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与人的全面发展论文

劳动创造与人的全面发展论文
    【内容提要】马克思以人类社会实践和劳动创造为基石创建人的全面发展观,经历了从抽象表述到科学制定再到系统完善三个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深刻批判异化劳动,确立人类劳动新理念,是马克思萌发产生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劳动实践观为理论基础,全面科学地制定和创立了以高度丰富社会关系为核心的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最后,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中,以劳动价值论为科学依据,以充分发展人的创造能力为目的,系统地完善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
    【关键词】人类实践/劳动创造/人的全面发展
    【正文】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3)06-0137-04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划时代的运用创新和继承发展。那么,当年马克思又是如何基于历史唯物论的形成发展来创立
其劳动创造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呢?
    一、批判异化劳动,确立人类劳动新理念,是马克思萌发产生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这部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立场后的探索性著作,在研究异化劳动过程中,马克思开始了对人类劳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对人的全面发展观作了抽象表述,使之开始冲破国民经济学和思辨哲学的思想束缚,从而成为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理论开端。
    (一)马克思深刻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是对人的发展的摧残和否定。
微波消解法    劳动异化范畴,是马克思当时既在理论内容上扬弃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观的原有含义,又赋予其唯物主义基础,进而力图从哲学经济学的理论高度对资产阶级市民社会进行解剖而形成的一个核心概念。马克思从当时资本主义的经济事实出发,把一切异化现象归结于人的劳动活动的异化,并从人的类本质的丧失对异化劳动进行了彻底批判,揭示了异
化劳动的如下本质特征:(1)劳动产品同劳动者相异化;(2)劳动活动同劳动者相异化;(3)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4)人与人相异化。在这种异化劳动状态下“物的世界增值与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工人在异化劳动中丧失了自己的本质,“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现实关系中的人都是“非人”,因而人的发展被异化劳动彻底否定和扼杀贻尽。[2](P47、51)
    (二)马克思对人类劳动范畴的全新提出和规定。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作上述分析批判的过程中,重新界定了人类劳动范畴,并从其对象性和创造性两个方面作了分析和规定,以高扬起人类劳动的旗帜。
男性研发重大突破    1、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规定上,人类劳动是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是指劳动者主体自主能动地把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对象化到某个产品上的创造性过程。所谓对象化是指人类通过有目的的对象性劳动实践活动使观念的东西和人的内在本质力量现实化、外在化,它以物质的形态存在。马克思指出:人类“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实现就是劳动的对象化。”[3](P91)促使对象性关系的全面生成,是形成并发挥人的创造力、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决定性条件。因为现实的、有
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的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2](P124)“人有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为自己的本质即自己的生命表现对象”,[2](P124)即所谓人通过劳动创造对象,也就是指在人之外的自然界作为客观存在,它一方面给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肉体和生活所需的资料,另一方面给人的体力和脑力的物化提供劳动对象;人的对象性的产物,证实了人的“活动是对象性的自然存在物的活动”,[2](P124)人的对象是经过人的劳动改造过的对象,人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人自身,“正象一切自然物必须产生一样,人也有自己的产生活动即历史”。[2](P126)
    2、在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规定上,人类劳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马克思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分开来。”所以,人的劳动活动根本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则在于人的劳动是有意识的。“动物不能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2](P53)。也“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们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3](P96)。即人在其对象化劳动实践中表现、实现和确证人的内在本质力量和主体性,而不是丧失自身。而且,人的劳动有着自己的尺度。“动物只生产自身,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应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2](P53-54)。
热管技术    (三)从“异化劳动”走向更高阶段的“劳动复归”是人类劳动发展进程的历史必然。
    很显然,马克思在《手稿》中把异化劳动作为人类劳动演进的一个阶段,他认为整个人类劳动史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异化劳动——劳动复归”的历史,相应地人的历史就是“人——非人——人的复归”的历史。异化劳动阶段是人的发展的否定阶段,突出表现为:(1)异化劳动使劳动的主客体相分裂。工人从主体变成了客体,在精神和肉体上被贬为机器或其附件,使劳动丧失了人的自主性,造成了人性的泯灭、功能的扭曲退化、体态畸形化、行为片面化。(2)异化劳动使人的目的和手段相分裂。劳动成了每个个体谋生的强制性手段,工人把劳动看成是一种机械的沉重负担,他在劳动中不是因为创造而感到满足,而是感到丧失;不是感到创造的愉悦,而是感到劳动对自己创造能力的摧残,因而造成人的心灵和智慧的贫困化。(3)异化劳动使人的劳动和享受相分离。人在运用自己的劳动技能
3d打印课程设计时,感到自己不过是“动物”;而在运用吃喝、性行为等动物机能时,才觉得自己是自由活动,因而造成了人的活动的非人化。正因为异化劳动是对人的发展的摧残和否定,所以,扬弃私有财产、消灭异化劳动,真正树立起人类劳动的全新理念,实现人类劳动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全面复归,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首要任务和前提基础。
    二、以劳动实践观为理论基础、以高度丰富社会关系为核心内容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科学创立
    马克思1845~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对劳动实践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较为系统的科学阐述,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得以创立的理论基础。一是马克思历史地考察劳动实践活动的物质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为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在于发挥人的创造能力和丰富人的社会关系的观点准备了理论性前提;二是马克思科学地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为确定人在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发展特征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三是马克思具体地分析分工在个人活动与社会力量、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两对矛盾中的作用,为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的活动方式的预见提供了客观性依据。这进而使其人的全面发展观日趋走向成熟:即从全面实现人的感性需要上升到全面丰富社会关系的高
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度;人的发展也从仅仅描绘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特征进到具体研究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的人的发展特征;人的发展从以人的本质为其演化发展的基础转到以社会发展及其规律为基础。马克思在《形态》中对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科学制定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24: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051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劳动   发展   异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