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连接构件。


背景技术:



2.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剪力墙是在h形钢腔体内焊接钢筋或扁钢,并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包括pec钢混组合柱、pec钢混组合梁和pec钢混组合剪力墙。钢-混组合结构将钢与混凝土组合在一起,彼此协同工作,混凝土提高开口截面钢的局部稳定性,通过增加整个截面的抗弯和抗扭刚度提高纯钢构件的整体稳定性;钢的外包约束一定程度上抑制混凝土裂缝早期开裂。
3.现有技术在组件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时,通常需要将较短的h形钢拼接成合适长度的h形钢,相邻两个h形钢之间的相交处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这对于安装师傅的焊接技术要求较高,若焊接不当,则会使得两个h形钢之间的连接作用不够牢固,影响组合剪力墙的结构稳定性,使得组合剪力墙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连接构件。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连接构件,包括上h形钢和下h形钢,所述上h形钢的水平部底面固定有上腹板,所述下h形钢的水平部上表面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的下腹板,两个所述下腹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上腹板的厚度,所述上腹板上贯穿开设有多个上穿孔,所述下腹板与上穿孔对应的位置上贯穿开设有下穿孔,所述下腹板上的下穿孔分别与上腹板上的上穿孔一一对应,所述下腹板上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贯穿设置于下穿孔内的螺栓以及套设于螺栓上并与螺栓螺纹连接的螺帽。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组建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时,将长度较短的上h形钢和下h形钢相互拼接,工作人员需将上h形钢上的上腹板插入下腹板上的两个下腹板之间,将上腹板上的上穿孔与下腹板上的下穿孔对应后,将螺栓贯穿下穿孔和上穿孔,并将螺栓与螺帽螺纹连接,以此使得上腹板与下腹板之间得以固定,从而完成上h形钢和下h形钢的拼接工作,最后,在拼接完的上h形钢和下h形钢外侧浇注混凝土,完成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制作,以上过程对工作人员的焊接技术要求较低,有利于普通工作人员对剪力墙进行建设,提高了剪力墙的制作效率。
7.进一步的,所述下腹板上的固定组件至少设有两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增强下腹板与上腹板之间的连接作用,提高了上h形钢和下h形钢拼接后的稳定性。
9.进一步的,所述下腹板上还设置有预定位组件,所述预定位组件包括贯穿设置于
下穿孔内的预定位杆以及与预定位杆一端固定的操作块。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定位杆的外径与下穿孔内径和上穿孔内径均相等,预定位杆依次穿过下穿孔和上穿孔,以此对上腹板与下腹板之间的连接起到了良好的预定位作用,有利于工作人员使用固定组件对上腹板和下腹板进行固定,从而对上h形钢和下h形钢进行拼接。
11.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块呈圆台状,所述操作块的横截面面积自下腹板朝向远离上腹板的一侧递减。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台状的操作块,有利于工作人员通过操作块插拔预定位杆,从而完成对上腹板和下腹板的拼接预定位操作。
13.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块靠近上腹板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与环形凹槽卡接配合的环形磁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磁铁对钢制的下腹板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增强了操作块与下腹板之间的连接作用,降低了由于晃动而使得预定位杆脱离下穿孔的概率。
15.进一步的,所述预定位杆侧壁与预定位杆远离操作块一侧的侧壁之间的相交处设置有圆角,所述上腹板底面与上腹板侧壁之间的相交处均设有倒角。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角的设置,降低了预定位杆与下穿孔和上穿孔进行连接的难度。倒角的设置,降低了上腹板底部与两个下腹板进行拼接的难度。
17.进一步的,所述下腹板上表面与下腹板靠近下h形钢竖直部的侧壁之间的相交处开设有下让位槽口,所述上腹板底面与上腹板靠近上h形钢竖直部的侧壁之间的相交处开设有上让位槽口,所述下h形钢的水平部上表面靠近下h形钢竖直部的位置上固定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位于两个下腹板之间,所述导向条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导向条之间的距离与上腹板的宽度相等。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腹板与下腹板拼接完成后,下让位槽口与上让位槽口之间存在缝隙,浇注混凝土后,使得下腹板两侧的混凝土相互连接,有利于提高混凝土与上腹板及下腹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两个导向条配合作用,以此对上腹板起到了良好的限位作用,降低了上腹板在与下腹板拼接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的概率。
19.进一步的,所述上h形钢两侧的竖直部之间固定有上波纹腹板,所述上h形钢两侧的竖直部之间设置有上混凝土包覆层,所述下h形钢两侧的竖直部之间固定有下波纹腹板,所述下h形钢两侧的竖直部之间设置有下混凝土包覆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波纹腹板外侧浇注混凝土后形成上混凝土包覆层,上波纹腹板增强了上混凝土包覆层与上h形钢之间的连接作用力,提高了组合剪力墙的竖向承载力和抗震性能。下波纹腹板外侧浇注混凝土后形成下混凝土包覆层,下波纹腹板增强了下混凝土包覆层与下h形钢之间的连接作用力,提高了组合剪力墙的竖向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21.进一步的,所述上h形钢的竖直部上表面开设有第一上l形卡接槽,所述上h形钢的竖直部底面开设有第一下l形卡接槽,所述下h形钢的竖直部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一下l形卡接槽卡接配合的第二上l形卡接槽,所述下h形钢的竖直部底面开设有与第一上l形卡接槽卡接配合的第二下l形卡接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上h形钢与下h形钢进行拼接,增强了上h形钢与下
h形钢拼接后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1、本技术中,在组建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时,将长度较短的上h形钢和下h形钢相互拼接,工作人员需将上h形钢上的上腹板插入下腹板上的两个下腹板之间,将上腹板上的上穿孔与下腹板上的下穿孔对应后,将螺栓贯穿下穿孔和上穿孔,并将螺栓与螺帽螺纹连接,以此使得上腹板与下腹板之间得以固定,从而完成上h形钢和下h形钢的拼接工作,最后,在拼接完的上h形钢和下h形钢外侧浇注混凝土,完成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制作,以上过程对工作人员的焊接技术要求较低,有利于普通工作人员对剪力墙进行建设,提高了剪力墙的制作效率;
25.2、本技术中,预定位杆的外径与下穿孔内径和上穿孔内径均相等,预定位杆依次穿过下穿孔和上穿孔,以此对上腹板与下腹板之间的连接起到了良好的预定位作用,有利于工作人员使用固定组件对上腹板和下腹板进行固定,从而对上h形钢和下h形钢进行拼接;
26.3、本技术中,上波纹腹板外侧浇注混凝土后形成上混凝土包覆层,上波纹腹板增强了上混凝土包覆层与上h形钢之间的连接作用力,提高了组合剪力墙的竖向承载力和抗震性能。下波纹腹板外侧浇注混凝土后形成下混凝土包覆层,下波纹腹板增强了下混凝土包覆层与下h形钢之间的连接作用力,提高了组合剪力墙的竖向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凸显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凸显预定位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凸显上波纹腹板和下波纹腹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上h形钢;11、第一上l形卡接槽;12、第一下l形卡接槽;2、下h形钢;21、导向条;22、第二上l形卡接槽;23、第二下l形卡接槽;3、上腹板;31、上穿孔;32、倒角;33、上让位槽口;4、下腹板;41、下穿孔;42、下让位槽口;5、固定组件;51、螺栓;52、螺帽;6、预定位组件;61、预定位杆;611、圆角;62、操作块;621、环形凹槽;7、环形磁铁;8、上波纹腹板;81、上混凝土包覆层;9、下波纹腹板;91、下混凝土包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连接构件,包括上h形钢1、下h形钢2、上腹板3、下腹板4、固定组件5以及预定位组件6。上h形钢1和下h形钢2均为横截面呈h形的钢材结构,上腹板3和下腹板4均竖直设置,上腹板3上表面与上h形钢1的水平部底面固定,下腹板4底面与下h形钢2的水平部上表面固定,下腹板4设有两个并相互平行,且两个下腹板4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上腹板3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上腹板3
上贯穿开设有多个上穿孔31,下腹板4与上穿孔31对应的位置上贯穿开设有下穿孔41,且下腹板4上的下穿孔41分别与上腹板3上的上穿孔31一一对应,下穿孔41的内径与上穿孔31的内径相等。
34.固定组件5设置于下腹板4上,固定组件5至少设有两组,且每组固定组件5均包括螺栓51和螺帽52。螺栓51贯穿设置于下穿孔41内并与下穿孔41间隙配合,螺帽52位于远离螺栓51头部的一侧,螺帽52套设于螺栓51上并与螺栓51螺纹连接。在组建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时,将长度较短的上h形钢1和下h形钢2相互拼接,工作人员需将上h形钢1上的上腹板3插入下腹板4上的两个下腹板4之间,将上腹板3上的上穿孔31与下腹板4上的下穿孔41对应后,将螺栓51贯穿下穿孔41和上穿孔31,并将螺栓51与螺帽52螺纹连接,以此使得上腹板3与下腹板4之间得以固定,从而完成上h形钢1和下h形钢2的拼接工作,最后,在拼接完的上h形钢1和下h形钢2外侧浇注混凝土,完成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制作,以上过程对工作人员的焊接技术要求较低,有利于普通工作人员对剪力墙进行建设,提高了剪力墙的制作效率。
35.预定位组件6设置于下腹板4上,预定位组件6包括预定位杆61和操作块62。预定位杆61为圆杆状结构,其贯穿设置于下穿孔41内并与下穿孔41间隙配合。操作块62为圆台形块状结构,其一侧的侧壁与预定位杆61一端固定,操作块62的横截面面积自下腹板4朝向远离上腹板3的一侧递减。圆台状的操作块62,有利于工作人员通过操作块62插拔预定位杆61,从而完成对上腹板3和下腹板4的拼接预定位操作。
36.在本实施例中,操作块62靠近上腹板3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621,环形凹槽621内设置有与环形凹槽621卡接配合的环形磁铁7。环形磁铁7对钢制的下腹板4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增强了操作块62与下腹板4之间的连接作用,降低了由于晃动而使得预定位杆61脱离下穿孔41的概率。
37.为降低预定位杆61与下穿孔41之间连接的难度,预定位杆61侧壁与预定位杆61远离操作块62一侧的侧壁之间的相交处设置有圆角611。为降低上腹板3与两个下腹板4之间连接的难度,上腹板3底面与上腹板3侧壁之间的相交处均设有倒角32。在本实施例中,下腹板4上表面与下腹板4靠近下h形钢2竖直部的侧壁之间的相交处开设有下让位槽口42,上腹板3底面与上腹板3靠近上h形钢1竖直部的侧壁之间的相交处开设有上让位槽口33,上腹板3与下腹板4拼接完成后,下让位槽口42与上让位槽口33之间存在缝隙,浇注混凝土后,使得下腹板4两侧的混凝土相互连接,有利于提高混凝土与上腹板3及下腹板4之间的连接强度。
38.为便于工作人员将上腹板3与两个下腹板4之间进行拼接,下h形钢2的水平部上表面靠近下h形钢2竖直部的位置上固定有导向条21,导向条21位于两个下腹板4之间,导向条21设有两个,且导向条21之间的距离与上腹板3的宽度相等。两个导向条21配合作用,以此对上腹板3起到了良好的限位作用,降低了上腹板3在与下腹板4拼接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的概率。
39.为增强组合剪力墙的使用稳定性,上h形钢1两侧的竖直部之间固定有上波纹腹板8,上h形钢1两侧的竖直部之间设置有上混凝土包覆层81,下h形钢2两侧的竖直部之间固定有下波纹腹板9,且下h形钢2两侧的竖直部之间设置有下混凝土包覆层91。为降低上h形钢1与下h形钢2拼接后发生位移的概率,上h形钢1的竖直部上表面开设有第一上l形卡接槽11,上h形钢1的竖直部底面开设有第一下l形卡接槽12,下h形钢2的竖直部上表面开设有与第
一下l形卡接槽12卡接配合的第二上l形卡接槽22,且下h形钢2的竖直部底面开设有与第一上l形卡接槽11卡接配合的第二下l形卡接槽23。
40.本实施例中一种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连接构件的使用原理为:在组建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时,将长度较短的上h形钢1和下h形钢2相互拼接,工作人员需将上h形钢1上的上腹板3插入下腹板4上的两个下腹板4之间,将上腹板3上的上穿孔31与下腹板4上的下穿孔41对应后,将螺栓51贯穿下穿孔41和上穿孔31,并将螺栓51与螺帽52螺纹连接,以此使得上腹板3与下腹板4之间得以固定,从而完成上h形钢1和下h形钢2的拼接工作,最后,在拼接完的上h形钢1和下h形钢2外侧浇注混凝土,完成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制作,以上过程对工作人员的焊接技术要求较低,有利于普通工作人员对剪力墙进行建设,提高了剪力墙的制作效率。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连接构件,包括上h形钢(1)和下h形钢(2),其特征是:所述上h形钢(1)的水平部底面固定有上腹板(3),所述下h形钢(2)的水平部上表面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的下腹板(4),两个所述下腹板(4)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上腹板(3)的厚度,所述上腹板(3)上贯穿开设有多个上穿孔(31),所述下腹板(4)与上穿孔(31)对应的位置上贯穿开设有下穿孔(41),所述下腹板(4)上的下穿孔(41)分别与上腹板(3)上的上穿孔(31)一一对应,所述下腹板(4)上设置有固定组件(5),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贯穿设置于下穿孔(41)内的螺栓(51)以及套设于螺栓(51)上并与螺栓(51)螺纹连接的螺帽(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连接构件,其特征是:所述下腹板(4)上的固定组件(5)至少设有两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连接构件,其特征是:所述下腹板(4)上还设置有预定位组件(6),所述预定位组件(6)包括贯穿设置于下穿孔(41)内的预定位杆(61)以及与预定位杆(61)一端固定的操作块(6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连接构件,其特征是:所述操作块(62)呈圆台状,所述操作块(62)的横截面面积自下腹板(4)朝向远离上腹板(3)的一侧递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连接构件,其特征是:所述操作块(62)靠近上腹板(3)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621),所述环形凹槽(621)内设置有与环形凹槽(621)卡接配合的环形磁铁(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连接构件,其特征是:所述预定位杆(61)侧壁与预定位杆(61)远离操作块(62)一侧的侧壁之间的相交处设置有圆角(611),所述上腹板(3)底面与上腹板(3)侧壁之间的相交处均设有倒角(3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连接构件,其特征是:所述下腹板(4)上表面与下腹板(4)靠近下h形钢(2)竖直部的侧壁之间的相交处开设有下让位槽口(42),所述上腹板(3)底面与上腹板(3)靠近上h形钢(1)竖直部的侧壁之间的相交处开设有上让位槽口(33),所述下h形钢(2)的水平部上表面靠近下h形钢(2)竖直部的位置上固定有导向条(21),所述导向条(21)位于两个下腹板(4)之间,所述导向条(2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导向条(21)之间的距离与上腹板(3)的宽度相等。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连接构件,其特征是:所述上h形钢(1)两侧的竖直部之间固定有上波纹腹板(8),所述上h形钢(1)两侧的竖直部之间设置有上混凝土包覆层(81),所述下h形钢(2)两侧的竖直部之间固定有下波纹腹板(9),所述下h形钢(2)两侧的竖直部之间设置有下混凝土包覆层(91)。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连接构件,其特征是:所述上h形钢(1)的竖直部上表面开设有第一上l形卡接槽(11),所述上h形钢(1)的竖直部底面开设有第一下l形卡接槽(12),所述下h形钢(2)的竖直部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一下l形卡接槽(12)卡接配合的第二上l形卡接槽(22),所述下h形钢(2)的竖直部底面开设有与第一上l形卡接槽(11)卡接配合的第二下l形卡接槽(23)。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连接构件,包括上H形钢、下H形钢、上腹板、下腹板,上腹板上贯穿开设有多个上穿孔,下腹板上贯穿开设有下穿孔,下腹板上的下穿孔分别与上腹板上的上穿孔一一对应,下腹板上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贯穿设置于下穿孔内的螺栓以及套设于螺栓上的螺帽。本申请在组建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时,将长度较短的上H形钢和下H形钢相互拼接,将上腹板上的上穿孔与下腹板上的下穿孔对应后,将螺栓贯穿下穿孔和上穿孔,并将螺栓与螺帽螺纹连接,使得上腹板与下腹板之间得以固定,以上过程对工作人员的焊接技术要求较低,有利于普通工作人员对剪力墙进行建设,提高了剪力墙的制作效率。提高了剪力墙的制作效率。提高了剪力墙的制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王小龙 易根和 刘新中 米艳艳 刘新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湖南嘉晟住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9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28: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85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腹板   所述   混凝土   组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