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文章、学士论文《生活》周刊(1925—1933)早期研究文献钩沉

报刊文章㊁学士论文:‘生活周刊
(1925 1933)早期研究文献钩沉
王㊀建㊀田郁辰
㊀㊀ʌ摘要ɔ本文回顾了‘生活“周刊研究历史上被忽视的两类早期文献:其一是刊登在民国时期报刊上带有研究性质的评述文章,其二是1950年燕京大学新闻学学士论文㊂它们的学术价值在于:民国报刊文章提供了‘生活“周刊研究的早期议题,如最早论述了当代 邹韬奋研究 中著名的 九一八转变论 以及‘生活“周刊的成功之道, 读者信箱 栏目中的编读关系等,提供了洞见和史料;燕京大学的学士论文则是最早系统研究‘生活“周刊的文献,建构了新闻传播学式的基本分析框架,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信息,堪称 开山之作 ㊂
ʌ关键词ɔ‘生活“周刊㊀民国报刊㊀学士论文㊀早期研究
一㊁‘生活“周刊略传
‘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大众期刊之一,1925年10月由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起初由王志莘任主编,每期出4开1张,第二卷起(1926年10月)由邹韬奋接任主
编,徐伯昕则负责 除编辑和会计之外的事务 ①㊂在他们的努力下,杂志由 4开小报 转型为 16开订本 ,初步具备了现代期刊的样式;相继开辟了 小言论  读者信箱  各国通
讯  萍踪寄语 等栏目,颇受读者欢迎;确立了 以读者为中心 的办刊路线,实现了办刊宗
旨及期刊形态的两次转型:由 机关刊物 到 都市文化生活杂志 再到 时政新闻评述杂
①许觉民:‘出版家徐伯昕同志传略“,见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㊁常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新文化出版
家徐伯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8 50页㊂
志 ;创造了同一时期民国杂志发行量的最高纪录(1931年10月双十特刊15.5万份),成为坐拥百万读者①的大刊名刊㊂但, 九㊃一八 后的‘生活“周刊因 政治彩浓厚 ,走 激进主义路线 ②,主张社会制度变革,遭到蒋介石政府的言论审查及暴力镇压,于1933年12月出版至第50期时被迫停刊,理由是 言论极为反动  污蔑中央㊁妄造谣言㊁诋毁党国领袖  ③一代名刊至此终结㊂
‘生活“周刊在20世纪80年代后迎来了 两次复刊 :第一次,上海青年报社于1985年1月6日恢复出版‘生活周刊“,定位为 生活类周报 ,关注民生,设置 现代冲击波  大特写 等特栏目,风行一时,发行量最高达30万,2019年元旦起休刊,内容并入‘青年报“周日刊并保留运营④;第二次,北京生
活㊃读书㊃新知三联书店于韬奋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在1995年1月14日恢复出版‘三联生活周刊“,立志做 中国的‘时代“周刊 ,目前已成为一份 社会声誉良好  在主流人中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杂志 ,并运营网站㊁移动客户端㊁等数字阅读平台⑤㊂民国时期的‘生活“周刊虽然仅存世8年2个月,但其内容包罗万象,记录了转型时期城市平民阶层林林总总的生活形态,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社会的政治㊁经济及文化的发展与嬗变,在中国近代期刊史㊁政治史㊁城市文化生活史等领域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较高的研究价值⑥㊂通常认为,‘生活“周刊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邹韬奋研究的繁盛而逐渐起步与深入的,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㊂但笔者梳理研究文献和研究资料时发现,在当代‘生活“周刊研究中,绝大多数研究者没有提及或无意中忽视了两种早期研究材料:一种是民国报刊上带有研究性质的评述文章,另一种则是1950年燕京大学新闻学学士对‘生活“周刊的系统研究论文㊂本文尝试一一披露之,揭示其史料价值,为研究者增加 资料饱和度 ㊂
9
6报刊文章㊁学士论文:‘生活“周刊(1925 1933)早期研究文献钩沉①
⑤⑥Parks M.Coble,Jr.Chiang Kai-shek and the Anti-Japanese Movement in China :Zou Tao-fen and the National Salvation Association ,1931-1937,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1985,Vol.44,No.2,pp.295-296.孙敬可:‘ 生活⓪及其系列刊的激进化研究(1925 1936)“,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第39 46页㊂翟俊千:‘训令公安局抄发上海生活周刊反动言论记载仰饬属一体遵照严为取缔由(转发训令为中央宣传委员会第一二八六号公函)“,‘汕头市市政公报“1932年第84期,第91 94页㊂媒通社:‘ 生活周刊⓪宣布即将休刊,世纪杂志风流云散“,www.sohu /a /283502115_99953831,2018年12月21日㊂参见‘三联生活周刊“www.lifeweek.
短路容量赵文:‘ 生活⓪周刊(1925 1933)与城市平民文化“,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版,第1 4页㊂
二㊁带有研究性质的报刊文章:‘生活“周刊研究的早期议题
检索民国文献数据库①可知,‘生活“周刊出现在民国其他报刊中最多的内容通常为杂志广告㊁刊物介绍㊁出版消息及普通的评述文章;有小部分内容借‘生活“的名气制造话题以吸引眼球,如办刊宗旨为 民众精神上的娱乐场 的‘艺园“周刊②及其继任者‘国民公论“,就常刊登攻击‘生活“周刊的内容并作为杂志宣传之 吸睛点 ③;还有对‘生活“周刊展开猛烈批判的文章,暂不赘述④㊂
亚太经济除上述内容外,民国报刊上亦出现了部分带有研究性质的文献,虽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但也能为‘生活“周刊研究提供参考或史料㊂这些文章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对杂志办刊质量的深入考察
大奔s6001929年发表在‘广东国民大学周报“的文章‘良好读物之生活周刊“⑤,虽为介绍,但作者对‘生活“周刊进行了详细考察,如内容本身的质量㊁外界的批评意见等㊂该文提出了 良好读物 的 三个标准 ,即 切要原则㊁普遍原则㊁经济原则 ,除此之外,还要符合 内容㊁形式㊁定价 的特定要求㊂根据这些标准和要求,作者一方面考察了‘生活“周刊的宗旨㊁办理人及内容质量,认为其内容 确能与其所标之宗旨相符 ,不仅拒绝登载 一切枯燥无味及无关痛痒之文字 ,还提倡关注 人生之求学恋爱职业三大问题及其他之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则引述了国内知名人物对该刊之意见,如王云五㊁朱经农㊁沈君怡㊁汪英宾㊁胡适之㊁陈布雷等,论证了‘生活“周刊确为 良好读物 ,值得阅读,并非 草率之推荐 ㊂显然,这类 第三方评价 文献为当代研究者侧面感知‘生活“周刊的办刊成效提供了有效的信息㊂
07中国出版史研究2021年第1期
蔡光欣①②③
④⑤包括但不限于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近代报刊库,大成故纸堆老旧期刊㊁报纸等全文数据库,国家图书馆民国图片资源库等㊂
创刊于1931年1月,创刊地在上海,停刊于1931年12月,共35期㊂由艺园周刊社编辑并发行㊂或名为‘艺元周刊“㊂原为三日刊,第11期改为周刊㊂属时政评论刊物㊂
参见艺英:‘驳斥生活周刊荒谬绝伦的救国计划(附图)“,‘艺园“1931年第1卷第34期,第462 465页;艺英:‘生活周刊文字不通的凭证(一)“和‘生活周刊文字不通的凭证(二)“,分别载于‘国民公论“1932年第1卷第36期第500 503页及第1卷第37期第514页㊂
参见葛莠:‘评生活周刊“,‘现代中学生“1930年第3期,第109 118页;舒权:‘生活周刊的七十二变“,‘现代中学生“1930年第6期,第120 121页;舒月:‘生活周刊批判“,‘现代出版界“1932年第3期,第1 4页㊂
林沛鎏:‘良好读物之生活周刊“,‘广东国民大学周报“1929年第2卷第9期,第41 45页㊂
(二)对杂志工作人员的访谈
如,大约1931年9月,‘十日“旬刊对邹韬奋进行了面对面访谈㊂谈及‘生活“周刊的内容编辑时,邹韬奋认为 没有事实的文章,是会给读者唾弃的 ,事实最应注意的是要有 时间性 ,文章的立论 要适切,要平正,要刺进读者的心坎,引起读者的同情 等㊂邹韬奋还透露了‘生活“周刊的经营状况,即当时有固定订户三万多,销数每期达八万份,分销处国内外有二三百处,每月支出约一万元,出版丛书四种,第一卷到第五卷已出合订本并再版①  这类文献中 论 的成分较少,但记录了大量事实信息,能够作为史料供研究者交叉验证㊂
第五种快乐
(三)对杂志政治倾向的分析
部分带有研究性质的报刊文章出现在‘生活“周刊停刊之后㊂其中,1939年穆俊发表在‘译报周刊“上的文章是笔者所掌握材料中最早提出 九一八转变论 的文献㊂该文认为,‘生活“是 许多中学生和职业界的青年  最亲密的友人 ,之所以能获得 广大读者的拥戴 ,是因为它抓住了民众对政治现实㊁生活状况的 失望 和 不满的情绪 ,以及要求 彻底改造 的心理需求㊂‘生活“周刊以敢说敢言的姿态,展示出 为保全人格报格而决不为不义屈 的斗争精神,使广大读者能够宣泄不满情绪,满足心理期待,继而产生信任㊂在政治倾向的转变上,穆俊认为 九一八 事变是 中点 ,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生活“多讨论 人物评述㊁事业与修养㊁求学与职业㊁大家庭与小家庭㊁谈迷信㊁谈电车卖票人揩油是不是正当的一类问题 ,带有很深厚的 五四运动的传统 ,尤其是反封建这一点,但政治上却是改良主义,着眼于个人的改进而非整个政治制度的变革;后期的‘生活“则站在了民族主义运动的前沿,通过介绍新的社会改造理论和实践活动,主张社会制度的彻底变革㊂不过‘生活“周刊在这一时期虽脱离了改良主义,但 仍没有把握到中国民族革命运动中阶级的内容 ,之所以呈现出一种进步的形象,是因为 反映了当时众的情绪要求 ,直至后期的‘新生“‘永生“‘大众生活“‘国民“的创办,政治上才真正成熟②㊂这份文献的主张与后世 邹韬奋研究 中流行的 革命范式 一脉相承,‘生活“周刊研究也因此带有明显的 工具论 彩:对杂志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作为研究邹韬奋思想转变的手段,其基本论调是 九一八转变论 ,从而失去了对‘生活“作为大众传播媒介
纳赛尔主义
1
7报刊文章㊁学士论文:‘生活“周刊(1925 1933)早期研究文献钩沉①②德生:‘生活周刊编者访问记“,‘ 十日⓪旬刊“1931年第2卷第31期,第194 195页㊂
穆俊:‘漫谈十年来周刊的变迁:从 生活周刊⓪到 译报周刊⓪“,‘译报周刊“1939年第2卷第3期,第14 15页㊂
的本体论意义上的探讨①㊂
(四)对杂志成功原因的探讨
1946年寒松发表在‘读书与出版“(生活书店主办)杂志上的文章是笔者所掌握的最早系统分析‘生活“周刊 成功之道 的文献㊂寒松作为亲历者在文中回顾了杂志的发展历程,认为其成效源于六个方面:1.得人,韬奋的认真成就了‘生活“;2.自由,中华职业教育社 绝不干涉 ;3.内容精彩㊁丰富有趣;4.与读者联系密切,通过 读者信箱 栏目及其他途径与读者开展经常性互动;5.与实际运动联系,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6.与时俱进,及时转变办刊宗旨㊁调整刊物内容②㊂直到如今,绝大多数围绕这一议题的研究文献仍在这篇文章建构的分析框架之中,所做的是进一步细化或者修修补补的工作㊂
(五)对栏目及编读关系的评述
如今的‘生活“周刊研究选题中有许多围绕其栏目展开,如 小言论  读者信箱 等,但最早的文献应为1946年刊登在‘读书与出版“月刊上的一篇评述 读者信箱 栏目的书评文章③㊂所评之书名为‘生活周刊信箱选集“,为 读者信箱 内容选编,共70篇,分为求学㊁职业㊁社交㊁恋爱㊁婚姻㊁家庭六编㊂文章认为,社交㊁恋爱㊁婚姻等向来是任何报刊 凡设立信箱一定最多遇到的问题 ,是五四运动以来时代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产物,而‘生活“周刊本着 为读者竭诚服务 的精神和态度,以 读者信箱 栏目为沟通平台, 实事求是地设计解决的办法 并 帮助读者认识这一问题,使他看出这一个人问题的社会背景 ,从而 更进一步使人能够由这一个别问题的处理而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㊁人生观 ㊂也就是说, 读者信箱 栏目中的编读往来从来不是就事论事地帮读者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其做更为宏观和正确的考察,进而认识到问题的来由及解决方案,即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㊂这份文献虽为书评,但也重点评述了 读者信箱 栏目所体现出的杂志做事风格,开启了后世研究者进一步探讨‘生活“周刊 编读关系 的大门㊂
除上述所举的期刊文献外,报纸如‘申报“‘新闻报“也刊登了一些提及‘生活“周刊并对文中议题有粗浅分析的文章④,但并未深入,本文不再一一评析㊂
27中国出版史研究2021年第1期
①②③④具体内容可参考郝丹立:‘韬奋新论:邹韬奋思想发展历程研究“,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第1 16页㊂寒松:‘生活周刊“,‘读书与出版“1946年第8期,第12 13页㊂
佚名:‘一生的幸福前途(生活周刊信箱选集)“,‘读书与出版“1946年第5期,第15页㊂
灵光:‘几种周刊“,‘申报“1936年5月14日;则仕:‘戒三楼狂言“,‘申报“1947年12月10日㊂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49: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155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活   周刊   研究   读者   文章   内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