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亦有道_爱伦_坡与纳兰性德的悼亡诗对比分析_赵卫东

第18卷第4期2007年8月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Tongji U 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 Section
Vo l.18No.4A ug.2007
收稿日期:2006-04-04
作者简介:赵卫东(1965-),男,江苏泗阳人,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¹杨岂深:5美国文学选读6,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
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º刘守兰:5英美名诗解读6,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
悼亦有道
)))爱伦#坡与纳兰性德的悼亡诗对比分析
赵卫东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092)
摘 要:爱伦#坡和纳兰性德都早年丧妻,他们悼念亡妻的诗词哀惋动人,流传甚广。但由于他们的生活境遇不同,所接受的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熏陶也不同,因而他们的诗词创作手法也不同。本文通过对悼亡诗背景、意境和声韵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虽然他们在表达哀思的方法上迥然不同,但他们对亡妻的思念、追忆是一样的情深、感人。
关键词:悼亡诗;爱情;5安娜贝尔#丽6;5青衫湿遍#悼亡6中图分类号:H 315.9
冬眠合剂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07)04-0051-06
爱情,一直是中外诗歌中永恒的主题之一,而悼亡诗恰似其中的一段悠扬的插曲,以其凄惘郁结、伤恸欲绝的哀思,悲惋低回、凄恻缥缈的音韵,深深打动读者。从弥尔顿(John M i-l to n)的5梦亡妻6到爱伦#坡(Edgar Allan Poe)的5安娜贝尔#丽6,从苏轼的5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6到贺铸的5鹧鹄天#重过阊门万事非6到纳兰性德的5青衫湿遍#悼亡6,无不广为传诵。其中爱伦#坡和纳兰性德的悼亡诗最能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读者的感伤与同情。原因之一是他们都早年丧妻:爱伦#坡的妻子维琴妮
娅病逝时,他本人才三十八岁,而纳兰性德在妻子卢氏去世时,只有二十三岁。因此,他们的悼亡诗读来最为凄婉哀怨,吟咏之余令人潸然。另一让人动容、也是令人惋惜的是,他们也都英年早逝:爱伦#坡四十岁去世,纳兰氏死时只有三十岁。
但他们所生活的年代相去甚远,生活境遇形成强烈的反差,所接受的文化传统及宗教习俗的熏陶也大相径庭,因而他们的悼亡诗读来韵味颇有差异。
一、贫穷的/贵族0与贵族的/贫穷0
爱伦#坡(1809-1849年)是美国19世纪诗人,幼年失父丧母,被里士满一富商所收养。在
弗吉尼亚大学读书期间因赌债与养父闹翻,弃学从军,不到一年又因渎职被除名。之后数年穷困潦倒,以写作糊口,其间在数家报社工作,均因酗酒成性而不断被解雇。1847年,饥寒交迫中的妻子病故,坡受到致命打击,神经失常,曾试图自
杀。两年后因酗酒过度丧生。
硅乳液
¹
凄惨的一生造就他桀骜不驯的个性,这促使
他的诗游离于当时美国文学之外,独树一帜,主张诗歌创作应是/美的节奏之创造0,要求诗歌接
近音乐的/无限性0,强调视觉与听觉、节奏与音韵、想象与情感的统一。这在5安娜贝尔#丽6中得到充
分体现。忧郁寡欢的气质,以及游离主流社会的习性,又使他的诗远离美国的现实生活,充满忧郁感伤的情调,沉迷于虚无缥缈的梦幻世
界中。º
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浓厚的兴趣,以及厚实的欧洲古典文学基础,又使他的诗洋溢着欧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8卷
洲中世纪的高古氛围,渗透着雅致的古典美。在悼亡诗5安娜贝尔#丽6中,海边的王国(king dom by the Sea)等背景就明显地带有浓郁的中世纪欧洲情调。
虽然生活中的坡贫穷不堪,但在他的诗中我们却可以领略到遥远的、古典的、高贵的美,叶芝誉称他为/永为世人共赏的伟大抒情诗人0,也有论者说/在美国19世纪三位最富创造力的诗人中,惠特曼是平民,狄金森是隐士,而爱伦#坡则是贵族。0¹
纳兰性德(1655-1685年)早于爱伦#坡一个半世纪,是清代影响最大的词家、中国古代杰出的词人之一。正黄旗满州人,大学士太傅明珠长子,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升至一等。随皇帝出巡南北,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因唱和诗词颇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成为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年轻有为的达官显贵。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豪聚,然后便一病不
起,溘然而逝。º
与爱伦#坡形成鲜明的对比,纳兰性德出生豪门,平步宦海,短暂的一生几乎没有坎坷挫折。但入值禁宫,伴随天子劳顿奔波,单调拘束的生活,以及权贵间结党营私的污浊内幕,使他失去了/立功0、/立德0的兴趣。/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0,在内心深处他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这就构成一种物质生活上的贵族与精神生活上的/贫民0的矛盾,给他带来不尽的痛苦和压抑,形成了他憔悴忧伤、哀苦无端的悲剧性格,常常无故寻愁觅恨,感物伤怀,写下不少花词柳曲。爱妻早亡,后续又难圆旧时梦,给他带来沉重的精神打击,以致悼亡主题在他所存的三百多首词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无论是5青衫湿遍#悼亡6,5沁园春#代悼亡6,5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6,还是5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6、5南乡子#为亡妇题照6都一再流露出哀婉凄楚的追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这种悲恸心情与坡十分相似,但在诗词的表达与比兴上又各有特。
二、天使与亡灵
自幼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浓厚的兴趣,长期受欧洲文学的熏陶,以及基督教的影响,使爱伦#坡在5安娜贝尔#丽6中,把亡妻维琴尼娅描绘成连天使都嫉妒的天使。
5安娜贝尔#丽6开头一句就把读者带入一个遥远的、童话般的世界中:
It was m any and many a year ago,
In a kingdom by the sea
That a maiden there lived w hom you may know.
By the nam e of ANNABEL LEE
这里的/m any and m any a year ag o0与通常所见的/lo ng long ago0,/m any m any y ears ago0, /once upon a time0等一样都是典型的童话或神话故事的开头。读到此句,读者立刻进入童话之境,不由自主地把女主人公与仙女、天使联系起来。再加上/a kingdom by the sea0,/the w ing ed seraphs of heaven0,/ang les in the heaven0,/demo ns dow n under the sea0等字眼的烘托,苍白的月光、茫茫的大海、孤寂的坟墓等气氛的营造,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远离人寰、超凡脱俗的仙境或世外桃源。在这样的氛围中,Annalbel Lee (爱伦#坡的亡妻化身),不是天使胜似天使。
从这一角度来看,这首诗与其说是悼亡诗,倒不如说是赞美诗。整首诗中我们领略不到/死0的悲伤气氛,或者令人肝肠寸断的/哀0。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只是诗人对亡妻一声声的呼唤,对亡妻不尽的思念。让读者更多体会到的,是对妻子的赞美,赞美亡妻的美丽、典雅、脱俗,使读者吟咏之余不仅对诗人寄予同情,更羡慕乃至妒忌他曾有这样美丽的妻子和那段凄婉的爱情故事。
而读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你会不由自主地把其亡妻卢氏与冥冥世界中的亡灵联系起来。
虽为满清旗人,纳兰性德却在北京长大,师
52
¹º刘守兰:5英美名诗解读6,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叶嘉莹:5清词丛论6,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巴林银行
第4期赵卫东:悼亦有道
从徐乾学,接受正统的汉文化教育,而在汉文化中,不论是儒教,还是道教,亦或是佛教,一般都认为人死后都是到/阴间0,一个与人世永隔的冥冥世界,因而他把亡妻作为幽魂来凭悼也就不足为其了。
以纳兰氏的5青衫湿遍#悼亡6为例:¹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º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这首悼亡词以/青衫湿遍0开头。我们都知道这里的/湿0并非大汗淋漓,汗湿青衫,而是泪湿青衫,悲痛的泪,思念亡妻的泪。/半月前头扶病0指出妻亡故的时间,/剪刀声、犹在银釭0说明人已不在,一个/忆0字,道出一切都已成为痛苦的回忆,人已亡。/独伴梨花影0、/冷冥冥、尽意凄凉0虽是诉说生者的孤独凄凉,却道出了生死两茫茫的缺憾。而紧接着的/魂0、/梦0、/长眠0、/幽泉0无不使人联想到/死0;/玉钩路0、/椒浆0,一个是亡妻长眠的地方,一个是祭奠亡妻的酒浆,也不无例外地与/死0联系在一起,加以/清泪0、/寸裂柔肠0的渲染,整首词都在诉说一个/死0字,笼罩在沉重的悲伤氛围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其亡妻也就不可能与/天使0、/仙女0联系起来,只能是长眠地下、任人凭悼的亡灵。
三、一样的月,两样的情愫
古希腊抒情诗人西摩尼得斯(Simonides)有句名言:/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0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中外诗人都看重诗中景的描写。
悠久的农业文化沉淀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天人合一0的思想,反映在诗歌上便是/寓景于情,情景交融0的观点。苏东坡对王维的5蓝田烟雨6所作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0。
在中国,月最能激荡人的心情,引起人的想象,因而频频出现在诗词中,诸如/春江花月0, /雁飞残月0,/故乡明月0,/松风山月0,/疏帘淡月0,为诗词平添了几分画意,更烘托了诗人的心情:或思念如/旧时月,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0;或伤心如/行宫见月伤心,夜雨闻铃肠断声。0,或浪漫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0,或闲适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0,不一而足。
而长期的西方的商业(或海洋)文化造就了西方人/以人为本0的思想,反映在诗歌创作上便是/情余于境,由情统景0的审美情趣。西方诗歌中/景0与/情0的联系总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通常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引发性0的或是/比喻象征性0的,不像中国诗歌中/景0与/情0水融、模糊玄妙。我们来看5安娜贝尔#丽6仅在最后一节中出现的月:
For the m oon never beam s,
w ithout br inging me dream s
Of the beautiful ANNABEL LEE;
And the stars never rise,
but I feel the br ig ht ey es
Of the beautiful ANNABEL LEE;
And so,all the night tide,
I lie dow n by the side
Of m y darling)my darling
)my life and my bride,
In her sepulcher ther e by the sea)
In her tomb by the sounding sea.
此处的月/the mo on0显然不能起到渲染气氛,或令人触景生情的作用,它只不过和接下来的/the stars0一样,分别与它们相关的/dr eams0、/the bright eyes0存在一定的逻辑关
53
¹º»纳兰性德:5纳兰词6,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
玉钩斜:隋代葬埋宫女的草地。这里是指亡妻的灵寝所在地。
椒浆:即椒酒,以椒实浸制之酒,多于元旦饮用。这里是指祭奠之酒浆。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8卷
系,是一种引发性的词语而已。这里的月(/the moo n0)表示一种时间概念)))/夜晚0,在夜晚诗人就会梦到亡妻(/the dream s0),就像星星(/the stars0)的闪烁诗人就会想起亡妻的眼睛(/the brig ht ey es0)一样。
而在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中,月这一/景0与诗人/情0相交融,对整首词起到烘托映带的作用。以他的悼亡词5鹊桥仙6为例:
梦来双倚,醒时独拥,窗外一眉新月。寻思常自悔分明,无奈却、照人清切。
一宵灯下,连朝镜里,瘦尽十年花骨。前期总约上元时,怕难认、飘零人物。
这里的月是/新月0,弯月,应是淡淡的月光。月光如水,泻下一片清凉。词人刚从梦中醒来,是个甜美的梦,因为/双倚0,想是梦见亡妻了。醒后无限孤寂、凄凉,/独拥0窗前,看着窗外的月,悔恨当初月/分明0与亡妻共度时未能珍惜,到如今月光还是一样/照人清切0,而人却生死相隔,尽意凄凉。当年夫妻恩爱,欢乐无比,如今失伴独处,心中道不尽的悲苦被这恼人的月一一勾起,引发词人无边的追思、怀想。一切都因月而起,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四、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王国维5人间词话6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0、/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0¹成功之诗词必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爱伦#坡的5安娜贝尔#丽6,共四十一行,写景、状物繁多,不止一次提到诗人/我0。然而读罢掩卷,留在读者脑海中的只有A nnabel Lee以及她与诗人之间的爱,可谓无我之境的典范。
诗第一节虽然提到了我(me)、提到了王国(the kingdom)、大海(the sea),但都是为了介绍人少女Annabel Lee。读完此节读者心中/物0、/我0皆忘,仅记得少女Annabel Lee.
同样,第二节中,Annabel Lee的爱给读者留下很深印象,而不会太多地在意/物0)))/the seraphs0(六翼天使),或/我0)))/I0、/me0(诗人)。
紧接着下面三节继续写他们之间的爱。他们之间的爱遭天使妒忌,以至于夺走Annabel Lee的生命。其间涉及景物之处颇多,有云,有风,有王国、大海,还有天使、鬼怪,但这一切只不过是一种衬托,强调说明天使可以夺走爱妻An-nabel Lee,却永远也攫不去他们之间的爱。
最后一节写诗人的思念。月光、繁星都会勾起诗人对亡妻绵绵不绝的追思,回忆Annabel Lee的美丽,回忆他们之间刻骨铭心的爱。
全诗有景有物,但呈现给读者的只是美丽的Annabel Lee以及她与诗人之间的爱,显得无景无物;全诗反复提及/我0,以/我0来介绍Annabel Lee,讲述/我们0之间的爱,但凸显的还是Anna-bel Lee和他们之间的爱,无/我0。所以5安娜贝尔#丽6为无我之境之佳作。
傅庚生º在5中国文学欣赏举隅6中说/言悲泪竭声嘶,心肠酷裂,,,虽可以感人,而入之每每不深;虽可以得盛誉于一时,终不能系之于永久。故写悲剧不可以入惨局,,,0,纵观5安娜贝尔#丽6,全诗无一处言悲诉苦,但无一处不悲,无一处不苦。那一声声哀婉欲绝的呼唤,让人柔肠寸断,使读者掩卷惝怳,顿生无限惘然若失之绪,此时读者心中已无他物,惟有一片惋惜之情。
这正是这首诗得以流传至今的原因,也是爱伦#坡的高明之处。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词人亡妻后的孤寂、凄凉,读罢能让人立刻陷入沉重的心情,不得不对他的境遇表示同情,实为有/我0之境。
再以他的5青衫湿遍#悼亡6为例: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0写诗人丧妻之痛;/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0妻
54
¹º王国维:5人间词话6,山东:齐鲁书社,1986年。
傅庚生:5中国文学欣赏举隅6,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
第4期赵卫东:悼亦有道
去世不久,伤心尤重;/忆生来、小胆怯空房。0夫妻恩爱,体贴入微,今已成回忆;/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0生死两茫茫,看似写亡妻,实写诗人自己独眠孤灯,无限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0愿在梦中相见,话凄凉。
上片写诗人失伴后的凄苦、凄楚、凄凉。看似无/我0,处处有/我0。
下片首句/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0写衰草残阳下,近在咫尺的亡妻灵寝。这正是勾起诗人伤心之所。/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0但愿拌入祭酒的伤心之泪能唤醒长眠之人,失伴之痛,思念之切,跃然纸上。/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0虽是生死幽隔,仍是放心不下,恩爱至极,无以复加。/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0回想从前誓约,能不柔肠寸断?
下片写诗人重圆之痴想,字字血泪,悲痛欲绝。
统观全词,诗人处处在诉说失伴后的痛苦,处处有/我0,实为有/我0之境。
这样的词读起来油然易入,给人以直接的感动。但把悲情写成惨局,诸如/青衫湿遍0、/冷冥冥、尽意凄凉0、/寸裂柔肠0,则缺少深远的余味,不耐咀嚼。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说,较之爱伦#坡5安娜贝尔#丽6的无我之境稍逊一筹。
五、一唱三叹与双声叠韵
5诗序6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0诗与音乐是分不开的,汉语的词本身就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又称/曲子词0,即歌词。
/诗0的英文解释是/A verbal composition designed to convey experiences,ideas,or emo-tions in a vivid and im ag inative w ay,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 f condensed lang uag e chosen fo r its so und and sug gestive pow er and by the use of literary techniques such as meter,m etaphor, and rhym e.0(5美国传统辞典6)可见诗的显著特点之一便是声音,如节奏,音韵等。
英文诗是通过轻重音、升降调等节奏和音律来达到诗的音韵美;汉语诗词是通过压韵及双声叠韵、重言等来达到此目的。
如前所述,爱伦#坡强调诗歌创作应该视觉和听觉、节奏和音韵的统一。他的5安娜贝尔#丽6做到了这一点。
亡妻维琴妮娅的名子在诗中被Annabel Lee (安娜贝尔#丽)代替。
Annabel Lee听起来就那么悦耳。读A nna-bel时,尾音上扬,念Lee时,音调轻柔舒缓,使人不禁联想Annabel Lee是多么高贵典雅,而又婀娜纤弱的女子。Annabel Lee在短短六节诗中出现七次之多,似声声呼唤,给人一种/叫天不灵,叫地不应0撕肝裂肺般的痛楚。
Lee中长音/i:/又与全诗的韵脚/i:/巧妙地吻合,浑然一体。全诗隔行以/i:/(sea,Lee, me,w e)压韵,而倒数第二节的二、三行重复w e,最后一节的最后两行重复sea,更是增强这一音律的韵味,达到了痛不欲生的哀号效果。
联想i968全诗又配以其他尾韵,如开口音/A i/(如nig ht,eye,side,bride)、/+/(如love,above),读来清脆响亮,如怒斥上苍的不公;双元音/Çu/ (如ago,know)读来深沉悠长,如泣如诉;鼻音/m/、/n/(如heav en,reso n,dream)更似发自肺腑的呜咽,烘托了诗境的悲凉气氛。
全诗基本上是一行长一行短,尤如一唱一叹,达到高潮时更是一长两短(如倒数第二节),或两长两短(如最后一节),一唱三叹,字字血,声声泪,表达了诗人失去爱妻的沉痛心情和对亡妻无限的思念。
卵磷脂小体全诗凡六节,每节基本上六行,一行长一行短,一唱一叹,一哭一泣,节奏渐次加快,到第三节达到小高潮(此节有八行),如同一口气诉说到此,换一口气,紧接着从第四节开始恢复六行,然后节奏再
次加快,第五节增加到七行,到第六节(最后一节)达到最高潮(此节又增至八行),且重复两次/Of the beautiful ANNABEL LEE0,一唱三叹,声嘶力竭的呼唤,痛不欲生的哀鸣,并以重
55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4:26: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122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亡妻   诗人   悼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