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的利用

核能的利用
 
核能俗称原子能,它是指原子核里的核子(中子或质子)重新分配和组合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能分为两类,一类叫核裂变能,它是指重元素(铀或钚等)的原子核发生裂变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另一类叫聚变能,它是指轻元素(氘和氚)的原子核在发生聚变反应时释放出来的能量。
核能有巨大的威力,1公斤铀原子核全部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约等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时所放出的化学能。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只需25~30吨低浓度铀核燃料,而相同功率的煤电站,每年则需要有300多万吨原煤,这些核燃料只需10辆卡车就能运到现场,而运输300多万吨煤炭,则需要1000列火车。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更可贵。有人作过生动的比喻:1公斤煤只能使一列火车开动8米,1公斤铀可使一列火车开动4万公里;而1公斤氚化锂和氘比锂的混合物,可使一列火车从地球开到月球,行程40万公里。地球上蕴藏着数量可观的铀、钍等核裂变资源,如果把它们的裂变能充分地利用起来,可满足人类上千年的能源需求。在汪洋大海里,蕴藏着二十万亿吨氘,它们的聚变能可顶几万亿亿吨煤,
可满足人类百亿年的能源需求。
核能是人类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希望。核能技术的开发,对现代社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核裂变能
核能的成就虽然首先被应用于军事目的,但其后就实现了核能的和平利用,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是通过核电站来发电。
核电站已跻身电力工业行列,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装置,通过核反应堆实现核能与热能的转换。核反应堆的种类,按引起裂变的中子能量分为热中子反应堆和快中子反应堆。由于热中子更容易引起的裂变,因此热中子反应堆比较容易控制,大量运行的就是这种热中子反应堆。这种反应堆需用慢化剂,通过它的原子核与快中子弹性碰撞,将快中子慢化成热中子。早在本世纪50年代初,人类开始开发利用核能,诞生了核电站。经过30多年的发展,核电已是世界公认的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的能源。
截至1993年12月31日,全世界已有34个国家或地区的422座(堆)核电站正在运行,总装机容量为3.56235亿千瓦;正在建造的核电站有61座(堆),总装机容量为5586.6万千瓦。
全世界1993年全年核发电总量为21817679GWh,核发电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7%以上。
核能是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在世界能源结构从石油为主向非油能源过渡的时期,核能、煤炭和节能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的主要希望。为此,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核电。然而特别令人担心的是,根据目前探明的有经济开采价值的铀矿储量,如果继续按现有速度建造眼下的热中子堆核电站,由于它只能利用铀资源的1%~2%,则要不了50年,经济可采的铀矿也会耗尽。如果到那时,还不能脱离核裂变能利用的初级阶段,人类将可能面临新的能源危机。
在能源新挑战面前,核科学家早已在寻应战的武器,这就是已经过40多年研究开发的快中子增殖堆(简称快堆)核电站。有了它,相当于把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50~60倍,那样能源的供应将出现新的奇迹,在今后上千年内,人类完全可以靠快堆发电,保证有富足的能源可用。
快堆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直接靠核裂变产生的快速飞行的中子来维持链式裂变反应。它以钚-239作燃料,“炉膛”里不设慢化剂,只有冷却剂(钠或氦)。在快堆中,每“烧掉”一个钚-239原子,能够使铀-238吸收中子后新生产出1.4个钚-239原子,这样在快堆中就出现了
神话般的奇迹——核燃料越“烧”越多。这就是所谓的核燃料的增殖过程。
快堆开动起来之后,会不断地有铀-238吸收中子变成钚-239,经过一段时间后(例如15~20年),人们可以对“烧”过的核燃料“灰烬”中,提取出足以装备与自身功率一样大的新堆所需要的钚燃料,在此期间,快堆电站只要继续添加热堆中不能作燃料的铀-238贫料,而所得的电能却比热堆核电站还要多。人们把快堆誉为能发电的“核燃料生产厂”。
快堆实际上是核电站家族中资格最老的成员。早在1951年8月,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实验快堆,而且成功地作了发电试验。虽然当时它的电功率只有200千瓦。可它却是世界上最先问世的快堆核电站。
30多年来,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如美、英、法、前苏联、日本和德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耗资几十亿美元来发展快堆。目前,全世界总共有21座快堆。其中在运行的有13座,正在建造的有4座,计划建造的有7座。原型快堆已经成功地运行了十年多,已经证明快堆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增殖核燃料也是可能的(凤凰快堆的增殖比为1:15)。现在电功率为120万千瓦的大型商业验证快堆正在法国运行。快堆技术已经走出了实验室的大门,正走向工业化应用的康庄大道。
各国普遍认为,快堆是发电堆的最终归宿,特别是在受控核聚变难以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工业推广的情况下,快堆发电更是重要。但需要指出的是,快堆技术至今尚未成熟,重要原因是快堆技术本身要比热堆复杂得多,尚有不少技术关键问题需要攻克。此外,快堆的建造费用要比热堆大得多,现在快堆的造价要比同规模的热堆贵2~3倍。有人估计,当快堆的单堆功率超过200万千瓦时,经济上可能与热堆媲美。预计到下世纪初,人们一定能建造出这样的大型快堆,那时快堆电站将会在全世界推广应用。发展快堆进展最快的法国,计划从下世纪初开始,推广快堆电站工业,因此天然铀的需要量将逐步下降,从而减轻了进口能源所造成的压力。快堆必将是从热堆核电站向核聚变电站过渡的桥梁。
核聚变能
人类将最终解决能源需求的希望,寄托在受控核聚变的实现和推广上。核聚变能是利用轻原子核(如氘-氘或氘-氚)在极高温度(几千万度或上亿度)下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如氦)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巨大的能量。核聚变的主要燃料是氘,可以比较容易地从海水中提取到。据推算,每升海水中所含的氘若完全“燃烧”,可产生相当于300升汽油的能量。海水中至少含有35万亿吨氘,可以供全世界享用百亿年以上。更为可贵的是核聚变反应中几乎
不存在放射性污染,而且核聚变反应堆在任何时刻都只有一丁点的氘在聚变,所以不存在失控所带来的危险。聚变能是名符其实的理想、干净的能源。但是,要使核聚变能顺从地在人为控制下为人类服务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为了驯服核聚变能,从50年代初开始,科学家们就热心地进行受控核聚变的研究。
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在进行受控核聚变的研究,它们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建造了几百个实验装置,从事研究的科学人员约有12000多人。目前,全世界每年用于核聚变研究的费用已超过20亿美元。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受控核聚变为什么进展如此缓慢呢?主要是因为实现受控核聚变的条件非常苛刻。首先,我们无法同时造成太阳中心那样高的等离子体密度和极高的温度,只有追求比太阳中心更高的温度来解决问题。理论研究表明,氘核的聚变点火温度达四亿摄氏度,氘氚混合气体的热核反应也要在五千万摄氏度才能进行。要创造这样的环境在技术上是困难重重的。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人们试用电流、激光等方法来加热气体。其次,还要使这样高的温度保持一段时间,等离子体温度越低,数量越少,密度越小,超高温保持时间就越要长。还有,超高温的等离子体,有强烈地向外扩张的特性,必
须有极强的磁场来约束住它们,绝对不让它们与四周容器壁接触,否则任何材料也挡不住如此高的温度,顷刻气化,变为乌有。要解决这些重重困难,有待于激光技术、超导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崭新技术的飞跃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地给受控核聚变的研究带来福音,经过了漫长的接力赛跑之后,受控核聚变的研究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1982年12月24日,美国建成了一座有三层楼高的“托卡马克型”核聚变实验反应堆(TFTR),从设计到建成这座核聚变实验堆总共花了七年时间,耗资3亿多美元。设计这座反应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输出能量等于输入能量,以便证明实现受控核聚变的可能性。
我国进行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也已多年,并取得一定的进展。我国建有近十个小型托卡马克受控核聚变试验装置,其中最大的是“中国环流器一号”,已于1984年9月建成,并顺利启动。经过一年多的调试,已于1985年11月16日通过国家验收,它为我国核聚变能的研究和等离子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现在,美、英、俄等国正在共同建设一座博采众长的国际核聚变反应堆,这种国际核聚变堆将采纳30年来全世界核聚变研究的成果。它的设计输出热功率为62万千瓦,真空室半径
为520厘米,等离子体磁约束环形半径为130厘米,比美国新建的核聚变实验堆规模要大一倍。各国科学家寄希望于这座核聚变堆在受控核聚变攻关中实现质的飞跃。最重要的是,要求在聚变反应中得到的能量超过输入能量,从而证明实现受控核聚变发电在技术上和工程上是可行的。
当然,人类要真正用上廉价的聚变能,尚需经过艰苦的奋斗,经受时间的考验。有人估计,到2020年可以建成实证堆,然后,经过工程技术和经济上的验证,才能逐步地推向商用。总之,在能源革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核聚变能开发和利用的曙光已在前头。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20: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949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核聚变   研究   能量   能源   技术   核能   受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