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的10部爱情小说

最经典的10部爱情⼩说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很久之前翻过的那些,《简·爱》、《呼啸⼭庄》、《傲慢与偏见》……⼀个个闪光的名字串起的是我们初初懵懂的情感岁⽉。书中的情感触发着我们内⼼最隐衷的机关。曾经也为主⾓的情感聚散感动落泪,也为书中⼈柔情蜜意动容展颜。现在回过头再看这些书架上的经典⼩说,仍静静的闪烁着微暗的光,折射出我们当下的⼼情。
  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精辟地诠释了何谓“经典作品”——“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构成⼀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它们也仍然是⼀种丰富的经验”。那些在我们青葱岁⽉看过的⼩说都曾带给我们阅读的乐趣,岁⽉与阅历似乎已将其淡化,然⽽事实是,当我们处在⼈⽣成熟的年龄,以⾃⾝扩展了的眼光和⼼智后再次阅读,仍能从中品出独特⽽丰富的滋味,并从当下的⾓度发现更多以前不曾注意到的细节与美。因为经典,是可以不断重温的。
  1.《⼩妇⼈》:青春期道德指南
  [美]露易莎·梅·奥尔科特著  1869年⾸次出版
  情节简单⽽温馨感⼈的《⼩妇⼈》,最早可能是因为同名动画⽚为我们所熟知。看过的⼈,⼤都会被其
亲切平实的故事风格、故事中包含的⼈间温情所打动。我们读《⼩妇⼈》,会有⼀种甜蜜⽽温暖的感觉,书中描写的家庭琐事如此亲切真实,亲⼈间的感情⼜如此温柔细腻,整本书令⼈感觉明净⽽舒适。150年前⼩镇上⼀个充满温馨与欢笑的家庭,家中性情各异的四妹,展现了⼀个精彩的少⼥,很容易引起⼥性读者的共鸣。
  虽然《⼩妇⼈》⼀直被定位为⼉童⽂学,事实上它是从少⼥的⾓度,述说成⼈世界的道德标准,反映当时妇⼥的⾃⽴问题。马奇⼀家家境虽不富裕,却从未因此消沉;⽣活中不乏困扰,却从未丧失精神世界的富⾜与美好。四妹由于性情各异、理想不同⽽时有摩擦、冲突,但她们依然在互助互勉中渐渐成长、成熟。⽗亲是战地牧师,母亲既像保姆⼜像家庭教师,每每在⼥⼉失误莽撞之后搬出圣经等道德训诫教育、感召,⽬的便是规范⼥⼉的⾔⾏,使之成为受⼈欢迎的完性。所以整部《⼩妇⼈》都流露出⼀种温婉与优雅的感觉,⼥孩们对任何事都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在⼈⽣成长的道路上,始终以⾃我修养的完善为⼈⽣座标。⼩说既强调她们的个性,⼜表现出她们的⾃我约束,旨在培养善良、⽆私、⾃尊、宽容、坚韧……这些永恒的美德。⽽这些⾏为规范,也成为⽇后美国中产阶级的道德基础与价值取向。
  2.《简·爱》:倔强的胜利
  [英]夏绿蒂·勃朗特著 1847年⾸次出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如我们印象中的英伦天⽓,云层很低,阳光温暖不了风中的寒意,空⽓潮湿⽽清冷,《简·爱》给⼈强烈的冬天的感觉,“远处是⼀⽚灰蒙蒙的雾霭,眼前是湿淋淋的草地和风⾬中的灌⽊丛……绵绵不停的⾬……刷刷地飘向远⽅”。《简·爱》给⼈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多年之后,提起这本书便让⼈想到阴霾灰湿的氛围⾥,⼀位其貌不扬却很硬⾻的家庭⼥教师的形象。
  作为⼀个,简似乎不占任何天⽣的优势:没有优越的家境,没有傲⼈的美貌,性格也谈不上⼈见⼈爱。然⽽她却凭着⾃⼰顽强的⽣命⼒、独⽴的灵魂,得到了属于⾃⼰的真爱,⼀种超越地位、财富、世俗眼光的纯粹之爱。不愿意依附他⼈⽣活,不愿意出卖⾃⼰的灵魂去换取所谓的幸福,如此纯净、⾃尊、个性强烈的⼥⼈,即使她本⼈并不怎么可爱,我们对她总存有⼀份敬意。
  这本书既塑造了简·爱这样⼀个⼥性⾃⽴的典范,⼜描写了基于⾃⽴⽽⽣的真诚爱情。她对爱情热诚⽽专⼀,从不因处境的变化⽽动摇;更可贵的是她在爱情中也始终保持清醒,绝不被爱冲昏头脑,执着追求两颗⼼的平等结合。与所有带有⾃传⾊彩的⼩说⼀样,简⾝上同样带有夏洛蒂·勃朗特的影⼦,也许是出于个⼈美好的意愿,夏洛蒂为简匹配了⼀个拥有对等灵魂的贵族爱⼈罗切斯特,让他懂得欣赏简的美丽,⽽这⼀安排也使这部初读压抑的⼩说有了⼀个明亮⽽圆满的结尾。票据法
  3.《名利场》:浮华社会的两⽣花
  [英]萨克雷著 1848年⾸次出版
  19世纪初的英国,追名逐利的时风与“先敬罗衫后敬⼈”的陋习同在。佩吉与艾⽶是出⾝天差地别的⿇雀和凤凰,在学校的时候就⼀个是反叛的⿊⽺、⼀个是纯洁的公主。进⼊社会后,佩吉抓住⼀切机会⼒争上游,却阴差阳错地嫁给了失去继承权的罗登;艾⽶对订婚对象乔治⼀往情深,对⽅却趋炎附势,对破产的艾⽶家冷酷变脸,却对风情万种的佩吉⼤献殷勤。⼀场滑铁卢战役,乔治带着还没有被拆穿的真相死去,艾⽶穷困潦倒;罗登侥幸逃⽣,却不堪忍受佩吉野⼼勃勃周旋权贵的做派,离婚远⾛,客死他乡。若⼲年间,两个⼥⼈的⾝份在⿇雀与凤凰间频繁交换,佩吉机关算尽,⼀度获得了她幼时起就深深渴望的⾦钱权⼒,到头来也不过万事皆空;艾⽶抱着对丈夫感情的幻想守贞多年,刻意忽略⾝边⼀直守护的都宾上校,直到都宾离开才知错。
  毫⽆疑问,萨克雷笔下的名利场带着浓厚的社会批判意味,任何经济起飞时期⽆⼀不伴随着社会价值观的重置。然⽽试想那个时代⾥,像佩吉那样聪慧⽽精悍的⼥⼦,除了婚姻,也不到其他进阶之门。对于佩吉来说,每⼀次成功与失败都是经验,她的⽬标,始终是爬向社会⾷物链的上端。
  4.《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爱与不爱间的犹疑
  [英]爱·摩·福斯特著  1908年⾸次出版
  这或许是最能当得起“神仙眷属”的⼀对情侣。乔治风姿倜傥,露西情窦初开。⼩说花⼤笔墨刻画了意⼤利佛罗伦萨腐败⽽野性的美,也从容讲述了故事的每个关节。露西⾝上两种⼒量的拉锯明显,她⼀
⽅⾯可以将贝多芬弹得激越澎湃,令毕⽐牧师不敢逼视;但离开钢琴,她⼜像是⾛下神坛的圣⼥,毕⽐说“发现她不过是⼀个苍⽩、腼腆、寡⾔的姑娘罢了。”很明显,露西的两位追求者乔治的率性与西索的保守针锋相对并意味深长,它们不但体现在对露西的态度上,连他们的职业:⼀位供职铁路(在20世纪初那还是⼀个不受尊重的异端⼯业),⼀位是殷实的贵族都表现了这⼀点。露西对于他们的选择,就如同直⾯内⼼⼒量的爆发,要么做⼀个 “苍⽩”的姑娘,过着⽥园牧歌般的⽣活,要么选择做⼀个新时期的职业⼥性。
  这个选择发⽣了的失误。她原本可以在佛罗伦萨时就选择乔治的;但在她来得及作出反应前就被表强迫离开了;之后她与西索订了婚
却⼜必须⾯对与乔治的重逢。她原想就这么算了吧。但乔治与⾃⼰的投契以及西索与⾃⼰的不合拍⼀再在关键时刻出现,使她不得不⾯对现实。表的失信反⽽让她驱除了⼼障,她下决⼼要与西索摊牌了。⾄此这个时间失误解决了⼀半,却仍没能完全调整过来,在那个时代,喜新厌旧是名门淑⼥的⼤忌,露西惧怕她的⾏为被曲解,于是只能被迫⼀个也不选。
  但旁观者都看不下去了,⽼艾默森、夏洛特和毕⽐牧师都乐见其成,才使露西与乔治得以完满。但露西⾃⼰的选择并不是最后的结局,她背离了西索,却也不愿再争取乔治——任何事情经历了这么久的犹豫和权衡,已经被咂摸得索然⽆味,再想如当初那样不离不弃、莫失莫忘,义⽆返顾地争取⼀个全新的局⾯,⼈已经没有了那种激情;患得患失的因⼦占了主流,⾏为不再纯粹。
  5.《飘》:乱世中的野玫瑰
  [美]玛格丽特·⽶歇尔著 1936年⾸次出版
  凡看过《飘》或《乱世佳⼈》的⼈,都会对那位猫⼀样的郝思嘉印象深刻。她迷⼈的绿眼睛,曼妙的⾝段,孩⼦⽓却坚定勇敢的个性……早已成为⽂学史及影史上的经典⼥性形象之⼀。
  郝思嘉是这样⼀种⼥⼈,你可以恨她虚伪、⾃私、残忍,却不得不认可她对抗困境、顽强⽣存的能量,欣赏她极强的复原能⼒。我们更喜欢梅兰做我们的朋友,因为她带给我们温存与安全感。可以在她⾯前哭泣⽽毫不难堪,⼥⼈可以对她说出内⼼的秘密⽽不必担⼼她反咬⼀⼝;柔弱的⼈依赖她,强势的⼈也欣赏她。⽽郝思嘉呢,太弱的男⼈,到她⾯前就缴械了,只有⽩瑞德那样的熟男有⼼胸包容她、懂得如何去爱她;⼿段不够级数的⼥⼈,根本⽆⼒招架她的阴损招数,⽽像梅兰这样温柔⽽内⼼强⼤的⼥⼈,反倒能成为郝思嘉的精神依靠。梅兰和郝思嘉也许可以代表我们⾃⼰⽭盾的理想:希望⾃⼰是郝思嘉,活得执着痛快,⼜希望在⽣命中有⼀位梅兰作知⼰。如果形容梅兰是空⾕幽兰,清雅馨⾹,那么郝思嘉⽆疑是⼭野玫瑰,美⽽多刺,顽强⽽热辣。
  梅兰到底完美得不像真⼈,倒是郝思嘉的真实鲜活让更多⼈从她⾝上看见⾃⼰的影⼦。我们向往她⼜怜惜她,爱她的刚强、勇猛,⼜怜惜她在爱情上的⼀往情深、屡败屡战。她每每以婚姻为筹码换取爱情和⾯包时,都让⼈替她⼼疼,多希望她早⼀点察觉对⽩瑞德的爱,⽽不是对⼀个幻想中的卫希礼
念念不忘。即使现在看来,郝思嘉也是⼀个既务实⼜奢侈的⼥⼈,勇于追求⾃⼰的理想,敢于去爱,不怨不悔,直⾄能量⽤罄。
  6.《⼀位⼥⼠的画像》:⾃由选择的泥沼
  [美]亨利·詹姆斯著 1881年⾸次出版gb1589
  亨利·詹姆斯这部1881年的《⼀位⼥⼠的画像》(The Portrait of a Lady)⾥,安贫乐道的美国姑娘伊莎贝尔到了欧洲,忽然因为沉疴在⾝的表哥的馈赠⽽成为富家⼥,从路边的狗尾巴草摇⾝变为玫瑰园⾥的公主,裙下之⾂冲着花花绿绿的美元纷⾄沓来。伊莎贝尔深受⾃由思想熏陶,排斥策略婚姻与门当户对,因此置表哥的真情于不顾,⼜拒绝了诚挚⽽有产的美国企业家⼽德伍德和英国贵族沃伯顿勋爵的求婚,钟情于⼀个拖着⼥⼉、⾃命不凡、长期混迹欧洲的所谓收藏家,吉尔伯特·奥斯蒙德。从古到今的⽂艺男青年都⼀样令⼈失望,此君不但⾃我膨胀,眼⾼⼿低,更早就与红娘梅尔夫⼈暗通款曲……
  1881年,那时的⼥性还在⽗母之命下盲婚哑嫁,会反抗包办婚姻的⼦君要在⼗多年后才出⽣,美国社会的妇⼥解放运动已经初露锋芒,追求婚姻⾃由成为风⽓。伊莎贝尔希望寻⾃由,于是她放弃了三个真爱她的男⼈,却投⼊了⼀个阴谋家的怀抱。弄不清⾃⼰真实的需要,被虚情假意所蒙蔽,却对真爱决绝地说不。
  7.《包法利夫⼈》:幸福总在更远处
  [法]福楼拜著 1856年⾸次出版
  《包法利夫⼈》是⼀部伟⼤的悲剧,⽽福楼拜的伟⼤,则在于他抛开世俗的道德批判,细腻剖析了⼥性的⼼理,冷静⽽深刻地分析
了“包法利夫⼈”们的悲剧根源。爱玛⼀⽣都在追求想象中的幸福,当她终于拥有⽚刻幸福之时,她⼜总觉得⾃⼰得到的幸福不⼤对头。她为爱情⼩说所惑,总想象有美满的爱情出现,因此在现实中⼀次次将这种想象寄托在情⼈们⾝上,⼜⼀次次失望……
  每个⽤⼼阅读的读者,应该都会对爱玛抱以同情。⼀个美貌⽽怀有浪漫情结的⼥⼈,渴望爱情、拒绝平凡,本是⼀件很合理的事情;⼀个受过教育、怀有梦想的⼈,渴望改变⾃⼰的命运,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爱玛⾝上有我们⼤多数⼈的影⼦。如果说她有错,只能说她的幻想太过单纯美好,完全将现实的丑恶排除在外。她活在⼀个诗意的世界⾥,“她爱海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草仅仅爱青草遍⽣于废墟之间”。
  很多悲剧命运⽆所谓对错,⽽在于⼀个⼈的所作所为是否与他所处的情境协调。爱玛的“不协调”就在于她从来不曾直⾯现实,总在抗拒当下拥有的⼀切。她渴望得到浪漫的爱情,企盼丈夫是⼀个英雄,中国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上采取了哪些行动
她的眼界从来都⾼于现实能够给予她的。⽽在理想与现实的巨⼤落差之间,她没有看到⾃⾝的症结,⽽是怪罪于不公的命运。永远不满已获得的⼀切,永远追求着⾃⾝以外的幸福,因⽽包法利夫⼈们的悲剧是必然的。
  8.《查泰莱夫⼈的情⼈》:荒野中的伊甸园
军品论坛
  [英]戴维·赫伯特·劳伦斯著 1928年⾸次出版
  ⼩说的开头呈现了⼀⽚浩劫之后的废墟,既是战后的社会实景,也是⼈们精神荒原的象征。劳伦斯在整部⼩说⾥都渗透着反⼯业⽂明的思想:那些所谓⽂明的产物,灰沉沉的煤矿氛围,都是浮躁、不安、令⼈窒息的,克利福德男爵则是与此背景相对应的⼈物——丧失了⾃然天性、精神空洞⽽追求虚幻。他本值得同情,⽆奈他在失去性能⼒的同时也丧失了爱⼈的能⼒,仅将那些虚幻的梦想作为⾃惭形秽的补偿。在此情境下,谁都不免为守活寡的康妮叫屈,⽽她与狩猎⼈梅乐⼠的相遇,也格外具有“复得返⾃然”的勃勃⽣机,并且他们幽会的场景,也多是传统农业社会的环境⾥:树林、⽊屋。劳伦斯细腻地描绘⼀草⼀⽊,也是以草⽊精神作为⾃然⼈性的象征。
  我们喜欢康妮这样的⼥⼈,纯洁、真诚、⽣命⼒饱满,如同荒野上的⼀棵树。在压抑与孤独中,她渴望爱与⾝⼼的释放,丈夫⽆法满⾜她,剧作家⽶克⾥斯也令她失望,直⾄遇见梅乐⼠。从她与梅乐⼠幽会的过程可以明显看到她的转变,起初她僵硬、被动、置⾝事外,为某种道德教条所缚,渐渐地,
骈体文钞她穿越了思想意识的障碍,得以尽情感受性爱的真正乐趣,与情⼈进⾏直接⽽⾃由的交流……
  由于毫不隐晦的性爱描写,这本书很容易被误读为情⾊⼩说,⽽错解了作者劳伦斯的苦⼼:“我要世间的男⼈⼥⼈能够充分地、完备地、纯正地、⽆理地去思想性的事情。纵令我们不能如⼼所欲地作性的,但⾄少让我们有完备⽆理的性的思想”,“要对于性爱有适当的尊敬,对于⾁体的奇异的经验有相当的敬畏;这便要能够⾃由运⽤所谓猥亵的字眼,因为这些字眼是精神对于⾁体所有意识的⾃然的⼀部分。猥亵之所以来,是因为精神蔑视和惧怕⾁体,⽽⾁体憎恨和反抗精神。”承认并赞美⾁体,尊重⾁体的需要,这才是整本书孜孜以求的主题,也是每⼀个⽤⼼领会的读者所能读到的,精神荒野中的抒情诗篇。
  9.《玩偶之家》:玩偶⽣涯原是梦
  [挪]易⼘⽣著 1879年⾸次出版
  《玩偶之家》讲述的⾸先是婚姻关系中男⼥双⽅的平等问题。娜拉⼏乎是男⼈眼中完美的伴侣形象,妇容妇德妇功皆⽆可挑剔。长久以来,她也习惯扮演⼀个温柔顺从的妻⼦,⼀个端庄贤淑的母亲,但当她为丈夫⽆私牺牲,却得不到对⽅的尊重时,看似稳定的婚姻中潜藏的⽭盾便激化了:丈夫将妻⼦当成宠物,妻⼦依附于丈夫⽣活,没有⾃⼰的主见和⽣存⽬标,凡事都以丈夫为中⼼。就像娜拉所说,作为⼥⼉,她是⽗亲的玩偶;作为妻⼦,她是丈夫的玩偶;正如孩⼦是她的玩偶⼀样。
  当⽭盾激化到⼀个点,原本对“玩偶”⾝份⼀⽆所知的娜拉突然醒悟,之前幸福的婚姻⽣活、丈夫的疼爱、她对丈夫所作的⼀切牺牲……都变成了⼀场幻梦。在戏剧的末尾,丈夫海尔茂不断提及过去⽣活中的和谐、温馨,希望能挽留娜拉,却都被她⼀⼀驳回。对⼀个醒着的⼈⽽⾔,过去的梦已经不存在了,对于已有所觉悟的娜拉⽽⾔,只要丈夫依然将⾃⼰视为玩偶、⼀件物品⽽⾮⼀个活⽣⽣的“⼥⼈”,就不存在真正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即使它看上去很美满。
  虽然在易⼘⽣的时代,“娜拉”们基本上不可能摆脱⾝为男权依附品的命运,虽然她的觉醒并不彻底——从她与丈夫的对话中似乎可以看出,她离开丈夫其实是因为她发现海尔茂并⾮她所期望的真正的男⼈——但在男⼥平等依然不断被提及的今天,娜拉的出⾛仍然具有“⼀⾔惊醒梦中⼈”之功。对不公平状况安之若素的⼈们正如作为贤妻良母的娜拉,只有当她们意识到“⾃我”为何时,才有可能改变⾃⾝的遭遇,追求真正的⾃我价值。
  10.《雪国》:冰点与沸点之间
  [⽇]川端康成著 1948年⾸次出版
  《雪国》是⼀部如此清凉的作品,⽩茫茫的雪国,洁净、清寒,正像书中所描述的“这虽是⼀种冷冽的孤寂,但也给⼈以某种神奇的媚惑之感”。虽然时处战争年代,雪国却犹如⼀处世外桃源,热情温暖的驹⼦和静穆庄重的叶⼦,在岛村眼⾥,都有⼀种虚⽆的美的意味。表⾯看起来,驹⼦奔放、坦诚,
然⽽她“在根性上也有某种内在的凉爽”,她为了⽣活⽽⽣活,为了爱⽽爱,明知⼀切都是“徒劳”仍倾⼼不已,内在透明纯洁得如同雪⼀样。⽽叶⼦,岛村⼼中永恒的爱的形象,看上去凛然不可侵犯,像难以融化的坚冰,事实上她的个性却最为刚烈,就像最后的那把⽕,⽐雪更⼲净、更决绝。
  如果驹⼦对⽣活的追求、对岛村的迷恋是“热”的⼀⾯,那么现实⽣活、岛村对驹⼦的回应就是“冷”的⼀⾯;如果驹⼦对应了岛村现实的、官能的需要,那么叶⼦就代表了岛村理想的、精神中的完美形象;如果驹⼦是明净的阳光、轻盈的风,那么叶⼦之于岛村就永远是⼀尊沉静、凝固的雕像。⼀热⼀冷,⼀明⼀暗,⼀轻⼀重,构成了岛村以及许多男⼈欲望的两极,也如同我们后来在村上春树⼩说中读到的绿⼦和直⼦。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05: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075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丈夫   精神   爱情   社会   成为   现实   露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