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善行辩论材料

 君不见体育中奖,本来实在是梦寐以求的喜事,然而一旦被告知,那些中奖者居然一开始全表示不信,这真是怪事!其实也难怪他们,当电话、短信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人们受骗,继而免不了对所有获悉的好事、喜事都不敢相信,或者将信将疑。我们这个世间,善行的空间似乎变得越来越小了。
 我们人世间真的不缺善良的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也都愿意为别人做些事,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可是这些善良的人疑虑了,常常手足无措,甚至常常莫名其妙地受到良心的叩问:“你不能袖手旁观!”而又常常不得不袖手旁观。当有人在雨中等车,你显然心怀不忍,你能把自己的车门打开请他或她上车带上一程?你的善心或许被人误解并报以白眼!要命的是,也许这位雨中人是个“倒钩”,让你有口难辩!
善行的空间应该是很大很大的,是种种不善与疑虑,堵住了行善者与接受善行者的通道,于是陡然地为人增添惆怅、疑惑、猜忌,无望、无告、无助……
既然这样,就应该使之通畅!虽然也许要到物质与精神文明达到相当程度才能真正通畅,然而得等。靠等?这太被动了!事实上也不应该这样。还是得靠整治与疏理。电话与短信,怎么能听之任之?我就不信没法整治。除非相关部门对自身的公信力也持冷漠态度。马
路骗子也可以整治,只不过不要时查时不查,也漠视自己职能部门的公信力,要知道毕竟是靠人民养活的!
   
    其实,职能部门本来就应该做善事的,应该多思考一下怎么才能与时俱进,做得更好才是。我很欣赏北京西城区设立了一个专项公共基金的做法,这项基金有1000万元,专门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有41个项目,如给老人送餐、建浴室为老人洗澡、提供社区沙龙……职能部门的行善空间很大很大。
  继续做好事的温暖中前行
2010010103:08京华时报
  20091231日,上海钓鱼执法事件中断指表清白的孙中界独家授权人民网,向全国司机发出倡议:希望每个司机以后继续做好事,继续帮助别人。
  这是一则温暖的消息,在这个寒冷的冬季,继续做好事的倡议犹如一把充满善意和真诚的火炬,让人感到浓浓的暖意,还让我们看到一个心灵的美丽与自信。有网友说,这是孙
中界在炒作,是,还有人说他很傻。即便炒作又能如何?这是善意的炒作。而如果社会上能多一些这样的傻人,这个世界会更纯净更美好。
  其实,孙中界完全不必这样,在一个睚眦必报成为许多人处世哲学的现实语境中,以德报怨显得多么卓然不,继续做好事又彰显了多么可贵的品质。未来世界的动物
  在孙中界断指案之后,的确有人引以为鉴。比如据报道,有司机在车身显著位置张贴本车拒绝一切搭载求助,临盆产妇、车祸、中风、触电、溺水都不关我事,尤其是胃疼的等字样。也许这只是反讽,也许这只是逆反心理,也许这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做法未必妥当,但无论如何,种种现象都传递出一种令人不安的信号,即司机不敢做好事,大家之间彼此怀疑。当我们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本可以去帮助他人的时候,却不自觉地收起了这种本能,善心后退、善行迟疑,社会中的信任危机出现抬头趋势。
  也正因为如此,彭宇案之后,很多人不敢搀扶老太太,不去助人为乐,不再见义勇为。这实在让人感到悲哀和黯然。我们不能因为受到伤害,就心存恶念,就以邻为壑,就怀疑一切,如果失去信任,大家都止步于疑心和戒心,那将人人自危。
  诗人纪伯伦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姑且不论孙中界是不是伟大的人,但他在遭遇钓鱼执法之后,能够勇敢地号召大家继续做好事,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相信会有很多的人受到感染,从而摈弃埋怨与愤恨,多一些信任与温暖,加入到做好事的行列之中。                                                              每一棵你揉碎的鲜花,我们将重新播种。一方面我们为孙中界的倡议感到欣慰,并做到积极响应,另一方面仍要叩问,如果继续做好事的话,还会不会遭遇钓鱼执法?政府部门该如何祛除人们的后顾之忧?特别是上海那些钓鱼执法的人员,在看了孙中界的倡议后,又将会作何感想?
一位老人摔倒在街头,人们纷纷伸出援手,但是谁也没有把老人扶起来,还有人"善意"地提醒:"别去扶他,当心赖上你,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 (116 中国青年报)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不敢搀扶"已经成为道德的"潜规则"。即使是好心人、热心人也存在着"不敢搀扶"的问题,也许是因为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彭宇案"把路人给吓怕了,当年南京法官荒唐的判案结果,真的让许多善良的人们彻头彻尾的寒了心。

  于是,人们的道德和同情心被法官扭曲,在南京这个城市,几乎每一个南京人都知道,如
果南京的老人摔倒,千万不能随便搀扶,如果真的良心发善,一定要助人为乐,那就一定要先留下旁证,然后才能拖救。但毕竟这个社会上还是好人多, 环顾我们身边,其实默默无闻做好事的人还是很多很多,只是没有报道而已。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当我们独自外出在外面摔到的时候,如果别人都远远地躲着你,没有人扶你一把,你会是一个怎样的心情海关总署公告2012年第15号?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些爱心,多些关爱,少些猜疑,方便的是我们每一个人,温暖的是整个社会。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行善的人应该觉得自己是快乐的"。更多的人还是有起码的良心和社会公德,否则,至今提起"彭宇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愤愤不平?不过,话有说回来,谁又会愿意在一个没有法律保障的环境下见义勇为呢?如果依照判决浙江省人民政府"彭宇案阅读与学习"生态环境学报的法官"依据常理"判断,人是不会主动帮助别人的,除非他做贼心虚。那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死在路上无人问津的,也许大家都没想到,因为那位法官因昧着良心的判决结果,会对社会造成如此恶劣的影响,看到这则新闻,我就在想,如果摔倒的那位老人,是那位法官的母亲,是不是也会"依据常理",无关的市民就不应该施救,是不是要让他年迈的母亲去面对路人视而不见冷漠的目光呢?


  笔者认为:应该让当年的彭宇案翻案,从而来扭转如今更加恶化的社会道德风气,同时,社会应当重奖和重视行善施救者,让行善成为每个人基本道德准则,成为生活的习惯。现在世界各国都在提倡善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善良,是一种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说明每个人都能够行善,都会行善,社会应当给行善者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真的希望让善行应该成为每个人自觉的操行,每个人因自己的善心而快乐。
善心是善行的内因动力,善行则是善心的外在表现善念是根,善心是脉,善行是果。
经济观察报 程明霞/ 如果德兰修女资助一名中国的贫困孩子读完大学,中国人定会热烈赞美;如果比尔·盖茨在中国的乡村建造一座希望小学,中国人定会不吝感激;李连杰深入震后灾区,为孩子们送去书本文具,人们会夹道欢迎;而当陈发树拿出股票支持中国的教育事业,收获的却是中国人的猜疑甚至鄙夷。
  德兰修女一贫如洗,却是道德完人,爱心感动天地。比尔·盖茨是技术天才和商业巨子,用智慧造福世界并创造财富。李连杰则是魅力非凡的动作明星,在英语世界和华语世界都拥有巨大的号召力。而陈发树则被看作是个倒木材起家、在股市腾挪的暴发户,同时还身
背逃税嫌疑。很多人会问,陈发树做慈善有什么资格?是什么动机?
  这就是舆论炮轰陈发树所暗含的逻辑:善人才会有善举,恶人无权行善,恶人行善将使慈善蒙羞;善举必须出自善心,善举若出自私心,将使其善行的意义和价值大打折扣。因此,陈发树作为一个通过资本市场聚敛巨额财富、发家史散发出投机与贪婪气息、且行为涉嫌违规的富豪,即便他捐出百亿身家,也不过是高价买个慈善家的美名,或许背后还有更加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他不配掌声。
  且不说陈发树的发家史究竟是一部奋斗的血泪史,还是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敛财史;也不说陈的道德修养究竟到何等层次,即便我们退一步,假设陈确实是个恶人甚至罪人,是不是他行善的举动,就会玷污慈善业的高尚,会损害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难道因为捐助者不是德兰修女和比尔·盖茨,而是可能有道德瑕疵的陈发树,这个被捐助的贫困学生,就无法沐浴德兰修女和比尔·盖茨的爱与关怀,而会受到陈发树的道德污染?
  其实,无论出自善心或私心,行善者是完人、俗人或者罪人、恶人,善举本身对这个社会的正面意义和价值,都不会被折损。这就好比无论出自怎样的目的皈依宗教,都不会玷污宗教的纯洁性。在宗教面前,无论你是受难的人、受冤的人、曾经作恶的人、幻想赎罪的
人,一旦你选择真心站在神的面前,就是对这种信仰的认同和服从,都是对这种信仰的加固和补充。
  慈善也是同样,行动比目的重要,结果比动机重要。只要能够改善我们的社会,扶持需要帮助者,这就实现了慈善的本质,都是对慈善这一文明社会产物的贡献。因此,本质上,陈发树做慈善与德兰修女、比尔·盖茨做慈善,只有量级和方式的区别,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对在新华都慈善基金会成立仪式上获得捐赠的孩子们而言,这笔钱是来自比尔·盖茨还是陈发树,并不重要。这笔钱是83亿元股票还是830元人民币,也不是重点。
  一旦财产捐出做慈善用,这些财富就不再属于捐赠者本人。即便陈本人最后确实被查明拖欠或逃避税款,那就遵循法律法规,以其所剩的个人财产补清欠款和就好。这并不影响已经合法获批成立的新华都慈善基金师生关系。无论是陈过去的道德瑕疵,或者现在行善隐藏的私心,或者未来行为不端,都不足以折损这笔巨额慈善基金对社会的意义。他若作恶,让法律去惩罚;他既行善,让社会来吸纳。
  其实,这家超级民间慈善基金的成立,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还有更多意义。中国的慈善事业向来以官办、官管为主,对于民间自发而独立的慈善行为,甚少空间和法律依据。而
民间慈善的发展,也因时间短且受限于官方而问题多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运作混乱、效率低下、浪费严重,许多善款打了水漂。而随着中国民间富豪数量的增长、个人财富的积累,巨额财富独立自主行善的冲动越来越强。如果陈发树此番善举,能同时促使官方与舆论对中国民间慈善行为的运作方式、运作效率、运作效果有极大的推动和促进,那才是善莫大焉!
有网友反思,为何公众对于陈发树的善举很难产生信任感?

  网友吴迪调侃道,这种事情在中国遭到质疑是很正常的,不受质疑是不正常的。博客博主雪城则指出,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富豪社会信誉度太低。现在中国的大环境是富豪口碑差,做出这么慈善的事情,大家都奇怪老虎挂念珠了?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制度并没有给公众一个可以信赖的平台。

  作者石述思在其博客中撰文进一步剖析道:更重要的是,中国民间慈善始终面临着与时代脱节的管理体制困局。目前中国面向社会力量的慈善通道依旧狭窄而崎岖。比如,目前官方认可的慈善机构多脱胎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大都有"二政府"残留的效率低下、透明
度差、专业化程度低等特点,公众申请救济的难度大,门槛高。尽管我国1999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2004年实施了《基金会管理条例》,但对于民间组织的管束,却非常严格———比如说任何一个民间组织,成立时必须挂靠相关政府部门作为管理部门。很多人因为不到亲爱的婆婆,只能将基金会登记为企业,这样就需要按照企业的税收规定纳税。

  石述思表示,尽管陈发树拿到了准生证,到了体制内的合作伙伴宋庆龄基金会,但如何保障自己的慈善行为在诚信制度缺失、行政主导彩浓厚的中国社会顺利运行,依旧不容乐观。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44: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084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社会   行善   应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