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语文教学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作者:安现宾
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8年第10
        中国古代典籍要:语文课是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其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在一起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教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内涵。然而现实教学中,常常存在二者偏废其一的现象。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语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并能顺利地参与交际活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精神世界的关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高尚的审美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其工具性和人文性要做到有机统一。那么教学中如何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学生体验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即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
        一、设置情景,朗读感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朗读能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在一起。叶圣陶先生说过: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⑦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发展与内化有关系。在内化中,由于阅读文本以符号、形象、情感等进入主体而引起主体心理结构的调整、改造和丰富,因而造成人的心理发展的效应。课堂阅读是一个走近文本超低碳钢──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反复的螺旋上升的流程。首先,要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走近文本,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心向,形成积极的阅读状态。其次,教者要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悟情诵读。言语转化理论认为:文章是文、象、意的统一体。文,即文章的语言文字系统;象,即文章的形象系统或材料内容;意,即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意蕴或主旨。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循文ospf──识象──明意民间借贷利率调整──悟言,也就是说是一个循文识象,因象明意,由意悟言的过程。循文识象即通过认真阅读语言文字去感知、识记文章的形象系统或材料内容;因象明意,即通过弄清楚文章的形象、材料去明确、领悟文章的思想内蕴;由意悟言即从文本所反映的人文内蕴中领悟言语规律、言语意蕴,进而把自己个性独
镶嵌图形测验
特的体验,通过诵读或用语言表达出来,提高语文素养。教学中要合理利用各种手段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的形象、意境,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表现越强,学生体会到文章的人文内涵效果越好。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4:19: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160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教学   语文   人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