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



1.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植酸耐久阻燃织物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种细菌,如真菌、微生物等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危害,使得抗菌纺织品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当今市场最受消费者青睐的功能性纺织品之一。天然棉纤维因其吸湿性强,手感柔软,穿着舒适等优良服用性能受到大家的欢迎,但其易燃的缺陷,也成为纺织领域关注的焦点。因此,制备阻燃抗菌多功能纺织品应运而生。
3.纳米银可以直接进入菌体与氧代谢酶(-sh)结合,使菌体窒息而亡,能够杀死与其接触的大多数细菌、真菌、霉菌、孢子等微生物,因此常作为抗菌整理剂用于抗菌纺织品的制备。
4.近年来,科研者通过物理法(物理粉碎法、真空冷凝法、机械球磨法等)、化学法(还原法、水热合成法、气-液两相法、溶胶-凝胶法等)制备纳米银。其中绿还原方法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从植物中提取的多糖物质,如麦芽糊精和瓜尔胶,可作为制备纳米银的还原剂和稳定剂。logeswari等人采用五种植物提取制备出各种粒径的纳米银,这些纳米银对致病性细菌具有有效的抗菌性。然而,利用纳米银整理棉织物仍然存在分散不均匀、耐水洗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6.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7.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包括,
9.将棉织物放入聚乙烯亚胺pei和交联剂eh的混合液中,处理1~2h,使pei在纤维表面达到吸附平衡后,织物轧烘、烘干、焙烘,制得预处理织物;
10.将预处理织物放在eh溶液、ph=2的植酸溶液中,浸渍、分别二浸二轧、烘干,水洗使织物近中性,烘干,制得阻燃织物;
11.将阻燃织物在室温下浸渍硝酸银溶液,随后放入柠檬酸三钠溶液中处理,取出织物,水洗,烘干,制得原位生长纳米银阻燃织物。
12.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
案,其中:所述聚乙烯亚胺pei和交联剂eh的混合液,其中,聚乙烯亚胺pei的质量浓度为10%,交联剂eh的质量浓度为10%,溶剂为水。
13.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处理1~2h,其中,处理温度为45℃。
14.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织物轧烘、烘干、焙烘,制得预处理织物,其中,织物轧烘带液率为80%,烘干温度为80℃,焙烘温度为120℃,焙烘时间为2min。
15.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eh溶液、植酸溶液,其中,植酸浓度为0.4mol/l,eh浓度为5%,溶剂为水。
16.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浸渍、二浸二轧、烘干,其中,浸渍时间为15min,二浸二轧带液率为80%,烘干温度为80℃。
17.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水洗使织物近中性,烘干,其中,水洗通过0.01mol/l碳酸钠水溶液水洗,烘干温度为80℃。
18.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将阻燃织物在室温下浸渍硝酸银溶液,其中,硝酸银溶液浓度为0.1mol/l,浸渍时间为1h,浴比为1:30。
19.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随后放入柠檬酸三钠溶液中处理,其中,柠檬酸三钠溶液浓度为10g/l,处理温度为90℃,处理时间为30min。
20.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制得的原位生长纳米银阻燃织物。
21.本发明有益效果:
22.(1)本发明基于pei/pa阻燃织物,在其表面原位生长纳米银,改善纳米银颗粒团聚及后整理不均匀等问题,提高耐水洗性,赋予织物阻燃抗菌性能,对织物燃烧性能及抗菌性能测试,纳米银阻燃织物有自熄现象,其极限氧指数为31%,经过20次温和水洗后,其数值降为27%,但仍具有阻燃效果;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较好,在织物周边仅有少量细菌生长,同时经过10次水洗后,在织物一侧出现细菌,而织物上下部分只有极个别细菌生长,说明纳米银阻燃织物具有一定的耐水洗性。
23.(2)本发明纳米银阻燃织物表面均匀分布着纳米颗粒,且织物燃烧的纤维形态保持完整,表面均匀包裹着气泡状薄膜,同时表面均匀附着纳米颗粒,表明pei-pa构成膨胀型阻燃体系,提高阻燃效果,同时纳米银均匀地附着在织物表面,相较于阻燃织物,纳米银阻燃织物表面p、n元素的结合能发生一定变化,并出现新元素ag,而说明纳米银成功附着到纤维上。
24.(3)本发明原位还原制备纳米银过程中,对ag
+
还原作用有两部分,一是加入的还原剂柠檬酸三钠,另一部分是pei分子中的氨基,柠檬酸钠具有还原性是由于“活泼亚甲基”的特殊结构导致其具有还原性,pei分子中氨基上的n含有孤对电子,对ag
+
有很强的络合能力,且孤对电子对能够为ag
+
的还原提供电子来源,对纳米银的制备起到还原作用,柠檬酸
三钠和pei分子协同作用,制得的纳米银阻燃织物表面的纳米颗粒的粒径较小、分布更均匀,抑菌效果和耐水洗性均能达到更佳效果。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2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整理前后织物xrd曲线图。
2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织物整理和燃烧前后表面形态变化图。
2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织物整理前后xps图。
2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织物抑菌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织物整理及还原机理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织物表观深度k/s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3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4.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35.本发明中聚乙烯亚胺分子量10000,99%,购于阿拉丁有限公司;交联剂eh为工业级,购于新颜新材料有限公司。
36.实施例1
37.(1)织物阻燃整理
38.在聚乙烯亚胺(pei)和交联剂(eh)浓度均为10%的条件下,45℃处理1h,使pei在纤维表面达到吸附平衡后,织物轧烘,带液率为80%,80℃烘干,120℃焙烘2min,备用;
39.上述织物在5%eh溶液、ph=2的0.4mol/l植酸(pa)中分别浸渍15min,二浸二轧,带液率80%,80℃烘干,采用0.01mol/l碳酸钠水溶液充分水洗,使织物近中性,80℃烘干,制得阻燃织物;
40.(2)织物阻燃抗菌整理
41.将阻燃织物,室温浸渍0.1mol/l硝酸银溶液1h,其浴比为1:30,随后放入10g/l的柠檬酸三钠溶液中,90℃处理30min,取出织物,水洗,烘干,原位生长纳米银织物记为ppa-c织物;
42.未整理织物和阻燃织物分别记为o-c、pp-c。
43.织物xrd谱图,见图1,纤维素ⅰ纤维结晶衍射峰一般在2θ=14.8
°
44.ˉ
45.(101),16.6
°
(101),22.7
°
(002),34.6
°
(040),对比图1整理前后织物xrd曲线,其锋位及锋形等基本保持不变,说明织物经过功能整理后,织物晶区损伤甚微。经查文献可知,纳米银衍射峰:38.8
°
,44.4
°
,64.9
°
,78.07
°
分别对应(111)、(200)、(220)、(311)晶面。
46.发明人意外发现:与原织物和阻燃织物相比,纳米银阻燃织物的xrd曲线并未出现新的衍射峰,为此,对织物重新测试,其结果仍然一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1)原位还原纳米银阻燃织物表面不存在纳米银晶体;(2)存在纳米银晶体,但织物表面的载银量较小,未达到仪器检测的最小量,难以检测出衍射峰;(3)纳米银阻燃织物表面的纳米颗粒的粒径相对较小,x-射线衍射仪很难检测出峰;(4)仪器对负载在织物上的纳米银灵敏度较低而导致未出峰。首先,固态ag作为金属一般是以晶体形式存在,故而(1)不成立。其次,通过xps测试发现,ag的原子相对含量为1.63%,可以在xrd图谱显示出衍射峰,故(2)成立的可能性较小。通过文献查询分析,可能是因为原位还原制备的纳米银阻燃织物表面的银颗粒粒径较小的缘故,通过后续tem测试加以验证。
47.织物sem和tem图,见图2,其中,a:o-c;b:pp-c;c:ppa-c;1-2:before and after burning;a-b:different multiples of tem,
48.织物整理和燃烧前后表面形态变化见图2,其中,a1-a2为放大5000倍、b1放大1万倍、c1放大4万倍、b2-c2放大2万倍。图2-a1为未整理棉织物燃烧前的纵向形态,其表面较为光滑,扁平带状,稍有天然转曲;燃烧后织物形成细而轻的灰烬,从图2-a2中发现其纤维基本支离破碎。相反,经过阻燃整理的织物,其表面覆盖一层膜,且纤维与纤维之间有黏连,说明pei-pa已经整理到织物表面。燃烧后,织物基本保持纤维形状,同时,织物表面分布着较为均匀的气泡,形成泡沫焦炭层,如图2-b2所示,这主要是因为pei-pa-纤维之间形成膨胀型阻燃体系。pa为酸源,pei为气源,纤维素本身为炭源,其阻燃作用主要是依靠在pa-pei在纤维表面形成多孔泡沫焦炭层,炭层起到隔热、隔氧、抑烟等功效,使得热量难于穿透凝聚相,阻止氧气进入燃烧区域,抑制降解生成的气态或液态产物溢出纤维表面。
49.与未整理织物和阻燃织物相比,原位还原制备的纳米银阻燃织物的表面均匀分布着纳米颗粒,如图2-c1所见,颗粒尺寸相对较小,不易观察,但经过燃烧发现,燃烧后的纳米银阻燃织物表面除了有大小不一的气泡之外,还有一定量的纳米颗粒清晰可见,说明通过原位还原法成功制备出纳米银阻燃织物,且纳米颗粒在织物表面分布较为均匀。对纳米银阻燃织物在乙醇溶液中超声处理2h,得到pei/pa包裹的纳米银溶液,采用tem手段对颗粒粒径范围进行表征。图2-a和b为放大6万倍和10万倍谱图,从图中清晰的看到,小粒径颗粒较多,且分布均匀,这些颗粒被一层边界分明的膜包裹着,可能是因为pei/pa结合在一起的大分子与银离子发生络合,进而在大分子间被还原成纳米银,最终封装在pei/pa薄膜内,经过超声处理,薄膜与纳米颗粒一起脱落而非纳米银颗粒单独脱落,这也说明通过植酸原位还原的纳米银牢固的负载在织物表面,改善了纳米银阻燃织物的耐水洗性能。
50.实施例2
51.织物整理前后xps见图3,a:整理前后织物表面元素;b:织物表面p、n、ag元素形态,图3-a为未整理织物、阻燃织物和纳米银阻燃织物三种试样xps的汇总,图3-b为p、n、ag元素的形态。比未整理织物和阻燃织物发现,纳米银阻燃织物表面不仅含有c、o、n、p四中元素,还含有ag元素,说明成功制备出纳米银阻燃织物。
52.不同方法制备的纳米银结合能略有差异。有文献报道,纳米银的结合能为368.1ev和374.2ev,367.6ev和373.8ev。本发明制备的纳米银阻燃织物,其ag结合能存在4种,如图3-b-ag3d所示,其中373.6ev、367.6ev归属于ag3d3/2和ag3d5/2,373.1ev、367.2ev归属于agcl中的ag+3d3/2和ag+3d5/2,这与文献报道一致,说明经过原位还原在阻燃织物表面成功制备出的是纳米银,同时含有少量agcl,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蒸馏水中含有cl-,原位还原时,溶液中的cl-与ag+在织物表面形成了沉淀,从而使得xps测试中出现不属于纳米银的结合能。
53.阻燃织物在中性条件下其表面的p元素其结合能为133.9ev和133.4ev,这与第三章结论一致,与ag形成络合后,p元素相应的结合能向低位偏移0.3ev,并在132.5ev和132.0ev出现新的分峰。植酸与ag+络合时,o与金属离子形成大π键,同时,p元素也参与大π键的形成,极大的改变了p元素所处的化学环境,从而改变p元素的结合能。
54.图3b-n1s阻燃织物谱图中存在3个结合能:即归属于-n-的401.5ev、-nh-的400.9ev和-nh2的399.1ev,表明阻燃织物中聚乙烯亚胺结构相应氨基基团的存在。阻燃织物原位还原纳米银后,其表面的n元素发生变化,同时出现399.7ev新的分峰,这可能是因为pei中的氨基氮上含有孤对电子对,对ag+有很强的络合能力,且孤对电子对能够为ag+的还原提供电子来源,这种氧化作用使得n内层电子的结合能增加,氧化失去电子愈多,结合能愈大,且伯氨基相对于仲氨基和叔氨基具有更强的络合及还原能力,因此仅有参与氧化反应的-nh2,其结合能向高位发生偏移至399.7ev。
55.实施例3
56.燃烧性能
57.表1整理织物loi值
[0058][0059]
棉织物极限氧指数为18,属于极易燃烧材料。经过pei/pa整理后,pei、pa和纤维素形成膨胀体系,提高织物的阻燃性能,织物的极限氧指数达37%,且温和水洗20次后,织物仍然自熄,具有一定阻燃性能,其极限氧指数为34%,仍属于难燃材料。
[0060]
在阻燃织物的基础上,利用植酸优越的络合性能,以植酸为软膜板,原位还原纳米氧化银,赋予织物抗菌阻燃的功效。制备的纳米银阻燃织物有自熄的现象,其loi值为32%,与阻燃织物相比,其极限氧指数降低,可能有两方面原因:(1)织物原位还原过程中需要高温处理30min,高温条件降低pei/pa与纤维之间的牢度,从而使得阻燃性能下降;(2)植酸与银离子络合过程中,-oh中氧原子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使得植酸中-oh数量减少,纳米银阻燃织物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的磷酸等衍生物的量降低,从而降低织物的阻燃性能。纳米银阻燃织物经过温和洗涤20次后,仍具有一定阻燃性能。
[0061]
实施例4
[0062]
不同织物抑菌示意图,见图4,a:o-c;b:ppa-c;c:ppa-c水洗10次;1:大肠杆菌;2:
金黄葡萄球菌
[0063]
aatcc-147又称平行划线法,是对纺织品抗菌效力的半定量实验方法,可相对快速和方便地定性测试经抗菌整理的纺织材料的抗菌性能,可用来确定具有可扩散抗菌剂的纺织品的抗菌能力。aatcc-147法是将一定量的培养液滴加于盛有营养琼脂平板的培养皿中,使其在琼脂表面形成六条平行的条纹,然后将样品垂直放于这些培养液条纹上,并轻轻挤压,使其与琼脂表面紧密接触,在一定的温度下放置一定时间。此法是用与样品接触的条纹周围抑菌区的宽度来表征织物的抗菌能力。
[0064]
选用具有代表性的革兰氏阴性及阳性细菌,即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对织物进行抗菌性能测试,其抑菌效果如图4所示。显而易见,未整理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不具有抗菌性能,织物上下及周围均有细菌生长(图4-a)。通过原位还原制备的纳米银阻燃织物对两种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如图4-b所示,在培养皿的六条条纹中,仅b2有极个别细菌,说明纳米银阻燃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金黄葡萄球菌,这与文献报道一致,同时也说明织物上长出纳米银。纳米银阻燃织物经过10次水洗后,织物上下区域仍无细菌生长,仅在织物一侧发现有细菌产生,说明抗菌织物具有一定的耐水洗性能。
[0065]
银之所以能杀菌,主要是释放的银离子与蛋白酶中带有负电荷的硫醇基(-sh)的特异性结合,有效地刺穿细胞壁与细胞膜外表,进一步使细菌细胞因蛋白质变性,而无法呼吸、代谢和繁殖,直至死亡,达到灭菌的效果。当细菌被ag+杀后,ag+又由细菌尸体中游离出来,再与其它菌落接触,周而复始地进行上述过程,这也是银杀菌持久性的原因。
[0066]
原位还原制备纳米银过程中,对ag+还原作用有两部分,一是加入的还原剂柠檬酸三钠,另一部分是pei分子中的氨基。
[0067]
实施例5
[0068]
表观深度是指不透明固体物质的颜给予人们的直观深度感觉。
[0069]
织物表观深度值常用库贝耳卡
·
蒙克(kubela-munk)函数值k/s值来表示。k/s值越大,颜越深,即有物质浓度越高;k/s值越小,颜越浅,有物质的浓度越低。
[0070]
通过对织物表观深度k/s测试,间接表征纳米银在织物表面原位还原的均匀性能。
[0071]
测试织物k/s 20次,计算其标准差。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是离均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即: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用σ表示。标准差也被称为标准偏差,或者实验标准差,在概率统计中最常使用作为统计分布程度上的测量依据。其公式如下:
[0072][0073]
20次织物k/s值:
[0074]
5.9055.9956.0116.0176.0695.9616.0936.0845.9236.0096.0906.0586.0296.0696.0176.0946.0765.9615.9715.952
[0075]
通过计算,σ=0.05936,数值较小,说明织物表面纳米银分布较为均匀。
[0076]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织物表观深度k/s测试图,也可以看出,织物表面纳米银分布较为均匀。
[0077]
柠檬酸钠具有还原性是由于“活泼亚甲基”的特殊结构导致其具有还原性。亚甲基(-ch2-)上的h原子在相邻两个羰基上的氧的电负性作用下,电子云密度大幅度下降,接近质子化状态,因此活性较大,具有失去电子的能力,当柠檬酸盐与ag+存在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最终生成丙酮-1,3-二羧酸、二氧化碳和纳米银,反应式如图5-(b)。pei分子中氨基上的n含有孤对电子,对ag+有很强的络合能力,且孤对电子对能够为ag+的还原提供电子来源,且伯氨基、仲氨基和叔氨基均有一定还原性,但伯氨基还原能力较后两者强,因此,对纳米银的制备起到一定的还原作用,其反应机理如图5-(c)。
[0078]
植酸分子中含有六个磷酸基(12个游离的氢),很容易与多价离子结合发生络合反应,可以形成不溶于水的络合物。利用植酸这一特性,在织物pei/pa的阻燃整理基础上,植酸软模板控制下,于织物表面原位生长纳米银,从而制备出阻燃抗菌多功能纺织品,为棉织物多功能整理提供一种新思路。
[0079]
本发明原位还原制备纳米银过程中,对ag
+
还原作用有两部分,一是加入的还原剂柠檬酸三钠,另一部分是pei分子中的氨基,柠檬酸钠具有还原性是由于“活泼亚甲基”的特殊结构导致其具有还原性,pei分子中氨基上的n含有孤对电子,对ag
+
有很强的络合能力,且孤对电子对能够为ag
+
的还原提供电子来源,对纳米银的制备起到还原作用,柠檬酸三钠和pei分子协同作用,制得的纳米银阻燃织物表面的纳米颗粒的粒径较小、分布更均匀,抑菌效果和耐水洗性均能达到更佳效果。
[0080]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棉织物放入聚乙烯亚胺pei和交联剂eh的混合液中,处理1~2h,使pei在纤维表面达到吸附平衡后,织物轧烘、烘干、焙烘,制得预处理织物;将预处理织物放在eh溶液,ph=2的植酸溶液中,浸渍、分别二浸二轧、烘干,水洗使织物近中性,烘干,制得阻燃织物;将阻燃织物在室温下浸渍硝酸银溶液,随后放入柠檬酸三钠溶液中处理,取出织物,水洗,烘干,制得原位生长纳米银阻燃织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亚胺pei和交联剂eh的混合液,其中,聚乙烯亚胺pei的质量浓度为10%,交联剂eh的质量浓度为10%,溶剂为水。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1~2h,其中,处理温度为45℃。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轧烘、烘干、焙烘,制得预处理织物,其中,织物轧烘带液率为80%,烘干温度为80℃,焙烘温度为120℃,焙烘时间为2min。5.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h溶液、植酸溶液,其中,植酸浓度为0.4mol/l,eh浓度为5%,溶剂为水。6.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二浸二轧、烘干,其中,浸渍时间为15min,二浸二轧带液率为80%,烘干温度为80℃。7.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洗使织物近中性,烘干,其中,水洗通过0.01mol/l碳酸钠水溶液水洗,烘干温度为80℃。8.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阻燃织物在室温下浸渍硝酸银溶液,其中,硝酸银溶液浓度为0.1mol/l,浸渍时间为1h,浴比为1:30。9.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后放入柠檬酸三钠溶液中处理,其中,柠檬酸三钠溶液浓度为10g/l,处理温度为90℃,处理时间为30min。10.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制得的原位生长纳米银阻燃织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植酸耐久阻燃棉织物的纳米银抗菌整理方法,将棉织物放入聚乙烯亚胺PEI和交联剂EH的混合液中,处理1~2h,使PEI在纤维表面达到吸附平衡后,织物轧烘、烘干、焙烘,制得预处理织物;将预处理织物分别放在EH溶液、pH=2的植酸溶液中,浸渍、二浸二轧、烘干,水洗使织物近中性,烘干,制得阻燃织物;将阻燃织物在室温下浸渍硝酸银溶液,随后放入柠檬酸三钠溶液中处理,取出织物,水洗,烘干,制得原位生长纳米银阻燃织物。本发明基于PEI/PA阻燃织物,在其表面原位生长纳米银,改善纳米银颗粒团聚及后整理不均匀等问题,提高耐水洗性,赋予织物阻燃抗菌性能。赋予织物阻燃抗菌性能。赋予织物阻燃抗菌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

周青青 陈嘉毅 吕景春 黄益 邵建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盐城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

2021.11.18

技术公布日:

2022/10/27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1:09: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93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织物   阻燃   纳米银   棉织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