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南黄海浮游动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中铁航空港
秋季南黄海浮游动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王晓;姜美洁;刘萍;张学雷;王燕;王宗灵
【摘 要】基于2007年秋季在南黄海(32°20′~37°00′N,124°E以西)进行的浮游动物及环境因子大面调查,分析了秋季南黄海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共鉴定浮游动物113种(不包括25种浮游幼体);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强壮滨箭虫(Aidanosagitta crassa)、磷虾幼体(Euphausia larvae)和小齿海樽(Doliolum denticulatum)是秋季优势种;浮游动物丰度为(156.37±12.04) ind/m3,生物量为(172.57±10.41) mg/m3,与历史调查数据相比,本航次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相对处于较高水平;磷虾幼体分布趋势与中华假磷虾(Psudeuphausia sinica)一致,说明秋季是中华假磷虾种的一个重要的补充时期;小齿海樽在南黄海的大量出现系自身种补充的结果;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和肥胖软箭虫(Flaccisagitta enflata)主要分布在深水区,在近岸海区很少出现.中华哲水蚤、强壮滨箭虫丰度高值区倾向分布于海洋锋附近,进一步佐证了海洋锋对浮游动物的积聚作用.
【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
【年(卷),期】2016(038)010
【总页数】10页(P125-134)
【关键词】秋季;南黄海;浮游动物;分布特征;影响因素;过渡季节
【作 者】王晓;姜美洁;刘萍;张学雷;王燕;王宗灵产业综合体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海洋生态环境与工程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海洋生态环境与工程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海洋生态环境与工程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
【正文语种】割草机设计中 文
【中图分类】Q958.8
元叙事
南黄海是重要的陆架边缘海,处于东亚强季风区,不同季节间水文现象变化显著,夏季受
到黄海冷水团的显著影响[1],冬季黄海暖流处于强盛期[2],不同水文条件下浮游动物落结构差别显著[3—5]。浮游动物处于海洋食物网的关键位置,其种数量变动能引起海洋初级生产力和高营养级生物,如鱼类种的变动。秋季处于季风交换期,是过渡季节,此时黄海冷水团开始消退[1],黄海暖流雏形形成[2],了解这一过程中南黄海浮游动物种变动是研究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必不可少的一环。
学者已对南黄海浮游动物进行了许多研究,但主要集中在水文特征显著的夏季[6—11]和冬季[3—4],对过渡季节秋季浮游动物研究较少[12—15]。基于迄今为止秋季在南黄海进行的最详细的浮游动物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分析浮游动物组成、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将为南黄海浮游动物生态学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于2007年10—11月在南黄海 (32°20′~37°00′N, 124°E以西) 进行了137个站位的浮游动物及理化因子的大面调查 (图1)。采用大型浮游生物网 (网口面积:0.5 m2,筛绢孔径:0.505 mm,网长:280 cm) 从近底层至表层垂直拖取浮游动物,网口寄数字型流量计 (Hydro-bios) 计算滤水量。投放CTD记录水温、盐度的垂直剖面。样品采用5%甲醛海水溶液现场固定,待到实验室后在解剖镜下进行镜检计数。采样过程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操作[16]
。采用电子天平 (0.001 g) 称取浮游动物湿质量,通过滤水量计算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
当浮游动物优势度不小于0.02时,定义为海区浮游动物优势种[17]。优势度计算公式为:Y=(ni/N)·fi,其中ni为所有调查站位中第i种生物的个体数,N为所有调查站位中浮游动物总个体数,fi为相应生物在所有调查站位中的出现频率。
3.1 水文条件
秋季表层水温明显低于夏季[5],呈现明显的北高南低趋势,山东半岛南岸和研究海区南部水温较高 (图2a);底层黄海冷水团处于消褪阶段,底层水温12℃等温线已退至123°E以东,在122°~124°E之间存在明显从山东半岛东端外海至研究海区东南部的温度锋面[12]。另外,在海区东南部存在大于12℃的暖水舌,表明黄海暖流雏形已经开始形成[2]。同样,山东半岛南岸和南部海区底层水温与表层相似,说明这两个海区处于较强的混合状态(图2b)。表层与底层盐度分布趋势相似,江苏沿岸由于入海径流的影响盐度较低,在南部已经没有长江冲淡水的影响,在黄海冷水团影响区域,底层盐度要明显高于表层 (图2c,2d)。
3.2 浮游动物种类及优势种组成
共鉴定浮游动物14大类113种 (不包括25种浮游幼体),桡足类和刺胞动物种类数较多,分别为39种和34种。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强壮滨箭虫(Aidanosagitta crassa)、磷虾幼体(Euphausia larvae)和小齿海樽(Doliolum denticulatum)等为本次调查的优势种(表1)。中华哲水蚤和强壮滨箭虫出现频率极高,小齿海樽出现频率相对较低。4种浮游动物优势种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比例接近70%(表1)。
3.3 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布特征
浮游动物丰度均值为 (156.37±12.04) ind/m3,最高为1 201.93 ind/m3,出现在海区中部偏南;在海区北部、中部和南部均存在丰度大于200 ind/m3的高值区,江苏近岸及山东半岛南岸大部分海区丰度在100 ind/m3以下 (图3a)。浮游动物湿质量生物量在海区南部及北部存在生物量大于300 mg/m3的高值区,在江苏近岸及山东半岛南岸较低。湿质量生物量均值为 (172.57±10.41) mg/m3,最高为736.67 mg/m3,出现海区与丰度一致 (图3b)。
3.4 浮游动物优势种及指示种分布特征
北京贵宾犬中华哲水蚤存在明显的东西分布差异,高值区均位于122°E以东,在122°E以西垂直混合较
剧烈的海区大部分站位丰度在25 ind/m3以下。丰度高值区主要位于温度锋面附近 (图2b, 图4a)。与夏季相似,在海区最南端存在丰度大于100 ind/m3的高值区 (图4a)。
强壮滨箭虫丰度分布特征与中华哲水蚤不同,但丰度高值区仍位于底层温度锋面附近 (图2b,4b)。在黄海冷水团影响区域及海州湾以南的江苏近岸丰度均低于25 ind/m3,但在山东半岛近岸至海州湾外部,除个别站丰度都在50 ind/m3以上 (图4b)。
磷虾幼体的分布特征与上述种类不同,最高值出现在海区南部,高值区沿着与江苏沿岸平行的方向向北延伸,与其他优势种不同,在温度锋面附近丰度较低 (图4c)。
小齿海樽在南黄海的出现频率较低,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主要位于123°E相邻海域,向北可达最北部断面,丰度最高达192.53 ind/m3,在山东半岛南岸及江苏近岸没有出现 (图4d)。
精致真刺水蚤 (Euchaeta concinna) 的分布可达调查海区最北部断面,除了最南端的2个断面的分布中心外,在海区中东部 (34°~35°N之间,123°E以东) 该种丰度也较高 (图4e)。肥胖软箭虫 (Flaccisagitta enflata) 丰度较精致真刺水蚤低,但分布范围更广,在最北部断
面所有站位都出现。虽然在最南端2个断面丰度也较高,但肥胖软箭虫丰度最高值区主要位于研究海区中东部 (图4f)。
黄海地处东亚季风区,夏、冬季分别受到东南与西北季风的影响,秋季作为季风转换间期,伴随着黄海冷水团的消褪和黄海暖流雏形的形成,以往学者更加关注重要水文现象如黄海冷水团和黄海暖流对浮游动物分布的影响,容易忽略浮游动物落在过渡季节发生的变化。本研究基于秋季在南黄海全域获取的浮游动物及相关理化因子数据,分析浮游动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近海生态系统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4.1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
秋季浮游动物种类数为113种,高于夏季的97种[5]。不同季节间桡足类物种数差别显著:秋季为39种,夏季是22种。夏季在东海北部沿岸水和陆架混合水之间存在很强的海洋锋面,海洋锋对浮游动物的扩展存在阻碍作用[18]。秋季来自台湾东北部的黑潮高温、高盐水舌可以向西北侵入陆架区[19]。东海黑潮区桡足类种类丰富,在280种以上[19],因此秋季西北向的高温、高盐水舌可将厚壳水蚤属、宽水蚤属、隆水蚤属、隆哲水蚤属和次真哲水蚤属等暖水性桡足类带入南黄海。桡足类物种数季节间的变化与不同季节水文环境的变
化密切相关,这种变化也是造成不同季节间浮游动物种类数不同的主要原因。
4.2 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
浮游动物丰度基本与夏季持平,尽管中华哲水蚤丰度降低50%,但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其他优势种如强壮滨箭虫、磷虾幼体、小齿海樽等丰度明显高于夏季各优势种。浮游动物湿质量生物量较夏季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夏季湿质量生物量高值区原因种梭形纽鳃樽 (Salpa fusiformis) 秋季在调查海区没有出现,是秋季浮游动物湿质量生物量降低的原因之一。通达erp
从南黄海秋季的调查来看,本次调查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处于较高水平,明显高于1959年全国海洋普查10—11月的结果[20],丰度略高于2000年和2001年秋季973调查结果[21],但明显低于20世纪80年代的结果[22—23],主要原因是本次调查位于山东半岛南岸和江苏近岸的站位丰度很低,而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站位不涉及上述海域。
Kang 等的研究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黄海中华哲水蚤丰度的增加与捕食者鳀鱼数量的减少有关[24],鳀鱼作为黄海生态系统的关键种,资源量从20世纪80年代起显著降低[25],
降低的捕食压力能促进浮游动物丰度的增加。长期以来黄海水温处于上升趋势[26],这种变化既能够促进暖温性浮游动物种类丰度的增加[24],也能引起暖水性种类分布范围的北扩。因此,浮游动物丰度及生物量的长期变化是与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41: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045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黄海   分布   调查   影响   海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