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理论和人物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一、配第(1623-1687):1.他的早期经济自由主义学说,明显地带有过渡时期的彩,还保留有重商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残留。一方面他承认经济生活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不依人们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受重商主义的原始国家干预主义的影响,他也提倡政府在对外贸易中的保护主义政策。2.代表作:1690年出版的《政治算术》,是国家适度干预经济的思想。二、斯密(1723-1790):1.从利己主义人性论出发构筑了他的经济自由主义学说,他认为,人在本质上是自私的,人总是在“自爱”心的引导下,追逐自己的个人利益,但这种利己心并不会对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害,相反会促成社会利益。他强调要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必须改善资本的用途,而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益必须实行放任自由,让人们有充分的自由。2.代表作:1759年出版《道德情操论》、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三、李嘉图(1772-1823):1.采纳了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认为每个人只要能追求个人的利益就能建立整个社会的普遍幸福。2.代表作:1817奶奶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四、萨伊(1767-1832):1.继承了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提出了“供给能自行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鼓吹市场的自动均衡。就全社会来看,总供给和总需求总是一致的。2.代表作:1803年出版《政治经济学概论》。3.他不否认市场上产品过剩无法脱售的现象,认为只有让人们自由投资,价格自由涨落,通过价格来引导供求变化的利润大小,结果会使供求一致,他反对国家干预。
【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一、马歇尔(1842-1924):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二、
里昂.瓦尔拉(1834-1910):1.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用严密的逻辑分析证实了斯密的设想,但它仅仅是局部均衡理论——从成千上万种商品抽出一种来分析价格变动对均衡的影响。2.各种商品之间的供求关系是相互影响的整个社会的资源流动,不像局部分析那样简单,由此产生了一个市场自动调节是否会达到所有商品的总体均衡和一般均衡。三、帕累托(1848-1923):1.帕累托的效率最佳状态,也称“帕累托最优状态”或“帕累托适度”。后来,这一“帕累托标准”便成为经济学家判断经济总体运行效率与社会福利大小的一个重要准则。2.当某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改进”时,就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
【经济增长理论】一、哈罗德—多马模型:1.背景:萨伊的信条,即任何人买都是为了卖,凯恩斯理论的缺憾,他的分析是短期的、静态的,在他的理论世界里,人口、资本和技术都不能变动。2.公
式:①实际增长率(GA)=储蓄率×投资效果系数。②有保证的增长率(GW):储蓄=投资。③自然增长率(GN)=人口增长的增长率+技术进步的增长率。3.最佳状态:①实际增长率(GA)=有保证的增长率(GW):如果GA<GW,这时企业投资的动力减弱,投资额减少,经济必然会走向萧条;如果GA>GW,经济就会走向持续高涨,两个增长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②实际增长率(GA)=自然增长率(GN):如果GA<GN,说明投资的增长低于人口的增长和技术进步的速度,造成失业;如果GA>GN,造成劳动力短缺,机器设备不能充分利用,致使生产力过剩。
全自动电脑针织机>青春在风中飘着
③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索洛:1.背景:二战以后,西方各国普遍开始走出萧条,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经济可以长期地保持稳定和繁荣。
2.均衡增长率:是由人口的增长速度决定的。①实际增长率=均衡增长率:说明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的速度协调一致,因而既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又不会因劳动力短缺而造成通货膨胀,经济可以长期稳定的增长。
②实际增长率<;均衡增长率:会导致失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劳动力供过于求,工资水平降低,投资的回报上升,这将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③实际增长率>均衡增长率: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投资的回报减少,从而抑制投资,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并一直持续到和均衡增长率相等为止。3.其他观点:①资本深化:在工业革命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资本的增长超过了人口的增长,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量增加了。②在经济增长的稳定状态下,工资和利润都能达到较高水平,即经济增长是稳定在一个高水平上的。③收益递减规律,但它不是经济发展的事实,技术进步使得同样的投入能够带来更多或更为优良的产出,遏制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从而抑制利润的降低。三、新剑桥经济增长理论:1.产生:20世纪30年代:罗兵逊和卡尔多。2.观点:①是从收入分配入手来研究经济增长的,对李嘉图的理论倍加推崇,认为产品的价值来源于劳动,工资和利润都是对产品价格的分割。因而工资和利润的对立,也就是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②储蓄增加以后,资金供给就相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宽裕一些,在市场供求规律的作用下,资金供给的增加会降低资金价格,即降低利息率,这会刺激投资,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储蓄减少则会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3.结论:分配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储蓄,并通过储蓄进一步改变经济增长的速度,利润增加必然带来经济的高涨,而工资增加则会减缓增长的步伐。4.凯恩斯左派:新剑桥学派认为要保持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政府就必须使用分配政策,调整利润和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强调积极干预主义。四、西蒙.库兹涅兹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意味着生产能力的扩大,而生产能力的扩大,则是通过技术进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体制和意识形态的相
应调整而实现的。1.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结构的重心由农业向工业,再向服务业转移。2.伴随着上述过程将出现城市化,以家庭为主的工作方式的解体和正规教育的作用不断上升。3.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断增强,生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逐步减弱。4.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五、西奥多.舒尔茨的经济增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萌芽于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产出比例远高于其他物质要素的投入回报率,投资于教育可以获取更大的、更为长远的经济利益。六、刘易斯的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1.促进作用:维持公共服务;影响人们的态度;形成经济制度;影响资源的使用;通过影响收入分配格局来影响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应适应自己国家的特点。2.阻碍作用:过于软弱的政府由于其不能维持秩序;腐败的政府肆意掠夺人民的财富;阶级矛盾;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政府没有在公共事业上进行充分的支
桥头堡建设出;政府不合理地使用资源。七、诺思的经济增长理论:诺思认为制度、体制、产权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认为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实现经济增长,那就是因为该社会没有为经济方面的创新活动提供激励,也就是说没有从制度方面去保证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应该得到最低限度的报偿或好处。
八、经济增长极限论:1.增长不等于发展,富裕不等于幸福。2.如果目前的人口和资本的快速增长模式继续下去,世界就会面临一场“灾难性的崩溃”。而避免这种前景的最好方法就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
一氧化二氮3.代表作:《经济增长的代价》、《世界动态学》、《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21世纪行动议程》。
陈和平【政府宏观管理模式】一、美国: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70年代期间,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主要集中在了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上。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主要是扩张性的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是在凯恩斯主义指导下,针对资本主义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提出的,主要以刺激需求为目标。2.7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并存的“滞涨”现象,凯恩斯主义失灵了,哈耶克、弗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走向“复兴”。美国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动,转折点就是卡特政府后期国会通过的《1978年充分就业和经济平衡增长法》,货币政策是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3.里根上台后,采取以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理论为基础的混合经济政策,政府在宏
观管理上把政策目标明确地从保证充分就业的经济增长转为低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在政策重点上,从需求管理转为供给管理为主,主要包括:削减政府开支;实施减税计划;放松对企业的管制;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即所谓的“里根经济学”。4.1992年克林顿政府上台后,提出了“变革”和“重振美国经济”的政策,主张把政策重点
从长期以来的强调消费转向强调投资,通过对高新产业的大力支持,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扩大就业,使美国经济走上了新一轮高增长低通货膨胀的持续增长道路,以每年2.7%的速度稳步增长。在这次经济扩张中强劲的经济增长是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财政赤字并存,美国经济的出表现被誉为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二、德国:1.社会市场经济:①是指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的,以社会补充和社会保障为特征的经济制度。它的目的是在经济竞争的基础上把自由的积极性同社会进步联结在一起。②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属于新自由主义范畴,创始人艾哈德。弗莱堡学派既反对旧自由主义的放任原则,又反对中央集中管理经济,而是主张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的有机结合。2.特点:重视货币政策和手段的运用,主张事前积极干预。3.四个目标之间关系:①正相关: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之间。②矛盾: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负相关—菲利普斯曲线;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稳定物价同经济的适度增长。三、日本:1.实行的是一种以自由市场制度为基础,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2.在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上也是以经济手段为主,在经济政策的指导下,运用财政、货币等
手段来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
3.指导性计划:日本政府可以将其制定的宏观经济发展计划公布于众,昭示给社会,并通过某种经济政策来诱导企业,使其行为纳入到国家的总体计划之中,并可凭借政府的权威对经济计划的实现进行协调。四、我国宏观调控的实践:1.1988年9月中央采取紧缩财政、信贷、压缩固定资产投资,控制消费需求,管制物价等宏观紧缩措施,1989年起国家进一步加强紧缩力度,采取了严格控制职工工资发放政策,通货膨胀开始下降。2.1991年回落,1993年国民经济又快速增长,这次政策措施的重点是,整顿财经秩序,加强金融管理,控制需求过快增长,确保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3.1996年,国家适时采取了取消保值储蓄,两次下调利率,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资金投入力度,引导结构调整等有力的措施。
4.2003年又出现了投资过热现象,造成资源短缺。
5.2004年出现内需不足,2006、2007年投资过热。
6.2008年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7.2009、2010年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8.2011年积极稳健、审慎灵活。
【财政支出理论】一、政府活动扩张论—瓦格纳:1.观点:①一国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与本国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②财政支出比率上升趋势的原因是工业化。2.瓦格纳法则:①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存在需要政府活动的增加。②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及从事的生产性活动,也会随着经济的工业化而不断扩
大。③城市化以及高居住密度会导致外部性和拥挤现象,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和管制。④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需要政府在这些方面增加支出。⑤瓦格纳法则适应了当时俾斯麦政府强化国家机器,扩大干预经济,以加紧对内镇压,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政策的需要。二、梯度渐进增长论—皮库克和威斯曼:20世纪60年代。1.在正常年份财政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升趋势,但当社会经历“激变”时,财政支出会急剧上涨;当这种激变时期过后,财政支出水平会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来的趋势水平。2.财政支出增长的因素:①内在:指公民可以忍受的税收水平的提高。②外在:社会动荡对财政支出造成的压力。三、发展阶段增长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1.公共积累支出:财政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取决于资本品的外部性。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应占较高的比重;在中期,财政投资只是私人投资的补充;在成熟期,财政投资的增长率有可能回升。2.公共消费支出:其增长率取决于社会成员对共用消费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从整个经济发展阶段来看,这一弹性一般大于1。3.转移支出:其大小取决于经济发展各阶段政府的收入分配目标。四、官僚行为增
长论:1.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官僚指负责执行通过政治制度做出的集体选择的代理人集团,政府负责提供服务的部门;以追求机构最大化为目的。2.官僚机构在提供共用品的过程中缺乏竞争,导致公共部门的服务效率低下;不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官僚主义的成本相对较高;共用品不以价格形式出售,社会成员对公共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价时,其敏感度无疑低于市场价格。3.官僚机构以两种方式扩大其预算规模:让政府相信他们确定的产出水平是必要的;利用效率工作增加投入量。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5:19: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065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经济   增长   投资   政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