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脚下——初中作文教学经历漫谈

路在脚下——初中作文教学经历漫谈
人,是该有点梦想的。梦想在,平凡的日子便有了心动、欢笑等不平淡的滋味。回望自己走过的49个年头,从一个打草拾柴的土小子到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语文特级教师,再到鲜活一方教坛的语文教研员,正是“当老师做名师——成一家”,这一个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鼓起我前行的勇气,燃起我奋斗的激情,磨砺我坚韧的意志,锻造我踏实的作风,硬是在草长莺飞的原野上踏出一条桃李芬芳的光明路。脚板追着心梦走,痴心不改,努力不怠,坚持不懈,那磕磕绊绊的跋涉旅程自会变得风景不断,充盈着惊喜、感动与荣幸。
爷爷,为我种下语文的种子
1960年春天,我出生在大运河畔素有武术之乡的沧州。从小学到高中,低指标瓜菜代、十年浩劫,我全赶上了,幸运的是我有一个不通武术却胸怀文墨的爷爷。
健康无忧网
爷爷是解放前的教书先生,虽然1963年遭洪水家中藏书尽殆无遗,但爷爷心中有书。茶余饭后,他便给我和弟妹们讲《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说《包公案》、《施公案》,解《幼学琼林》,吟诵唐诗宋词。放学后或假日里,小伙伴们总是成结队地我,一同去打
草、拾柴禾、放羊,让我给他们讲从爷爷那里听来的“书”。这样我便成了“小说书先生”,差不多每天都在“复述”名著,一旦忘词或是兴致来了,我的高招就是加上些自己联想的细节,让他们听得如痴如醉。后来,我更多地独自边打草拾柴禾,边构思“故事”:假如吕布没被曹操所杀而是跟随了曹操,那么关羽与吕布就会有多次交手……看了电影《铁道游击队》和《智取威虎山》等,我又把自己构想成电影中的一个个新人物,在“战斗”中成长……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草筐打满了,故事也续改完了,其乐融融。
张潮上学了,在爷爷的熏陶教导下,我对语文的挚爱几乎到了着迷的程度。小学一年级时背老三篇(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我比别人快;背《语录》我比别人准。二年级就开始登全公社的会台背诵语录,念大批判文章。假日里无书可读,无作业可做,我就抄爷爷那本卷了角的《新华字典》。不明白的地方,就问爷爷,还常能把爷爷问住。这对我可是个不小的胜利。从此我爱上了字典。记得有一年暑假,我跑了三十多里路,到市里买来一本《汉语成语小词典》。每天中午不睡觉,边晒麦粒边在树阴里背抄成语,那种陶醉与快乐真是无可比拟。
爷爷还写得一手好字,常为乡邻们写春联题牌匾,那提笔运腕飞龙走凤的神气劲儿着实惹
我艳羡,我自然成了最勤快的研墨者和模仿者。常常是爷爷刚放下笔,我便抄起笔写几个,即使下地干活,一有闲暇我便不忘用木棍、瓦片在地上练字。20世纪智能卡阅读器80年代中期,我参加上海市举办的全国硬笔书法比赛,获得4级段位,我的板书与作文评语又成了我的学生模仿的字帖,这是后话。
成长经历告诉我:语文学习是一种挚爱和兴趣,也是一种熏染和蕴蓄。
钻研教法,师生结成学习搭档
1978年,我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语文教师了。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呢?我拿出自小就有的那股钻劲,研读教材,研究学生,在如何建立学生与我和课文的亲密关系上煞费心思。我的方法是千方百计跟学生结成最佳学习搭档,让学生心甘情愿地走进语文世界。有些招数那可是屡试不爽。
师生互考。除我考学生外,我常让学生考我,他们自然是积极性空前高涨。预习、复习、查资料、互相商讨……学生挖空心思要把我考住,其学习潜能得以充分释放。我还让学生间互督、互查、互考,结成前后同桌学习同盟。
打赌。一次,我说,这里是肖(xiào)像描写。有学生说,应为肖(xiāo镍铬合金烤瓷冠)像。我故作惊讶:“是吗?咱们打赌?”一听老师跟自己打赌,学生们别提兴致多高:“赌什么?”我说:“谁输了谁给大家介绍一个易读错的字。”全班学生都同意。结果一查字典就是读xiào,学生傻眼了,都去读,去记。这样,易错音成了教学细节,班级学习探究气氛变得格外浓厚。在易错处易混处与学生打赌,成了我多年来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法之一。
捉“虱子”。我所教的班里,黑板左侧墙上总挂着一个笔记本,本名:捉“虱子”。内容:错音错字病句报到医治处。形式:表格,列“错音错字错词句”、“改正”、“被捉人”、“捉拿人”几项。课堂上师生互捉,作业练习考试中互捉,生活中互捉,被捉人改正。每学期公布一次结果,看谁捉的最多,谁被捉的最多,并将常见错误进行课堂改正强化教学。这样,学生踊跃参与,常以捉住教师与班上学习尖子为荣耀,最可贵的是师生在竞赛游戏中进行了语言训练,苦事变成了乐事。
习字。从教以来,我一直让学生每天在家习字不少于15分钟,方格本或白纸下垫方格,用钢笔正楷书写。周一至周日项目不同,具体内容根据教学不断调整。每接新班,我示范写,展示往届优秀范例,每天收阅打分,点评指导,张贴激励。作品由班上书写优秀者轮
流收查。过一阶段让学生讨论习字的益处,最终使学生养成自觉习字的习惯。我所教的学生大多书写漂亮,学习态度认真,深得其他学科教师的喜爱。
激励语。每周我让学生就某一方面摘录一则名言警句作为每天语文上下课起立时师生齐诵的激励语。我还常在学生作业本封面上或作业中题词,内容有鼓励性的,有指导性的。这在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共振效应”和“期待效应”,他们都期盼着我的题词,很多学生毕业后还珍藏着有我题词的作业本。
一旦建立起相互了解、理解、赏识和支持的新型语文学习关系,语文教学便进入这样一种境界:师生互促互进,共生共享。
借鉴创新,超越教师自我极限
语文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向名家学习,但学而不思,一味模仿,只能算个教书匠。对名师、对教材、对教参,均要学研结合,有机整合,化为我用。
教学之初我曾让学生写日记,可后来发现学生的日记总像流水账,难有大的提高。后来我有幸参与魏书生老师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全国中学整体优化改革”实验,金属氢1998年深入到魏老
师所教的班级,发现他的学生“不用教也会作文”的手段之一就是写日记,日记题目是统一的,如“我的学期学习计划”、“五四这一天”等等,魏老师是一篇也不评的。这次亲历促使我重新让学生写日记,但与魏老师不同的是:数量上初一每周5鲽科篇;初二每周3篇;初三写周记,提倡每天写日记;每周师生共荐日记题目10个,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供学生参考;每行选三名学生当行长评日记,只评最大优点与不足,我每日抽查,每周总评,让学生将评语记下并据此改进。为提高学生认识,我还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像鲁迅、竺可桢、郎平等名人写日记的故事。经过三年甚或一年的训练,学生无论思想认识,还是习作水平,均有大的飞跃。对魏老师日记经验的活用正好印证了齐白石先生的话:“学我者死,似我者生。”对教材、教参更需有独立解读、借鉴比照、创造性运用的勇气和能力。尤其是整合篇目、辨析解读的能力。通读教材时,我发现《紫藤萝瀑布》、《故乡》、《狼》等不少记叙性文章,都有大叙事小议论的特点,便引导学生去发现并积累那些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议论性结尾,思考其在文中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并迁移运用到阅读写作中去。近年来,我随河北省特级教师讲师团在河北省内巡回讲学,写作课《给记叙文加议论性点睛结尾》就颇受师生欢迎。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50: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078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语文   学习   爷爷   教学   日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