人的或是强加的,而无法真正触及个人的心灵。如何在“经典阅读”中创设这样的情景呢?因为经典作品中的审美元素是极其丰富多元和生动可感的往往在与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中就可以明显地感受的到它所带给我们的审美冲击,因此作为阅读者不妨通过吟咏或诵读的方式来调动敏锐的思维,使文中最为形象和活跃的审美因素跃然脑海,从而为自己勾勒出一幅属于自我头脑的美的情境,第一时间激发起个人的情感共鸣。例如品读“关关雌鸿,在河之洲”的爱情感悟,自己就仿佛回到了自然质朴的《诗经》时代,读“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离骚》又不免怀想起楚辞世界巫风神话的幽怨对唱,此外魏晋士子的生命自觉,盛唐之音的气度恢弘,宋元山水的有我无我之境,
明清末造的纷繁世俗图景……当我们合上发黄的书页,会惊奇地发现,历史虽早已冷却,美,却长留于脑海之中,这就是经典作品带给我们的美妙世界。
    置身于这样一个自我的审美境界之中,还只是审美性阅读的第一步,而要真正从美学的角度理解和获取美的启迪,关键还在于形成个人化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的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应该是客观的对象,而应该是自我的情感。”要使得主体形成个人体验,还需要对这些经典作品产生一种阅读的兴趣和审美的激情,才能进一步调动起作为审美主体的阅读者的审美能力,从而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这种兴趣的激发和激情的点燃需要一个中介,经典作品中这些经典的美学形象和美学特征无疑成为这个中介的最好载体。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提到一部经典作品时最先闪过脑际的总是那些个性鲜明的文学形象或是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比如提到《红楼梦》可能脑海中首先会浮现出小说中个性鲜明的红男绿女们,谈起鲁迅的《野草集》又必会闪过那些有如匕首般犀利的语言,而正是这些最能体现一部经典作品审美特性的因素很好地充当起这样一个引起读者审美愉悦的角。从这些审美的“闪光点”出发,读者便可以在脱离世俗的纯自然的审美境界中去获取深刻的审美体验、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经典阅读是一种思辩性阅读
    经典阅读,应该是思想的阅读。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株思想着的芦苇。”1481人的言语实际上是为自身的存在“去蔽”,使思想“敞亮”;我思故我在,思想又使存在的基础变得坚实。首先,前人的思考,一旦凝固在纸张里,便成为一笔丰富的精神资源,阅读,便是接受思想遗产的过程tcl笔记本电脑;决定系数其次,任何阅读行为都是接受美学意义上的阅读,读者将必须对文本再度阐释;同样,思想的财富也只有进到每个具体的人的体验和反思中,才能具备生命的素质,成为个人的精神资源。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
    经典文本是人类思想的结晶,我们在对经典内涵的剖析中谈到经典作品区别于一般作品的特质就在于其内在的超越性,它是超越历史、超越文化、超越民族的伟大作品。而经典阅读区别于一般性阅读的也就在于这种超越性提供给读者的更为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因此,在经典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和发展阅读者的思想深度和思维方式gga.而这种培养可以分两步进行:
    首先,经典作品本身是博大精深的,要想让读者充分理解和领悟伟大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首先是从宏观角度,这又可以分为
两个视角:一是将经典的作品放到整个文化思想发展史的历时视角来理解,二是将经典的作品放到现实的社会语境的共时视角来理解。例如我们阅读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如果对作品思想内涵不做深刻的思考,我们所看到的不过是一个叫娜拉的女子在婚姻生活中所遭受的不幸,但这种肤浅的认识远远谈不上对这样一部经典作品的真正阅读和理解。按照我们上面划分的两个层次,首先我们要把它放在历史的角度来考察,结合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宗教、道德的状况,我们可以理解娜拉是作为当时一个觉醒中的资产阶级妇女的形象来塑造的,通过她所经历的婚姻不幸实际是来揭示当时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律、道德和宗教等的虚伪和不合理;其次,我们将作品放置在现实社会这个语境中,从人性的角度来理解,它所反映的是一个生活在男女不平等社会中的处于弱势的女性经历的一场激烈而复杂的内心斗争,从平静到混乱,从幻想到破裂,最终完成人性的自我觉醒的过程。从这样两个视角来分析,才能充分理解伟大作品中所蕴涵的伟大思想。
    理解和领悟这些伟大的思想还只是第一步,其次要从微观角度,联系个人的思维方式、思考水平,到这些经典作品中包含的伟大思想与读者实际思想状况的结合点,从而达到个人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启迪。还以((玩偶之家》为例,如果结合我个人作为一个阅读者的生活经历和思维方式,就可能会站在一个有着独立行动能力的女性在社会中遭到不公正
待遇时应如何抗争的角度来理解,从而对人性和生命的意义做进一步的思考。因此,在这样广阔而深刻的把握过程中才能称得上对经典作品的真正阅读。
    思想是一把天火,阅读便是薪火承传。班扬一生只读了一部书一《圣经》,却写下著名的《天路历程》;尼采只说出一个事实一上帝死了,却成为众多哲学派别的思想源头;鲁迅一度从尼采的“超人”学说中汲取力量,乃成为封建旧营垒中最硬的一块反骨;瞿秋白正是阅读了马克思主义,才能以一介书生的柔弱之肩担起救民于水火的大义,至死不渝。阅读经典作品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钱理教授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这个根本的任务,当今语文教学并未完全担当起来。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以培养阅读技能为全部目的,必然带来阅读材料的芜杂、阅读品质的低劣,学生并无一个明确的真善美的标尺,不懂中华文明思想历程、五四精神、人文传统等为何物,教师也不以精神传导为意。语文教学注重鉴赏,以鉴赏替代人文教学,普遍缺乏思辩的能力。真正的人文思想,首要的是独立思考和批判的立场。凡大思想家,无不具有强烈的思辩意识和批判精神,而不是人云亦云、浅尝辄止。缺乏思考的阅读决非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只不过是盲从和媚悦,
这样的阅读能力又岂能培养出具有高贵精神素质的人才。作为经典阅读,就要从培养阅读者的思辩能力出发,还阅读一个最真实的面目。
      ()经典阅读是一种体验式阅读
    经典阅读是一种体验式阅读。西方接受美学认为阅读即体验,从性质上说读者的阅读体验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对阅读对象的体验,即读经典阅读教学研究者对文本的体验,这在很的程度上依赖于文本的内在张力;二是对自我的体验,或者说是对生命本体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是读者对自我世界的一种建构性体验,是一种源于本体的生命冲动和灵魂升华,这一层又依赖与读者的个人经验和阅读水平。
    我们在上文谈到经典的内涵时说过经典作品之所以能够对人的精神和心灵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因为它对于世界、对于生命的认识是具有超越性的,这种超越性构成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巨大张力,因此从阅读对象角度来说,经典作品对于生命个体而言是具有非同一般的体验性的。即经典作品本身既是伟大的思想者个人情思和生命体验的投注,同时又因为其思想的伟大精深为读者的二度体验提供了无限开放的空间。因此经典作品是一种生命体验的文本。
    而经典阅读,更应该是生命的阅读、体验式阅读。在阅读那些伟大的作品的时候,应该融入个人的生命体验和主体情感,使之成为一种生命存在的状态,一种人生的必需,为自己构筑一个属于个人的心灵世界,一种信念和支柱。真正的阅读者,以阅读寻活着的依据、存在的意义,体验生命的价值,也就是说在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卡尔维诺说过:“一部经典作品的文本‘起到’一部经典作品的作用,即是说,它与读者建立一种个人关系。……学校都要教你读一些经典作品,在这些作品当中你以后将辨别‘你的’经典作品。”他举了一位喜欢《匹克威克外传》的艺术史专家的例子,说“他在任何讨论期间,都会引用狄更斯这本书的片段,并把他生命中每一个事件与匹克威克的生平联系起来。渐渐地,他本人、宇宙及其基本原理,都在一种完全认同的过程中,以《匹克威克外传》的
面目呈现。这种做法虽然有些夸张,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经典阅读对个体生命产生的影响,我们真正阅读和理解经典作品,也必须使它成为属于“你的”经典作品,从而实现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目表。经典阅读的真正意义也就在于此。
    因此有人说“经典的阅读,可以使年轻一代从生命与学习的起点上,就占据一个精神的制高点。……正是经典的阅读,会使教师与学生的生命达到一种酣畅淋漓的自由状态,这种
难得的高峰体验,生命的瞬间爆发与闪光,会使学生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我与世界,甚至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生命状态与选择。当然,每一个学生在什么时候,在什么作品上,与经典作家发生生命的撞击,产生高峰体验,是不一样的,而且也是为数不多的。但只要有几次,甚至只是一次瞬间爆发,就会永远难忘,对其终生发至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大不列颠百科书》对人文的定义为“人文,是指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它突出体现在生命关怀和文化关怀之中。经典阅读从而也就具备了三个层面上的内涵:文本的美学价值,写作者的思想价值,阅读者的生命体验价值。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阅读场。语文阅读教学如果漠视这种人文价值的关怀,势必造成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阅读品质的持续恶化,乃至一代人文传统的断裂。但愿此不过为笔者的祀人之忧。印度将中国领土划入直辖区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20: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160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阅读   审美   经典   生命   体验   思想   经典作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