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尖轨伤损加固部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铁轨建设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尖轨伤损加固部件。


背景技术:



2.普通单开道岔由转辙结构、辙叉及护轨、连接部组成。
3.转辙结构包括两根基本轨、两根尖轨和转辙器,两根基本轨、两根尖轨分别固定连接于对应的轨枕,两个尖轨与转辙器通过连接杆相连,通过操纵转辙器可以改变位于两根基本轨之间的两个尖轨的位置,调整的过程中,尖轨与同侧的基本轨之间的间距逐级减小,当一侧尖轨的端部与同侧基本轨的贴合时,则另一侧尖轨的端部与同侧基本轨的分离,实现道岔开通方向的调整。基本轨和尖轨均包括有轨头、轨腰和轨脚。
4.尖轨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列车的震动以及长时间负载会发生伤损,需要对伤损处进行加固,需要选择一个暂时固定的通行方向,然后通过现有的常规加固方式先对同侧基本轨和尖轨进行打孔,再通过螺栓和加固钢板将基本轨和尖轨的轨腰进行加固连接并与轨枕固定,以实现对尖轨伤损加固,但打孔的方式容易对伤损的尖轨造成进一步的伤损,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尖轨伤损加固部件,为了解决现有伤损加固的方式容易对尖轨造成进一步的伤损的问题。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尖轨伤损加固部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尖轨伤损加固部件,包括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解构件、第一加固件、第二加固件、限位件,所述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呈相向滑移设置于所述解构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驱使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夹紧。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种情况,尖轨伤损加固时,当尖轨的伤损部位与基本轨之间的距离较小甚至相互贴合时,第一加固件置于基本轨背离尖轨的一侧,第二加固件置于尖轨背离基本轨的一侧,同时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置于轨枕的空档内,通过限位件驱使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夹紧,使第一加固件抵紧于基本轨的一侧,第二加固件抵紧于尖轨的一侧,使基本轨与尖轨抵紧,使尖轨的伤损处能够依托于基本轨,从而实现对尖轨的伤损加固和牢固性,省去在加固过程中对伤损的尖轨的打孔操作,避免了对伤损的尖轨造成进一步伤损,保证尖轨的整体结构强度,实现无损加固,结构简单,操作简单。
9.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固件设置有让位台阶,所述让位台阶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加固件设置有第二卡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本轨的轨脚的下侧面与让位台阶的对应侧壁接触,轨脚的一端卡入第一卡槽内,以提高第一加固件与基本轨抵紧的稳定性。
11.尖轨的轨脚的一端卡入第二卡槽内,轨脚的下侧面与对应的第二卡槽的槽壁接
触,以提高第一加固件与基本轨抵紧的稳定性;同时,限制尖轨在竖直方向的位移,对尖轨起到防窜的作用。
12.可选的,所述第二加固件设置有抵紧部,所述抵紧部设置有抵紧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紧面与尖轨的轨腰的一侧贴合,提高抵紧部与轨腰抵紧的稳定性,提高尖轨伤损加固的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解构件包括两个螺杆,两个所述螺杆的长度方向相同,两个所述螺杆的端部呈交错连接,所述第一加固件和所述第二加固件分别滑移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螺杆。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尖轨伤损加固时,两个螺杆均位于基本轨和尖轨的轨脚下方,且穿设于轨枕,由于基本轨和尖轨安装时两者的轨脚存在高度差,往往基本轨的轨脚低于尖轨的轨脚,两个螺杆的端部交错连接,能够形成高度差,以弥补基本轨和尖轨两者的轨脚的高度差。
16.可选的,所述第二加固件设置有供所述螺杆穿设的腰型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规格的基本轨和尖轨,在安装时两者的轨脚的高度差会存在差异,腰型孔与螺杆的配合能够适配与多种高度差的基本轨和尖轨组合,提高适用性。
18.可选的,所述限位件为与所述螺杆一一对应且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的锁紧螺母。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紧锁紧螺母,两个锁紧螺母分别抵紧与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实现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对尖轨的加固固定,锁紧螺母与螺杆的配合具有自锁防松的效果,增加使用时安全性。
20.可选的,所述加固结构还包括用于顶撑在基本轨与尖轨之间的顶撑件,所述顶撑件包括顶撑柱、顶撑杆,所述顶撑杆伸缩螺纹连接于所述顶撑柱的一端,所述顶撑杆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尖轨伤损加固时,当基本轨与尖轨的伤损部位之间的距离较大且适中时,带动顶撑杆绕顶撑柱的轴心线转动,使顶撑杆伸出顶撑柱的端部,顶撑柱背离顶撑杆的一端抵紧于尖轨的轨腰的一侧,顶撑杆背离顶撑柱的一端抵紧于基本轨的轨腰的一侧,实现对基本轨与尖轨的顶撑作用,最后转动调节螺母,使调节螺母抵紧于顶撑柱的端部,实现顶撑杆与顶撑柱的固定,从而实现对尖轨的伤损加固。
22.可选的,所述顶撑柱和所述顶撑杆的一端均设置有接触板。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触板置于轨腰的一侧,能够提高顶撑件顶撑于基本轨和尖轨的稳定性。
24.可选的,所述加固结构还包括用于顶撑在基本轨与尖轨之间的顶撑件,所述顶撑件包括顶撑柱、顶撑杆,所述顶撑杆为两个,两个所述顶撑杆分别伸缩螺纹连接于所述顶撑柱的两端,两个所述顶撑杆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尖轨伤损加固时,当基本轨与尖轨的伤损部位之间的距离较大接近最大值时,带动两个顶撑杆绕顶撑柱的轴心线转动,使两个顶撑杆分别从顶撑柱的两端伸出,一个顶撑杆背离顶撑柱的一端抵紧于基本轨轨腰的一侧,另一个顶撑杆背离顶撑柱的一端抵紧于尖轨轨腰的一侧,实现对基本轨与尖轨的顶撑作用,最后转动调节螺母,使调节螺母抵紧于顶撑柱的端部,实现顶撑杆与顶撑柱的固定,从而实现对尖轨的伤损加固。
26.可选的,两个所述顶撑杆的一端均设置有接触板。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触板置于轨腰的一侧,能够提高顶撑件顶撑于基本轨和尖轨的稳定性。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9.1、第一种情况,尖轨伤损加固时,当尖轨与基本轨之间的距离较小甚至相互贴合时,第一加固件置于基本轨背离尖轨的一侧,第二加固件置于尖轨背离基本轨的一侧,通过限位件驱使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夹紧,使第一加固件抵紧于基本轨的一侧,第二加固件抵紧于尖轨的一侧,使基本轨与尖轨抵紧,使尖轨的伤损处能够依托于基本轨,从而实现对尖轨的伤损加固和牢固性,省去在加固过程中对伤损的尖轨的打孔操作,避免了对伤损的尖轨造成进一步伤损,保证尖轨的整体结构强度,结构简单,操作简单;
30.2、尖轨伤损加固时,两个螺杆均位于基本轨和尖轨的轨脚下方,由于基本轨和尖轨安装时两者的轨脚存在高度差,往往基本轨的轨脚低于尖轨的轨脚,两个螺杆的端部交错连接,能够形成高度差,以弥补基本轨和尖轨两者的轨脚的高度差。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剖视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剖视示意图;
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剖视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加固结构;2、解构件;21、螺杆;3、第一加固件;31、让位台阶;32、第一卡槽;33、抵紧部;34、抵紧面;35、腰型孔;4、第二加固件;41、第二卡槽;5、限位件;6、顶撑件;61、顶撑柱;62、顶撑杆;63、调节螺母;64、接触板;7、基本轨;71、轨头;72、轨腰;73、轨脚;8、尖轨。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实施例1
37.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尖轨伤损加固部件。
38.参照图1,一种尖轨伤损加固部件,包括加固结构1,(加固结构1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加固的伤损部位数量而进行选择),加固结构1包括解构件2、第一加固件3、第二加固件4、限位件5,第一加固件3和第二加固件4呈相向滑移连接于解构件2的两端,第一加固件3和第二加固件4均置于轨枕的空档内,限位件5用于驱使第一加固件3和第二加固件4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夹紧。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尖轨8伤损加固时为加固结构1安装于基本轨7和尖轨8的状态,以下描述的状态,均是加固结构1安装于基本轨7和尖轨8的状态。
39.参照图1,第一加固件3为卡铁,第二加固件4为轨夹体,第一加固件3开设有供基本轨7的轨脚73搁置的让位台阶31,让位台阶31的侧壁开设有供基本轨7的轨脚73的一端卡入的第一卡槽32,基本轨7的轨脚73上侧面与对应的第一卡槽32的槽壁贴合,第二加固件4开设有供尖轨8的轨脚73的一端卡入的第二卡槽41,尖轨8的轨脚73上侧面与对应的第二卡槽41的槽壁贴合。
40.参照图1,第二加固件4与第二卡槽41的同一侧一体成型有抵紧部33,抵紧部33背
离第二加固件4的一侧成型有抵紧面34,抵紧面34与尖轨8的轨腰72一侧贴合。
41.参照图1,解构件2包括两个螺杆21,两个螺杆21的长度方向相同,两个螺杆21的长度为一长一短,在尖轨8伤损加固时,两个螺杆21均位于基本轨7和尖轨8的下方并穿过轨枕,两个螺杆21相邻的端部呈交错固定连接,使两个螺杆21的轴心线呈平行,第一加固件3套设且滑移于长度长的螺杆21,第二加固件4套设且滑移于长度短的螺杆21。
42.参照图1,第二加固件4贯穿开设有供对应的螺杆21穿设的腰型孔35。限位件5为与螺杆21一一对应且螺纹连接于螺杆21的锁紧螺母,螺杆21还套设有与锁紧螺母一一对应的螺母垫圈,螺母垫圈位于锁紧螺母与第一加固件3之间以及锁紧螺母与第二加固件4之间。
43.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尖轨伤损加固部件的实施原理为:
44.尖轨8伤损加固时,当尖轨8的伤损部位与基本轨7之间的距离较小甚至相互贴合时,第一加固件3置于基本轨7背离尖轨8的一侧,基本轨7的轨脚73的下侧面与让位台阶31的对应侧壁接触,轨脚73的一端卡入第一卡槽32内,第二加固件4置于尖轨8背离基本轨7的一侧,尖轨8的轨脚73的一端卡入第二卡槽41内,轨脚73的下侧面与对应的第二卡槽41的槽壁接触,拧紧锁紧螺母,两个锁紧螺母分别抵紧与第一加固件3和第二加固件4,驱使第一加固件3和第二加固件4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夹紧,使第一加固件3抵紧于基本轨7的一侧,第二加固件4抵紧于尖轨8的一侧,使基本轨7与尖轨8抵紧,锁紧螺母与螺杆21的配合具有自锁防松的效果,使尖轨8的伤损处能够依托于基本轨7,从而实现对尖轨8的伤损加固和牢固性,省去在加固过程中对伤损的尖轨8的打孔操作,避免了对伤损的尖轨8造成进一步伤损,保证尖轨8的整体结构强度。
45.实施例2
46.本技术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尖轨伤损加固部件。
47.本技术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参照图2,加固结构1还包括用于顶撑在基本轨7与尖轨8之间的顶撑件6,顶撑件6包括用于安装在基本轨7与尖轨8之间的顶撑柱61、顶撑杆62,顶撑杆62伸缩滑移连接于顶撑柱61的一端,顶撑柱61的一端开设有供顶撑杆62卡入且螺纹连接的螺纹槽,顶撑杆62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63。
48.参照图2,顶撑柱61与顶撑杆62相背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接触板64,接触板64为鱼尾板,接触板64能够与轨腰72的一侧贴合,或者接触板64的一端抵紧与轨头71的下侧面、另一端抵紧与轨脚73的上侧面。
49.本技术实施例2一种尖轨伤损加固部件的实施原理为:
50.当基本轨7与尖轨8的伤损部位之间的距离较大且适中时,带动顶撑杆62绕顶撑柱61的轴心线转动,使顶撑杆62伸出顶撑柱61,通过顶撑柱61背离顶撑杆62的一端抵紧于尖轨8的轨腰72的一侧,顶撑杆62背离顶撑柱61的一端抵紧于基本轨7的轨腰72的一侧,转动调节螺母63使其抵紧于顶撑柱61的端部,实现顶撑杆62与顶撑柱61的固定,实现对基本轨7与尖轨8的顶撑作用,从而实现对尖轨8的伤损加固。
51.实施例3
52.本技术实施例3公开了一种尖轨伤损加固部件。
53.本技术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参照图3,加固结构1还包括用于顶撑在基本轨7与尖轨8之间的顶撑件6,顶撑件6包括用于安装在基本轨7与尖轨8之间的顶撑柱61、两个顶撑杆62,两个顶撑杆62伸缩滑移连接于顶撑柱61的两端,顶撑柱61的两端均开设
有供对应的顶撑杆62卡入且螺纹连接的螺纹槽,两个顶撑杆62均螺纹连接有一个调节螺母63。
54.参照图3,两个顶撑杆62相背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接触板64,接触板64能够与轨腰72的一侧贴合,或者接触板64的一端抵紧与轨头71的下侧面、另一端抵紧与轨脚73的上侧面。
55.本技术实施例3一种尖轨伤损加固部件的实施原理为:
56.当基本轨7与尖轨8之间的距离较大接近最大值时,带动顶撑杆62绕顶撑柱61的轴心线转动,使两个顶撑杆62分别从顶撑柱61的两端伸出,一个顶撑杆62背离顶撑柱61的一端抵紧于基本轨7轨腰72的一侧,另一个顶撑杆62背离顶撑柱61的一端抵紧于尖轨8轨腰72的一侧,转动调节螺母63使其抵紧于顶撑柱61对应的端部,实现顶撑杆62与顶撑柱61的固定,实现对基本轨7与尖轨8的顶撑作用,从而实现对尖轨8的伤损加固。
5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尖轨伤损加固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固结构(1),所述加固结构(1)包括解构件(2)、第一加固件(3)、第二加固件(4)、限位件(5),所述第一加固件(3)和所述第二加固件(4)呈相向滑移设置于所述解构件(2),所述限位件(5)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加固件(3)和所述第二加固件(4)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夹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轨伤损加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件(3)设置有让位台阶(31),所述让位台阶(31)设置有第一卡槽(32),所述第二加固件(4)设置有第二卡槽(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轨伤损加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固件(4)设置有抵紧部(33),所述抵紧部(33)设置有抵紧面(3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轨伤损加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构件(2)包括两个螺杆(21),两个所述螺杆(21)的长度方向相同,两个所述螺杆(21)的端部呈交错连接,所述第一加固件(3)和所述第二加固件(4)分别滑移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螺杆(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尖轨伤损加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固件(4)设置有供所述螺杆(21)穿设的腰型孔(35)。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尖轨伤损加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5)为与所述螺杆(21)一一对应且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21)的锁紧螺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轨伤损加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1)还包括用于顶撑在基本轨(7)与尖轨(8)之间的顶撑件(6),所述顶撑件(6)包括顶撑柱(61)、顶撑杆(62),所述顶撑杆(62)伸缩螺纹连接于所述顶撑柱(61)的一端,所述顶撑杆(62)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63)。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尖轨伤损加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柱(61)和所述顶撑杆(62)的一端均设置有接触板(64)。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轨伤损加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1)还包括用于顶撑在基本轨(7)与尖轨(8)之间的顶撑件(6),所述顶撑件(6)包括顶撑柱(61)、顶撑杆(62),所述顶撑杆(62)为两个,两个所述顶撑杆(62)分别伸缩螺纹连接于所述顶撑柱(61)的两端,两个所述顶撑杆(62)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63)。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尖轨伤损加固部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顶撑杆(62)的一端均设置有接触板(64)。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尖轨伤损加固部件,涉及铁轨建设工程的技术领域,包括加固结构,加固结构包括解构件、第一加固件、第二加固件、限位件,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呈相向滑移设置于解构件,限位件用于驱使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夹紧。本申请实现对尖轨的伤损加固和牢固性,省去在加固过程中对伤损的尖轨的打孔操作,避免了对伤损的尖轨造成进一步伤损,保证尖轨的整体结构强度,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作简单。作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

张怀宇 丁建华 沈琪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上海瑞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2.01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04: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835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伤损   撑杆   所述   固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