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电机及电动窗帘的制作方法


管状电机及电动窗帘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管状电机及电动窗帘。


背景技术:



2.电机是一种常用的驱动装置,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具具备了自动化的功能,例如电动窗帘,可以根据需求自动收展窗帘。电动窗帘的窗帘传动管中,配置有管状电机,管状电机内具有减速装置、联轴器等传动部件,由于传动部件之间的传动会出现振动而产生噪音,因此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为此需要降低管状电机内动力传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管状电机,解决了管状电机运行过程中噪音大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管状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套装在所述电机本体外的电机套管,所述电机本体的外侧壁与所述电机套管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减振体,所述减振体沿所述电机本体的周向方向设置,所述减振体一侧与所述电机套管相抵,所述减振体的另一侧与所述电机本体相抵,所述减振体包括减振体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减振体本体上的多个减振筋,相连两个减振筋之间形成供所述减振筋形变的减振间隙。
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减振体为套装在所述电机本体外的环状构件。
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机本体上沿电机套管的轴向方向设有至少两个减振体。
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机本体的中心位置在电机套管轴向方向上的两侧设有所述减振体。
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减振体设有多个且沿着所述电机本体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减振体贴装在所述电机本体的外侧壁上。
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减振体为硅胶件或橡胶件。
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机本体的外侧壁和/或所述电机套管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减振体配合的定位槽。
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定位槽内设有隔音棉。
13.电动窗帘,包括窗帘传动管和窗帘,所述窗帘传动管内设有上述任意技术方案公开的管状电机。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管状电机,在电机本体和电机套管之间配置有减振体,在运行过程中,电机本体产生的振动能够被减振体吸收,而降低了电机本体晃动的幅度,这样一来作用力经过减振体的过滤后再传递至电机套管上时,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削减,从而减低了电机套管的振动幅度、频率,以降低噪音。沿电机本体周向方向设置的减振体,对电机
本体向四周产生的振动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设置减振间隙使得减振筋能够在产生向减振间隙内的形变,使减振筋能够易于形变,以通过不断地形变对振动进行过滤,可以避免因减振体过硬而降低减振效果。此外减振间隙能够使在减振体两侧的空间连通,避免两侧空间封闭而导致噪音被放大。
16.进一步的,所述减振体为套装在所述电机本体外的环状构件。环状的减振体能够对电机本体上产生的任意方向的振动进行过滤,以提高减振体的减振降噪效果。
17.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本体上沿电机套管的轴向方向设有至少两个减振体。通过设置多个减振体能够对电机本体和电机套管之间的不同区域进行减振降噪,通过在多个减振体的支撑下,使电机本体和电机套管保持间距而不会因直接接触导致振动直接传递至电机套管上。
18.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本体的中心位置在电机套管轴向方向上的两侧设有所述减振体。在电机本体中心位置两侧的减振体的支撑作用下,提高了电机本体在电机套管内的稳定性,避免电机本体两端位置的振动幅度具有明显差距。
19.进一步的,所述减振体设有多个且沿着所述电机本体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减振体贴装在所述电机本体的外侧壁上。在电机本体和电机套管之间设置多个减振体,可以提高电机本体在电机套管内的稳定性,并对电机本体和电机套管之间的多个位置具有减振作用,并且减振体可以根据电机本体的实际情况而选择安装区域。在安装时,将减振体贴装在电机本体上后,再将电机套管套装在电机本体外,降低了减振体的安装难度,并且还能够保证减振体对电机本体的指定区域进行减振。
20.进一步的,所述减振体为硅胶件或橡胶件。减振体能够将电机本体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转化为自身形变的作用力,从而实现对管状电机的减振降噪,此外硅胶或橡胶材料支撑的减振体还具有一定的吸音作用。
21.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本体的外侧壁和/或所述电机套管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减振体配合的定位槽。通过定位槽与减振体的配合限定了电机本体和减振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减振体能够对电机本体上振动产生位置进行减振降噪,此外在装配时,定位槽也便于减振体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22.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内设有隔音棉。隔音棉具有较好的吸音作用,隔音棉配合减振体,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削弱噪音。并且将隔音棉设置在定位槽内,使减振体必定能够与隔音棉接触而保证了降噪效果。
23.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电动窗帘,窗帘传动管内设置了上述任意技术方案公开的管状电机后,在收纳、展开窗帘的过程中,窗帘传动管产生的噪音小,不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4.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状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状电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状电机的剖视图;
29.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30.图5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状电机内部结构的爆炸图;
32.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状电机内部结构的又一爆炸图;
34.图9为图8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35.附图标记:
36.电机本体100;
37.电机套管200;
38.第一联轴器300、第二联轴器310、连接件320、连接孔330;
39.减振体400、减振体本体401、减振筋402、减振间隙403、减振垫410、减振管411、减振套420、限位槽421;
40.电机固定架500、限位块510。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2.下文中出现的诸如“示例性”“一些实施例”等词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
43.参照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管状电机,包括电机本体100和套装在电机本体100外的电机套管200,电机套管200内还设有与电机本体100传动配合的第一联轴器300和与第一联轴器300传动配合的第二联轴器310,电机本体100的外侧壁与电机套管200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减振体400,减振体400沿电机本体100的周向方向设置,减振体400一侧与电机套管200相抵,减振体400的另一侧与电机本体100相抵,第一联轴器300和第二联轴器310之间设有减振垫410,减振垫410的一侧与第一联轴器300相抵,减振垫410的另一侧与第二联轴器310相抵。
4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管状电机具有减振降噪的功能,在运行过程中,电机本体100产生的振动能够被减振体400吸收,而降低了电机本体100晃动的幅度,这样一来作用力经过减振体400的过滤后再传递至电机套管200上时,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削减,从而减低了电机套管200的振动幅度、频率,以降低噪音。沿电机本体100周向方向设置的减振体400,对电机本体100向四周产生的振动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电机套管200内设置第一联轴器300与电机本体100传动连接,以使电机本体100的动力可以传递至第一联轴器300上,第一联轴器300和第二联轴器310传动配合以使第一联轴器300可以将动力传递至第二联轴器310上。在第一联轴器300和第二联轴器310之间设置减振垫410,可以降低第一联轴器300和第二联轴器310在传递动力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在减振垫410的作
用下,第一联轴器300在传递动力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够被减振垫410削减,而提高了第二联轴器310的稳定性,提高了动力传递的平稳性,使与第二联轴器310传动的部件也可以平稳运行。
45.在电机本体100与第一联轴器300相连的一端与电机套管200之间还设有减振套420,减振套420能够吸收电机本体100与第一联轴器300传动时产生的振动,以使第一联轴器300能够平稳运行。在电机套管200内设置减振套420和减振垫410,以在电机本体100的动力传递方向上实现二次减振,提高对管状电机的减振降噪效果。
46.减振体400、减振垫410、减振套420均为橡胶材料或硅胶材料制成,减振体400、减振垫410、减振套420能够将电机本体100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转化为自身形变的作用力,以削减振动,从而实现对管状电机的减振降噪,此外硅胶或橡胶材料支撑的减振体400还具有一定的吸音作用,提高降噪效率。
47.其中,减振体400包括减振体本体401和设置于减振体本体401上的多个减振筋402,相连两个减振筋402之间形成供减振筋402形变的减振间隙403。设置减振间隙403使得减振筋402能够在产生向减振间隙403内的形变,使减振筋402能够易于形变,以通过不断地形变对振动进行过滤,可以避免因减振体400过硬而降低减振效果。此外减振间隙403能够使在减振体400两侧的空间连通,避免两侧空间封闭而导致噪音被放大。
48.第一联轴器300和第二联轴器310通过连接件320传动连接,减振垫410具有供连接件320插入的减振管411,减振管411与减振垫410一体成型。第一联轴器300和第二联轴器310通过连接件320保持连接,连接件320设置在第二联轴器310上,在减振垫410上设置减振管411以容纳连接件320,减振管411能够吸收振动而避免传动时连接件320与第一联轴器300产碰撞而出现振动和噪音。
49.具体的,第一联轴器300上设有供连接件320插入的连接孔330,减振管411伸入至连接孔330内,减振管411的内侧壁与连接件320相抵,减振管411的外侧壁与连接孔330内壁相抵。传动过程中,电机本体100带动第一联轴器300转动,通过连接件320和连接孔330之间的配合关系,第一联轴器300上的动力通过连接件320传递至第二联轴器310上,减振管411伸入至连接孔330,避免连接件320与连接孔330内壁接触。此外在连接件320与减振管411、减振管411与连接孔330之间均保持直接接触的关系,使得连接件320与减振管411、减振管411与连接孔330之间不会出现碰撞而产生噪音的问题。
50.电机本体100与第一联轴器300相连的一端外还设有电机固定架500,减振套420位于电机本体100和电机固定架500之间,电机固定架500用于将电机本体100固定在电机套管200内,提高电机本体100的稳定性,由于电机固定架500会与电机套管200接触,将减振套420设置在电机本体100和电机固定架500之间,可以减少电机本体100传递动力时传递至电机固定架500上的振动,以避免产生噪音。
51.参照图2和图5,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减振体400为套装在电机本体100外的环状构件,环状的减振体400能够对电机本体100上产生的任意方向的振动进行过滤,以提高减振体400的减振降噪效果。
52.并且,电机本体100上沿电机套管200的轴向方向设有至少两个减振体400,通过设置多个减振体400能够对电机本体100和电机套管200之间的不同区域进行减振降噪,通过在多个减振体400的支撑下,使电机本体100和电机套管200保持间距而不会因直接接触导
致振动直接传递至电机套管200上。
53.为了保持电机本体100在电机套管200内的稳定,电机本体100的中心位置在电机套管200轴向方向上的两侧设有减振体400,在电机本体100中心位置两侧的减振体400的支撑作用下,提高了电机本体100在电机套管200内的稳定性,避免电机本体100两端位置的振动幅度具有明显差距,以避免电机本体100与第一联轴器300连接位置处的产生幅度较大的振动。
54.参照图4,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减振垫410的边缘在电机套管200的径向方向上延伸至第一联轴器300或第二联轴器310的外侧壁,减振垫410能够将第一联轴器300和第二联轴器310进行隔离,避免在减振垫410边缘外的区域,第一联轴器300和第二联轴器310存在接触的可能,从而使管状电机具备的稳定的减振降噪效果。
55.参照图7和图9,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机固定架500上设有限位槽421,减振套420上设有与限位槽421配合的限位块510,通过限位槽421和限位块510的配合,使得电机固定架500和减振套420能够保持配合状态,同时还增加了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而提高了减振降噪的效果。另外,当电机固定架500和减振套420完成配合后,将电机本体100与电机套管200配合也会更加简单,不需要担心电机固定架500和减振套420出现分离的情况。
56.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机本体的外侧壁和/或电机套管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减振体配合的定位槽,通过定位槽与减振体的配合限定了电机本体和减振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减振体能够对电机本体上振动产生位置进行减振降噪,此外在装配时,定位槽也便于减振体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57.定位槽内还设有隔音棉,隔音棉具有较好的吸音作用,隔音棉配合减振体,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削弱噪音。并且将隔音棉设置在定位槽内,使减振体必定能够与隔音棉接触而保证了降噪效果。
58.在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之间、电机固定架和减振套之间、电机本体的外侧壁上、电机套管的内侧壁上也均可以布置隔音棉。
5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减振体设有多个且沿着电机本体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减振体贴装在电机本体的外侧壁上,在电机本体和电机套管之间设置多个减振体,可以提高电机本体在电机套管内的稳定性,并对电机本体和电机套管之间的多个位置具有减振作用,并且减振体可以根据电机本体的实际情况而选择安装区域。在安装时,将减振体贴装在电机本体上后,再将电机套管套装在电机本体外,降低了减振体的安装难度,并且还能够保证减振体对电机本体的指定区域进行减振。
60.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电动窗帘,包括窗帘传动管和窗帘,窗帘传动管内设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公开的具有减振功能的管状电机。窗帘传动管内设置了上述任意技术方案公开的管状电机后,在收纳、展开窗帘的过程中,窗帘传动管产生的噪音小,不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技术特征:


1.管状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套装在所述电机本体外的电机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本体的外侧壁与所述电机套管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减振体,所述减振体沿所述电机本体的周向方向设置,所述减振体一侧与所述电机套管相抵,所述减振体的另一侧与所述电机本体相抵,所述减振体包括减振体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减振体本体上的多个减振筋,相连两个减振筋之间形成供所述减振筋形变的减振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体为套装在所述电机本体外的环状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本体上沿电机套管的轴向方向设有至少两个减振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本体的中心位置在电机套管轴向方向上的两侧设有所述减振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体设有多个且沿着所述电机本体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减振体贴装在所述电机本体的外侧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体为硅胶件或橡胶件。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本体的外侧壁和/或所述电机套管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减振体配合的定位槽。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内设有隔音棉。9.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包括窗帘传动管和窗帘,所述窗帘传动管内设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状电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管状电机及电动窗帘,属于电机领域,解决了管状电机运行过程中噪音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管状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套装在所述电机本体外的电机套管,所述电机本体的外侧壁与所述电机套管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减振体,所述减振体沿所述电机本体的周向方向设置,所述减振体一侧与所述电机套管相抵,所述减振体的另一侧与所述电机本体相抵,所述减振体包括减振体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减振体本体上的多个减振筋,相连两个减振筋之间形成供所述减振筋形变的减振间隙。所述减振筋形变的减振间隙。所述减振筋形变的减振间隙。


技术研发人员:

刘涛 刘文涛 陈绍华 胡鹏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0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36: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831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机   减振   本体   联轴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