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实效调研--以“4·20”芦山地震为例

慈善公益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实效调研--以“420”芦山地震为例
程虹娟;谢继辉
【摘 要】The “4.20”Lushan after the earthquake,charity and public welfare social organitions responded quickly,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earthquake relief.According to incomplete statistics,nearly 500 of charity and commonweal organizations quickly to participated in earthquake relief in Lushan,played the government relief assistant role in resettlement victims, material raise,psychological comfort,maintain order,volunteer training,become the main force in disaster relief.In this study,investigation of charity and commonweal organizations in Sichuan province in the status,characteristics,scope nd persistence to participate in the Lushan earthquake relief,analysis and the lack of socil organizations and how to integrate social forcesexperience,in order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to the innov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mode.%“4·20”芦山地震发生后,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反应迅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近500家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迅速参与到芦山的抗震救灾中,在灾民安
置、物资筹集、心理抚慰、维持秩序、志愿者培训等方面发挥政府救灾助手作用,成为抗震救灾的生力军。通过对四川省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在此次芦山抗震救灾的参与方式、特点、范围及持续性等现状进行调查访谈,分析社会组织整合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的经验与不足,以期为构建科学的社会组织管理模式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6
【总页数】5页(P73-77)琼斯矩阵
【关键词】芦山地震;社会组织;社会救助;公民参与
【作 者】程虹娟;谢继辉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1;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D632
中学生心理学从政府与公民互动的视角,研究重大灾害救助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之一。现代社会,理性的公民参与只有凭借一定的公民组织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因此,社会组织是公民参与自治和治理的载体之一。自2003年SARS事件以来,国内社会组织作为对政府资源的有效补充,在重大灾难事件中积极参与社会救助的体系逐渐形成。汶川地震后,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发展迅速,2008年底在民政部注册的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有2.1万家,2012年底注册组织则达到了3.6万家。2008年也由此被认为是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快速发展轨道上的“里程碑”和重要拐点。2013年芦山地震发生后,全国近500家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万余名志愿者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其组织化程度、专业技能装备以及救灾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等,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一)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的定义
社会组织,是指在政府和企业之外向社会某个领域提供社会服务的组织。我国社会组织是一个庞大、复杂且处于渐变中的体系,狭义上的社会组织通常指的是根据现有的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实践,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1]。在不同的语境下,社会组织也被称为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组织(NGO)、公民社会组织、第三部门等。
公益性社会组织指的是在法律允许的领域内,向不特定的多数人无偿或者以较优惠条件提供服务,从而使服务对象受益的社会组织[2]。
2010年江苏高考英语
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指的是以公众利益、利他为核心价值,以志愿者为主要参与者,服务范围包括济贫、赈灾、环保、教育等领域的民间慈善公益组织[3]。相比较而言,此类社会组织更能折射出公民参与的自主意识。
(二)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方式
社会救助是在公民因各种原因导致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给予款物接济和服务,以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的制度。我国当前的社会救助内容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自然灾害等生活性救助,以及医疗、教育、住房、司法、法律等方面的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等[4]。
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方式大致有四类:一是以官方背景的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为主体持续参与社会救助。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发起的“希望工程”在帮助贫困儿童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二是由政府出资向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定期参与社会
救助。如上海市民政局在浦东新区和静安区扶持社会组织参与对城市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三是由社区支持的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如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街道成立社区慈善超市,主要救助街道辖区内的弱势体,为其募集善款、衣被、家电和日用品等。四是草根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自主参与社会救助。如汶川地震中300多万志愿者自愿奔赴灾区,与很多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一起深入一线服务,得到公众认可。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向78家参与芦山地震救援的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发放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参与地震救助的服务内容、参与方式、服务专业性及在参与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方面。最终回收45份,有效问卷41份,回收率52.5%。同时以当面走访和电话访谈方式对30家社会组织进行了一对一访谈并对逐字稿进行分析。
(二)结果分析
1.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资质
80%的社会组织已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其中,97%的社会组织成立于2008年汶川地震以
后;个人发起的社会组织占75%、企业发起的占15%。
无限空间
由此可见,一方面说明汶川地震的确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的发展,访谈显示大多数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不仅获得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还在注册中得到了当地县民政和妇联的帮助;另一方面也说明虽然个人投入慈善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和投入度都较高,并且这些组织在震后紧急救援阶段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不少依靠个人威望成立的社会组织,其资金保障、精力投入、组织发展等均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
2.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时间
我的职业选择70%的社会组织在“4·20”地震当天就进入灾区。其中,60%的社会组织参与了地震救援的所有阶段;36%的社会组织持续服务时间为1年,50%的预计持续时间为1年-3年,9%的预计持续服务时间在3年以上。
由此可见,大多数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反应迅速、参与及时,同时又考虑到不同救助阶段的重点不同,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访谈显示,的确有不少社会组织一直坚持在灾区提供服务,相比较而言,获得政府或基金会等资金支持的社会组织比没有获得资金支持的社会组织在人员投入、项目持续、服务保障等方面更有优势。
3.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服务
调查显示,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在服务内容方面几乎涵盖了救死扶伤、物资保障、维持秩序、环境保护、辅导学生、安全教育等多层面,公益服务内容呈现多元化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73%的社会组织主要以老人儿童为服务对象,68%的社会组织主要提供心理抚慰服务,55%的社会组织有专门针对志愿者的培训服务。可见,通过对弱势体的关注、心理健康的重视和本土志愿者的培训,说明社会组织在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更加注重救援服务的精神需求和定向服务。访谈显示,不少社会组织在救援同期即重点吸收本地志愿者、重视扶持当地力量,以期实现灾区自助。如成都市锦江区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除组织专职志愿者长期坚持在灾区服务外,还培养当地“乡村社工”,帮助孵化当地社会组织,力图实现社会组织本土化、持续化的发展。
关键词 摘要
4.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方式
经历汶川大地震后,大多数公益组织选择联合救援方式进行资源整合。调查显示,83%的社会组织选择同其他社会组织合作联盟的方式,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地震紧急救援中
为部分联盟组织提供了信息支持。如益云(公益互联网)社会创新中心在地震发生当天就开发出“一键多渠道发出求救信息”——益云信号弹,地震当晚就搭建好了救灾地图,联合前线救援队、后方数据筛选志愿者,保证救灾平台信息的及时有效。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53: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084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社会   组织   参与   公益   救助   服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