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

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是一种罕见的淋巴造血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来源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前体,常有皮肤和骨髓受累和白血病播散。由于肿瘤细胞表达CD4和CD56,同时不表达髓系,T系及B系抗原。所以2001年WHO淋巴肿瘤分类中被命名为母细胞NK细胞淋巴瘤。后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并非来源于NK细胞而是来源于浆细胞样树突细胞,故2008年WHO淋巴造血肿瘤分类将之命名为BPDCN,2016年WHO淋巴造血肿瘤分类保持了这一命名,2022年第5版WHO放在了组织细胞/树突细胞肿瘤这一大类里面。
国家社科基金2015公示
临床特征:BPDCN好发于老年人,中位年龄61-67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包括儿童);男女比例约3:1,与EBV感染无关;常累及多个部位,最常见皮肤(约64~100%),其次是骨髓、外周血(60~90%)和淋巴结(40~50%)。皮肤常表现为无症状的单发或多发病灶。最常表现为一个或几个孤立的紫结节型(占病例的三分之二),也可一个或几个孤立的瘀伤样丘疹型,或带有紫结节和/或丘疹和/或斑疹的公共财物播散型。在一些表现为白血病的无皮肤受累患者的诊断是基于外周血或骨髓分析。大约20%表现为区域淋巴结肿大。少数病例表现
为血细胞减少症(尤其是血小板减少症)可在诊断时出现,极少数病例严重,表明骨髓衰竭。约10~20%的BPDCN与其他髓系肿瘤有关或发展为其他髓系肿瘤,最常见的是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但也有MDS或急性髓系白血病。
病理组织学特征:BPDCN特征性由单一中等大小的类似淋巴母细胞或髓母细胞的母细胞弥漫性浸润,细胞质很少,呈灰蓝,无颗粒。细胞核形往往不规则,染质细腻,有一至数个小核仁。核分裂象多少不等,一般容易看到,很少有血管侵犯和凝固性坏死。发生于皮肤者,在皮肤真皮内浸润性生长,一般与表皮有一个无细胞带,可浸润至皮下脂肪,一般不侵犯表皮和附属器;发生在淋巴结一般累及滤泡间和髓质,但含B细胞的滤泡被保留;骨髓活检显示轻度间质浸润或大范围受累,只有通过免疫组化去验证;残留的造血组织可能表现出发育异常的特征,特别是巨核细胞。
图1:肿瘤细胞在皮肤真皮内浸润性生长,在胶原纤维间穿插分布,与表皮有一个无细胞带,通常不累及表皮。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
图2:肿瘤可累及皮下脂肪,明显在真皮内胶原纤维间浸润性生长。小松930e
图3:肿瘤细胞一般不累及皮肤附属器,也可围绕毛囊和小汗腺分布。
图4:可见肿瘤细胞累及神经,细胞形态不规则。
图5:高倍镜下肿瘤细胞类似淋巴母细胞或髓母细胞的母细胞弥漫性浸润,细胞质很少,呈灰蓝,细胞核形不规则,染质细腻,有一至数个小核仁。
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D4、CD43、CD45RA和CD56,约8%的病例CD4或CD56为阴性,但其它PDC相关抗原CD123(IL3α链受体)、CD303、TCL1A、CD2AP和SPIB以及I型干扰素依赖性分子MX1往往阳性,CD68胞浆内点状阳性(50%-80%),约25%-30%的S-100阳性,多见于儿童;1/3病例TdT阳性,但CD34、CD117阴性;CD2和CD5可阳性,但CD3、CD13、 CD16、CD19、CD20,、LAT、 lysozyme及MPO阴性;GranzymeB、perforin和TIA1等细胞毒标记往往在组织切片中阴性;BCL6、MUM1和 BCL2 可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20~80%;最近发现,TCF4 (E2-2)转录因子是BPDCN的一个可靠的诊断标记,它是驱动PDCs发展的关键因子;原位杂交EBER阴性。
图6:CD56阳性。
图7:CD4阳性。
注意:任何由单一的中等大小未成熟母细胞样细胞组成的浸润性肿瘤,尤其是累及皮肤或淋巴结,又不浸润表皮,特别是当CD4和CD56强阳性表达时,都要考虑到BPDCN;这时一定要加做PDC特异标志物,如BDCA-2、CD123、TCL1、CD303、CD2AP和BCL11a,对确定诊断非常有用。
图8:CD43部分阳性。
图9:CD123阳性。
图10:CD68少部分细胞核旁点阳。
图11:BCL2弥漫阳性。
图12:CD20阴性。
图13:CD3阴性。
图14:MPO阴性。
夏商周断代工程
鉴别诊断:一、原发皮肤肿瘤鉴别诊断:1、原发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或系统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累及皮肤:镜下常见真皮浸润,一般不累及表皮,也可形成皮肤溃疡或肿块,病变可以延伸至皮下组织,大的异型细胞融合成片,往往CD30弥漫强阳性,可表达CD4以外的T细胞标记,不表达CD56、CD123、CD303等,90%病例可有TCR重排。
2、蕈样霉菌病伴大细胞转化:临床从皮肤斑片期到斑块期到肿瘤期,进展缓慢;镜下往往有表皮浸润,可形成Pautrier微脓肿。不表达CD56、CD123、CD303等,TCR重排阳性。
ifs系统
3、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临床通常表现为孤立性、多发性结节和皮肤斑块,上肢和躯干同时受累,罕见表面溃疡形成。镜下通常以脂膜炎方式累及皮下脂肪组织,极少累及真皮;小-中等大小的肿瘤性淋巴细胞围绕单个脂肪细胞生长,可见核分裂,组织细胞及血管浸润。往往CD3和CD8阳性,CD4和CD56阴性,表达细胞毒标记,TCR重排阳性。
4、原发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往往浸润血管,有坏死,原位杂交EBER阳性,CD123和CD303等PDC相关抗原阴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累及皮肤,其有独特的形态学,辅助T细胞免疫表型、TCR重排阳性和特有的分子学异常。
二、非皮肤病例鉴别诊断:1、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主要累及儿童和青年,瘤细胞形态呈母细胞样,可见星空及坏死,CD10、CD99、CD34、TdT阳性,可表达B细胞或T细胞相关抗原,T细胞或B细胞基因重排阳性。
2、髓系白血病/髓系肉瘤:均可累及皮肤,常有淋巴结和骨髓受累,也可表达CD4、CD56、CD123和TdT,但MPO、CD34和CD117阳性,BPDCN往往阴性,形态上髓系肉瘤可呈片状、条索状、列兵样排列,常伴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多为不成熟粒细胞。
3、套细胞淋巴瘤,母细胞变型:形态呈母细胞样,可见玻璃样变小血管,通常≥20-30个核分裂/10HPF,也可见星空现象,表达B细胞相关标记、SOX11和CyclinD1阳性可以鉴别。
及预后:主要采用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相关的诱导和自体移植;Elzonris(Tagraxofusp-erzs)为美国FDA唯一批准BPDCN的药物,其靶点为CD123。该病预后较差,患者开始对可有反应,但最后复发和疾病耐药常见,总体平均生存期10-22个月;儿童预后好于成人;预后差的因素:骨髓及外周血累及、TDT低表达、CD303阳性、Ki-67增值指数低, CDKN2A/B 缺失、DNA甲基化通路激活。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0:34: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1030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细胞   肿瘤   皮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