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建工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在附近建筑无影响者,可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天然冷气冻结法开挖等等。
3.在对基坑进行挖设的过程中,通常采用推车输送基坑中多余的泥土,但现有的推车在进行泥土搬运时,要么推车不能进入基坑,要么当推车进入基坑时,由于湿泥过滑,推车的车轮在基坑中行走时打滑不易前行,且基坑崎岖不平不具有减震功能,车中的泥土易翻出,尤其在雨季在将基坑中的泥土向推车中转运时,推车在基坑中的同一位置驻停一定时间,车轮下陷,再驻停会需要再次推动推车时,由于车轮下陷及泥土湿滑,推车极难按照原路返回进行泥土的运输。
4.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泥土湿滑推车不易前行,且推车不能减震泥土易翻出的问题,提高基坑运输推车实用性及简便性,提高整体施工效率的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要么推车不能进入基坑,要么当推车进入基坑时,由于湿泥过滑,推车的车轮在基坑中行走时打滑不易前行,且基坑崎岖不平不具有减震功能,车中的泥土易翻出,尤其在雨季在将基坑中的泥土向推车中转运时,推车在基坑中的同一位置驻停一定时间,车轮下陷,再驻停会需要再次推动推车时,由于车轮下陷及泥土湿滑,推车极难按照原路返回进行泥土的运输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包括车身,其中,
7.在所述车身两侧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支撑架
8.在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块,所述端块与所述车身相固定;
9.在所述支撑架的中心设置有限位框,在所述限位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可滑动拉块;
10.在所述支撑架下方设置有可伸缩金属条,所述可伸缩金属条的两端与分别与所述可滑动拉块相固定;
11.所述限位框下方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可伸缩金属条相固定;
12.在所述支撑柱的下端设置有置轮孔;
13.在所述置轮孔中穿设有轮轴;
14.在所述轮轴的两端连接有车轮;
15.在所述车轮的表面设置有轮阻。
16.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车身的后端连接有扶手。
17.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车身底部设置有支撑腿。
18.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支撑腿包括前支撑腿和后支撑腿;其中,
19.所述前支撑腿设置在所述车身底部前端的中心位置;
20.所述后支撑腿的数量为两条,分别设置在所述车身底部后端的两侧。
21.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支撑腿为可伸缩支撑腿;
22.每条支撑腿包括至少两节伸缩节。
23.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包括设置在车身中的核心控制模块,
24.所述核心控制模块包括升降模块和配速模块。
25.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升降模块与所述支撑腿相连;
26.所述配速模块与所述车轮相连。
27.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扶手上设置有物理按键;
28.所述物理按键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相连。
29.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轮组等间距设置。
30.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每个轮阻与所述车轮的中心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20-30度。
31.从上面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通过在支撑架的两端设置有端块,使端块与车身相固定,在支撑架的中心设置有限位框,在限位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可滑动拉块,在支撑架下方设置有可伸缩金属条,该限位框下方连接有支撑柱,该支撑柱与可伸缩金属条相固定;在支撑柱的下端设置有置轮孔,在置轮孔中设置穿设有轮轴;在轮轴的两端连接有车轮,如此当推车进过崎岖不平的坑地,车轮受向上的支撑力,支撑柱带动可伸缩金属条向上运动,从而可伸缩金属条的两端推动可滑动拉块,可滑动拉块在支撑架上向两端的端块的方向移动,而后在可伸缩金属条自身的弹力的作用下,可伸缩金属条的两端向内(限位块的方向)聚拢,从而再带动两端的可滑动拉块移回原处,进而途径崎岖不平的基坑,在可伸缩金属条自身的弹力及可滑动拉块的作用下完成减震,并且在车轮的表面设置有轮阻,增大车轮与湿滑地面的阻力,使推车在基坑中更易移动,而且,设置有可伸缩的支撑腿,支撑腿又与核心控制模块相连接,从而但当装置进入基坑后,可使支撑腿伸长,使车轮离开地面,以防止车轮在基坑中驻停时间过长而导致车轮下陷的现象,增加整个装置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32.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
33.在附图中:
34.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的结构图;
35.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的支撑架示意图;
36.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车身,2、支撑架,3、端块,4、限位块,5、可滑动拉块,6、可伸缩金属条,7、支撑柱,8、置轮孔,9、轮轴,10、车轮,11、轮阻,12、扶手,13、前支撑腿,14、后支撑腿,15、伸缩节,16、物理按键;
37.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38.现有技术中要么推车不能进入基坑,要么当推车进入基坑时,由于湿泥过滑,推车的车轮在基坑中行走时打滑不易前行,且基坑崎岖不平不具有减震功能,车中的泥土易翻出,尤其在雨季在将基坑中的泥土向推车中转运时,推车在基坑中的同一位置驻停一定时间,车轮下陷,再驻停会需要再次推动推车时,由于车轮下陷及泥土湿滑,推车极难按照原路返回进行泥土。
39.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40.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图1对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的结构进行了示例性标示;图2对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的支撑架2的结构进行了示例性标示。
41.以下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42.如图1、图2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包括车身1,在车身1两侧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支撑架2,在本实施例中,以车头为前,以车尾为后,图1为整个装置的侧视图,也可称左视图,该车身1底部板,其前侧可以设置挡板,也可以不设置挡板,两侧设置有挡板以构成完整的车身1;在支撑架2的两端设置分别有端块3,该端块3与车身1相固定,具体的固定方式不作具体限制,可以直接采用焊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固定件,该固定件可以为榫卯结构,也可以为螺丝螺母,从而将该支撑架2固定在车身两侧上。
43.在图1、图2共同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支撑架2的中心设置有限位框4,在限位框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可滑动拉块5,在支撑架2下方设置有可伸缩金属条6,该可伸缩金属条6的两端与分别与限位框4的两侧的可滑动拉块5相固定,限位框4下方连接有支撑柱7,支撑柱7与可伸缩金属条6相固定,该可伸缩金属条可以采用弹性钢板,也可采用强力弹簧,从而当推车进过崎岖不平的坑地,车轮受向上的支撑力,支撑柱带动可伸缩金属条向上运动,从而可伸缩金属条的两端推动可滑动拉块,可滑动拉块在支撑架上向两端的端块的方向移动,而后在可伸缩金属条自身的弹力的作用下,可伸缩金属条的两端向内(限位块的方向)聚拢,从而再带动两端的可滑动拉块移回原处,进而途径崎岖不平的基坑,在可伸缩金属条自身的弹力及可滑动拉块的作用下完成减震。
44.在图1、图2共同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支撑柱7的下端设置有置轮孔8,在该置轮孔8中穿设有轮轴9,即该轮轴9的一端穿设在车身1一侧下方的置轮孔8中,另一端穿设在车身1另一侧下方的置轮孔8中,在轮轴9的两端连接有车轮10,从而将两侧的车轮10固定到车身上,车轮10固定在轮轴9上的具体表现方式不作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车轮10通过轴承固定在轮轴9上。
45.在图1、图2共同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车轮10的表面设置有轮阻11,该轮阻在车轮的表面上等间距设置,该轮阻11可以为凸起状,也可以为线条状,可以通过胶质将轮阻粘设在车轮10表面,也可以通过固定件将轮阻11固定至车轮表面,轮阻11之间的间距不作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该轮阻11为长方体凸起,且每个凸起与车轮10的中心点的连线之间的角度为20-30度,从而增大车轮与基坑光滑泥面之间的摩擦力,解决由于湿泥过滑,车轮10在基坑中行走时打滑不易前行的问题,提高运输装置的便宜性。
46.在图1、图2共同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车身1的后端连接有扶手12,该扶手用于为运输人员提供把手,以使运输人员掌握该运输装置的运输方向,在车身1底部设置有支撑腿,该支撑腿包括前支撑腿13和后支撑腿14;其中,前支撑腿13设置在车身1底部前端的中心位置;后支撑腿14的数量为两条,分别设置在车身1底部后端的两侧,即整个装置包括三条支撑腿,在车身的前方设置有一条,在车身的后端设置有两条,以在将装置驻停在基坑内时起到支撑车身、固定车身的作用,该支撑腿为可伸缩支撑腿,每条支撑腿包括至少两节伸缩节,从而使支撑腿能够伸长和缩短,当整个装置在行走时,支撑腿缩短,当需要将该装置驻停在某一位置时,将支撑腿伸长,甚至伸长至比车轮10的直径长,从而在整个装置停留在基坑时,防止车轮下陷,避免装置驻停后难以在基坑内再次前行的问题,在装置装满装载物需要前行时,使支撑腿缩短,缩短至比车轮10的直径短的程度,如此车轮10触至基坑的地面即可直接前行,支撑腿亦不会影响整个装置前行。
47.在图1、图2共同所示的实施例中,包括与车轮10连接、为车轮提供动力的电机(图中未示出)和设置在车身1中的核心控制模块(图中未示出),该核心控制模块包括升降模块和配速模块,升降模块与支撑腿相连,用于控制该支撑腿的升降伸缩,配速模块与车轮相连,用于调节整个装置的行进速度,在扶手12上设置有物理按键16,该物理按键16与核心控制模块相连,即运输人员可直接通过控制扶手12上的物理按键16来控制支撑腿的升降伸缩和车轮的配速,从而使整个装置在基坑中行走更加顺畅,即使在雨季基坑泥泞的状况下也有足够的力量使装置克服车轮下陷的阻力和湿泥的滑动顺利前行。
48.上述整个安装、使用过程简单易操作,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通过在支撑架的两端设置有端块,使端块与车身相固定,在支撑架的中心设置有限位框,在限位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可滑动拉块,在支撑架下方设置有可伸缩金属条,该限位框下方连接有支撑柱,该支撑柱与可伸缩金属条相固定;在支撑柱的下端设置有置轮孔,在置轮孔中设置穿设有轮轴;在轮轴的两端连接有车轮,如此当推车进过崎岖不平的坑地,车轮受向上的支撑力,支撑柱带动可伸缩金属条向上运动,从而可伸缩金属条的两端推动可滑动拉块,可滑动拉块在支撑架上向两端的端块的方向移动,而后在可伸缩金属条自身的弹力的作用下,可伸缩金属条的两端向内(限位块的方向)聚拢,从而再带动两端的可滑动拉块移回原处,进而途径崎岖不平的基坑,在可伸缩金属条自身的弹力及可滑动拉块的作用下完成减震,并且在车轮的表面设置有轮阻,增大车轮与湿滑地面的阻力,使推车在基坑中更易移动,而且,设置有可伸缩的支撑腿,支撑腿又与核心控制模块相连接,从而但当装置进入基坑后,可使支撑腿伸长,使车轮离开地面,以防止车轮在基坑中驻停时间过长而导致车轮下陷的现象,增加整个装置的灵活性。
49.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还
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包括车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身两侧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支撑架;在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块,所述端块与所述车身相固定;在所述支撑架的中心设置有限位框,在所述限位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可滑动拉块;在所述支撑架下方设置有可伸缩金属条,所述可伸缩金属条的两端与分别与所述可滑动拉块相固定;所述限位框下方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可伸缩金属条相固定;在所述支撑柱的下端设置有置轮孔;在所述置轮孔中穿设有轮轴;在所述轮轴的两端连接有车轮;在所述车轮的表面设置有轮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身的后端连接有扶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身底部设置有支撑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包括前支撑腿和后支撑腿;其中,所述前支撑腿设置在所述车身底部前端的中心位置;所述后支撑腿的数量为两条,分别设置在所述车身底部后端的两侧。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为可伸缩支撑腿;每条支撑腿包括至少两节伸缩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身中的核心控制模块,所述核心控制模块包括升降模块和配速模块。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模块与所述支撑腿相连;所述配速模块与所述车轮相连。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扶手上设置有物理按键;所述物理按键与所述核心控制模块相连。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阻等间距设置。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轮阻与所述车轮的中心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20-30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可升降基坑运输装置,包括车身,在车身两侧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支撑架;在支撑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车身相固定的端块,在支撑架的中心设置有限位框,在限位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可滑动拉块,在支撑架下方设置有可伸缩金属条,可伸缩金属条的两端与分别与可滑动拉块相固定,限位框下方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与所述可伸缩金属条相固定,在支撑柱的下端设置有置轮孔,在置轮孔中穿设有轮轴,在轮轴的两端连接有车轮,在车轮的表面设置有轮阻,从而进而途径崎岖不平的基坑,在可伸缩金属条自身的弹力及可滑动拉块的作用下完成减震,并且在车轮的表面设置有轮阻,增大车轮与湿滑地面的阻力,使推车在基坑中更易移动。易移动。易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

赵显涛 赵彪 张煜 齐石 张晨阳 李强 李静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3.26

技术公布日:

2023/2/16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5:15: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840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基坑   所述   车轮   支撑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