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考场用桩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考场用桩杆,尤其是一种摩托车考场用桩杆。


背景技术:



2.在摩托车驾驶员考试时车身不能碰擦桩杆是最重要的评判扣分标准之一,因此,桩杆是摩托车进行绕桩训练和考试时的硬件设施之一。
3.目前,在摩托车训练场和考场还在使用传统形式的吊杆,通过搭建庞大的龙门架以将多个吊杆悬挂在训练场和考场的上方区域,再通过安装在龙门架上的各种碰撞类传感器,以检测摩托车在进行绕桩考试、或进行绕桩训练时是否出现压线或撞杆的情况。此种吊杆方式存在安装成本高,安装过程复杂,后期维修困难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对第一管体、弹簧、第三管体与底座进行装配,且当第一管体、弹簧、第三管体与底座之间的任意一个发生损坏时,也便于对损坏部件进行更换的摩托车考场用桩杆。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考场用桩杆,包括杆体与底座部分,杆体的末端置于底座部分的内部,底座部分包括第一管体、弹簧、第三管体、底座与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依次贯穿于底座、第三管体、弹簧与第一管体的内部,以将第一管体、弹簧与第三管体设置在底座的顶部。
6.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底座部、位于底座部顶部端面上的装配凸起、贯穿于底座部内部的多个装配通孔、以及依次贯穿于底座部内部与装配凸起内部的下通孔。
7.优选的,所述装配凸起位于所述底座部的圆心位置,多个所述装配通孔围绕在所述装配凸起的外侧,并沿所述底座部的圆心位置等间距周向设置,所述下通孔与所述底座部的圆心位置相对应。
8.优选的,所述第三管体包括上装配槽与下装配槽,所述弹簧的末端位于上装配槽的内部,下装配槽套设在所述装配凸起的外侧。
9.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包括管体部、围绕在管体部顶部端面外侧的边沿部、以及开设在管体部侧壁面上的多个上螺孔a,上螺孔a与管体部的内部区域连通;
10.管体部位于所述弹簧的顶部、且管体部的末端与所述弹簧的顶端相抵接。
11.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与紧固螺母,连接杆依次贯穿于底座、第三管体、弹簧与第一管体的内部,连接杆的顶端通过紧固螺母被紧固在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连接杆的底端置于所述下通孔的内部。
12.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包括相连接的上端部、中间部与下端部,上端部通过所述紧固螺母被紧固在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中间部位于所述装配凸起、所述第三管体与所述弹簧的内部,下端部位于所述下通孔的内部。
13.优选的,所述下端部的直径大于所述中间部的直径与所述上端部的直径。
14.优选的,还包括第二管体,第二管体的末端置于所述第三管体的内部,且套设在所述弹簧的外侧,所述第一管体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第二管体的内部,并与所述弹簧的顶端相抵接。
15.优选的,在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弹簧之间还预留有间隙,在间隙中设有无线感应模块。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之一:
17.通过连接组件以将第一管体、弹簧与第三管体设置在底座上,便于对第一管体、弹簧、第三管体与底座进行装配,且当第一管体、弹簧、第三管体与底座之间的任意一个发生损坏时,也便于对其进行拆卸,从而更换损坏部件,可以降低后期的维修成本;
18.连接杆采用软性材料制成,使得连接杆能够随着弹簧的弯曲而发生弯曲形变、以及随着弹簧被复位至始终位置;
19.无线感应模块被设置在第二管体与弹簧之间的间隙中,不但可以通过无线感应模块检测摩托车在考试中或训练时是否出现压线或撞杆的情况,还可以对无线感应模块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21.图2为图1的剖视图;
22.图3为图1的使用状态图;
23.图4为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24.图5为图4的剖视图;
25.图6为图4的使用状态图。
26.主要附图标记内容如下:
27.1-第一管体;11-管体部;12-边沿部;13-上螺孔a;
28.2-第二管体;21-上螺孔b
29.3-第三管体;31-上装配槽;32-下装配槽;
30.4-底座;41-底座部;42-装配凸起;43-装配通孔;44-下通孔;
31.5-弹簧;
32.6-连接组件;61-连接柱;611-上端部;612-下端部;613-中间部;62-紧固螺母;
33.7-底座部分;
34.8-杆体。
具体实施方式
35.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考场用桩杆,包括杆体8与底座部分7,杆体8的末端置于底座部分7的内部。
36.底座部分7包括第一管体1、第三管体3、底座4、弹簧5与连接组件6。第三管体3设置在底座4的顶部端面上,弹簧5的顶端与第一管体1的末端相抵接,弹簧5的末端置于第三管体3的内部,连接组件6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底座4、第三管体3、弹簧5以及第一管体1的内部。
37.第一管体1包括管体部11、边沿部12与多个上螺孔a13。边沿部12围绕在管体部11的顶部端面外侧,边沿部12的顶部端面与管体部11的顶部端面处于同一平面。
38.在本实施例中,上螺孔a1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上螺孔a13采用上下排列的方式开设在管体部11的表面。
39.杆体8的末端置于管体部11的内部,螺栓在贯穿与上螺孔a13的内部后,从而与管体部11内部的杆体8接触并抵接,以将杆体8固定在管体部11的内部。
40.第三管体3包括上装配槽31与下装配槽32。其中,上装配槽31的内部区域大于下装配槽32的内部区域。
41.底座4包括底座部41、装配凸起42、多个装配通孔43与下通孔44。装配凸起42设置在底座部41的顶部,且位于底座部41的圆心位置。多个装配通孔43沿底座部41的圆心周向设置在底座部41上。其中,多个装配通孔43围绕在装配凸起42的外侧。
42.下通孔44与底座部41的圆心相对应,并由底座部41的底部端面向上依次贯穿底座部41与装配凸起42的内部。
43.通过将下装配槽32套设在装配凸起42的外侧,以将第三管体3设置在底座部41的上方位置。
44.弹簧5的末端设置在上装配槽31的内部,弹簧5设置在管体部11的底部,且弹簧5的顶部与管体部11的底端相抵接。
45.连接柱61相连接的包括上端部611、中间部613与下端部612。其中,上端部611经下通孔44向上依次贯穿底座4、弹簧5与第一管体1的内部,并通过紧固螺母62被固定在第一管体1的内部。
46.当上端部611被紧固在第一管体1的内部后,中间部613则位于装配凸起42、第三管体3与弹簧5的内部。
47.当上端部611被固定在第一管体1的内部后,下端部612则被置于下通孔44的内部。
48.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61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当弹簧5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弯曲时,连接柱61也随着弹簧5的弯曲发生形变。当弹簧5在弹性的作用下复位至初始位置时,连接柱61也随着弹簧5复位至初始位置。
49.在本实施例中的组装步骤如下:
50.将弹簧5的末端置于上装配槽31的内部;
51.连接柱61的上端部611经下通孔44向上依次贯穿底座4与弹簧5的内部,且使得上端部611延伸至弹簧5的上方位置;
52.将第一管体1套设在上端部611的外侧,并使得第一管体1位于弹簧5的顶端,且第一管体1的底部端面与弹簧5的顶端接触;
53.通过紧固螺母62将上端部611紧固在第一管体1的内部,从而完成对本实施例的组装。
54.在本实施例中,底座部分7中的第一管体1、弹簧5、第三管体3与底座4之间通过连接柱61与紧固螺母62连接,便于对第一管体1、弹簧5、第三管体3与底座4进行装配。另外,当第一管体1、弹簧5、第三管体3与底座4之间的任意一个发生损坏时,也便于对底座部分7进行拆卸,从而更换损坏部件。
55.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考场用桩杆,包括杆体8与底座部分7,杆
体8的末端置于底座部分7的内部。
56.底座部分7包括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第三管体3、底座4、弹簧5与连接组件6。第三管体3设置在底座4的顶部端面上,弹簧5的顶端与第一管体1抵接,弹簧5的末端置于第三管体3的内部,第二管体2套设在弹簧5的外侧,且第二管体2的末端设置在第三管体3的内部,第一管体1的一部分嵌入在第二管体2的内部,连接组件6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底座4、第三管体3、弹簧5以及第一管体1的内部。
57.第一管体1包括管体部11、边沿部12与多个上螺孔a13。边沿部12围绕在管体部11的顶部端面外侧,边沿部12的顶部端面与管体部11的顶部端面处于同一平面。
58.在本实施例中,上螺孔a1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上螺孔a13采用上下排列的方式开设在管体部11的表面。
59.第三管体3包括上装配槽31与下装配槽32。其中,上装配槽31的内部区域大于下装配槽32的内部区域。
60.在第二管体2上设有多个上螺孔b21。
61.在本实施例中,上螺孔b2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上螺孔b21采用上下排列的方式开设在第二管体2的表面。
62.其中,两个上螺孔b21的位置与两个上螺孔a13的位置相同,且位置相对应,使得上螺孔b21能过上螺孔a13与管体部11的内部区域连通。
63.杆体8的末端置于管体部11的内部,螺栓在依次贯穿上螺孔b21与上螺孔a13的内部后,从而与管体部11内部的杆体8接触且抵接,以将杆体8固定在管体部11的内部。
64.底座4包括底座部41、装配凸起42、多个装配通孔43与下通孔44。装配凸起42设置在底座部41的顶部,且位于底座部41的圆心位置。多个装配通孔43沿底座部41的圆心周向设置在底座部41上。其中,多个装配通孔43围绕在装配凸起42的外侧。
65.下通孔44与底座部41的圆心相对应,并由底座部41的底部端面向上依次贯穿底座部41与装配凸起42的内部。
66.通过将下装配槽32套设在装配凸起42的外侧,以将第三管体3设置在底座部41的上方位置。
67.弹簧5的末端设置在上装配槽31的内部,弹簧5的顶端设置在管体部11的底端相抵接。
68.连接柱61相连接的包括上端部611、中间部613与下端部612。其中,上端部611经下通孔44向上依次贯穿底座4、弹簧5与第一管体1的内部,并通过紧固螺母62被固定在第一管体1的内部。
69.当上端部611被紧固在第一管体1的内部后,中间部613则位于装配凸起42、第三管体3与弹簧5的内部。
70.当上端部611被固定在第一管体1的内部后,下端部612则被置于下通孔44的内部。
71.在本实施例中的组装步骤如下:
72.依次将第二管体2的末端与弹簧5的末端置于上装配槽31的内部,且第二管体2围绕在弹簧5的外侧;
73.连接柱61的上端部611经下通孔44向上依次贯穿底座4与弹簧5的内部,且使得上端部611延伸至弹簧5的上方位置;
74.将第一管体1的一部分置于第二管体2的内部,同时套设在上端部611的外侧,并使得第一管体1位于弹簧5的上方位置,且第一管体1的底部端面与弹簧5的顶端接触;
75.通过紧固螺母62将上端部611紧固在第一管体1的内部,并使得边沿部12的底部搭接在第二管体2的顶部端面上,以将第二管体2固定在上装配槽31与边沿部12之间,从而完成对本实施例的组装。
76.底座部分7中的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弹簧5、第三管体3与底座4之间通过连接柱61与紧固螺母62连接,便于对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弹簧5、第三管体3与底座4进行装配。另外,当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弹簧5、第三管体3与底座4之间的任意一个发生损坏时,也便于对底座部分7进行拆卸,从而更换损坏部件。
77.由于边沿部12搭接在第二管体2的顶端,因此,当连接柱61的上端部611通过紧固螺母62被固定在第一管体1的内部后,第二管体2在边沿部12对其施加的挤压力的作用下,被固定在上装配槽31的内部。
78.由于第二管体2套设在弹簧5的外侧,在第二管体2的内壁与弹簧5之间预留有间隙,因此,可以将无线感应模块(图中未示出)装配在二者之间的间隙中,不但可以通过无线感应模块检测摩托车在考试中或训练时是否出现压线或撞杆的情况,还可以对无线感应模块起到保护作用。
7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摩托车考场用桩杆,包括杆体与底座部分,杆体的末端置于底座部分的内部,其特征在于,底座部分包括第一管体、弹簧、第三管体、底座与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依次贯穿于底座、第三管体、弹簧与第一管体的内部,以将第一管体、弹簧与第三管体设置在底座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考场用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座部、位于底座部顶部端面上的装配凸起、贯穿于底座部内部的多个装配通孔、以及依次贯穿于底座部内部与装配凸起内部的下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考场用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凸起位于所述底座部的圆心位置,多个所述装配通孔围绕在所述装配凸起的外侧,并沿所述底座部的圆心位置等间距周向设置,所述下通孔与所述底座部的圆心位置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考场用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体包括上装配槽与下装配槽,所述弹簧的末端位于上装配槽的内部,下装配槽套设在所述装配凸起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考场用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包括管体部、围绕在管体部顶部端面外侧的边沿部、以及开设在管体部侧壁面上的多个上螺孔a,上螺孔a与管体部的内部区域连通;管体部位于所述弹簧的顶部、且管体部的末端与所述弹簧的顶端相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考场用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与紧固螺母,连接杆依次贯穿于底座、第三管体、弹簧与第一管体的内部,连接杆的顶端通过紧固螺母被紧固在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连接杆的底端置于所述下通孔的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考场用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相连接的上端部、中间部与下端部,上端部通过所述紧固螺母被紧固在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中间部位于所述装配凸起、所述第三管体与所述弹簧的内部,下端部位于所述下通孔的内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考场用桩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部的直径大于所述中间部的直径与所述上端部的直径。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摩托车考场用桩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管体,第二管体的末端置于所述第三管体的内部,且套设在所述弹簧的外侧,所述第一管体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第二管体的内部,并与所述弹簧的顶端相抵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托车考场用桩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弹簧之间还预留有间隙,在间隙中设有无线感应模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考场用桩杆,包括杆体与底座部分,杆体的末端置于底座部分的内部,底座部分包括第一管体、弹簧、第三管体、底座与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依次贯穿于底座、第三管体、弹簧与第一管体的内部,以将第一管体、弹簧与第三管体设置在底座的顶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组件以将第一管体、弹簧与第三管体设置在底座上,便于对第一管体、弹簧、第三管体与底座进行装配,且当第一管体、弹簧、第三管体与底座之间的任意一个发生损坏时,也便于对其进行拆卸,从而更换损坏部件,可以降低后期的维修成本。修成本。修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周会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周会建

技术研发日:

2022.11.09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27: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837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底座   弹簧   所述   三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