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沈从文)【圣才出品】

反课纲运动第13章沈从文
贵阳学院学报13.1 复习笔记
一、沈从文概述
1.沈从文及其著作
(1)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湘西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2)著作
早期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小说集。1930年代之后,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从文小说习作
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2.沈从文的文学贡献:“湘西文学世界”的创造者
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贡献是用小说、散文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并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代表的是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正是他全部创作所负载的内容。
嘌呤核苷酸
二、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
1.“牧歌”情味的乡土小说
与“五四”以来形成的表现压迫、愚昧、落后、挖掘民族精神创伤的传统乡土文学不同,沈从文是用“梦”与“真”构成文学图景,同文本外的现实丑陋相比照,让人们从这样的图景中去认识“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这是他诗体乡土故事的主旨。这在沈从文1934年出版的代表作中篇《边城》
里,推向了极致。
2.沈从文的人物形象
沈从文作品里的女性形象柔美如水,这种生命形式可以用“恬淡自守”来加以概括。男性形象则表现了原始的蛮性力量,在他的湘西人物序列里,男性军人往往是诚实、勇武、不驯服、有血性的。
3.“神性”的概念
在沈从文的美学观念里,除了“人性”,还有“神性”的概念,即最高的人性。经过他改写的佛经故事或民间传说,就特别地运用浪漫的手法来宣扬这种生命的哲学。这类题材即便与民间传说无关,在沈从文笔下也都写得自然舒展,虚幻浪漫。
4.都市的批判
描写都市人生的小说,实际上对沈从文并没有完全独立的意义,它总是作为他整个乡村叙述体的一个陪衬物或一个补充而存在,用乡下“生”的一面暗示城市生命的“死”和“萎缩”,直接反映都市人的爱情和家庭道德面貌,如《有学问的人》《绅士的太太》《八骏图》等篇。
5.文体作家
沈从文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小说体式,即文化小说、诗小说或抒情小说。
这是指小说的显著文化历史指向、浓厚的文化意蕴以及具有独特人情风俗的乡土内容。这种小说,不重情节与人物,强调叙述主体的感觉、情绪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6.文学语言
沈从文的文学语言较为奇特,有真意,去伪饰,具个性,追求纯和真的美文效果。他在生机勃勃的湘西口语基础上,吸取了书面语、文言语,使得他的小说长句精确、曲折而富有韧性,短句重感兴,活泛有灵气。
【名师点拨】这一部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可结合《边城》来理解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及与之对应的“都市文明世界”,同时要着重理解沈从文对“人生形式”的思考及其在文体上的创新性。
三、散文艺术与“沈从文的寂寞”
1.散文创作
在抗战时期,沈从文的文论结集为《烛虚》《云南看云集》等,此时的沈从文越发向“纯”生命的文学思路发展,即不断探讨文学和生命的关系。沈从文的散文比起他的小说来,更能表现他这“乡下人”自闯入文坛以来执拗走过的个人道路以及所遭遇的孤独感。
2.《湘行散记》《湘西》
沈从文更重要的散文精品当数《湘行散记》《湘西》两书。这是他抗战前后两次还乡的产物,等于是他的自传,尤其是关于他与故乡的文学感情生活的一个传记性的延长。两书的共同特点是:
(1)将湘西的人生方式,通过景物印象与人事哀乐一个个传诉,比小说更集中。作者又有意无意地将散文的描写与他的小说相关联,点出了他的人物在湘西活生生地存在着。
(2)比小说有更直接的历史感受,因此有更多的感慨和议论,更多的对湘西进行历史
变数和常数的思考。
3.文学理想
(1)沈从文从改造民族的角度寄托他的文学理想。他要人们由他的小说、散文等全部作品里去认识我们这个民族。那种向善和向美的文学理想,使他对城乡世界的美丽和丑陋特别敏感,企图用湘西世界保存的那种自然生命形式作为参照,来探求“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探求人的重造这一沉重题旨。
(2)此种文化理想面对当时中国现实生活不得兑现,因它主要是从乡村中国产生,是由世俗的世界,由沉落的地区来观察世界的。它能从一个角度说明民族沉沦的根由,却无法化为实际的文化改革行为。沈从文的文学不属于当时中国的城市文化,也不属于革命文学,因此难于被当时现实所理解是自然的,所以说他是寂寞的。
四、作为“京派”代表的沈从文
1.沈从文一开始用“休芸芸”等笔名,在《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上发表作品,渐渐闻名。1930年代起写出他的“湘西”主题的代表作,并执编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北方京派作家体的组织者之一。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2.最后一个京派作家汪曾祺到了1980年代复出,以与沈从文有前后继承关系的小说《受戒》《大淖纪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沈从文的作品一再出版并受到研究。
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填空题
1.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是________。
【答案】《边城》
【解析】《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作品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2.________和________是最能代表沈从文散文创作成就的作品。
【答案】《湘西》;《湘行散记》
教授女儿的婚事
【解析】《湘西》和《湘行散记》是沈从文重要的散文精品,是他抗战前后两次还乡的产物,等于是他的自传,尤其是关于他与故乡的文学感情生活的一个传记性的延长。
二、名词解释
1.《边城》
答:《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1934年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作品主要讲述了1920、30年代川湘边界的小山城茶峒有一个老船夫和其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后翠翠和掌管水码头的团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发生爱情纠葛。弟兄俩都喜欢翠翠,相约夜晚上山为翠翠唱歌,而翠翠只爱弟弟傩送。哥哥天保也自知唱不过弟弟,于是乘船离家,结果途中船翻人亡;后傩送也因反对父亲包办婚姻离家出走。不久,外祖父死去,翠翠只能成天孤零零地守在渡口,盼望傩送归来。作品通过三个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以及茶峒的秀丽风光的描写,展现了湘西古老的生活习惯和纯朴的民风,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情美的向往,以及他的艺术情趣追求。
2.《湘行散记》
答:《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一个戴獭皮帽子的朋友》《桃源与沅州》等十一篇,均为作者1934年冬重返湘西时沿途见闻的纪实。这部散文集记述范围较广,作者赞美故乡人性美的同时,也暴露某些现实生活的黑暗面。作品将游记、散文、小说糅为一体,熔抒情、叙事和议论为一炉,文笔隽永秀逸,具有浓郁的乡土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简答题
1.废名与沈从文小说的对比。[北京大学2012年研]
答:废名与沈从文同属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善于把东方情调的诗情画意融合于乡风民俗的描述之中,形成一种洋溢着古典式的和谐和浪漫性的超越的人间写实情致。废名的代表作是《竹林的故事》《桥》,沈从文的代表作是《萧萧》《三三》《边城》。
(1)废名与沈从文小说的相同点
①诗化或散文化的风格
a.废名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不注重人物,长于抒情;不写故事写意境。其作品多写华中乡村儿女翁媪之事,于冲淡朴讷中追求生活情趣,常给人一种非同寻常的感动。
b.沈从文以散文的笔调写小说,同样没有太多地顾及文体观念。他的早期作品既受鲁迅以故乡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的启发,又受废名以抒情笔调写小说的影响,发展了抒情体小说这一形式。
北美市场②对乡土中国的描绘
无论是废名笔下的“华中世界”,还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都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在这里,人物的道德形态或人格气质,诸如淳朴、善良、诚挚、热情、强悍等,与原始、古朴、美丽的山水相契合,处处弥漫着一种“文明社会”所没有的田园诗趣。他们的作品往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54: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159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小说   湘西   文学   作品   散文   世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