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于安澜教授二三事

57
我所知道的于安澜教授二三事
—— 张如法 ——
生于1902年、堪称世纪同龄人的河南大学教授于安澜,被《中央美术学院学报》称为“著述等身”的“学界前辈”,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美术观察》杂志誉为“国学大师”“堪与余绍宋和黄宾虹比肩的美术史论大家”。
因其一生淡泊寡欲、潜心治学,故一
离开特定的学术圈,于安澜就鲜为人知。
由此闹出了不少误会,产生了些许趣闻,
却从中折射出他的不凡学术与人品。
系主任以为发错了邀请信
记得是1962年,中央有关部门决定
在杭州召开一个有十几位教授和专家参
加的小型会议,以审查浙江美院王伯敏
教授编写的《中国绘画史》。于安澜先生
是中原地区的唯一代表,但他的工作单位
既不是河南省文联,也不是设在郑州的河
南艺术学院(当时尚未合并至开封师范学
院),而是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
中文系。当写有于安澜名字的邀请信寄到
开封师院,让中文系系主任转送给于安澜
的时候,时任系主任的古文学家李嘉言先
生疑惑了。这倒不是因为于安澜出身地主
家庭,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成为运动对象
(笔者于1959年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毕
业分配至开封师院工作时,于先生的“工
作”就是和另一“有问题”的教师一起
打扫包括厕所在内的卫生),况且20世
纪60年代初期党调整知识分子政策,于
安澜的处境已有所改善,而是因为于安澜
从来都是教古汉语的,谁也没有听说过
他与美术沾过边,更不要说深有研究了。
李嘉言不能不疑惑,以致他到于安澜说
起邀请开会之事时,还连声问:“是不
是搞错了?”直到于安澜把谜底揭开后,
李嘉言这才恍然大悟。
出生于河南省滑县农村的于安澜,
从小就喜欢美术,虽然不像城市的儿童能
接触到五光十的生活,但古朴、鲜活的
乡村艺术对其熏染至深。他自述:由于家
教甚严,“我们家族的儿童不许到外面玩
耍,我就常常在院内屏门下看堂绣花。
见其用各丝线绣出的蜂、蝶、花朵煞
是可爱,由此便在年幼的心灵中播下喜爱
美术的种子”。在就读省立汲县中学(现
卫辉市一中)时期,于安澜得到图画老师
仝伯高先生的指教,绘画技艺日有长进,
曾协助仝先生为人画扇面等。在河南大
学(当时的校名为中州大学)上学期间,
于安澜深受美术导师陶冷月先生(时任
教于上海暨南大学美术系,因到北方旅
游写生,被中州大学短期聘用)的影响,
曾与同学发起组织画学研究会,并被选为
常委。
有一件事使于安澜特别注目于中国
美术史的寻迹与研究:弱冠结婚后,他常
到岳父家去拜贺,厅中悬挂的落款为姜筠
的山水四屏轴以其不同凡响的艺术水平
深深打动了他。岳父见他爱得如醉如痴,
于安澜先生文史春秋
58中矿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后来把画送给了他。因为于安澜对姜筠其人其事毫无所知,生性爱刨根问底的他不放过任何一点线索,或写信给北大教授询问,或登门向绘画名家请教,或翻阅美术书籍和野史笔记,终于彻底弄清了姜筠(字颖生,号大雄山民)的生平事迹、绘画作品及风格特。由此,于安澜对中国绘画理论与技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系统、全面搜集和梳
理中国美术史料并研究中国美术发展规律的工作。
卫星加密1947年,由于安澜编纂、齐白石题写书名的《画论丛刊》在北平出版。此书与余绍宋的《书画书录解题》、黄宾虹的《美术丛书》成三足鼎立之势,三位作者被称为美术史论界影响深远的三大家。196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据此书1947年版本,出版了两卷本的《画论丛刊》。它不仅被定为全国美术院校青年教师与研究生的必读参考书,而且远销海外,成为喜爱与研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外国人的必备典籍。
然而,这一切在当时的开封师范学院不被人知,于安澜自己也从未透露半点风声。多亏了党调整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在李嘉言先生的支持下,作为河南省唯一的艺术理论家代表,于安澜去杭州赴会了。
“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好像是一种普遍规律。所以我曾在一篇为于安澜素描的短文中说:“我敢说,知道于安澜先生是艺术史家的,在20世纪50年代外国的要比中国的人多,在60年代京、沪、宁、浙、粤
的要比河南的人
gmd多……”
是花总是要开放的。在“左”倾思想的压制下,于安澜仍以令人惊叹的毅力默默地为神圣的美术宫殿选料、制砖、添瓦。他白天劳动,夜晚翻阅古籍,积累材料。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乘着提出“双百”方针、周总理为知识分子脱“资产阶级”帽子的东风,于安澜将自己辛苦编纂的《画史丛书》书稿送交上海美术出版社,于1963年正式出版发行。
粉碎“四人帮”后,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已步入古稀之年的于安澜焕发出艺术与学术的青春。他以一丝不苟的蝇头小楷,工工整整地抄录有关古籍资料,终于在其八十大寿之年(1982年)又出版了弥足珍贵的《画品丛书》。如果说,《画论丛刊》奠定了于安澜的美术史论家地位,那么,《画史丛书》与《画品丛书》则丰满了他的美术史论家形象。
高辛烷值他们看到一个陌生老头坐上主席台
氯化钾溶液不爱张扬、脚踏实地、默默耕耘、
艰苦朴素是于安澜的本性,这在信奉并实践“三分才干,七分公关”的当今,可能成了“落伍者”的表现。
从外表上看,于安澜一点儿也不像教授、学者。20世纪60年代,他到街上排队买东西,有人问他在哪个单位工作,他说是“开封师院”。这人即说:“看大门挺辛苦的。”他在外散步、休憩,不认识他的人没有一个
会认为他是教授。
一次,于安澜去参加一个全国性质的古汉语学术研讨会。主席台上就座的有《古代汉语》主编、学术权威王力先生。人们惊异地发现,一个农夫穿着的老人和王力同坐在主席台上,就纷纷打听此人是谁。也难怪这些人惊讶了,因为于安澜的学术著作出版于20世纪30年代,与会的许多代表那时还没有出生或正处在孩提时期哩!
于安澜幼时,父亲为其延师教读,最初学过史地、博物,不久即由当地秀才教授《四书》《五经》等古籍。由于古文根底深厚,虽然19岁才进入省立汲县中学学习,但其作文为全班之冠,常获国文教员范文澜先生的夸奖。不久,他即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而被免试保送进入中州大学预科班。之后,升入中州大学中文系,受教于嵇文甫、郭绍虞等名教授,课余最爱到图书馆翻阅要籍重典,在国学方面多有创获。1931年,于安澜大学毕业,被聘为信阳省立第三师范
学校教员。逾二年,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研究古音韵学。由于成绩优异,曾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的两次奖学金共1000
1931年6月,于安澜(右一)毕业于河南大学国文系
光宗熏文史春秋
59
元,燕京大学哈佛国学社奖金300元。
1936年5月,由钱玄同、闻在宥、刘盼遂等国学大师作序的于安澜30万言的专著《汉魏六朝韵谱》,在中华印书局出版。旋即王了一(即王力)在《大公报》发表文章,评介此书,盛赞其为“传世之作”。
了解了这段历史,人们就不难理解于安澜先生为什么能和学术泰斗王力教授同坐在研讨会的主席台上。
在商品经济大潮中竟有不要润笔的书法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不要以为于安澜只是个美术史论家,在艺术实践上是跛脚的或无甚成就。绝不是!于安澜在中国画与书法艺术两方面均造诣很深。
前已述及的姜颖生山水四屏轴,本为其岳父所收藏,于安澜每逢寒暑假回乡省亲,即从其岳父处借来此画临摹学习。岳父见他如此酷爱,便送他作为学习的范本。于安澜自临摹始,加以不断揣摩学习古人的绘画理论与技法,由此技艺不断长进。不过,他更主张并实践以自然为师,常自费到山水古朴清丽、秀美动人处旅游、写生。他去杭州开会,并没有过高的期望,在与同好交流之同时,对我实话实说:“那时,我主要是想去遛遛的,看看美不胜收的江南风光和建筑。”他随身带着画笔画纸,去“师法自然”。就在“文化大革命”前宽松的几年里,他以花甲之年自费到黄山写生。我见过他黄山归来后创作的一幅人字瀑图,以精工细密之笔画出磅礴阔大之意,十分精彩动人。
在书法艺术上,于安澜以篆书见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河南篆书第一人。其书法《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纪念写杜工部戏为六绝》曾入选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时年78岁。此篆书条幅,1981年7月收入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书法作品辑集中。1994年春夏之交,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周鸿俊在河南省博物馆举办书法作品展,曾恭请他的老师于安澜先生为其展览题词。1996年,一位曾多次为中央领导人出国访问
绘制美术礼品的著名书法绘画艺术家慕先生之名,辗转打听到师承启功先生的博士毕业生张志和(在国家行政学院任职)曾在河南大学受教于于安澜,便请张志和陪同,专程从京城赴汴拜谒并求墨宝。当时,于老已虚岁九十八,虽因体力问题已谢绝笔墨应酬,但偶尔运笔,手仍不颤不抖,所写小篆条幅端庄厚重、连绵流畅。
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于安澜是少有的坚决拒收润笔的书法家。他唯恐艺术被金钱所玷污,对书法极严肃认真。
记得有一位南方的青年书法爱好者,来函言辞真挚恳切地要“请”他的一张墨宝到其家,又寄了一对著名的苏绣枕头套给于老。于老立即从邮局退回了这个礼品,并在包裹布上写下了“条幅写好后立即寄出”的附言。他会为一个平民百姓写出篆楷相济的长达百言的书法艺术作品,却严拒以数百至数千元作代价的商品交换。他绝对不出售自己的任何作品。
于安澜先生对待艺术工作可谓一丝不苟。有一次,我请他为人在一个册页的封面上写几个小字。本想让他立即动笔,我好应付了事。谁知他竟说:“你不要让我当场献丑,给我三四天时间。”事后知道,他一遍一遍地试写,费了五天工夫,认为对得起人时才正式写到那册页的窄条题签处。这事让我感动不已。
有一次,电视里播放了一名官员因贪污几百万元而被判处死刑的新闻。他看后不解地对我说:“这个贪污犯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用?我身上有几十块钱,一直都花不完。”当我告诉他要准备写关于他的文章时,他毫不犹豫地一口谢绝道:“我不要名,登上报纸、杂志,就有人来向我要字。我现在老了,写不动了,难以完成任务,对不起人!”他不要名,不要利,在有些人看来似乎十分迂腐可笑,但我分明看到了他胸中跳动着的一颗鲜红、纯洁而又童稚的心!
(作者曾任河南大学编辑学研究室主任、编辑学硕士生导师。)
于安澜先生作品
文史春秋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3:15: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156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美术   先生   艺术   绘画   书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