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中国通史纪录片》第15集战国七雄音频(解说词)

《CCTV中国通史纪录⽚》第15集战国七雄⾳频(解说词)
第15集:战国七雄
两千五百年前,中华⽂明⾛到了史⽆前例的转折点,春秋末期,周天⼦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地位早已丧失殆尽,各诸侯国之间⼤⼤加快了以强并弱的步伐,进⼊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进⾏变法改制,追求采⽤富国强兵之策,并先后称王,意图兼并天下,平⼀宇内。中国版图上众多诸侯国争相称霸的格局向七雄并⽴⼀决雌雄的局⾯发展转变,雄逐⿅中原,战事不断,争城以战,杀⼈盈城,争地以战,杀⼈盈野的险恶局势,使各国常常处于⽣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战国的历史是⼀段⽐拼国⼒和竞技军事的历史,其间⼜有策⼠游击穿⾏、纵横捭阖,展现了⼀幅风⾬诡谲的历史画卷。
战国时代,战⽕笼罩着中原⼤地,春秋以来数百年的相互征战,⼤多数诸侯国已被蚕⾷、分解,逐渐消失在兼并战争的硝烟中,脱颖⽽出的是当时七个最强⼤的国家,史称战国七雄。春秋时期最强⼤的晋国分裂为魏、赵、韩三个国家,魏国在战国初年国势最为强盛,依靠强悍的武卒,⼀举成为战国时代的第⼀个霸主。齐国也是春秋时期的强国,濒临海滨,物产丰富,⽥⽒代齐之后,⼜加强了对鲁卫等国的侵夺,疆域进⼀步扩⼤。春秋时期另⼀个唯⼀能和晋国抗衡的超级⼤国楚国,进⼊战国之后,依然不断开疆拓⼟,疆域为各国之冠。燕国在七雄中实⼒最弱,但因地处北⽅,⾮四战之地,所受到的冲击较⼩,但也在东北开疆拓⼟。    韩国在三晋中国势最弱,但占据中原膏腴之地,经济发达,在
灭掉郑国之后,实⼒更有所加强。长期与游牧名族对抗的赵国,胡服骑射后,兼并了北⽅的代国,⼤⼤扩充了版图。僻处西陲的秦国,在经过⼆百多年的奋战后,终于彻底征服了周边剽悍的游牧民族,统⼀了西北⾼原,就在七雄获得部分兼并胜利,⽽使得疆域不断扩⼤的时候,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模式也在悄然发⽣变化,以往那种贵族交战点到为⽌、揖让有礼的情况不复出现,取⽽代之的是殚精竭虑消灭对⽅的有⽣⼒量,于是平民也开始被征发⼊伍,⼈数多寡成了最基本的制胜因素,为此各国都建⽴了数以⼗万甚⾄百万的庞⼤军队。
陈相灵:也就是说到了春秋以后,我们说铁器发明了,铁器有了以后,⼈们就可以开垦更多的⼟地,有了更多的⼟地之后,周王室我就可以不听你的招呼了,过去我是⽤什么控制呢,我⽤⼟地来控制你,现在没法去控制了,所以说诸侯之间的战争就爆发了,爆发之后,随着战争的频发,⼜需要更多的⼠兵,这就促进了军队兵员的发展。
邵蓓:战国时期它实⾏的是⼀个(因为有了户籍制度)按户征兵,所以就是说,征兵的范围已经就是男⼦在户籍的,⼀般来说15到60岁都要去征发兵役。
西周春秋时期,贵族喜欢随葬车马,在全国发现很多贵族的车马坑,随贵族地位的⾼低⽽规模不同,因为战车是当时最主要的战争⼯具,战车的数量是以国⼒的评价标准。战国时代,为了机动灵活,战车也经过改造,规矩缩⼩,车辀减短,驾车的马也披上了甲⽚,防护更加严密。车兵是春秋时期各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军事⼒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战国时期,车兵依然存在,但其重要性相对下降,逐渐让位于步兵和骑兵,步兵在各国军事⼒量构成中的地位发⽣着重⼤变化。
早先步兵都是跟在战车后⾯,辅助攻击以及提供后勤的,但在春秋时期,晋国因与戎狄的作战过程中,发现步兵⽐车兵灵活,也开始建⽴⾃⼰的专门步兵队伍, 被称为⾏。但在那时,步兵依然还是点缀,随着战争规模扩⼤,普通百姓成为编户齐民,到年龄就征发⼊伍,对于他们来说,驾驶战车这项复杂的技能,⼀时之间难以掌握,加上战争开始采取诡道,场所也从⼴阔的平原迅速扩展到⼭林、江河和险要之地。车兵在⼭林之地远没有步兵的机动灵活,极易受地形限制,⽽步兵普遍装备的具有远射能⼒的强⼸劲弩,能在远距离短时间内将排列整齐的车阵射得阵型⼤乱。到春秋晚期,尤其是战国时期,各国新组建的成建制的独⽴步兵,已成为当时重要的作战⼒量,不仅如此,战国时期,各国都在边境和交通要到上建⽴要塞,利⽤⼭⽔之险,赢得作战之利,⽽不像以往那样,在平原⼴隰对⾯决战,因此笨重的战车逐步退出战场。
陈相灵:中国步兵开始慢慢地开始发展壮⼤,当车兵在春秋末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到战国就开始什么兴起了,骑兵就开始兴起了,特别是游牧部落,它有了骑兵,那么步兵跟骑兵作战的话,他⼜不占据优势。
战争对速度和灵活的需要,刺激了骑兵的兴起,骑兵的兴起反过来促进了速度和灵活性的发展。马是
很早就被驯服的骑乘⼯具,在战国时代,中国北⽅⽣活着的游牧民族,已经骑射精湛,⾏动轻捷便利。与多个少数民族接壤的赵国,备受胡骑侵扰之苦,战国虽然武器精良,但是笨拙的战车和迟缓的步兵在来如飞鸟、去如绝弦胡骑⾯前只能是挨打的靶⼦。早期中原⼈不会骑马,马只是⽤来驾车,在春秋末年,开始有⼈骑马,但在马上骑乘⾃如地打仗,这技巧还没有掌握。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痛定思痛,下令胡服骑射,穿胡⼈的服装,学习胡⼈骑马射箭的作战⽅法,朝野⼀⽚哗然,保守派⼤⾂竭⼒反对,武灵王不为所动,全服反对派⾸领公⼦成让他和⾃⼰⼀起穿上短⾐紧袖胡服上朝,⾃上⽽下推⼴胡服骑射。赵国很快训练出⼀⽀强⼤的骑兵部队,到处扩张,同时收编了北⽅游牧民族林胡和楼烦的骑兵,战⽃⼒得到了⼤⼤加强。⼀跃⽽成为战国时代仅次于秦国的强国。由此可见,在那时,谁能掌握强⼤的骑兵,谁就能在争霸战中崭露头⾓。战国时期,骑兵虽然最初只与兵车混合编制,但很快就被发展成为单独部队,与步兵协同作战,于是,⼤规模的步骑兵的野战和包围战,代替了春秋时代以车兵为主的冲击战,因为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机动能⼒,在中原地区各国,骑兵部队很快成为了战争中的主⼒兵种,成为决定战争的关键⼒量。此后,车、步、骑三种兵种的配合使⽤成为中国整个冷兵器时代兵种配合的基本形式。
陈相灵:步兵也好,骑兵也好,但是他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的机动性就变得强⼤了,虽然步兵他的⾏进速度可能要慢,但是他也是跑起来,机动性来还是很容易的。这就是我们说,中国的战争形态的转化,就是由过去的战车,列阵⽽战转向了野战,向野战这个⽅向去发展。
虽然北⽅产战马,但铜矿资源却是南⽅丰富,楚国的繁阳是著名的铜矿产地,春秋时的《曾伯黻》和《晋姜⿍《》中都提到征讨南⽅,夺取繁阳产的铜矿资源,这⾥是湖北省⼤冶市的铜绿⼭,中国著名的铜矿产地之⼀,曾⾪属战国时期的楚国境内,是战国时期楚国最⼤的铜矿开采地。在持续了三⼗多个世纪的开采后,今天的⼈们在这⾥建⽴起了现代化的采炼⼚,期间虽然历经多个朝代更迭,但这⾥作为⼀个重要的采练基地的属性却从未改变。
陈树祥,湖北省⽂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现在正带领考古队在这⾥就春秋到战国时期冶炼技术转变课题的研究,进⾏考古发掘。数千年来,铁、铜等基础矿藏⼀直是所有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拥有丰富矿藏和先进的冶炼技术,就意味着有可能成为雄霸⼀⽅的超级⼤国。战国时期,冶炼技术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楚国的矿产资源丰富,在过去的⼗年间,考古队在铜绿⼭已经发现七处古代冶铜遗址。但是,铁的冶炼遗址却⼀直没有到。
陈树祥:楚国最早的铁器是什么时候,我们⼀直没有到冶炼⼚,早期的冶铁是,我们到现在还是⼀个谜团,铜绿⼭从⽬前来说,我们⼀段段在发现,⼀段段在填补。你⽐⽅说着⼀⽚的话,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汉代的冶铁⼚,西汉的冶炼⼚,我们过去前⼏⼗年没有发现这个西汉的冶铜⼚,那么在这个地域来说,就填补了很⼤的空⽩。
这是湖北省博物馆的⽂保⼯作⼈员正在修复⼀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铁成分的增多,让它的锈蚀程度
轴瓦⽐同期其他青铜器更加严重。早在商代,当时的⼈们已经知道,铁⽐铜质地坚韧,性能更为优良,但那时还没有掌握冶铁技术,基本上都是在铜兵器的刃⼝上镶嵌陨铁,西周时,开始出现冶铁,但质量不⾼。战国时期,是青铜兵器和铁兵器并存的时代,当时各国都已经有了重要的冶铁⼿⼯业点,铁被发现后,古⼈开始扩⼤炼炉,加强⿎风设备,提⾼冶炼技术,并发明了渗碳制钢的技术。战国后期冶铁技术的长⾜发展,让武器也不断升级,⼤量钢铁兵器应运⽽⽣,⼿持的⼽、⽭、剑、戟等兵器的质地因⽽变得锋利坚韧,杀伤⼒⼤⼤提⾼,在那段战⽕纷飞的时期,军事⼒量薄弱,却有先进的技术与庞⼤的矿产资源的国家,往往是被七雄兼并的⾸选。
上世纪60年代,在湖北江陵望⼭曾出⼟⼀柄越王勾践剑,墓主是楚国的⼀位下⼤夫,经过现在冶炼专家的分析,此剑铸造⼯艺⾮常⾼超。战国时期,吴越的铸剑技术冠绝⼀时,越国却被楚国所灭,⽽越国先进的铸造技术让楚国的兵器在那段时期发⽣了质的改变。今天的考古发掘证明,除了⼿持的兵器外,战国时期的铜弩机在结构原理上、制作技巧上都很成熟。韩国的强⼸劲孥更是天下闻名,史书上记载,韩国制造的⼸弩,能射到六百步之外,在武器快速发展的同时,防御装备也在不断进步,齐国的冶炼技术也⾮常⾼超,甲胄之坚固名闻天下。这些出⼟于⼭东临淄的铁制甲胄,虽然已经锈蚀成⼀个整体⽆法分离,但通过复原可以看出,当时的甲胄设计⾮常合理,它可以将军⼈⾝体的⼤部分部位保护起来,武器的⾰新需求,也造就⼀⼤批能⼯巧匠和发明。在墨⼦家乡,⼭东滕州的墨⼦纪念馆⾥陈列着墨⼦的发明创造,有很多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军队⼈数的增多,兵源的变化和武器防
具的进步,让战争变得更为残酷,也让指挥战⽃⽇益成为⼀门艺术。兵家在战国时期得到长⾜的发展,军事学成为战国时代发展最快的学问之⼀。
邵蓓:战国之所以叫战国它的典型特点就是以战争为主,战争的⽬的就要取胜,因为要取胜就是不可避免的就催⽣了各种战术战法,就是说本⾝它是⼀个军事思想极⼤发展的⼀个时代。
优秀的将帅在战场上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魔⼒,陈相灵,中国⼈民解放军国防⼤学教授,⾃从成为⼀名职业军⼈之后,就⼀直研究被世⼈誉为中国兵家宝典的《孙⼦兵法》。两千五百年前成书的《孙⼦兵法》,不仅被中国历代军事学家和军事指挥⼈员奉为圭臬,更是被翻译成多种语⾔在世界⼴为流传,在美国的西点军校,甚⾄被定为战争哲学。
剩女陈相灵:《孙⼦兵法》它主要是战争哲学,作为孙⼦的出发点,我们怎么样⽤最⼩的投⼊取得最⼤的战场效果,因此他就提出了不战⽽屈⼈之兵这样的⼀个思想,那么其他的像⽤兵的思想,虚和实、齐和正等等,都可以来指导我们今天的战争。
中国⼈民解放军国防⼤学,是中国最⾼的军事学府,来到这⾥学习的都是当代军队中的佼佼者,很多都会成为未来军队的指挥员,《孙⼦兵法》是他们的⼀门必修课。春秋时期出世的《孙⼦兵法》注重战略,到了战国时代,⼀⼤批更富有实战技能和经验的军事家诞⽣了,吴起、乐毅、⽩起、孙膑等成为⼀时翘楚,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这其中,吴起偏重于⼠卒训练,他创建的魏国武卒成为战国时期最
为强悍的特种部队。⽽与他齐名的是⼀个被后⼈称为孙膑的军事家,他展现出了⾮凡的实战能⼒。孙膑齐国⼈,据说与当时威震四⽅的魏国⼤将军庞涓师出同门,⼀起像⿁⾕⼦学习兵法。后来庞涓急于建功⽴业,先下⼭求取功名,他和孙膑越好,⼀旦有了功名便会⼤⼒推荐他共享富贵。庞涓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很受重⽤,但⼼⾥知道⾃⼰的才能远远不如孙膑,始终惴惴不安。于是派⼈把孙膑请到魏国,但却在魏王⾯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挖了他的膝盖⾻,防⽌他逃跑,残废的孙膑忍辱负重,终于在在庞涓放松警惕时,趁机逃回齐国,孙膑到了齐国之后,受到齐国将军⽥忌的善待。
这⾥是位于⼭东临淄的遄台遗址,据当地考古专家推测,这⾥曾经是齐国的赛马场,著名的典故⽥忌赛马就在这⾥发⽣,⽥忌赛马的策略出⾃孙膑,⽥忌的真正⽤意是向齐威王推荐孙膑。
韩伟东:孙膑就给他出了⼀个主意,⽤⽥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局⽥忌就输了,第⼆局⽥忌就⽤的他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第⼆局⽥忌赢了,第三局的时候⽥忌⽤⾃⼰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忌⼜赢了⼀局,⽥忌胜了齐威王。齐威王就感到⾮常奇怪,这时候⽥忌就把孙膑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希望通过与孙膑对话,了解到他确实是⼀个⽂韬武略、特别是军事才能⾮常⾼的⼈物。于是,他就把孙膑拜为了军师,这位后来齐国军事强⼤奠定了基础。
这⽚曾经的赛马场如今的耕⽥,是中国伟⼤的军事家孙膑真正⾛上历史舞台的起点,接下来战国时期最为经典的两场战役即将展开,这就是被后⼈津津乐道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这也是两个⼈的战争,
孙膑为齐国,庞涓为魏国,两个⼈的不同选择终归要让他们在战场上相逢。在桂林之战中,孙膑创造出了的围魏救赵的经典军事战术,齐国军队不仅解了赵国之围,⽽且⼤败由庞涓统领的魏国军队,公元前342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再次以⽥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在马陵与魏国太⼦申和庞涓带领的⼗万⼤军相逢,在马陵之战中,孙膑采⽤逐⽇减少营地军灶数⽬的策略,三天内从⼗万灶减到五万灶,再减到三万灶,制造齐军⼤量逃亡的假象,导致庞涓轻敌冒进,只率少数精锐部队兼程追赶,最终被孙膑围困在了马陵⼭,庞涓死于战乱之中,魏国也由此⼀蹶不振。
建议全民开展死亡教育这⾥是⼭东临沂的马陵⼭,丛林茂密、地势陡峭,军⼈出⾝的黄新忠现在是⼭东临沂历史考古所副研究员,三⼗多年来⼀直在这⾥进⾏考古发现和调查研究,他认为这⾥就是当年马陵之战的所在地。庞涓到那个地⽅以后⼀看,⼀块桑树剥了⽪,上⾯有字,是蚂蚁集成的,他认为是天意,所以就拔剑⾃刎了,后来还有⼀种说法呢,那就是他取⽕视之的时候,万弩齐发射中,把庞涓射死了。其实迄今为⽌的考古发现,仍不能够拿出强有⼒的证据,说服⼈们相信这⽚⼭林,就是当年的战场。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孙膑与庞涓,也许因为太多经典、太过传奇,⽽且充满了恩怨情仇,太过戏剧性。后世对这两场战役的过程,也产⽣了很多的质疑,⾄于经典战役的创造者孙膑更是成了千古之谜。千百年来,许多⼈认为孙膑与孙⼦兵法的作者孙武同为⼀个⼈,传说中的《孙膑兵法》根本不存在。
1972年4⽉10⽇,临沂地区卫⽣局准备在银雀⼭建⼀座办公⼤楼,⼈们在清理地基时意外发现了两座古代墓葬,⽽这次发现,后来被评为了20世纪70年代的⼗⼤考古发现之⼀,这是两个西汉时期的普通
墓葬,墓主⼈到底姓甚名谁,⾄今不得⽽知。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年的考古⼈员在清理古墓中的⽵简时,惊奇地发现了⼀部《孙⼦兵法》,更令⼈震惊的是,除此之外还有⼀部兵书,它就是失传了⼀千七百多年的《孙膑兵法》,被清理后的《孙膑兵法》虽然残缺,但是内容明确记载了孙膑擒庞涓的战略,以及孙膑与齐威王、⽥忌的问答等内容。篇⾸的孙⼦⽈字样与同墓出⼟的《孙武兵法》截然不同,两部兵书的重见天⽇,解开了孙武和孙膑是否是同⼀个⼈,其兵书是⼀部还是两部的千古之谜。
凤凰周刊订阅陈相灵:《孙膑兵法》它主要是在战役这个层⾯它提供了⼀些具体的作战原则,当然这些原则,我们说《孙⼦兵法》当中也讲到了,像以奇⽤兵,那么怎么个以奇⽤兵呢,孙⼦就没有再说。但是孙膑就告诉你了,什么是奇呢,以异为奇,我跟你不⼀样的,这就是奇,据说他在某些⽅⾯、在很多⽅⾯都是发展了、丰富了《孙⼦兵法》当中⼀些,特别是在⽤兵这⼀块,发展了他的思想。
在战国时期还有⼀个更为神秘的⼈物等待破解,他就是⿁⾕⼦,相传⿁⾕⼦是⽼⼦的徒弟,他⾝兼数家学问,他的学⽣除了兵家的孙膑与庞涓,还有另外⼀批⼈,也在影响着整个战国的政局,他们被称为纵横家。春秋时期只有楚国敢于称王,其他诸侯国仍奉周天⼦为号,强⼤的诸侯也只敢称霸主,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再也按捺不住称王的野⼼,公元前344年魏惠王率先称王,之后齐、秦、魏、韩四国的国君也先后称王,公元前323年,魏、韩、赵、燕、中⼭五国发起五国相王,赵、燕、中⼭国君也不⽢落后⽤上了王号,周天⼦所独享的尊号终于为各国所普遍采⽤。
随着各诸侯国纷纷称王,兼并战争开始变得更加激烈,战国中期以后,围绕着怎样争取盟国和对外扩张的策略问题,游⾛于各国的谋⼠分别从合纵、连横两个⽅⾯出谋划策,纵横家们在政治舞台上左右逢源、⼤⾏其道,张仪、苏秦就是其中的代表⼈物,相传他们也是⿁⾕⼦的学⽣。张仪出⽣于魏公族的旁⽀,为秦惠⽂王制定了连横的外交策略,他最初先到楚国游说楚王,没有受到楚王的重⽤,直到公元前329年张仪到秦国推销连横策略,受到了秦惠⽂王的重⽤,当上了秦国的相国,为了破坏齐楚联盟,公元前313年,张仪⼊楚游说楚怀王,如果楚国能和齐国绝交,秦国就献出商於之地六百⾥。商於之地是秦国进攻中原的门户之⼀,战略地位异常重要,楚怀王经不住诱惑,迫不及待地与齐国绝交,但是当楚国的使者去接收献地的时候,张仪却说,他和楚怀王约定的是六⾥地,没有六百⾥之说,楚怀王闻讯⼤怒,但此时的楚国已经和齐国绝交,只能独⾃起兵伐秦,结果⼤败。秦国取得了楚国的汉中之地,排除了楚对秦的威胁,从此秦国的势⼒延伸到中原,张仪的连横策略取得了重⼤成功,秦国的实⼒变得更加强⼤。
陈相灵:作为纵横家的话,他使⽤的什么软实⼒,通过这个软实⼒,借⽤的是⽭盾,没有⽭盾,我制造⽭盾,通过⽭盾营造⼀个有利的态势,最后为军事家在战场上去决战,我提供⼀个好的⼀个态势,那么真正最后完成这场战争胜利还是要靠军事家。这是他们巨⼤的⼀个根本不同的地⽅,所以我们说,虽然他借助于软实⼒,发挥了巨⼤的作⽤,但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靠什么呢,靠军事家在战场上打赢。
阿留申岛如同张仪⼀样,苏秦是战国政治舞台上的另⼀位出⾊的纵横家,他曾⼀⼈配六国的相印,他的合纵策略得到了许多诸侯国的积极响应,然⽽他还有⼀个秘密的⾝份,就是燕国的间谍,⽽且他从事的是兵法五间之⼀的死间,⽤⽣命为代价去向敌⼈传递假情报,诱使敌⼈上当。苏秦,从燕国来到齐国,成功游说齐湣王林联合燕、韩、赵、魏合纵攻秦,不过苏秦的真实⽬的却是要灭掉齐国,此时弱⼩宋国成为苏秦的重要棋⼦,因为宋国是列强们觊觎的⼟地,如果诱使齐国灭掉宋国,必然会激怒其他各国。苏秦做到了,使齐国在灭掉宋国之后成为众⽮之的,公元前285年,燕将乐毅率领秦、赵、韩、魏、燕五国联军攻齐,齐国形势危急,五国伐齐的号⾓吹响之时,苏秦的⾝份也暴露了。
三⼗年前,齐国乘⼦之之乱出兵攻打燕国,⼏乎让燕国灭国的情景,今天重现在齐国,苏秦发出最后⼀张密谍给千⾥之外的燕昭王,是告别、也是
了结。苏秦在穷困潦倒之时,在燕国受到燕昭王礼遇,为知⼰者死,消灭齐国是苏秦对燕昭王的回报,苏秦最终被齐湣王车裂⽽死,率领五路联军的乐毅率军长驱直⼊,攻破了齐都临淄,这场战争在齐国打了⾜⾜五年之久,先后攻下了七⼗多座城市,只有即墨与莒还在坚守。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继位后不再信任乐毅,以骑劫代替乐毅,乐毅出赵国,即墨守将⽥单抓住机会展开反攻,⽥单在城⾥集中千余头⽜,披上画有五彩龙纹的缁⾐,脚上绑上尖⼑,尾巴上绑上灌了油脂的芦苇,到了夜⾥,把⽜尾巴点着,让它们狂奔,五千将⼠紧随其后,杀⼊燕军,燕军在睡梦中惊醒,看到奇形怪状的⽕⽜,⼤惊失措,死伤惨重,骑劫也丢了性命,⽥单乘胜追击,很快收复了七⼗余城,
拥齐襄王继位,恢复了齐国,齐国虽得以复国,但元⽓⼤伤,⽆⼒和秦国抗衡了。
陈相灵:苏秦和张仪珍,他那个时代所做的⼀切,那么跟我们今天这个外交家所做还不⼀样,那么外交的话,我们说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还有它独⽴的独⽴的地⽅,那么当时纵横家做的,我们⼀个通俗的话来说,他是战争的推⼿,他是让对⽅犯错误,为我后⾯的战争做准备。苏秦⽤⽣命的代价,完成了他的使命,但政治局势并未如苏秦所愿,燕国没有崛起,⽽是秦国成为了七雄之中最强的国家,⽇益强盛秦国加快了兼并六国的步伐,垂沙之战,⼤败楚军;伊阙之战,战胜韩、魏两国,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鄢郢之战,获得了楚国⼤⽚国⼟;华阳之战,⼤败赵魏、联军,攻取了魏国的⼏座城池和赵国的观津。
公元前263年,秦国不断攻占韩国的城池,⼜切断韩国上党郡和韩国本⼟的交通,韩国欲献上党向秦求和,上党郡守冯亭不愿意投降秦国,就将上党郡⼗七城⾢献给赵国,赵国欣然接受,派⼤将廉颇驻守长平,秦国显然不会放弃。公元前262年,派王龁进攻长平,秦赵两国都倾举国之⼒在长平集合了近百万⼤军,沿着长平城左右五⼗多⾥的⼭地,建筑垒壁,展开对峙。被廉颇曾曾⽤来储粮的⼤⼭,被后⼈命为⼤粮⼭,并竖起廉颇像以供后⼈瞻仰,如此⼤规模的战役,⽐拼的是综合国⼒、后勤补给是全军的⽣命线。当时廉颇采⽤坚决防守的作战⽅针,不管秦兵如何挑战,只是坚守不出,秦军束⼿⽆策,就这样双⽅相持了三年。但针对这场战争,秦赵之间还有⼀条看不见的战线,秦国成功使⽤了反间计,使赵孝成王认为廉颇坚守不出是怯战,于是派赵括代替廉颇为将,秦国得到消息后,⽴即暗
中启⽤⽩起为上将军。
陈相灵:我们从这三个⼈来做⼀个⽐较,就是⼀场战争,它是⼀种将帅智慧的⼀种智⽃,可能⼤家的⼒量都差不多,就看我这个智慧,谁的计更⾼明,那么作为廉颇来讲的话,他这个策略、最后的拖延战术,它是⾮常好的,他⾮常适合赵国的。但是赵王⼜是没有很好地去判断形势,这个赵括啊,经验不⾜,纸上谈兵,经不起对⽅的诱惑。⽩起来的话,就是说怎样去调动对⽅,怎么样去弱家,进⾏打击。他(廉颇)是⽤的⾮常好的。
长平在今天⼭西省的⾼平市境内,相传这⾥的很多村庄,都是从当年的秦军营垒演变⽽来,当年就是在这些营垒的外围,秦军筑起了坚固的防线。赵括到达前线后,改变了廉颇坚守的策略,⼤举进军秦军,秦国将领⽩起则佯装溃退,让秦军固守营垒,诱敌深⼊,结果⽩起派兵突袭到赵军的后⽅,截断赵军的退路和粮道,⼜命骑兵部队插⼊赵军,将赵军主⼒分割成两只孤⽴的部队。此时,赵括终于意识到形势已经极度危险,⼏⼗万⼤军像困兽⼀样束⼿⽆策,赵括将剩余赵军组织成四⽀突围部队,轮番冲击秦国壁垒,拼死突围,历史上最惨烈的战败就此上演。到了公元前260年的九⽉,赵军的四次突围均告失败,断粮已经46天的赵国军队在极度恐惧和绝望中开始相互残杀,以⼈为⾷,绝望的赵括亲⾃领兵博战,被秦军射杀,赵军⼤败,四⼗万⼈降秦,⽩起将他们全部活埋,仅仅释放了240个年幼的战俘,让他们归赵后散布秦国之威。
陈相灵:经过这⼀战,那就彻底的把赵国⼒量的⽀撑基本上打击了,可以说是赵国也对后来的秦国形成不了巨⼤威胁,以后来秦统⼀六国的进程就⾮常爽了,这就是这场战秦统⼀六国当中的⼀个转折点,虽然他提前决战,但是他打赢了,这就是把这个统⼀六国的进程⼤⼤地压缩了。
两千多年过去,这场战争⼀直存在于⼈们的⼝⼝相传和史书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中,长平之战是所有秦军发动的战争中对过程和细节都记载得最为详细的⼀场战役,但战争的具体发⽣地,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直到上世纪末,⼀个⽼⼈的不经意发现,揭开了这个谜团。1995年5⽉,⾼平县永禄村农民李珠海和他的⼉⼦李有⾦在耕地时,在⼀尺的⼟下发现了众多遗⾻,还发现了⼏⼗枚赵国⼑币,便报告了⽂物部门。
⽥贵⽣:⼤兄哥,他那时候承包了⼀⽚⼟地,就在这个地⽅种些果树,春天呢,他想收拾的,建设地,他来了就想把这⾥铲⼀铲,把这块地平整平整,在铲地的时候,突然就铲出⾻头来了,铲出⾻头来了,当时他也没把这个当回事,就继续铲,越铲⾻头越多。
战争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今天的事实却是不断地为⼈们提供真实地,演⽰着当年那场残忍的屠杀,2014年,当地政府在这⾥修建了长平之战纪念馆,与其他的馆藏不同,这⾥只有层层叠叠的⽩⾻,印证了史书中对秦军野蛮残暴⾏径的描写,述说着当年战争的惨烈与⽆情。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分裂⾛向⼤统⼀的时期,这是⼀股⾮⼈⼒所能改变的历史洪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处其中
的⼈只能选择是站在潮头浪尖,成就⾃⼰的丰功伟业,或是⽆奈地被洪流所淹没。长平之战,是秦朝统⼀之前最后⼀次⼤决战,之后,六国再也没有⼒量和秦国抗衡,历史由此发⽣转折,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秦国势如破⽵,锐不可当,统⼀六国已经指⽇可待。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21: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14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齐国   秦国   战争   成为   战国时期   军事   楚国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