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异化视域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偏差问题探析

107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有着信息海涵性、传播交互性和时空超越性的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生活方式和新鲜的生活体验,几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的同时,也引发不容忽视的问题——人的网络异化。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网络技术出现以后,其所构造出的虚拟世界生命力非常强大,无法为人所控制,反而在多个层面表现出了对创造主体人的控制。当代人的网络异化问题愈发严重,作为网络主要用户的大学生也难以避免,并引发了价值观偏差问题。
一、网络异化下大学生价值观偏差问题的基本表现网络异化“容易使主体摆脱肉体自我的制约,突破社会自我的规范、偏离精神自我的轨道,从而‘我行我素’任意地破坏网络空间,践踏社会规范,摧残自身肉体,无视现实社会的他人,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效应。”[1]网络异化下,大学生价值观偏差问题主要从主体意识、规范意识、实践意识三个方面体现。
(一)主体意识:沉迷个人世界,缺乏社会认同虚拟时空使大学生挣脱了外界自然必然性的束缚,不断追求自我满足,凸显“唯我”思想,容易将个人的利益凌驾于他人利益或集体利益之上, 片面强调个人主义、自由精神。更愿意经营网络世界中开放自由的人际关系,导致人际信任度缺失和现实社交能力退化,
对自身的社会定位、政治角认识模糊,把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尽义务做贡献视为无价值意义的行为,个别
大学生认为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离自己遥远,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二)规范意识:观望道德伦理,徘徊失范边界在网络空间“每个人不再受自然规律、技术规范、社会规范对你的制约,进入到个性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时空。”[2]容易导致大学生各种道德问题频发。第一,由于大学生信息责任意识的不足,信息滥用、侵权行为时有发生。第二,网络开放性带来资源的易取性,为贪图一时之便,通过网络寻“”“代笔”,甚至去“”,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第三,法律意识的淡薄加上眼前利益的诱惑,部分大学生成为传播网络病毒,实施网上盗窃、,进行网上教唆或传播犯罪的一员。
(三)实践意识:信奉务实价值,追逐功利主义大学生在网络空间能够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轻松获取满足感,过多的这种体验导致大学生体中存在着讲实惠、讲实利的风气。大学生希望自己的任何付出都能带来物质回报,忽视精神价值。比如,许多大学生把入党、担任学生干部主要是想把这些身份、经历当作评奖评优、求职的砝码,为人民服务的初衷态度抛掷脑后;部分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排斥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愿意学习关于就业的实用知识、技能,一切以满足求职需要来指导学习。
二、网络异化下大学生价值观偏差问题的致因分析大学生网络异化、价值观念出现偏差,究其原因,
既有自身内在因素,也有网络环境的外在因素。
(一)内在原因:大学生个体因素
1.大学生价值观生成过程的“自觉”与“不自觉”大学生由于处在特殊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他们各层面的价值观尚未成型。生成阶段有“自觉”和“不自觉”
网络异化视域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偏差问题探析
松江清真寺宁晓茵
(暨南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社会发展带来新动能,为人类生活带来新体验。如今,原本服务于主体人的网络却反过来钳制人的思想、约束人的发展,导致人的网络异化问题的出现,成为网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弊端。大学生作为主要的网民体,其网络异化引发突出问题——价值观偏差,究其原因是大学生个体因素和网络“变质”文化的影响,需要通过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到网络文化建设由内而外进行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异化;价值观问题政工园地
南方论刊·2019年第8期双宿主机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两个层面,前者表现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根据自己的心理需求和实践需要进而不断调整、塑造自己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价值评价标准。后者则表现为由于大学生未形成足够的事物价值判断能力,在价值判断时容易从众,不自觉地接受身边环境信息传导来塑造价值观系统。
蛋白质序列2.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的不稳定性
fabe法则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的不稳定性体现为多变性和矛盾性。首先,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是社会实践成果进行审视、反思、内化后的结果。网络社会复杂多变性,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不足容易导致他们在人格、价值判断标准、社会关系处理上会发生转变甚至重塑。其次,由于多变环境因素和内部心理因素,在传统与现代、外来与本土同台呈现、相互碰撞的网络空间,都会使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产生思想观念矛盾、主观与现实落差困惑。
3.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令他们在把握网络本质,谋求现实发展等各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表现。首先,学生受其性别、年龄、学习经历、社会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思维习惯、价值衡量等方面存在差
异。其次,父母的素质和教育方式、家庭的经济情况、相处方式等因素造成成长背景差异,也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最后,校园文化氛围、学习风气浓厚与否,师生、同学关系良好与否,校园管理合理与否等都对大学生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外在原因:网络文化的“变质”
网络文化是对网络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体现,盛行的网络文化也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网络文化的“变质”现象成为大学生异化,引发价值观问题的外在缘由。
1.网络文化俗化
首先,作为网络文化载体的网络语言洋化、粗化、土化、浮化,甚至以传统经典文化为戏谑对象。网络中也常出现吐槽、恶搞整蛊、“毒鸡汤”等肤浅内容,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大学生的情绪,但久而久之也容易沉迷在这些低俗、恶趣味、负能量的网络信息中无法自拔,无形间变成心理暗示,消磨了意志力,影响了心理健康。其次,承载网络文化传播功能的音乐、电视剧、电影、游戏,虽风靡一时,但大部分都只讲究娱乐性和流量赚取,缺少足够优秀的文化底蕴和知识积淀,不利于大学生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再者,网络上经常出现文艺作品、学术成果侵权、抄袭、被盗版等现象,网络文化发展落入利益追捧、功利趋向的俗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不断渗入。
2.网络文化殖民化
网络是一个超越国界的信息平台,其中充斥着各种不同的甚至对立的意识形态信息。西方国家改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一贯强硬作风,改用好莱坞大片、动漫游戏、通讯设备等信息产品“幌子”向青年一代传播西方主流价值观念,“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思想意识战”[3],大学生的思想领域被潜移默化争夺。现实中,仍有不少大学生对于媒体的意识形态性认识不当,对于社会上偏颇的非主流思潮观念流传、恶意的意识形态宣传缺乏警惕,如果长期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势力渗透的影响,将会引起大学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缺失,政治立场动摇,最终无法认清自身的社会价值,更不必说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三、网络异化下大学生价值观偏差问题的解决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阶段,抓好这一时期价值观养成非常重要。必须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大学生价值观偏差问题由内外因所致,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建构也要从“内”向“外”着手。
(一)“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教育引导:增强理性思考
将课堂教学、咨询辅导、会议讲座等显性教育方式和校园文化氛围烘托的隐性教育方式结合进行教育
引导。第一,落实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这四个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应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素养、符合时代新人标准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思维、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树立有助于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远大志向的必然路径。第二,坚实大学生价值观养成的传统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可以作为大学生价值观养成的教育资源,是大学生价值观养成坚实的文化根基,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网络媒介素养包括网络媒介甄别素养、网络道德法律素养、网络媒介运用与传播素养、网络安全素养。[4]通过媒介素养教育,端正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动机、态度,提高有效使用互联网资源的能力,以便能在建设性互联网资源利用中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
2.实践引导:增强价值体验
增强价值体验是实现价值认同的关键,价值体验最主要的方式是实践。实践出真知,大学生价值观养成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必须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实践活动为途径,开展大学生价值观养成。一方面,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先通过各种途径来进行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108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奠定大学生应有的理论基础,再通过实践教育引导大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与生活实践,发挥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比如,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先进人物事迹讲坛;参加社会救助、养老院志愿服务等活动,以情境创造、情感体验内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实现国家认同、社会认同、自我认同。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可以自主实践教育。例如,参加勤工助学,能够锻炼个人品质,培养社会责任感;加入学生组织,担任学生干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养成奉献意识和服务精神,寻集体感、成就感、荣誉感。
氯化钴(二)“外”:网络文化建设
谁赢得了互联网, 谁就赢得青年。网络文化不但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而且也是大学生价值体系建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变量。必须要充分利用好网络中优质的文化资源,扩大主流文化、优秀文化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
1.创新网络教育载体。将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以教育载体的创新,推动网络文化建设
首先,学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需要不断丰富学生网络学习形式,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线课堂,“以一种更加平等、便捷的方式让更多的受众体能够自主选择,这对于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家与公平有重要意义。”[5]着力打造校园特显、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学校主题网站,结合
大学生专业课程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研发校内公众平台,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社会教育机构联合开发学习软件和程序,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元素,在满足大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及时性、大容量的网络学习需求的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渠道、养成正面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念,防止网络异化。其次,在社会方面,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制高点,例如:在一些主流网站、政府网站上,设立专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展示窗口,依托点击量和转发量,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优秀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各界组织共同构建标准、统一、联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系统,不仅满足大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且推动网络文化共建共享,在文化交流、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价值观正面引导和全面塑造。
2.打造网络文化发展的晴空净地
防止大学生网络异化,为大学生价值观塑造营造良好的环境,需要建设网络文化发展的晴空净地。校园网络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一支,需要与现实的校园文化环境相结合,打造紧跟潮流、气氛浓厚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管理、引导好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第一,高校要组建网络文化思政小组, 根据当前教育新动向和大学生热点关注话题,通过学校网站、、微博等平台进行宣传、讨论、解答,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第二,需要加强内容筛查过滤,主动屏蔽不良信息和垃圾网络文化内容, 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第三,完善校园网络平台管理,规范运行制度,培养校园网
络安全人才,守护好校园网络文化安全阵地。
政府相关部门要引领大型门户网站、主流媒体、自媒体始终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养成行业规范意识,坚决反对以博眼球方式骗取点击量,生产劣质网络文化产品的行为,积极打造网络文化特品牌,创作更多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产品。比如,某企业开展的“支付宝·集五福”网络文化活动,很好地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政府积极推进网络立法,坚持文明公正执法,加大网络空间治理力度,坚决剔除网上造谣欺诈、辱骂攻击、信息侵权等道德失范行为。加强对网络法规法律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以合理合法手段使用网络,维护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的秩序,自觉践行良好的价值观念,消解网络异化。
四、结语
网络异化问题不容忽视,但我们并非要限制或摒弃网络技术,而是尽可能趋利避害,以有效措施扭转大学生由于网络异化引发的价值观偏差问题,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本文尝试性地对该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尚待具体深化。
参考文献:
[1]谢玉进,胡树祥:网络人机矛盾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着力点[J].思想教育研究,2010(6):55. 
[2]李林英,郭丽萍(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93.
[3]上海社会科学院理论研究中心.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46 .
[4]屈晓婷(等):新媒体时空解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74-76. [5]唐亚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09.
作者简介:宁晓茵(1996-),女,汉族,广西玉林人,暨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责任编辑/吴冬梅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109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07: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099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网络   大学生   文化   教育   价值观   社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