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移民城市的形成

黄石移民城市的形成
200941110102 师范学院09汉语言文学本科班 洪浩源
[  ]黄石市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长江流域开发最早的地区。几千年来,随着黄石地区矿冶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黄石这座城市。从黄石城市形成的基本过程来看,我们可以说,黄石是一座移民城市,黄石地区矿冶事业的发展为黄石移民城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 黄石的历史、黄石的移民历史、黄石的移民文化
一、黄石的历史
设计施工一体化
黄石市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长江流域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二、三十万的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着毫不逊于黄河文化的长江文化。殷商小乙时期,黄石地区“大兴炉冶”,在铜绿山、铜山口、龙耳山(今龙角山)等地开矿冶并初具规模。1973年发掘的铜绿山成为中华民族青铜文化的发源地。铜绿山古矿冶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采掘年代最早、冶炼工艺水平最高、内涵最丰富的古矿冶遗址。在方圆8平方
公里范围内的遗物遗存,物化的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技术”,展示先民们创造青铜文化历史的风采,并使黄石成为扬越经济中心。自春秋战国以来,历代统治者都在铁山地区开采鼓铸,并设置有磁湖铁矿、冶铁所等管理机构。清代张之洞在黄石的铁山建大冶铁矿,随后盛宣怀将汉冶厂矿与萍乡煤矿合并,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矿厂矿股份有限公司,使黄石成为中国的“钢铁摇篮”,并诞生出中国的第一代产业工人。
黄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设立的工业城市,是在原大冶县石黄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冶县在建县前是永兴县(今阳新县)和武昌县的一部分。
黄石市地在唐虞之世属三苗;夏商属荆州之域;周夷王七(公元前187)年,楚熊渠攻扬越后,市地沦为荆楚之鄂侯领地;秦隶江夏郡。汉高祖六(前201)年,分南郡始置下雉县,隶属江夏郡;三国时孙权迁都于鄂(今鄂州),改鄂为武昌,魏黄初二(221)年,孙权析下雉县置阳新县,市地在武昌、阳新县境内。唐哀帝天佑二(905)年,吴国武昌军节度使秦裴,在永兴县境内置青山场院;宋乾德五(967)年,南唐主李煜升青山场院为县,划武昌县三个乡与之合并,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大冶县,黄石市地从此隶属大冶县。
黄石市沿江集镇道士洑成镇最早,其他依次是黄石港、湋源口、磁湖、石灰窑。1948年,大冶县将石灰窑、黄石港两镇合并成立石黄镇。1949515日,石黄镇获得解放,后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批准,将石黄镇和铁麓、申五、长乐和下章乡从大冶县划出,设置石灰窑工矿特区办事处,直属中原临时人民政府领导。同年10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湖北省石黄工矿特区人民政府,属大冶专署领导。1950821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将石黄工矿特区升为省辖市,定名“黄石市”。“黄石”一名,系由“黄石山”、“黄石港”等山、港演变而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有“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迳其北。”19591月大冶县从黄冈地区划出,归黄石市管辖,同年12月撤销大冶县建制,并入黄石市。196261日恢复大冶县建制,隶属黄石市。1994218日,大冶撤县建市,定名“大冶市”,仍属黄石市。199612强风化17日,阳新县从咸宁地区划出归黄石市管辖。
2、黄石的移民历史
三千年前,随着矿冶历史的开始,黄石地区的人口就开始了迅速聚集和增长。
有着“状元矿”美誉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留下了许多生命的痕迹。密密麻麻的巷道和井坑中仿佛还能见到众多的早先们佝偻着身子拿着铜斧、铜锛在井下辛苦劳作的情景。
  春秋、战国直到汉代,大冶地区矗立着三座古城遗址——五里界城、鄂王城、草王嘴,专家认为,三座古城是各政治集团为管理大冶地区铜矿采冶,到黄石驻扎的城址。
  于是乎,四面八方的采冶者、政府官员千里迢迢跋涉来到黄石。他们的出现,为黄石的经济、政治、文化带来了繁荣。以矿为先行的交通开始了拓宽和延伸;围绕人口聚集产生的市场、集镇崭露头角;在灿烂的青铜文化的辉映下,商品流通及文化交流日益繁荣。
尽管据历史考证,随着战乱杀戮、灾荒涝疾造成人口增长缓慢,黄石先民之后大多迁徙川陕、江淮、苏杭。但与此同时,又有大量人口从江西等地迁入黄石。
    清末,大冶铁矿的开发使大冶、黄石形成鄂东工矿区和城区,大批农民加入矿工和产业工人队伍,大冶很快就形成1300人的第一代矿工。在建设大冶铁矿的同时,亦开工兴建兴国锰矿、大冶王三石煤矿、李土墩煤矿及江夏马鞍山煤矿等矿山。其中王三石煤矿及马鞍山煤矿系采用新式机器开采,两矿大量招农为工,工人数量多时达到3200余人。
  为将大冶矿石运至汉阳铁厂,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兴修了从铁山至石灰窑江岸的30余公里运矿铁路,并在石灰窑江岸兴建了两座装矿码头,建立了由楚强、楚富等7艘拖轮组成的
散血莲运矿船队,开辟了汉冶航线。张之洞又把大冶运道矿务总局(大冶铁矿前身)设于石灰窑。随着石灰窑的外省人和专家越来越多,加上有一批德国技师和日本人常驻大冶铁矿,大冶铁矿引起了中外企业界的重视。
黄石近代工业发达之后,商人们借助便利的交通条件,把汉口、九江等地的商品运到石灰窑、黄石港、铁山,摆摊设点。石灰窑原来只有罗、柏、张3姓的几家烧石灰的窑场和两家土榨房,大冶铁矿矿局出现在江边后,商户越来越多,逐渐在矿局东边形成了一条繁荣的街道。此外,由于运输需要,行驶长江的招商局轮船、日清、怡和、太古公司的轮船为方便商人,停靠黄石港,各行各业都向黄石港发展,一个只有几家小棚户做生意的港口逐步兴旺。铁山过去只是一个小小的驿站,大冶铁矿运矿铁路修通,当地的富户纷纷变卖田地,弃农从商,商店很快发展到四、五十家。1900年日本制铁所和近海邮船会社都在石灰窑设立办事机构,日本侨民多达几千人。到清末,大冶工矿区的产业工人已发展到数千人。
   建市之初,由于生产力落后,生产效率低下,黄石的矿产采掘冶炼亟需大批劳动力和技术人员支持。“一五”期间,我市开始围绕国家重点建设、大冶钢厂扩建等工程开展大规模
的劳动力调配工作,5年内共为全市调配劳动力173435人次。特别是1954年钢厂扩建时,每年从外地调配的普通工人就达到15000人次。1958年,全市迎来“大炼钢铁”时代,每年来黄的外地调配劳动力更达到6万人以上。为了援建大冶铁矿,上世纪70年代,武汉、黄冈、孝感、咸宁等地组织9个民兵团共15500人参加到铁矿的建设之中。来自江西、安徽、浙江、广东、河南等外省的万人施工队也加入到办大办强矿山的建设队伍中。
  在黄石重工业大力发展的同时,为了轻重工业发展均衡和黄石人口比例均衡,黄石也发展了一批大型轻工业。有的轻工企业是将企业与工人一起整体从外地搬迁到黄石。
据史料记载:1949年黄石地区共辖人口174841人,其中农业人口161751人,占总人口的92;工业人口仅占总人口数的8。然而到1985年时,在全市551732人中,工业人口已达到38972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0,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我市城区人口451900人,其中工业劳动力279082人,占市区总人口的60九章律,更占据了全市城区劳动力总数95.19的极高比率。
3、黄石的移民文化
    1、语言
    中国汉语言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而黄石辖区(包括大冶市和阳新县)方言又隶属于不同的方言区,其中,大冶和阳新属赣方言区,而与之相邻的黄石市区辖区主要方言却隶属于北方方言。
从地理位置上讲,黄石位于东115.09 、北纬30.2,属南方地区,与传统意义上的北方相去胜远,与属于赣方言区的大冶和阳新却很近,然而却出现了语言区的很大差别,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不得不从移民说起。
黄石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城市建设阶段,来自新中国各地的大批建设者涌入了黄石。如:黄石纺织机械厂工人,多是江浙一带迁入;有冶炼厂、大冶铁矿工人多为东北人、山东人、河北人;十五冶以湖南人居多等等。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十年来,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来自黄石周边县市以及外省的农民工人数不断增加,使全国各地的方言在黄石几乎都能听到,像东北话、河南话、广东话等等。这些外来人员不仅人数可能早已超过了本地居民,而且他们各具特的地域方言直接影响着黄石的本地方言,尤其是影响着本地青少年所使用的语言,这种影响使黄石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毗邻的鄂州、蕲春、浠水方言的影响,又带有江淮官话的语言特征。因此,使得黄石本地
的语言发生了变化,在发音上带有浓重的北方语音彩,因而逐渐脱离了原本的赣方言体系。
2、居民性格
黄石地属南方,境内水系众多有富水水系、大冶湖水系、保安湖水系、还有海口湖、磁湖、青山湖、三山湖、花马湖、葛湖、荆山源、上巢湖等水系,市区水域覆盖面积占四分之一以上,城市依山傍湖,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俗话说,居住环境影响居民的性格,大多数江南人天性孱弱、胆小怕事、说话温柔,行为矜持。但黄石人的性格显然与其它江南城市居民相去胜远。
胶体金法总体来说,黄石人性格比较直爽。黄石人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能示之以不能,不能示之以能。”他们个体独立,懂得尊重他人,但也懂得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于自己的亲戚朋友和同事,总是十分热情,关系非常融洽,但对于陌生人则给人很冷漠的感觉,其实这就是自我保护的习惯。
黄石是个移民城市,居住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因此黄石人的性格也融合了各地人
的特点。山东人的憨厚宽容、真诚坦率,湖南人的刚烈果决,江西人的勤劳好学,四川人的精明能干,这些性格特点在黄石人身上都能得到。
    3、矿冶文化
黄石的文化,主要是矿冶文化。从石器时代到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再到铁器时代,是人类从愚昧逐渐走向文明、社会不断走向进步的历史过程。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言,历史是一部石头的书、青铜的书。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矿冶发展史。黄石的矿冶文化史,就是中国社会文明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黄石矿产资源丰富,矿冶历史光辉灿烂。黄石已发现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气矿产凯恩斯大战哈耶克4大类计77种。其中,硅灰石储量居中国第一。已列入储量表的矿产有42种。其中,铜、钴、钨、钼、金、银、锶、铼、硅灰石、透辉石、泥灰岩、熔结凝灰岩、饰面大理岩等14种矿产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4000多亿元。
    黄石铜矿的开采、冶炼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中晚期,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鼎盛阶段。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吴王杨行密在今大冶铜绿山一带置青山场院(场为采冶机构,院为行政管理机构),采矿冶炼,大兴炉冶。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李煜为
南唐国主时,析武昌县三乡,与青山场院合并新设一县,根据《庄子·大宗师》“天地为火炉,造化为大冶”之语,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为大冶县。1973年考古发现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跨越了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经历了奴隶社会的兴盛与衰败,封建社会的建立与发展。其时代始于商代,经西周、春秋、战国延续至汉代,时间长达千余年。其时代之久远、生产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在方圆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遗物遗存,“代表一个时代的技术”,展示了先民们创造青铜文化历史的风采。黄石铜矿的开采、冶炼、加工,三千年延续不断,炉火不灭,在中国绝无仅有。现今大冶有金属公司所属的铜绿山铜铁矿仍然是黄石最大的铜矿。其他铜矿企业有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鸡笼山黄金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阳新欧阳山铜矿牛头山铜矿等企业。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1:42: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14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铁矿   铜矿   黄石市   历史   方言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