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疾控疾发〔2009〕1号

中疾控疾发〔2009〕1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
印发《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网络直报的恙虫病病例数呈上升趋势,今年尤为明显,部分地区出现局部暴发疫情,北方地区流行范围不断扩大。为指导临床医生做好该病的诊疗和报告水溶性润滑剂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疫情调查处理工作,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我中心组织专家编写了《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现印发你们,并请及时转发(也可自www.chinacdc下载),组织学习,做好本地的恙虫病防治工作。
附件: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〇〇年十二月三十一
抄送:卫生部疾控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            辅舒良 2009年1月4日印发
                                            校对人:刘波
附件:
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恙虫病(scrub typhus或tsutsugamushi disease),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sushiOt,原称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l tsutsugamushioi)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经恙螨幼虫叮咬传播。临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特征,严重者可发生死亡。本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东亚各国流行较为广泛。恙虫病在我国呈广泛分布,大部分省份都曾有病例报告。我国恙虫病疫情在80年代末期达到高峰,年报告约2500例。1989年后不再列为法定报告传染
病。近年来许多地区开始网络直报,全国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北方地区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多次出现局部暴发疫情。由于医务人员对该病缺乏认识,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为指导临床医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该病的发现、报告、诊断、、个人防护、实验室检测和疫情调查与处置工作,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各级医疗机构正确开展恙虫病的诊断和,及时报告病例。
(二)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恙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疫情控制工作。
二、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恙虫病病原体是恙虫病东方体,原属于立克次体科(Rickensieae)的立克次体属(Rickettsia),
诺顿2013后经研究发现,该病原体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明显不同于该属其它立克次体,从而将其另立一属,称东方体属(Orientia),将恙虫病立克次体改称为恙虫病东方体。
1. 生物学特性
(1)形态结构
恙虫病东方体在宿主细胞的细胞核附近的胞质内寄生,行二分裂繁殖。经Giemsa或Guneinez染光镜下可见立克次体,大小为0.3-0.5µm×1.2-3.0µm,在电镜下可见其多形态,加拿大铝业圆形、椭圆形、短杆状及哑铃状等。
(2)培养特性
恙虫病东方体的分离和鉴定常采用小白鼠培养多采用鸡胚卵黄囊安全责任 重在落实和组织细胞。鸡胚培养时,多采用7-9日龄,行卵黄囊接种,濒死收获即可获丰富的恙虫病东方体。恙虫病东方体多采用Vero和L929培养。
2. 恙虫病东方体的分型
(1)血清型
恙虫病东方体存在抗原型的多样性和混合型。迄今为止,世界各地已从患者、媒介昆虫及啮齿动物中分离到百余株恙虫病病原体,公认的标准型为Karp、Kato和Gilliam 3个血清型,在中国均有分布,据目前文献报道,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以Karp为主,长江以北地区以Gilliam居多。
(2)基因型
目前恙虫病东方体的基因分型56kD表面蛋白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基因主要包括Karp、Kato、Gilliam、TA763、TA678、TA716、Kawasaki、Kuroki、Shimokoshi等,羰基据现有文献报道,我国福建、广东地区以Karp型为主,江苏北部、山东地区以Kawasaki型为主。
(二)流行病学
1. 宿主动物与传播媒介
鼠类是最重要的储存宿主,我国目前已在啮齿目的18种动物中发现恙虫病东方体的自然感染,如黄毛鼠、黑线姬鼠、黄胸鼠等;其次为食虫目动物,如臭鼩鼱、四川短尾。此外,兔、猪、猫和禽类也能感染。
本病的传播媒介是恙螨(Chigger mite),全球已发现3000多个种,我国有500多个种,分布遍及全国。只有少数恙螨能成为恙虫病的传播媒介,我国已经证实的媒介有地里纤恙螨、小盾纤恙螨、微红纤恙螨、高湖纤恙螨、海岛纤恙螨和吉首纤恙螨等。恙螨一生经历卵、次卵、幼虫、若蛹、若虫、成蛹和成虫7个时期,仅幼虫时期营寄生生活,能够传播疾病,其它阶段都生存于地面浅表层。恙螨活动范围极小,呈点状分布聚集于一处形成“螨岛”。
2. 传播途径
本病通过携带恙虫病东方体的恙螨幼虫叮咬传播。恙螨幼虫孵出后,在地面草丛中活动,遇到宿主动物或人时即附着其体表叮咬组织液,3-5天吸饱后落于地面。恙螨一生一般只在幼虫期叮咬宿主动物一次,获得东方体后经卵垂直传播,当子代恙螨叮咬人时传播本病。
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尚无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导致传播的报道。
3. 人易感性
人对恙虫病东方体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流行地区居民多经感染而获得免疫,通常表现为散发,外来人进入疫区常易发生流行。
田间劳作的农民、野外作业人员(伐木、筑路工人、地质勘探人员等)、野外训练部队野外旅游者等受恙螨侵袭机会较多,容易发生感染。
4. 地理分布和发病季节特点
本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东亚各国流行较为广泛,日本、韩国、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报道发病较多。
恙虫病在我国呈广泛分布,除内蒙古、青海、宁夏和西藏外,其余省份都曾有病例报告。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流行季节有显著差异。长江以南地区以6-8月为流行高峰,属于“夏季型”,宿主动物以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为主,主要媒介为地里纤恙螨;长江以北地区以10-11月为流行高峰,属于“秋季型”,宿主动物以黑线姬鼠、社鼠和褐家鼠为主,主要媒介为小盾纤恙螨;此外,福建1-2月也曾出现流行高峰,以小盾纤恙螨为主要媒
介生物。
(三)主要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1. 病理改变
此病的基本病化是全身小血管炎,导致器官的急性间质炎、血管性炎和血管周围炎。造成实质器官的充血、水肿、细胞变性,以致坏死
被恙螨叮咬的局部皮肤先有充血、水肿、形成小丘疹而形成水疱,然后坏死和出血,形成黑痂皮,称为焦痂焦痂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内脏普遍充血,肝脾因充血及网状内皮细胞增生而肿大,心肌呈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炎,肺有出血性肺炎,肾呈间质性炎症,脑膜可出现淋巴细胞性脑膜炎。
2.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特异性焦痂或溃疡、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皮疹(充血性、斑疹或斑丘疹)。由于本病造成全身的小血管广泛受损,可累及多系统多脏器,以呼吸、消化、神经系统和肾脏损害较多见。
发热多呈弛张热或稽留热,体温可达38.5~41℃。发病初期于叮咬处出现红丘疹,继而成为水泡,以后形成黑褐焦痂。可出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以焦痂临近的局部淋巴结最为明显。皮疹先于躯干散在性出现,后蔓延至四肢,轻症患者可无皮疹,重症患者皮疹可密集融合,甚至为出血性。
三、诊断、和报告
医疗机构应按照《恙虫病诊疗技术要点(试行)》(附件1)做好诊断和。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恙虫病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时,参照乙、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它传染病”中的“恙虫病”。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订正。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的,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报告。
四、实验室检测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发现病例时,应认真按照《恙虫病实验室检测方案(试行)》(附件3)进行标本的采集、包装、运送和实验室检测。当地实验室无
检测条件或无法鉴定时,可将原始标本及病原分离物送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鉴定。
五、流行病学调查
当地首次出现恙虫病疫情或发病水平明显增高时,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按照《恙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试行)》(附件2)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主要调查病人的临床表现、传染来源、相关暴露因素及诊疗经过等,填写《恙虫病个案调查表》(见附件2)。
出现暴发疫情时,应开展病例的主动搜索,掌握病例数量及其三间分布,对宿主动物、传播媒介和暴露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六、专题调查
有条件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当地疫情的特点,参照《恙虫病专题调查方案(试行)》(附件4),组织开展人血清流行病学、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等方面的专题调查。
七、预防控制措施
(一)加强病例的诊断和规范性
各地应开展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发现、识别恙虫病的能力,合理,减少危重或死亡病例的发生
(二)宿主动物与媒介的控制
降低环境中鼠类和恙螨密度是控制本病的重要措施,流行地区要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经常清除居住地、作业场所及道路两侧的杂草、填平坑洼,以增加日照,降低湿度,使之不适于恙螨的生长繁殖。对不能除草的区域可用化学杀螨剂喷洒。同时采取以环境治理为基础,药物毒杀为重要手段的综合措施控制鼠密度。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31: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146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恙虫   预防   疾病   报告   病例   动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