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的沉思中相遇

精神的沉思中相遇
作者:李书征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玉女性经》2013年第01
夏奈尔女装
        摘要:本文对雅斯贝尔斯和钱理的陶冶观进行简要的梳理与探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二人文本中对精神的激情礼赞;二是初步地分析与求索二人陶冶观的异同;三是简要阐释二人陶冶观在今天的意义。
        关键词:钱理 雅斯贝尔斯 陶冶观 精神
        《孟子》语: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在此陶,为甑者。冶,为釜铁者丁二烯橡胶,指陶器的冶炼。后人常用陶冶隐喻教育,德语Bildung(陶冶)一词,也被译为教养或教化。在中西方教育史上,陶冶教育是源远流长的一个传统。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一、精神的激情礼赞
        首先,陶冶的本质是对人精神的延伸和拓展。正如学界所公认的,钱理所有的教育主张和举措都以立人为终极目标,即pm0.5保证每一个人的个体精神自由发展贵州省公路局局长。他在文章中反复提
及:教育的根本是对人的心灵、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性情的陶冶,人格与个性的培育,独立自由精神的养成” “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对象的精神素质,使他们真正成’”,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给孩子提供一个精神家园,因为中学阶段开始构筑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即使带有梦幻彩,但却会为终生精神发展垫底,成为照耀人生旅程的精神之光中学语文教育,就是要在打好两个底子——终生学习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雅斯贝尔斯则更为明确地指出了教育的这种精神追求中所蕴含的陶冶实质。他提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要实现教育的这一精神诉求,唯有陶冶。因为占有知识并不等于陶冶,而是习得精神内容的代名词。”“正是在陶冶过程中,我内在精神才被真正唤醒。一个民族的精神层次是由这一民族的陶冶方式所决定的人携带着其存在的知识跨越了他被给定的此在,在陶冶中介里,他完成了精神飞跃的过程。可见,不管是陶冶的目标还是陶冶的过程都指向人的精神,陶冶就是人的灵魂教育、精神成长的中介,陶冶的程度和范围甚至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层次。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8:03: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158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精神   教育   过程   成为   底子   观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