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

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
1 施工工艺
下料→布管→穿筋→安锚具→张拉→灌浆→切筋
2 施工要点
⑴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由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下列因素:结构的孔道长度、锚夹具厚度、千斤顶长度、弹性回缩值和张拉身长值等。
1)钢丝下料与编束:消除应力钢丝放开后是直的,可直接下料。钢丝下料时如发现钢丝表面有机械损伤,应随时剔除。
     采用镦头锚具时,钢丝的等长要求较严。同束钢丝下料长度的相对差值(指同束最长与最短钢丝之差)不应大于L/5000,且不得大于5mmL钢丝下料长度)。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钢丝下料可用钢管限位法或用牵引索状态下进行。钢管固定在木板上,钢管内径比钢丝直径大35mm,钢丝穿过钢管至另一端角铁限位器时,用DL10型冷镦器的切断装置切断。限位器与切断器切口的距离,即为钢丝的下料长度。
  为保证钢丝束两端钢丝的排列顺序一致,穿束与张拉时不致紊乱,每束钢丝都必须进行编束。随着所用锚具形式不同,编束方法也有差异。
     采用镦头锚具时,根据钢丝分圈布置的特点,首先将内圈和外圈钢丝分别用铁丝顺序编扎,然后将内圈钢丝放在外圈钢丝内扎牢。为了简化钢丝编束,钢丝一端可直接穿入锚环,另一端距端部约20cm处编束,以便穿锚板时钢丝不紊乱。钢丝束的中间部分可根据长度适当编扎几道。
     采用钢质锥形锚具时,钢丝编束可分为空心束和实心束两种,但都需要圆盘梳理顺钢丝,并在距钢丝端部510cm处编扎一道,使张拉分丝时不致紊乱。采用空心束时,每隔1.5m放一个弹簧衬圈。其优点是束内空心,灌浆时每根钢丝都被水泥浆包裹,钢丝束的握裹力好,但钢丝束外径大,穿束困难,钢丝受力也不匀。采用实心束可简化工艺,减少孔道摩擦损失。为了检查实心束的灌浆效果,在灌浆后凿开孔道,发现水泥浆较饱满,钢丝未裸露,同时试验结果表明实心束的握裹力也是足够的。
    2)钢绞线下料与编束:钢绞线的盘重、卷小、弹力大,为了防止在下料过程中钢绞线紊乱或弹出伤人,事先应制作一个简易铁笼。下料时,将钢绞线盘卷装在铁笼内,从盘卷中央逐步抽出,较为安全。
    钢绞线的下料宜用砂轮切割机切割,不得采用电弧切割。砂轮切割机有手提式及固定式两种,国内已有定型产品。用砂轮切割机下料具有操作方便、效率高、切口规则无毛刺等优点,尤其适合现场使用。
    钢绞线的编束用20  铁丝绑扎,间距11.5m。编束时应先将钢绞线理顺,并尽量使各根钢绞线松紧一致。如单根穿入孔道,则不编束,但应编号。
    钢绞线固定端锚具组装(表4-50
    1)挤压锚具组装(图4-18
      4-50    固定端锚具构造尺寸
规格
3
4
5
67
9
12
19
27
31
A
120
150
170
200
220
250
300
350
350
Bmin
180
240
300
380
440
500
720
860
860
C
110
110
110
120
120
135
135
135
135
D
200
250
250
250
300
300
360
360
360
φE
130
190
210
210
240
240
270
270
290
 挤压模内腔要保持清洁,每次挤压后都要清理一次,并涂抹石墨或油膏;使用硬钢丝螺旋圈时,各圈钢丝应并拢,其一端应与钢绞线平齐,否则锚固不牢;挤压套装在钢绞线端头挤压时,钢绞线、挤压模与钢绞线应在同一中心线上,以
免挤压套被卡住; 挤压时压力应均匀,应不停顿挤过;挤压模磨损后,锚固头直径不宜超差0.3mm
    2)压花锚具成型,其构造见图4-19
目前常用的压花锚具为多根钢绞线H型固定端锚具,其构造见图4-20
(3)预留孔道的规定波纹管起吊用专门的尼龙软吊索,禁止使用钢丝绳,以免损伤波纹管。
预留孔道的尺寸与位置应符合图纸要求,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钢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
波纹管应密封良好并有一定的轴向刚度,接头应严密,不得
漏浆。接头的常规做法见4-21
固定波纹管的钢筋井架间距不宜大于0.8m,曲线孔道宜加密
4-22)。
灌浆孔间距:预埋波纹管不宜大于30m,曲线孔道的曲线波峰部位宜设置泌水管。具体做法见4-23
当铺设已穿有预应力筋的波纹管或其他金属管道时,严禁电火花损伤管道内的预应力筋。
孔道成形后,应立即逐孔检查,发现堵塞,应及时疏通。
预应力筋穿入孔道
1)穿束时机:根据穿束与浇筑混凝土之间的先后关系,可分为先穿束(先穿束后装管、 先装管后穿束和二者组装后放入)和后穿束两种。
    2)根据一次穿入数量,可分为整束穿和单根穿。钢丝束应整束穿;钢绞线优先采用整束穿。穿束工作可由人工、卷扬机和穿束机进行。
    3)人工穿束可利用起重设备将预应力筋吊起,工人站在脚手架上逐步穿入孔
内。束的前端应扎紧并裹胶布,以便顺利通过孔道。对多波曲线束,宜采用特制的牵引头,工人在前头牵引,后头推送,用对讲机保持前后二端同时用力。对长度小于等于50m的二跨曲线束,人工穿束还是较方便。
    4)用卷扬机穿束,主要用于超长束、特重束、多波曲线束等整束穿的情况。卷扬机的速度宜慢些(每分钟约10m),电动机功率为1.52.0kW。束的前端应装有穿束网套或特制的牵引头。
穿束网套可用细钢丝绳编织。网套上端通过挤压方式装有吊环,使用时将钢绞线穿入网套中(到底),前端用铁丝扎死,顶紧不脱落即可。
    用穿束机穿束适用于大型桥梁与构筑物整束穿钢绞线的情况。
    ⑸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1)张拉操作台搭设。
 高空张拉预应力筋时,应搭设可靠的操作平台。张拉操作台应能承受操作员与张拉设备的重量,并装有防护栏杆。为了减轻操作平台的负荷,张拉设备应尽量移至靠近的楼板上,非操作人员不得停留在操作平台上。
    2)浇筑混凝土前,预应力筋已穿入孔道,端头应包扎,以防浇筑时水泥浆洒到预应力筋端头;张拉前要先清除干净,以免出现滑丝现象。
(6)根据预应力筋张拉锚固体系不同,安装锚具与张拉设备
1)粗钢筋螺杆锚固体系:应事先选择配套的张拉头,将垫板与螺母安装在构件端头,但应注意垫板的排气槽不得装反。
    2)钢丝束锥形锚固体系:由于钢丝沿锚环周边排列且紧靠孔壁,因此安装钢质锥形锚具时必须严格对中,钢丝在锚环周边应分布均匀。
    3)钢丝束镦头锚固体系:由于穿束关系,其中一端锚具要后装并进行镦头。配套的工具式拉杆与连接套筒应事先准备好;此外,还应检查千斤顶的撑脚是否适用。
4)钢绞线束夹片锚固体系:安装锚具前,应清除钢绞线夹持段的表面浮锈和砂尘,将锚垫板喇叭管内的混凝土清理干净,以减少摩擦损失。
安装锚圈时,应让其完全进入锚垫板上的凹槽,以免张拉时锚圈产生移动。
夹片式锚具安装前,务必使各根预应力筋平顺,至少在距端部1.52.0m的长度内不扭绞
交叉。夹片锚具安装时,表面应保持干净;锚板的位置与角度要准确;夹片应采用套管打紧,缝隙均匀,并外露一致,避免在张拉过程中,夹片跟进时因夹片不平使两个夹片受力不匀。
限位板应根据千斤顶外径和锚具尺寸选择。
千斤顶安装时,工具锚应与前端工作锚对正,使工具锚与工作锚之间的各根钢绞线相互平行,不得扭绞错位。
千斤顶顶推中心应与钢绞线中心、孔道中心“三线重合”,否则将使顶推偏心,导致张拉损失严重。
5)安装张拉设备时,对直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重合;对曲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末端的切线重合。
    ⑺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特点、预应力筋形状与长度,以及施工方法的不同,可采用以下几种预应力筋张拉方式:
    1)一端张拉方式;适用于长度小于等于30m的直线预应力筋与锚固损失影响长度LfL/2
L为预应力筋长度)的曲线预应力筋;张拉端宜分别设置构件的两端。
    2)两端张拉方式:适用于长度大于30m的直线预应力筋与锚固损失影响长度Lf<L/2的曲线预应力筋。当张拉设备不足或由于张拉顺序安排关系,也可先在一端张拉完成后,再移至另端张拉,补足张拉力后锚固。
3)分批张拉方式:对配有多束预应力筋的构件、结构分批进行张拉的方式。由于后批预应力筋张拉所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对先批张拉的预应力筋造成预应力损失,所以先批张拉的预应力筋张拉力应加上该弹性压缩损失值或将弹性压缩损失平均值统一增加到每根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内。
    4)分段张拉方式:在多跨连续梁板分段施工时,通长的预应力筋需要逐段
进行张拉的方式。对大跨度多跨连续梁,第一段混凝土浇筑与预应力筋张拉锚固,第二段预应力筋利用锚头连接器接长,以形成通长的预应力筋。
    5)分阶段张拉方式:分级张拉、分级锚固应根据计算伸长值,将张拉过程分为若干次,每次均实施一轮张拉锚固工艺,每一轮的初始油压即为上一轮的最终油压,每一轮的拉力差应取相同值,以便张拉控制,一直到最终油压值锚固。
    6)补偿张拉方式:在早期预应力损失基本完成后,再进行张拉的方式。采用这种补偿张拉,可克服弹性压缩损失,减少钢材应力松弛损失,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等,以达到预期的预应力效果。此法在水利工程与贮存岩土锚杆中应用较多。
    ⑻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使混凝土不产生超应力、构件不扭转与侧弯、结构不变位,因此,对称张拉是一项重要原则。同时,还应考虑到尽量减少张拉设备的移动次数。
混凝土屋架预应力冷拉钢筋的施工冷拉Ⅱ级钢筋系由Ⅱ级热轧钢筋经冷拉而成。首先,在进行预应力钢筋的接长时宜将伸长率相近的钢筋接在一起。
对于18m及以下的屋面梁、屋架,采用一端为螺纹端杆,一端为帮条锚具;18m以上两端均采用螺纹端杆。
螺纹端杆与钢筋的焊接应在钢筋冷拉之前进行,而帮条锚具的焊接可在冷拉之后进行。
钢筋的冷拉采用双控法,控制应力为4500kg/cm2,冷拉率为不大于5.5%。如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应查明原因后采取措施。
冷拉后的钢筋应妥善保存,防止生锈。
对于平卧重叠构件张拉,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屋架等构件一般在施工现场平卧重叠制作,重叠层数为34层。其张拉顺序宜先上后下逐层进行。为了减少上下层之间因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可逐层加大张拉力。
 高强钢丝束与Ⅱ级冷拉钢筋由于张拉控制应力不同,在相同隔离层的条件下,所需的超张拉力不同。Ⅱ级冷拉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较低,其所需的超张拉力百分数比高强钢丝束大。
    ⑽预应力筋的张拉操作程序  主要根据构件类型、张拉锚固体系,松弛损失取值等因素确定。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设计时松弛损失按一次张拉程序取值: 0 1.0Pj锚固       
    2)设计时松弛损失按超张拉程序取值: 0 1.05Pj 1.0Pj锚固
       3)设计时松弛损失按超张拉程序,但采用锥销锚具或夹片锚具:1.03Pj锚固
    以上各张拉操作程序,均可分级加载。对曲线束,一般以0.2Pj为量伸长起点,分二级加载(0.6 Pj1.0 Pj)或四级加载(0.40.60.81.0 Pj),每级加载均应量测伸长值。
    ⑾张拉伸长值校核。伸长值可以综合反映张拉力是否足够,孔道摩阻损失是否偏大,以及预应力筋是否有异常现象等。因此,对张拉伸长值的校核,要引起重视。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6.4.2条的规定:如实际伸长值比计算伸长值大于6%或小于6%,均应暂停张拉,在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此外,在锚固时应检查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值,以免由于锚固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超过设计值。如实测的预应力筋内缩量大于规定值,则应改善操作工艺,更换锚具或采取超张拉办法弥补。
    ⑿张拉注意事项
    1)锚具安装到位后,应及时张拉,以防因锈蚀而产生滑丝、断丝现象。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20: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899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预应力   钢丝   损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