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资源评价论文

1风景资源的定义
风景资源(scenery resource )又称景源、景观资源、风景名胜资源、风景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引起人们进行审美与游览活动,可以作为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总称。风景资源内涵包括基础性、吸引性、开发性、物质性和时空性。其特点包括广域性、区域性、不可移动性、文化性和永续性。
2风景资源分类
2.1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共有6类,74种基本类型。6类指: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
2.2旅游资源分类分级分态系统:共有3个景系,10个景类、98个景型。3个景系指:自然景系、人文景系、服务景系。10个景类指: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气候生物景类、其他自然景类、历史遗产景类、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抽象人文吸引物景类、其他人文景类、旅游服务景类、其他服务景类。
2.3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共有3个层次,8个主类、34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3个层次
指: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8个主类指: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2.4风景资源调查内容分类:包含自然景源与人文景源。
2.4.1天景
日月星光;虹霞蜃景;风雨阴晴;气候景象;自然声象;云雾景观;冰雪霜露;其他天景。
2.4.2地景
大尺度山地;山景;奇峰;峡谷;洞府;石林石景;沙景沙漠;火山溶岩;蚀余景观;洲岛屿礁;海岸景观;海底地形;地质珍迹;其他地景。
2.4.3水景
泉井;溪流;江河;湖泊;潭池;瀑布跌水;沼泽滩涂;海湾海域;冰雪冰川;其他水景。
2.4.4生景
森林;草地草原;古树名木;珍稀生物;植物生态类;动物栖息地;物候季相景观;其他生物景观。
2.4.5园景
历史名园;现代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庭宅花园;专类游园;陵园墓园;其他园景。
2.4.6建筑
风景建筑;民居宗祠;文娱建筑;商业服务建筑;宫殿衙署;宗教建筑;纪念建筑;工交建筑;工程构筑物;其他建筑。
2.4.7胜迹
遗址遗迹;摩崖题刻;石窟;雕塑;纪念地;科技工程;游娱文体场地;其他。
2.4.8风物
节假庆典;民族民俗;宗教礼仪;神话传说;民间文艺;地方人物;地方物产;其他风物。
3风景资源评价的原则和步骤
3.1风景资源评价原则
3.1.1风景资源评价必须在真实资料的基础上,把现场踏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实事求是的进行。
3.1.2风景资源评价应采取定性概括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景源的特征。
3.1.3根据风景资源的类别及其组合特点,应选择适当的评价单元和评价指标,对独特或濒危景源,宜作单独评价。
3.2风景资源评价步骤
3.2.1景源调查。
3.2.2景源筛选与分类。
3.2.3景源评分与分级。
3.2.4评价结论等。
4风景资源评价的指标与分级标准
4.1评价指标
风景资源评价单元应以景源现状分布图为基础,根据规划范围大小和景源规模、内容、结构及其游赏方式等特征,划分若干层次的评价单元,并作出等级评价。在省域、市域的风景区体系规划中,应对风景区、景区或景点作出等级评价。
在风景区的总体、分区、详细规划中,就对景点或景物作出等级评价。风景资源评价应对所选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评价指标的选择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风景区或部分较大景区进行评价时,宜选用综合评价层指标。
2)对景点或景进行评价时,宜选用项目评价层指标。
3)对景物进行评价时,宜在因子评价层指标中选择。
4.2评价标准
风景资源分级标准,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景源评价分级必须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五级。
2)根据景源评价单元的特征,及其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分值和吸引力范围,评出风景资源等级。
3)特级景源应具有珍贵、独特、世界遗产价值和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
4)一级景源应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著名和有省际吸引力。
5)二级景源应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在省内外闻名和有省际吸引力。
6)三级景源应具有—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相关地区的吸引力。
7)四级景源应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地的吸引力。
风景资源评价结论应由景源等级统计表、评价分析、特征概括等三部分组成。评价分析应表明主要评价指标的特征或结果分析;特征概括应表明风景资源的级别数量、类型特及其综合特征。
5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和方法
5.1专家学派
专家学派的指导思想是认为凡是符合形式美的原则的风景都具有较高的 风景质量。所以,风景评价工作都由少数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来完成。它把 风景用四个基本元素来分析,即:线条,形体,彩和质地。强调诸如多样 性,奇特性,统一性等形式美原则在决定风景质量分级时的主导作用。另外, 专家学派还常常把生态学原则作为风景质量评价的标准。所以,Daniel 和 Vining (1983)又把专家学派分为生态学派和形式美学派。
最早采用专家学派思想进行风景评价及其规划工作的当推 Lewis 等人 (如 Lewis 1964),而以 Litton 等人对专家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该 学派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最典型地表现在 Litton 等人的研究中(如 Litton 1968, 1974, 1979; Litton 和 Tetlow 1978, M
agill 和 Litton 1986〕。专家途径直接为 土地规划、风景管理及有关法令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近 20 多年来在英、 美诸国的风景评价研究及实践中,一直占有统治地位,并已被许多官方机构 所采用,如:美国林务局的风景管理系统 VMS(Visual Management System) (USDA, Forest Servce 1976, Bacon 1979 等),美国土地管理局的风景资源管理 VRM (Visual Resources Management) (USDI, BLM 1984, 1986, Ross 1979 等); 美国土壤保护局的风景资源管理 LRM (Landscape Resources Management) (USDA, SCS 1978, Schauman 和 Adams 1979);联邦公路局的视觉污染评价 VIA (Visual Impact Assessment) (3 1986) 还有加拿大林务部门的有关风景评 价及管理系统 (如 Canada 1981) 以上各管理系统都是专家学派的思想和研 究方法的具体体现,但由于各个部门的性质及管理对象有所不同,各个风景 评价及管理系统也各有自己的特点。美国林务局的 VMS 系统和土地管理局的 VRM 系统主要适用于自然风景类型,主要目的是通过自然资源(包括森林, 山川,水面等)的风景质量评价,制定出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的措施;美国土 壤保护局的 LRM 系统则主要以乡村,郊区风景为对象;而公路局的 VIA 系 统则适合于更大范围的风景类型,主要目的是评价人的活动(建筑施工,道 路交通等等)对风景的破坏作用,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风景资源等。
5.2心理物理学派
该学派的主要思想是把风景与风景审美的关系理解为刺激--反应的关 系,于是,把心理物理学的信号检测方法应用到风景评价中来,通过测量公 众对风景的审美态度,得到一个反映风景质量的量表,然后将该量表与各风 景成份之间建立起数学关系。所以,心理物理学的风景评价模型实际上分两 个部分:一是测量公众的平均审美态度,也即风景美景度;另一部分是对构 成风景的各成份的测量,而这种测量是客观的。审美态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 (俞孔坚 1986)目前公认为较好的有两种。其一是评分法,SBE 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procedure),它由 Daniel 等人创立(如:Daniel 和 Boster 1976), 该方法以 Torgerson(1958)的归类评判法(Law of Categorical Judgment)为依据,让被试者按照自己的标准,给每一风景(常以幻灯为媒介)进行评 分(0-9),各风景之间不经过充分的比较;另一种审美态度测量法则以Thurston(1959)的比较评判法为基础,由 Buhyoff 等人发展起来,被称作 LCJ 法(Law of Comparative Judgment) (如:Buhyoff Leuschner 1978, Buhyoff 等 1980),该方法主要通过让被试者比较一组风景(照片或幻灯)来得到一个美 景度量表。从数学角度上看,SBE 法和 LCJ 法并没有根本的区别(Hull 等 1984)。至于风景构成成份的测量,也有多种方法,以下在结合具体例子时, 再作介绍。
5.3认知学派
以上介绍的两大学派(专家学派和心理物理学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都是通过测量各构成风景的自然成份(如植被、山体、水体等)来评价风景 质量(当然,在评价的标准上各有不同),认知学派则不然,它把风景作为 人的生存空间,认识空间来评价。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及情感反应上的意义; 试图用人的进化过程及功能需要去解释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该学派的源头 一直可以追溯到 18 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 E. Burke(1729-1787),他认为"崇高"和"美"感是由人的两类不同情欲引起的,其中一类涉及人的"自身保存", 另一类则涉及人的"社会生活"。前者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才表现出来,与痛 苦、危险等紧密相关,是"崇高"感的来源;后者则表现为人的一般社会关系 和繁衍后代的本能,这是"美"感的来源。(见朱光潜 1986, Brown 等 1986)。 但是,直到本世纪 70 年代中期,这种美学思想才在风景美学领域里得到系统 的发展,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也即所谓风景美学的认知学派。 对该学派发展影响较大的首先是 70 年代中期英国地理学家 Appleton 的"了望 --庇护"理论(见纽拜(英)1978, Kaplan,S.1979a,Brown 等 1986),该理 论在分析了大量风景画的基础上,指出,人在风景审美过程中,总是以"猎人 ""猎物"的双重身份出现的,作为一个"猎人"他需看到别人,作为一个"猎物" 他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
也就是说,人们总是用人的生存需要来解释、评价 风景的。几乎在同时,Kaplan, S. 也以进化论为前提,以人的生存需要出发, 提出了风景信息的观点,相继提出并完善了他的风景审美理论模型(Kaplan, S. 1973, 1975, 1979, 1979a;Brown 等 1986),他认为,人为了生存的需要和为了 生活得更安全、舒适,他必须了解其生活的空间和该空间以外的存在,他必 须不断地去获取各种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去判断和预测面临着的和即将面 临着的危险,也正是凭借这些信息,去寻求更适合于生存的环境。所以,在 风景审美过程中,他既要风景具有可以被辩识和理解的特性——"可解性 "(Making sense)又具有可以不断地被探索和包含着无穷信息的特性——"可索 性"(Involvement), 如果这两个特性都具备,则风景质量就高。Kaplan 又把这 两个特性分别在二维、三维空间中进行了扩展,于是形成了四维量的风景审 美理论模型:
5.4经验学派
与专家学派相比,心理物理学派和认知学派(心理学派)都在一定程度 上肯定了人在风景审美评判中的主观作用,而经验学派则几乎把人的这种作 用提到了绝对高度,把人对风景审美评判看作是人的个性及其文化、历史背 景,志向与情趣的表现。所以,经验学派的研
究方法一般是考证文学艺术家 们的关于风景审美的文学,艺术作品,考察名人的日记等等来分析人与风景 的相互作用及某种审美评判所产生的背景。同时,经验学派也通过心理测量、 调查、访问等方式,记述现代人对具体风景的感受和评价,但这种心理调查 方法同心理物理学常用的方法是不同的,在心理物理学方法中被试着只需就 风景打分或将其与其它风景比较即可,而在经验学派的心理调查方法,被试 不是简单地给风景评出好劣,而要详细地描述他的个人经历、体会,及关于某风景的感觉等等。其目的也不是为了得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风景美景度 量表,而是为了分析某种风景价值所产生的背景、环境。
5.5四大派系的比较
以上简要介绍了风景评价及风景美学研究的四大学派,其中专家学派势 力较大,主要由专业风景规划师,及资源保护工作者所推动而发展;心理学 派也不甘示弱,自 70 年代中后期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大有压倒专家学派的 气势,其主要推动者是环境心理及行为科学家和森林科学专家;认知学派异 军突起,由 70 年代的理论研究开始,80 年代初便大踏步地走出书房,开始向 风景规划及管理的具体实践迈进,在这里,心理及行为科学家、地理学家都 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至于经验学派虽说长期以来一直被挤于一隅,却也有天 时地利,
它稳扎稳打,又有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为粮食,故终不失弹丸之地。 下面主要从可靠性、灵敏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4 个方面简要地比较一下各学 派的风景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专家学派的风景评价方法最突出和优点就在于它的实用性,长期以来, 在土地利用规划、风景规划以及风景管理等各个领域里,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深入人心的 VRM 和 VMS 风景管理系统就是该学派风景评价方法的具体体 现。但是,少数专家,从假设出发,以形式美原则及有关生态学原则为依据 的风景评价,到底有多大的可靠性?一系列粗略的分类,分级又有多大的的 灵敏性和有效性?该方法本身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而无论从理论和经验上讲, 风景质量与"基本元素"(线、形、、质)和"多样性""特异性"等之间并没有 显著一致的相关性(如 Kaplan, R. 1985),对该学派风景评价方法的批评也越来 越多(如 Kaplan,S.1979, 1979a;Kaplan, R. 1985; Ulrich,1986)。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18: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930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风景   评价   资源   学派   景观   方法   景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