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旱灾

农业气象
073
农业气象——旱灾
旱灾
旱灾的概念
环球记者连线旱灾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是干旱对农业所造成的严重损害。
干旱是一种因长期无雨或少雨,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在气象上有两种含义:一是干旱气候,即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的基本情况;一直气候异常,即半湿润地区在某一时段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大大偏少的情况。作物的水分状况是由吸收和蒸腾这两方面决定的,吸收太少或蒸腾太多都
会发生水分亏缺。作物一旦由于干旱引起严重缺水,就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损害。长期的大范围干旱形成旱灾,将使农业大幅度减产,甚至无收。在农业气象上,研究作物受旱机制时,通常分为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和生理干旱。大气干旱主要是空气十分干燥,作物蒸腾强烈,致使体内严重缺水而受害;土壤干旱是耕层缺水,作物根系吸收不到足够水分,以补偿蒸腾的消耗,致使体内水分状况恶化而受害;生理干旱是土壤不缺水,但其他不良土壤状况,使根系吸不到水,造成体内缺水而受害。
干旱预警
干旱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红表示。干旱指标等级划分,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中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为标准。
空调节能改造橙预警:橙预警预计未来1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气象干旱为25-50年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工作。
074
韩信巧点兵2.有关部门启用应急备用水源,调度辖区内一切可用水源,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
饮水。
3.压减城镇供水指标,优先经济作物灌溉用水,限制大量农业灌溉用水。
4.限制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限制排放工业污水。
5.气象部门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红预警:预计未来1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
县(区)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和救灾工作。
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远距离调水等应急供水方案,采取提外水、打深井、车载送水等多
种手段,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牲畜饮水。
3.限时或者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缩小或者阶段性停止农业灌溉供水。
4.严禁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暂停排放工业污水。
5.气象部门适时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
干旱程度级别
南海区渔政局
小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在16至30天、夏季16至25天、秋冬季31至50天。
中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在31至45天、夏季26至35天、秋冬季51至70天。
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在46至60天、夏季36至45天、秋冬季71至90天。   
特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在61天以上、夏季在46天以上、秋冬季在91天以上。
075
农业气象——旱灾
旱灾的形成原因和表现
磺胺二甲嘧啶钠形成原因
1.地壳板块滑移漂移,导致表层水分渗透流失转移,使地表丧失水分;
2.水土流失,植树被破坏;
3.天文潮汛期所致;
4.水利工程缺乏或者水利基础设施脆弱,没有涵养水源;
5.没有顺应洪涝和干旱汛期规律,做到洪涝时
蓄水涵养,干旱期取水调水,遵循自然规律,促进水资源动态平衡。旱情及旱灾的表现
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牧草等农作物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的灾害。旱灾是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仅农业受灾,严重的还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中国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称为受旱,受旱减产三成以上称为成灾。经常发生旱灾的地区称为易旱地区。
旱灾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气候。通常将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称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250—500毫米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世界上干旱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5%,大部分集中在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中东和西亚,北美西部,澳洲的大部和中国的西北部。这些地区常年降雨量稀少而且蒸发量大,农业主要依靠山区融雪或者上游地区来水,如果融雪量或来水量减少,就会造成干旱。世界上半干旱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包括非洲北部一些地区,欧洲南部,西南亚;北美中部以及中国北方等。这些地区降雨较少,而且分布不
均,因而极易造成季节性干旱,或者常年干旱甚至连续干旱。   
中国大部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在区域间、季节间和多年间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旱灾发生的时期和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春旱突出,有“十年九春旱”之说。黄淮海地区经常出现春夏连旱,甚至春夏秋连旱,是全国受旱面积最大的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和伏秋连旱,有的年份虽在梅雨季节,还会因梅雨期缩短或少雨而形成干旱。
西北大部分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常年受旱。西南地区春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四川东部则经常出现伏秋旱。华南地区旱灾也时有发生。
我国易旱的地区有哪些
我国气象干旱发生频繁。东北的西南部、黄淮海地区、华南南部及云南、四川南部等地年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其中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云南北部等地在60%-80%;我国其余大部地区不足40%;东北中东部、江南东部等地年干旱发生频率较低,一般小于20%。由于降水不均,每个季节都有一些地方发生干旱。全国各地皆以冬春旱或春旱发生的机会最多,持续时间最长。
076
防旱与抗旱的措施
自然界的干旱是否造成灾害,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则取决于人为措施。世界范围各国防止干旱的主要措施是:1.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2.改进耕作制度,改便作物构成,选
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3.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4.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气象干旱不等同于干旱
干旱的分类有很强的学科性质,根据不同学科对干旱的理解,干旱可分为四类: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社会经济干旱。
干旱和旱灾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在自然界,气象干旱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由气候、海陆分布、地形等相对稳定的因素在某个相对固定的地区常年形成的水分短缺现象,这类气象干旱也可称之为干燥或气候干旱;另一类是各种气象因子(如:降水、气温等)的年纪或季节变化形成的随机性异常水分短缺现象,称为大气干旱,在多数情况下所说的干旱通常指这类干旱,也称气象干旱。防止水土流失具体措施
表面电阻率1.多植树,多种草。
2.沙地不种植农作物,用来种草和树防止土地沙化。
3.还要防止土壤板结,土壤板结会更不利于种植农作物的生长。
4.多用农家肥,尽量少用那些化学肥料。
5.应该以年为单位隔年种植,这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6.少用含磷一类的化肥,它们由雨水进入河流使水富营养化;会造成藻类大量繁殖破坏生态平衡。
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却不同,它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干旱和旱灾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它们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077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8:32: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079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区   农业   旱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