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著录项
  • CN202210638990.6
  • 20220607
  • CN115239263A
  • 20221025
  •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 付美;李晓萌
  • G06Q10/10
  • G06Q10/10 G06Q10/06 G06Q50/26

  •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东路1号10层
  • 北京(11)
  • 北京嘉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杨波
摘要
本公开涉及碳排放管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并获取管理者基于初始碳排放配额制定的履约通知书;发送履约通知书至目标控排企业端;获取目标控排企业端发送的履约申请,以使管理者对履约申请进行审核;获取审核结果,当审核结果为通过时,确定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为已履约,生成审核通过指令并发送至目标控排企业端;当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生成审核未通过原因并发送至目标控排企业端,以提醒目标控排企业履约申请未通过。本公开提高了对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的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应用于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管理者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并获取管理者基于所述初始碳排放配额制定的履约通知书,其中,所述履约通知书包括所述初始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配额履约规则;

发送所述履约通知书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

获取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发送的履约申请,以使所述管理者对所述履约申请进行审核,其中,所述履约申请包括经核准的碳排放量和抵消量;

获取审核结果,当所述审核结果为通过时,确定所述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为已履约,生成审核通过指令并发送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当所述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生成审核未通过原因并发送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以提醒目标控排企业所述履约申请未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反馈的确认收到所述履约通知书的指令;

当所述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返回至所述获取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发送的履约申请的步骤继续执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确认收到所述履约通知书的指令时,发出报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包括:

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历史数据集,并基于所述历史数据集,确定年度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以便于所述管理者基于所述年度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确定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其中,所述历史数据集包括历史年度能耗量数据集和历史年度碳排放量数据集;

获取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并基于所述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和预设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分配规则,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其中,所述生产管理数据包括能耗数据和碳排放数据;

基于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从时间、区域、行业、控排企业名称中的至少一个维度对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到统计与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统计与分析结果,展示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包括:

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能耗数据;

基于各个所述控排企业的能耗数据和预设的碳排放转换规则,计算各个所述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量,得到所有控排企业的碳排放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管理数据还包括履约率,所述履约率是基于已履约数和应履约的总数计算得到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发送的查询请求,基于所述查询请求,发送目标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以使目标控排企业查看其对应的生产管理数据。

9.一种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应用于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理者端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并获取管理者基于所述初始碳排放配额制定的履约通知书,其中,所述履约通知书包括所述初始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配额履约规则;

管理者端发送所述履约通知书至目标控排企业端;

目标控排企业端接收所述履约通知书,并发送确认收到所述履约通知书的指令至管理者端;

目标控排企业端发送履约申请至管理者端,以使所述管理者对所述履约申请进行审核,并将所述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确定为审核中,其中,所述履约申请包括经核准的碳排放量和抵消量;

管理者端获取所述履约申请,以使所述管理者对所述履约申请进行审核;

管理者端获取审核结果,当所述审核结果为通过时,确定所述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为已履约,生成审核通过指令并发送至目标控排企业端;当所述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生成审核未通过原因并发送至目标控排企业端,以提醒目标控排企业所述履约申请未通过;

在获取所述审核通过指令后,目标控排企业端将所述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确定为已通过;在获取所述审核未通过原因后,目标控排企业端将所述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确定为未通过。

10.一种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并获取管理者基于所述初始碳排放配额制定的履约通知书,其中,所述履约通知书包括所述初始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配额履约规则;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发送所述履约通知书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

申请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发送的履约申请,以使所述管理者对所述履约申请进行审核,其中,所述履约申请包括经核准的碳排放量和抵消量;

审核结果判断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审核结果,当所述审核结果为通过时,确定所述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为已履约,生成审核通过指令并发送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当所述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生成审核未通过原因并发送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以提醒目标控排企业所述履约申请未通过。

11.一种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理者端,所述管理者端被配置为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并获取管理者基于所述初始碳排放配额制定的履约通知书,其中,所述履约通知书包括所述初始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配额履约规则;发送所述履约通知书至目标控排企业端;

目标控排企业端,所述目标控排企业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履约通知书,并发送确认收到所述履约通知书的指令至管理者端;发送履约申请至管理者端,以使所述管理者对所述履约申请进行审核,并将所述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确定为审核中,其中,所述履约申请包括经核准的碳排放量和抵消量;

所述管理者端还被配置为获取所述履约申请,以使所述管理者对所述履约申请进行审核;获取审核结果,当所述审核结果为通过时,确定所述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为已履约,生成审核通过指令并发送至目标控排企业端;当所述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生成审核未通过原因并发送至目标控排企业端,以提醒目标控排企业所述履约申请未通过;

所述目标控排企业端还被配置为在获取所述审核通过指令后,目标控排企业端将所述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确定为已通过;在获取所述审核未通过原因后,目标控排企业端将所述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确定为未通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碳排放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是指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因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需要对控排企业的碳排放进行管理,通过赋予各企业初始碳排放配额,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企业拥有的碳排放配额的来源包括主管机构给企业分配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和从碳排放权市场交易获得的碳排放配额。碳排放配额的交易主要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使企业能够完全履行自己的碳排放义务,对初始碳排放配额分配形成补充。对控排企业的初始碳排放配额进行分配后,还需要主管机构对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履约进行管理,以实现对控排企业的履约情况进行监督,并能够方便控排企业顺利完成履约,才能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受到有效控制。现有技术中,缺乏智能化的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导致对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的效率较低。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智能化的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导致对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应用于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管理者端,包括: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并获取管理者基于初始碳排放配额制定的履约通知书,其中,履约通知书包括初始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配额履约规则;发送履约通知书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获取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发送的履约申请,以使管理者对履约申请进行审核,其中,履约申请包括经核准的碳排放量和抵消量;获取审核结果,当审核结果为通过时,确定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为已履约,生成审核通过指令并发送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当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生成审核未通过原因并发送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以提醒目标控排企业履约申请未通过。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应用于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包括:管理者端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并获取管理者基于初始碳排放配额制定的履约通知书,其中,履约通知书包括初始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配额履约规则;管理者端发送履约通知书至目标控排企业端;目标控排企业端接收履约通知书,并发送确认收到履约通知书的指令至管理者端;目标控排企业端发送履约申请至管理者端,以使管理者对履约申请进行审核,并将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确定为审核中,其中,履约申请包括经核准的碳排放量和抵消量;管理者端获取履约申请,以使管理者对履约申请进行审核;管理者端获取审核结果,当审核结果为通过时,确定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为已履约,生成审核通过指令并发送至目标控排企业端;当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生成审核未通过原因并发送至目标控排企业端,以提醒目标控排企业履约申请未通过;在获取审核通过指令后,目标控排企业端将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确定为已通过;在获取审核未通过原因后,目标控排企业端将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确定为未通过。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装置,包括: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并获取管理者基于初始碳排放配额制定的履约通知书,其中,履约通知书包括初始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配额履约规则;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发送履约通知书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申请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发送的履约申请,以使管理者对履约申请进行审核,其中,履约申请包括经核准的碳排放量和抵消量;审核结果判断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审核结果,当审核结果为通过时,确定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为已履约,生成审核通过指令并发送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当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生成审核未通过原因并发送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以提醒目标控排企业履约申请未通过。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包括:管理者端,管理者端被配置为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并获取管理者基于初始碳排放配额制定的履约通知书,其中,履约通知书包括初始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配额履约规则;发送履约通知书至目标控排企业端;目标控排企业端,目标控排企业端被配置为接收履约通知书,并发送确认收到履约通知书的指令至管理者端;发送履约申请至管理者端,以使管理者对履约申请进行审核,并将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确定为审核中,其中,履约申请包括经核准的碳排放量和抵消量;管理者端还被配置为获取履约申请,以使管理者对履约申请进行审核;获取审核结果,当审核结果为通过时,确定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为已履约,生成审核通过指令并发送至目标控排企业端;当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生成审核未通过原因并发送至目标控排企业端,以提醒目标控排企业履约申请未通过;目标控排企业端还被配置为在获取审核通过指令后,目标控排企业端将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确定为已通过;在获取审核未通过原因后,目标控排企业端将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确定为未通过。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公开实施例通过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并获取管理者基于初始碳排放配额制定的履约通知书,其中,履约通知书包括初始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配额履约规则;发送履约通知书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获取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发送的履约申请,以使管理者对履约申请进行审核,其中,履约申请包括经核准的碳排放量和抵消量;获取审核结果,当审核结果为通过时,确定目标控排企业的履约申请的状态为已履约,生成审核通过指令并发送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当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生成审核未通过原因并发送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以提醒目标控排企业履约申请未通过,能够实现对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履约的智能化管理,因此,提高了对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的效率。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应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公开。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公开的描述。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应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该应用场景可以包括管理者端、目标控排企业端和第三方审计机构,其中,管理者端可以为web端(电脑端的网页版),目标控排企业端可以为APP端(手机软件端)或PC端(电脑端)。

管理者为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将目标控排企业的初始碳排放配额或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输入至管理者端,当政府部门将目标控排企业的初始碳排放配额输入至管理者端时,管理者端直接基于政府部门的输入确定目标控排企业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当政府部门将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输入至管理者端时,管理者端基于获取的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和预设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分配规则,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政府部门基于目标控排企业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制定履约通知书,并上传至管理者端,管理者端获取履约通知书并发送初始碳排放配额数据和履约通知书至目标控排企业端,目标控排企业端收到履约通知书后,反馈确认收到履约通知书的指令至管理者端,目标控排企业通过目标控排企业端查看履约通知书,并按照履约通知书的指示进行碳排放配额履约。在履约截止日期前,目标控排企业向第三方审计机构提交碳排放审计申请,其中,碳排放审计申请包括能耗数据、碳排放数据和抵消量,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其提交的碳排放审计申请进行审查并给出减排建议。目标控排企业根据减排建议进行节能项目申报或节能改造,之后重新让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审查,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审查并给出碳审计结论报告。目标控排企业将结论报告上传至目标控排企业端,目标控排企业端将结论报告发送至管理者端即提交履约申请。管理者端获取履约申请,政府部门通过管理者端查看履约申请即查看碳审计结论报告,并对碳审计结论报告进行审核,给出审核结果为通过或未通过,管理者端获取审核结果,当审核结果为通过时,确定目标控排企业的履约申请的状态为已履约,生成审核通过指令并发送至目标控排企业端,履约完成;当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生成审核未通过原因并发送至目标控排企业端,以提醒目标控排企业履约申请未通过。当目标控排企业端接收到未通过原因后,目标控排企业根据未通过原因进行修改,再次通过目标控排企业端提交履约申请,在达到履约截止日期之前,管理者端允许目标控排企业端多次提交履约申请,提交的履约申请通过上述中相同的审核流程进行审核,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管理者端、目标控排企业端和第三方审计机构的具体类型、数量和组合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的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可以由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管理者端执行。如图2所示,该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包括:

S201,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并获取管理者基于初始碳排放配额制定的履约通知书,其中,履约通知书包括初始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配额履约规则;

S202,发送履约通知书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

S203,获取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发送的履约申请,以使管理者对履约申请进行审核,其中,履约申请包括经核准的碳排放量和抵消量;

S204,获取审核结果,当审核结果为通过时,确定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为已履约,生成审核通过指令并发送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当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生成审核未通过原因并发送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以提醒目标控排企业履约申请未通过。

具体地,以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管理者端为例,管理者端基于管理者的输入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并获取管理者基于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制定的履约通知书,其中,履约通知书包括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配额履约规则;发送履约通知书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以使目标控排企业按照履约通知书的指示进行碳排放配额履约;获取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发送的履约申请,以使管理者对履约申请进行审核,其中,履约申请包括经第三方审计机构核准的碳排放量和抵消量;获取审核结果,当审核结果为通过时,确定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为已履约,生成审核通过指令并发送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当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生成审核未通过原因并发送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以提醒目标控排企业履约申请未通过。

这里,控排企业是指满足碳交易部门确定的纳入碳排放权交易标准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

目标控排企业指碳排放配额履约被管理者管理或审核监督的控排企业。

初始碳排放配额可以指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即管理者给企业分配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限额。

管理者指主管机构,可以为政府部门。

管理者通过管理者端对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履约进行管理,目标控排企业通过目标控排企业端进行碳排放配额履约。

履约通知书为管理者下达给目标控排企业的通告文书,包括履约的截止日期,便于目标控排企业根据履约通知书提交履约申请。

碳排放履约可以指基于第三方审计机构对控排企业进行审核,将其年度实际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所获得的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进行比较,初始碳排放配额有剩余者可以出售初始碳排放配额获利或留待下一年使用,超排企业则必须在市场上购买碳排放配额或抵消(例如用节能减排项目获得的碳减排量进行抵消),并按照管理者发送的履约通知书要求提交不少于其经核查确认排放量的排放配额或抵消量。

抵消量可以指核证自愿减排量,用来抵扣碳排放量。

履约申请还可以包括从碳排放权市场交易获得的碳排放配额。

示例性的,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者端选择目标控排企业、需要目标控排企业履约的碳排放年度和目标控排企业提报的截止日期,通过管理者端界面上的年度碳排放配额一栏输入需要目标控排企业履约的碳排放年度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通过管理者端界面上的上传通告文书一栏上传履约通知书。

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者端对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进行审核,管理者端界面上的企业报告一栏对应的内容为目标控排企业上传的与履约申请相关的结论报告,履约核定结果一栏对应的内容为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

目标控排企业可以通过目标控排企业端界面上的通告消息栏查看管理者发送的履约通知书(如节能监察通告下发消息)、初始碳排放配额(如碳排放配额通告下发消息)和履约申请的审核结果。

目标控排企业通过目标控排企业端界面上的审计报告状态一栏可以查看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当审核结果为通过时,审计报告状态为已通过。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并获取管理者基于初始碳排放配额制定的履约通知书,其中,履约通知书包括初始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配额履约规则;发送履约通知书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获取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发送的履约申请,以使管理者对履约申请进行审核,其中,履约申请包括经核准的碳排放量和抵消量;获取审核结果,当审核结果为通过时,确定目标控排企业的履约申请的状态为已履约,生成审核通过指令并发送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当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生成审核未通过原因并发送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以提醒目标控排企业履约申请未通过,能够实现对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履约的智能化和协同化管理,简化了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履约的流程,因此,提高了对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还包括:管理者端发送初始碳排放配额数据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还包括:管理者端接收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反馈的确认收到履约通知书的指令;当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返回至获取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发送的履约申请的步骤继续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包括:管理者端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历史数据集,并基于历史数据集,确定年度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以便于管理者基于年度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确定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其中,历史数据集包括历史年度能耗量数据集和历史年度碳排放量数据集;获取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并基于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和预设的碳排放配额分配规则,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

具体地,管理者端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历史数据集,并基于历史数据集,确定年度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并以可视化图表的形式展示年度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以便于管理者基于年度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确定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其中,历史数据集包括历史年度能耗量数据集和历史年度碳排放量数据集;获取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并基于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和预设的碳排放配额分配规则,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

这里,年度碳排放总量可以指所有控排企业的年度碳排放量之和,例如控排企业1、控排企业2和控排企业3的年度碳排放量之和。

能耗量数据集可以包括耗水量数据集、耗电量数据集、耗气量数据集、耗油量数据集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的,所有控排企业包括控排企业1、控排企业2和控排企业3,获取控排企业1过去十年的年度能耗量数据集(例如为1000吨、1100吨、1200吨、1300吨、1400吨、1500吨、1600吨、1700吨、1800吨和1900吨)、控排企业1过去十年的年度碳排放量数据集(例如为2000吨、2100吨、2200吨、2300吨、2400吨、2500吨、2600吨、2700吨、2800吨和2900吨)、控排企业2过去十年的年度能耗量数据集、控排企业2过去十年的年度碳排放量数据集、控排企业3过去十年的年度能耗量数据集和控排企业3过去十年的年度碳排放量数据集,并基于上述数据集,确定过去十年的年度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并以可视化图表的形式展示年度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以便于管理者基于年度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确定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即控排企业1的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控排企业2的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与控排企业3的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之和);获取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并基于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和预设的碳排放配额分配规则,分别确定控排企业1对应的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控排企业2对应的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和控排企业3对应的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

本公开实施例可以便于管理者基于年度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确定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并基于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自动确定目标控排企业的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提高了管理者分配初始碳排放配额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还包括:管理者端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其中,生产管理数据包括能耗数据和碳排放数据;基于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从时间、区域、行业、控排企业名称中的至少一个维度对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到统计与分析结果;基于统计与分析结果,展示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

具体地,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其中,生产管理数据包括能耗数据和碳排放数据;基于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从时间、区域、行业、控排企业名称中的至少一个维度对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到统计与分析结果;基于统计与分析结果,以可视化图表展示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

这里,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可以包括利用物联网技术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也可以包括从互联网、电力专网、移动网络、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平台中的至少一种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也可以包括基于控排企业的输入动作获取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包括:管理者端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能耗数据;基于各个控排企业的能耗数据和预设的碳排放转换规则,计算各个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量,得到所有控排企业的碳排放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管理数据还包括履约率,履约率是管理者端基于已履约数和应履约的总数计算得到的,例如,已履约数为30,未履约数为70,应履约的总数为100,那么履约率为30/100即3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还包括:当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确认收到履约通知书的指令时,管理者端发出报警信息。

这里,预设时间可以为48h、72h或10天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还包括:管理者端接收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发送的查询请求,基于查询请求,发送目标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以使目标控排企业查看其对应的生产管理数据。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的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可以由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执行,如图3所示,该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方法包括:

S301,管理者端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并获取管理者基于初始碳排放配额制定的履约通知书,其中,履约通知书包括初始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配额履约规则。

在本实施例中,管理者端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历史数据集,并基于历史数据集,确定年度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以便于管理者基于年度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确定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其中,历史数据集包括历史年度能耗量数据集和历史年度碳排放量数据集;获取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并基于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和预设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分配规则,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

S302,管理者端发送履约通知书至目标控排企业端,并接收目标控排企业端接发送的确认收到履约通知书的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当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确认收到履约通知书的指令时,发出报警信息。

S303,目标控排企业端接收履约通知书,并发送确认收到履约通知书的指令至管理者端。

S304,目标控排企业端发送履约申请至管理者端,以使管理者对履约申请进行审核,并将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确定为审核中,其中,履约申请包括经核准的碳排放量和抵消量。

S305,管理者端获取履约申请,以使管理者对履约申请进行审核。

S306,管理者端获取审核结果,当审核结果为通过时,确定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为已履约,生成审核通过指令并发送至目标控排企业端;当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生成审核未通过原因并发送至目标控排企业端,以提醒目标控排企业履约申请未通过。

在本实施例中,当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返回至管理者端获取履约申请的步骤继续执行。

S307,在获取审核通过指令后,目标控排企业端将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确定为已通过;在获取审核未通过原因后,目标控排企业端将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确定为未通过。

S308,管理者端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其中,生产管理数据包括能耗数据和碳排放数据;基于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从时间、区域、行业、控排企业名称中的至少一个维度对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到统计与分析结果;基于统计与分析结果,展示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包括: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能耗数据;基于各个控排企业的能耗数据和预设的碳排放转换规则,计算各个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量,得到所有控排企业的碳排放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生产管理数据还包括履约率,履约率是基于已履约数和应履约的总数计算得到的。

S309,管理者端接收目标控排企业端发送的查询请求,基于查询请求,发送目标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至目标控排企业端,以使目标控排企业查看其对应的生产管理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履约的智能化和协同化管理,简化了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履约的流程,也实现了能耗数据和碳排放数据的智能化统计,因此,提高了对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的效率,也同时提高了管理者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统计工作的效率。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401,被配置为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并获取管理者基于初始碳排放配额制定的履约通知书,其中,履约通知书包括初始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配额履约规则;

发送模块402,被配置为发送履约通知书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

申请模块403,被配置为获取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发送的履约申请,以使管理者对履约申请进行审核,其中,履约申请包括经核准的碳排放量和抵消量;

审核结果判断模块404,被配置为获取审核结果,当审核结果为通过时,确定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为已履约,生成审核通过指令并发送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当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生成审核未通过原因并发送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以提醒目标控排企业履约申请未通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履约的智能化和协同化管理,简化了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履约的流程,因此,提高了对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405,被配置为接收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反馈的确认收到履约通知书的指令;

返回模块406,被配置为当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返回至获取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发送的履约申请的步骤继续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的确定模块401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历史数据集,并基于历史数据集,确定年度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以便于管理者基于年度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确定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其中,历史数据集包括历史年度能耗量数据集和历史年度碳排放量数据集;获取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并基于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和预设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分配规则,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407,被配置为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其中,生产管理数据包括能耗数据和碳排放数据;

统计模块408,被配置为基于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从时间、区域、行业、控排企业名称中的至少一个维度对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到统计与分析结果;

展示模块409,被配置为基于统计与分析结果,展示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的获取模块407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能耗数据;基于各个控排企业的能耗数据和预设的碳排放转换规则,计算各个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量,得到所有控排企业的碳排放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管理数据还包括履约率,履约率是基于已履约数和应履约的总数计算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装置还包括:

报警模块410,被配置为当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确认收到履约通知书的指令时,发出报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装置还包括:

查询模块411,被配置为接收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发送的查询请求,基于查询请求,发送目标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以使目标控排企业查看其对应的生产管理数据。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包括:

管理者端501,管理者端501被配置为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并获取管理者基于初始碳排放配额制定的履约通知书,其中,履约通知书包括初始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配额履约规则;发送履约通知书至目标控排企业端502;

目标控排企业端502,目标控排企业端502被配置为接收履约通知书,并发送确认收到履约通知书的指令至管理者端501;发送履约申请至管理者端501,以使管理者对履约申请进行审核,其中,履约申请包括经核准的碳排放量和抵消量;

管理者端501还被配置为获取履约申请,以使管理者对履约申请进行审核;获取审核结果,当审核结果为通过时,确定履约通知书对应的履约申请的状态为已履约,生成审核通过指令并发送至目标控排企业端502;当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生成审核未通过原因并发送至目标控排企业端502,以提醒目标控排企业履约申请未通过;

目标控排企业端502还被配置为在获取审核通过指令后,目标控排企业端将履约通知书对应的状态确定为已通过;在获取审核未通过原因后,目标控排企业端将履约通知书对应的状态确定为未通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履约的智能化和协同化管理,简化了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履约的流程,因此,提高了对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5的管理者端501还被配置为接收控排企业端反馈的确认收到履约通知书的指令;当审核结果为未通过时,返回至获取履约申请的步骤继续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5的管理者端501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历史数据集,并基于历史数据集,确定年度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以便于管理者基于年度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确定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其中,历史数据集包括历史年度能耗量数据集和历史年度碳排放量数据集;获取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并基于当前年度初始碳排放配额总数和预设的初始碳排放配额分配规则,确定目标控排企业对应的初始碳排放配额。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5的管理者端501还被配置为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其中,生产管理数据包括能耗数据和碳排放数据;基于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从时间、区域、行业、控排企业名称中的至少一个维度对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到统计与分析结果;基于统计与分析结果,展示所有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5的管理者端501获取所有控排企业的能耗数据;基于各个控排企业的能耗数据和预设的碳排放转换规则,计算各个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量,得到所有控排企业的碳排放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管理数据还包括履约率,履约率是基于已履约数和应履约的总数计算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5的管理者端501还被配置为当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确认收到履约通知书的指令时,发出报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5的管理者端501还被配置为接收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发送的查询请求,基于查询请求,发送目标控排企业的生产管理数据至碳排放配额履约管理系统的目标控排企业端,以使目标控排企业查看其对应的生产管理数据。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6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以及存储在该存储器602中并可在处理器6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603。处理器601执行计算机程序603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处理器601执行计算机程序603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

示例性地,计算机程序603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602中,并由处理器601执行,以完成本公开。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603在电子设备6中的执行过程。

电子设备6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6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仅仅是电子设备6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6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处理器6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602可以是电子设备6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6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602也可以是电子设备6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电子设备6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602还可以既包括电子设备6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6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电子设备所需的其它程序和数据。存储器60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的范围。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电子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电子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0:32: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859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