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综合要点

1、生活给水管与生活污水管或含有有害物质(如含汞、砷、酚等)的污水管应分别布置道路的两侧,避免相邻并列布置。
2、 煤气管道宜避免与带有检查井的地下管线相邻并列布置。
3、 地下管线不宜布置在建、构筑物基础的压力影响范围内。当有些地下管线埋设深度可能低于建、构筑物的水平净距应进行验算。
4、 给水管与电缆不可以同沟敷设。
5、 常用管线占地概略宽度:是指考虑施工、检修时所需的地表宽度。
6、 给水管线包括生活给水和生产给水。生活给水和消防给水通常合并为一个。设置在便于检修地带。
7、 电力线:
10KV以上,一般为外部电源,与企业的降压站联系。敷设方式:架空。尽量避免穿越厂区,宜设于厂区边缘地带。
10KV以下,联系全厂各用户,分布较广。 敷设方式:架空、地下。沟道敷设时应注意排水;地下电缆不宜经过有腐蚀性土壤的地带;注意架空线倒杆、短线时对相邻设施的影响。
管径及敷设情况          占地概略宽度
给水管        管径0.1~0.5m            1.0~1.5m
              管径0.5~1.2m            2.0~2.5m
永田晴康 排水管      管径0.5~1.0m            1.5~2.0m
              管径1.0~1.5m            3.0~3.5m
雨水管        管径0.3~1.0m              2.0m
              管径1.0~1.5m            2.0~2.5m
              管径大于1.5m            2.5~3.5m
电力电缆      1~2根(地下)            0.4~0.5m
              5~8根(地下)            0.9~2.1m
地下管线交叉原则:  给水管在排水管的上面.
管线综合布置设计一般用港区管线综合平面图和管线综合断面图。管线综合图,对于复杂的交叉口,有时辅以交叉口的放大图(局部),已明确各管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于主要道路管线较多且较为典型的路段,往往以管线综合断面图表示其相对关系。
地下工程管线相互之间以及与建、构筑物、铁路、道路、绿化最小水平间距表(m)
酋长国和共和国的区别
相互名称
给水管
排水管
直埋电力电缆(电压在35KV以下)
通信直埋
通信电缆管
给水管
1.0
1.5
1.0m(直埋电力电缆与给水管、排水管埋设深度标高大于0.5m时,水平净距可减少为0.5m)。当局部地段用电缆穿管加隔热板或隔热层保护时可减少为0.25m(JB16--80)
据¢75mm~150mm给水管最小净距为0.5m,距¢200mm~400mm给水管最小净距为1.0m
据¢75mm~150mm给水管最小净距为0.5m,距¢200mm~400mm给水管最小净距为1.0m
排水管
1.5
1.5
1.0
1.0
1.0
直埋电力电缆(电压在35KV以下)
1.0
1.0
---
0.5直埋电力电缆与通讯电缆的最小水平间距,当为局部地段电缆穿管加隔板或隔热层保护后可采用0.1m(摘自JBJ6-80)
0.5直埋电力电缆与通讯电缆的最小水平间距,当为局部地段电缆穿管加隔板或隔热层保护后可采用0.1m(摘自JBJ6-80)
通讯电缆(直埋)
1.0
1.0
0.5
--
--
电缆管
1.0
1.0
1.0
--
--
地下工程管线相互之间以及与建、构筑物、铁路、道路、绿化最小水平间距表(m)三星d988
相互名称
给水管
排水管
直埋电力电缆(电压在35KV以下)
金库
通信直埋
通信电缆管
建筑物(基础边缘)
3.0
2.5当管道埋深浅与建筑物基础时一般不小于2.5m(压力管不小于5m);管道埋深深于建筑物基础时,除按计算确定外,不小于3.0m。(JB14--74)
直埋电力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散水坡外。路灯电缆与道路平行时,距离不限;
直埋通信电缆与建筑物散水坡边缘最小水平净距0.5m;
1.5
架空管架(基础边缘)
2.0
2.0
0.5
0.6
1.5
10KV以下照明、通信电杆(中心线)
1.0
1.5
0.6
0.5
0.5
围墙(基础边缘)
1.5
1.5
0.5
0.5无人直升机
1.0
道路(路面边缘)
1.5
1.5
1.5直埋电力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散水坡外。路灯电缆与道路平行时,距离不限;
1.0
1.0
排水沟边缘
1.0
1.0
1.0
1.0
1.0
港内道路的路面一般选用高级或中级路面。
港内道路一般不设置高出路面的路缘石,码头前方作业地带和库场区的道路与堆场无明显的分界。
路面宽度取值应根据工艺要求,通行车辆和流动机械类型,交通量等因素确定。
港内道路平面转弯处,一般不设标高和加宽。
混合交通量较大的路段,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宽路面或分设慢车道、人行道。
城市型道路的横向有单、双面坡、道牙、雨水井排水。一般路面宽度>=6M时,采用双面破,有道牙的城市型道路,一般适用于美观要求较高的港道区及港区的主干道,港区库、场及 码头周边道路,为便于车辆的进出,一般不设道牙,采用带盖板的暗沟(或雨水井)排水。路面宽度<=4.5M时,采用单面坡,港区内是否设道牙应视作业要求而定。
城市型道路与公路型道路区别之一是公路型道路无路道牙。???
公路型道路的横向有单、双面坡,路面排水采用侧沟排除。一般用于港外道路及港区后方
的路缘地带,以双面破为宜。
羟基自由基一个港区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口。港内道路应按环形系统设置,尽头式道路应具备回车条件。
港口的主要道路应避免与运输繁忙的铁路线路和牵引线平面交叉。
码头前方作业地带和库场区的道路,一般不宜设置高出路面的路缘石。
生产辅建区、作业区的生活生活辅建区,应视其规模布置1~2条次干道和若干条支道,形成网状环路并与主干道相联。
港内停车:
在运输车辆较多的装卸线、仓库以及车库、修车场、办公楼等附近应设置停车场。
(1)、车辆停放方式:平行式、斜列式(车辆纵轴线与通道成30︒、45︒、60︒停放)、垂直式三种。
(2)、停放车辆所需面积根据使用的车型确定,车辆停放的纵、横向净距:
微型汽车、普通汽车
中型汽车、普通汽车
车间纵向净距
2.0                         
4.0
背对停车时车尾距
1.0
1.0
车间横向净距
1.0
1.0
车与围墙、护栏及其他构筑物间(纵净距)
0.5
0.5
车与围墙、护栏及其他构筑物间(横净距)
1.0
1.0
(3)、停车场的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较小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通道宽度宜为9m~10m;
(4)、出入口的通视条件应良好。不设置交通标志。
(5)、停车场的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道上,可设在次干道或支道上,并应远离交叉口;
(6)、汽车地磅房宜设在过磅汽车行驶方向的右侧。地磅房进车端的平直段长度一般为2辆汽车的长度;出车端的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辆车长。汽车进出地磅房的前后弯道,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2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9m。
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等控制性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
基本内容:
1、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2、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3、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
  4、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限(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等四线及控制要求。
About图则:
针对每一个街坊,在A3图纸上编制规划控制分图,对地块控制,交通控制、市政控制及城市设计导则的各个内容予以表达。
用对现状图:比例1/1000~1/2000,表明各类用地范围、用地地籍,用地性质、道路网络等。 
  H2区域交通用地
H23港口用地;H21铁路用地; H22公路用地;H24机场用地;H25管道运输用地。
港口(港区)与码头平面布置型式
5.2.1港口(港区)平面布置型式根据港口的自然条件特点、港口功能规模、投资等因素确定。港口(港区)可利用天然海湾、自然平直岸线、天然岛屿与人工岛等岸线采用适合的布置型式。
人工岛港口,应重点考虑人工岛的功能、位置、平面形态与尺度、陆域形成及集疏运条件等条件。人工岛港口指离的海域中通过人工造陆形成岛屿以建设港区的方式,具有占用自然岸线少、对海岸动力环境、滨海湿地影响小,但建设成本高等特点。适用于为维持自然海岸生态功能,近岸水深较浅的地区。一般通过引桥或引堤与陆域相连。如南通洋口港区。
5.2.2人工环抱型港口(港区)是指依托自然海岸通过建造两侧环抱式的防波(沙)堤形成的人造港湾的方式。有掩护条件好,投资大等特点,适用于缺少天然掩护、水域开阔或滩宽水浅、泥沙运动活跃的海岸。建港条件良好的天然海湾和深水岸线日渐匮乏,特别是在宽滩海岸的条件下建设大型港区,这种人工建造的环抱式港区被越来越多地采用。
人工环抱型港口(港区)布置应根据港口(港区)规模、船舶航行以及水深、风、浪、流、泥沙运移等自然条件 ,重点研究掩护水域的面积、防波堤的轴线及口门的布置。港口来沙、波浪方向较集中时,也可考虑设置单堤掩护。
5.2.3码头平面布置可采用顺岸式、突堤式、引桥式以及单点、多点系泊等型式。
5.2.3.1顺岸式码头的布置应重点关注码头轴线的方位、顺岸岸线的长度等因素。是指码头前沿线与自然岸线大致一致的布置形式,顺岸式布置码头占用的自然岸线较多,具有建设成本低、与后方陆域联系方便的特点,适用于需要路与纵深大、与后方道路联系密切的码头。
顺岸式码头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布置形式,即码头前方作业平台通过栈桥与陆域相连,此类布置形式成为栈桥顺岸式布置。
5.2.3.2突堤式码头的布置应重点关注突堤与水域尺度、船舶进出靠泊的方便性以及突堤与陆域的交通联系等因素。
突堤式码头布置占用自然岸线少,与后方联系通道相对集中,适用于自然岸线资源不足或
需要利用码头建筑物改善波稳条件的情况。
5.2.3.3引桥式码头的布置应重点关注码头的方位、陆域位置、引桥与引堤分界点以及交通的方便性等因素。
引桥式码头布置是指码头远离岸线、与岸上通过较长引桥+引堤联系的布置方式,具有对流场及岸滩影响小、码头运营成本高等特点,适用于岸滩较宽浅或不适宜开挖的情况。一般只在近岸段采用引堤的形式,其他大部分为引桥。
江苏大丰港、吕四港等江苏北部沿海港口,多采用引桥式以减小水工建筑物对海流及泥沙运移的影响。
5.2.3.4单点、多点系泊式码头的布置应有水深足够的开阔水域,重点考虑海底底质、水流、波浪以及与海底管线的协调等因素。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48: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038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道路   布置   码头   管线   港区   控制   用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