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球物理勘探知多少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知多少
法拉第筒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简称“海洋物探”,是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研究海洋和海洋地质的新方法之一。目前,用此种方法主要勘探石油和天然气构造及一些海底沉积矿床。海洋物探包括海洋重力、海洋磁测和海洋地震等方法。海洋物探的工作原理和地面物探方法相同,但因工作场地是在海上,故对于仪器装备和工作方法都有特殊地要求,需使用装有特制的船弦重力仪、海洋核子旋进磁力仪、海洋地震检波器等仪器的勘探船进行工作,海洋勘探船还装有各种无线电导航、卫星导航定位等装备。
1、应用范围
在海洋范围内应用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研究地质构造和寻有用矿藏。简称海洋物探。物探是研究海洋地质最基本的调查手段。它以海底岩石和沉积物的密度、磁性、弹性、导热性、导电性和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为依据,用多种物探方法和仪器,观测并研究各种地球物理场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而阐明海洋底的地质构造及其演化,查明各地质年代沉积物的分布,寻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固体矿产资源。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所观测的有地球本身固有的地球物理场,如重力、磁力、热流和天然地震,也有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球物理场,如人工地震和电法等。由于海洋水体是运动的,上述观测必须采用一系列不同于陆地地球物理勘探的仪器和方法。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在早期阶段,采取多种密封防水、弹性减震以及获取静态观测的措施。现在则充分利用海洋的特点进行动态观测,不仅可以快速和连续作业,而且适于将几种物探设备和导航定位仪器
集中在一条工作船上,实现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综合观测。
东欧计划
2、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初期,尤因(W.M.Ewing)等人利用刚出现的精密回声测深仪进行连续水深探测,并绘制海底地形图。1967年希曾(B.C.Heezen)和撒普(M.Tharp)在广泛搜集详细的连续回声测深资料和图件的基础上,编绘出世界海底地形图,揭示出海底的地貌形态有:大陆架、大陆斜坡、深海平原、海沟、洋脊等,还有洋脊脊峰处的裂谷和同洋脊横交的断裂带等。其中,作为全球系统的洋脊及其上的裂谷和横大断裂带的发现,对于当代地球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尤因等用双船进行地震折射观测,测定大洋地壳的厚度和构造,发现大洋地壳同大陆地壳有明显的差异。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35公里,而大洋地壳仅510公里厚,它们都是从纵波速度约为8.0公里/秒的莫霍间断面开始计算的。在同样测量的基础上,后来又发现在大陆地壳中,上层1020公里是由纵波速度约6.2公里/秒的花岗岩质层组成,下层是由纵波速度约7.2公里/秒的玄武岩质层组成。还发现较薄的大洋地壳为3层结构:层Ⅰ具有纵波速度约2.0公里/秒的固结和半固结的沉积物;层Ⅱ中速度变化范围很宽,约为4.06.0公里灵通英语第一册/秒,可能属玄武岩熔岩、某些类型的变质岩和石灰岩;层Ⅲ的纵波速度为6.7公里/秒,被认为是辉长岩类。梅纳德 (G.L.Maynard)1970年证明此层是由两个分层组成的。莫霍间断面以下为上地幔,其中的纵波速度为7.98.2公里/秒。
50年代中期质子旋进式磁力仪的出现,不仅使海洋磁力测量成为可能,而且提供了广泛进行连续测量的精密仪器。1958,梅森(R.G.Mason)在东北太平洋的磁测中发现明显的条带状磁异常分布图案。随后,瓦奎尔(V.Vacquier,1961)、梅森和拉夫(A.D.Raff,1961)等分别证实了条带状磁异常在大洋地区广泛存在,对海底扩张假说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60年代广泛的国际合作使海洋地球物理调查与深海钻探相结合,对海底扩张说进行了大量
的验证。在世界各大洋地区普遍进行了海洋磁测,进行了地震面波、地震震源分布和震源机制、海洋重力以及海底热流的观测和研究。
中国于1960年开始在渤海湾施行以寻油、气资源为主要目的的海洋地球物理勘探,随后在北部湾、南黄海以及珠江口和东海进行了综合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先后发现渤海、北部湾、南黄海、珠江口、琼东南和东海等6大沉积盆地,并分别查明了一系列局部构造。钻探结果,在南黄海外的各个海底沉积盆地中发现了工业性油、气藏。
3、勘探方法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主要使用重力、磁力、地震和热流测量 4种方法。电法和放射性测量在海洋地区现仍处于理论探讨和方法试验阶段,没有投入实际应用。
3.1海洋重力测量
将重力仪安放在船上(动态)或经过密封后放置于海底(静态)进行观测,以确定海底地壳各种岩层质量分布的不均匀性。由于海底存在着具有不同密度的地层分界面,这种界面的起伏都会导致海面重力的变化。通过对各种重力异常的解释,其中包括对某些重力异常
的分析与延拓,可以取得地球形状、地壳结构以及沉积岩层中某些界面的资料,进而解决大地构造、区域地质方面的任务,为寻有用矿产提供依据。
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
3.2海洋磁力测量
利用拖曳于工作船后的质子旋进式磁力仪或磁力梯度仪,对海洋地区的地磁场强度作数据采集,进行海洋磁力观测。将观测值减去正常磁场值并作地磁日变校正后,即得磁异常。对磁异常的分析,有助于阐明区域地质特征,如断裂带的展布、火山岩体的位置等。详细磁力调查的结果,可用于海底地质填图和寻铁磁性矿物。世界各大洋地区内的磁异常,
都呈条带状分布于大洋中脊的两侧,这种条带状磁异常被看成是大洋地壳具有的特征,由此可以研究大洋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3.3海底热流测量
利用海底不同深度上沉积物的温度差,测量海洋底的地温梯度值,并测量沉积物的热传导率,可以求得海底的地热流值。热流量的数值变化及其分布特征,直接反映出地球内部的热状态,为认识区域构造及其形成机制提供依据。地热流资料对于研究石油成熟度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盆地含油气的评价。
3.4海洋地震测量
根据震源产生的形式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社会发展简史
海洋地区的天然地震测量,是通过布设在岛屿上或海底的地震台站,观测天然地震所产生的体波、面波和微震,来研究海洋底部的构造活动、地壳厚度和低速层的展布等。
蒋毅君 清华大学
海洋地区的人工地震测量,是利用或非震源激发地震波,观测在不同波阻抗界面上反射,或在不同速度界面上折射的地震波。折射波法主要用来研究地壳深部界面和上地幔的结构,也称为深地震测深。它要求有强大的低频震源(例如使用大量爆炸或使用大容积的激发),在运动中依次产生地震波,而在相当的距离之外观测地壳深部界面上的折射波和广角反射波(动爆炸点法)。至于浅层折射,除利用声呐浮标获取沉积层中速度资料之外,现已很少使用。反射波法在近海油气勘探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40: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046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海洋   观测   地震   地球物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