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纤维捻丝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收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用于纺织的纤维丝束一般是使用多根纤维丝捻合而成的,这样形成的纤维丝束根据搭配的纤维丝种类的不同,能够具有不同的韧性颜等性质。
3.然而,纤维丝束在捻合收线时,不同的纤维丝需要朝向不同的方向运动,因此现有的纤维捻丝机构往往需要使用单独的一个连接结构控制每根丝线的转向,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如公开号为cn1149087a就公开了一种结构复杂的并捻机,其中多根纤维丝在进行捻合时,需要使用多个马达驱动并控制不同的机构对丝线进行卷绕,不仅使纤维捻丝的过程复杂,也导致后续对捻合形成的纤维丝束的卷绕收线的过程复杂度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多根纤维丝线在捻丝和收线过程中的复杂度。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纤维捻丝收线装置,包括:
6.机架
7.第一导丝部,所述第一导丝部连接于机架上,所述第一导丝部包括用于引导纤维丝束的第一导丝辊和第一压合辊,所述第一导丝辊和第一压合辊平行设置且相互贴合,所述纤维丝束从第一导丝辊和第一压合辊之间穿过;
8.捻丝部,所述捻丝部连接于机架上并位于第一导丝部的下游,所述捻丝部包括捻丝皮带,所述捻丝皮带的运动方向与纤维丝束的输送方向垂直,所述纤维丝束从捻丝皮带的中部穿过;
9.第二导丝部,所述捻丝部连接于机架上并位于捻丝部的下游,所述第二导丝部包括第二导丝辊和第二压合辊,所述第二导丝辊和第二压合辊平行设置且相互贴合,所述纤维丝束从第二导丝辊和第二压合辊之间穿过;
10.收线部,所述收线部连接于机架上并位于第二导丝部的下游,所述收线部包括收线卷绕轴,所述收线卷绕轴的轴线方向与第二导丝辊的轴线方向垂直。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导丝部还包括第一摆动杆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摆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机架上,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摆动杆远离机架的一端,所述第一导丝辊设置于第一转轴上且所述第一导丝辊与第一转轴同轴设置。
12.优选的,所述捻丝部还包括皮带驱动电机和张紧辊,所述捻丝皮带在驱动电机驱动下运动,所述捻丝皮带包括相对的外部和内部,所述纤维丝束从所述外部和内部之间穿过,所述张紧辊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于机架上,所述张紧辊贴合在所述外部或内部的外表面使所述外部和内部相互贴近。
13.优选的,所述第二导丝部还包括第二摆动杆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摆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机架上,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二摆动杆远离机架的一端,所述第二导丝辊设置于第二转轴上且所述第二导丝辊与第二转轴同轴设置。
14.优选的,所述第二压合辊表面设有螺旋纹路。
15.优选的,所述多纤维捻丝收线装置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连接于机架上并位于捻丝部和第二导丝部之间,所述定位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压合组件,两个所述压合组件相互靠近的一侧形成狭缝,所述纤维丝束由所述狭缝之间穿过,所述定位部用于将所述纤维丝束由捻丝皮带之间引导至第二导丝辊和第二压合辊之间。
16.优选的,所述压合组件包括上滚轴、下滚轴和压合皮带,所述压合皮带套设于上滚轴和下滚轴外侧。
17.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有引导环,所述引导环设置于第二导丝部和收线部之间,所述纤维丝束从引导环内穿过。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捻丝部的捻丝皮带的运动能够模拟人手捻丝的过程,使穿过捻丝皮带内的多根纤维丝线在捻丝皮带移动过程中相互并捻,形成纤维丝束,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捻丝结构和过程的复杂程度;第二导丝部通过相互贴合的第二导丝辊和第二压合辊来对并捻后的纤维丝束进行定位和输送,以防止纤维丝束受捻丝皮带运动方向的影响而发生位置偏移。
附图说明
19.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多纤维捻丝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标号说明:
22.1、机架;11、引导环;2、第一导丝部;21、第一导丝辊;22、第一摆动杆;23、第一转轴;24、第一压合辊;3、捻丝部;31、捻丝皮带;32、皮带驱动电机;33、张紧辊;4、第二导丝部;41、第二摆动杆;42、第二转轴;43、第二导丝辊;44、第二压合辊;5、收线部;51、收线卷绕轴;6、定位部;61、压合组件;611、上滚轴;612、下滚轴;613、压合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4.请参照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纤维捻丝收线装置,包括:
25.机架1;
26.第一导丝部2,所述第一导丝部2连接于机架1上,所述第一导丝部2包括用于引导纤维丝束的第一导丝辊21和第一压合辊24,所述第一导丝辊21和第一压合辊24平行设置且相互贴合,所述纤维丝束从第一导丝辊21和第一压合辊24之间穿过;
27.捻丝部3,所述捻丝部3连接于机架1上并位于第一导丝部2的下游,所述捻丝部3包括捻丝皮带31,所述捻丝皮带31的运动方向与纤维丝束的输送方向垂直,所述纤维丝束从捻丝皮带31的中部穿过;
28.第二导丝部4,所述捻丝部3连接于机架1上并位于捻丝部3的下游,所述第二导丝
部4包括第二导丝辊43和第二压合辊44,所述第二导丝辊43和第二压合辊44平行设置且相互贴合,所述纤维丝束从第二导丝辊43和第二压合辊44之间穿过;
29.收线部5,所述收线部5连接于机架1上并位于第二导丝部4的下游,所述收线部5包括收线卷绕轴51,所述收线卷绕轴51的轴线方向与第二导丝辊43的轴线方向垂直。
30.通过以上描述可知,纤维丝束依次穿过第一导丝部2、捻丝部3、第二导丝部4和收线部5,其中,纤维丝束在捻丝部3的捻丝皮带31的作用下并捻形成整根的纤维丝束,捻丝皮带31的运动方向与纤维丝束的输送方向保持垂直,而纤维丝束在经过第二导丝部4的引导和定位后,在收线部5上被卷绕形成纤维卷,收线部5的收线卷绕轴51与转动电机相连接,使收线卷绕轴51能够保持转动,而收线卷绕轴51外侧一般会套设卷筒,卷筒与收线卷绕轴51之间保持固定,从而使收线卷绕轴51在转动时带动卷筒同步转动,而纤维丝束缠绕在卷筒上形成纤维卷。
3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丝部2还包括第一摆动杆22和第一转轴23,所述第一摆动杆2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所述第一转轴23转动连接于第一摆动杆22远离机架1的一端,所述第一导丝辊21设置于第一转轴23上且所述第一导丝辊21与第一转轴23同轴设置。其中,第一转轴23的位置可以通过摆动第一摆动杆22来进行调节,从而时纤维丝束能够被引导至合适的位置。
32.进一步的,所述捻丝部3还包括皮带驱动电机32和张紧辊33,所述捻丝皮带31在驱动电机驱动下运动,所述捻丝皮带31包括相对的外部和内部,所述纤维丝束从所述外部和内部之间穿过,所述张紧辊33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所述张紧辊33贴合在所述外部或内部的外表面使所述外部和内部相互贴近。其中,张紧辊33将捻丝皮带31的内部和外部尽可能地挤压贴近,但同时内部和外部之间不会完全接触,这样才能够保证位于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纤维丝束能够在捻丝皮带31的作用下被并捻成型。
3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丝部4还包括第二摆动杆41和第二转轴42,所述第二摆动杆4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所述第二转轴42转动连接于第二摆动杆41远离机架1的一端,所述第二导丝辊43设置于第二转轴42上且所述第二导丝辊43与第二转轴42同轴设置。
3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合辊44表面设有螺旋纹路。其中,螺旋纹路的旋向与捻丝皮带31的运动方向相反,这样能够使纤维丝束收捻丝皮带31运动而具有的运动趋势被螺旋纹路对纤维丝束产生的运动驱动所抵消。
35.进一步的,所述多纤维捻丝收线装置还包括定位部6,所述定位部6连接于机架1上并位于捻丝部3和第二导丝部4之间,所述定位部6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压合组件61,两个所述压合组件61相互靠近的一侧形成狭缝,所述纤维丝束由所述狭缝之间穿过,所述定位部6用于将所述纤维丝束由捻丝皮带31之间引导至第二导丝辊43和第二压合辊44之间。其中,定位部6能够进一步对纤维丝束的位置进行确定,以避免纤维丝束发生偏移。
36.进一步的,所述压合组件61包括上滚轴611、下滚轴612和压合皮带613,所述压合皮带613套设于上滚轴611和下滚轴612外侧。
37.进一步的,所述机架1上设有引导环11,所述引导环11设置于第二导丝部4和收线部5之间,所述纤维丝束从引导环11内穿过。
38.实施例一
39.如图1和2所示,一种多纤维捻丝收线装置,包括:
40.机架1;
41.第一导丝部2,第一导丝部2连接于机架1上,第一导丝部2包括用于引导纤维丝束的第一导丝辊21和第一压合辊24,第一导丝辊21和第一压合辊24平行设置且相互贴合,纤维丝束从第一导丝辊21和第一压合辊24之间穿过;
42.捻丝部3,捻丝部3连接于机架1上并位于第一导丝部2的下游,捻丝部3包括捻丝皮带31,捻丝皮带31的运动方向与纤维丝束的输送方向垂直,纤维丝束从捻丝皮带31的中部穿过;
43.第二导丝部4,捻丝部3连接于机架1上并位于捻丝部3的下游,第二导丝部4包括第二导丝辊43和第二压合辊44,第二导丝辊43和第二压合辊44平行设置且相互贴合,纤维丝束从第二导丝辊43和第二压合辊44之间穿过;
44.收线部5,收线部5连接于机架1上并位于第二导丝部4的下游,收线部5包括收线卷绕轴51,收线卷绕轴51的轴线方向与第二导丝辊43的轴线方向垂直。
45.第一导丝部2还包括第一摆动杆22和第一转轴23,第一摆动杆2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第一转轴23转动连接于第一摆动杆22远离机架1的一端,第一导丝辊21设置于第一转轴23上且第一导丝辊21与第一转轴23同轴设置。
46.捻丝部3还包括皮带驱动电机32和张紧辊33,捻丝皮带31在驱动电机驱动下运动,捻丝皮带31包括相对的外部和内部,纤维丝束从外部和内部之间穿过,张紧辊33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张紧辊33贴合在外部或内部的外表面使外部和内部相互贴近。
47.第二导丝部4还包括第二摆动杆41和第二转轴42,第二摆动杆4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第二转轴42转动连接于第二摆动杆41远离机架1的一端,第二导丝辊43设置于第二转轴42上且第二导丝辊43与第二转轴42同轴设置。
48.第二压合辊44表面设有螺旋纹路。
49.多纤维捻丝收线装置还包括定位部6,定位部6连接于机架1上并位于捻丝部3和第二导丝部4之间,定位部6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压合组件61,两个压合组件61相互靠近的一侧形成狭缝,纤维丝束由狭缝之间穿过,定位部6用于将纤维丝束由捻丝皮带31之间引导至第二导丝辊43和第二压合辊44之间。
50.压合组件61包括上滚轴611、下滚轴612和压合皮带613,压合皮带613套设于上滚轴611和下滚轴612外侧。
51.机架1上设有引导环11,引导环11设置于第二导丝部4和收线部5之间,纤维丝束从引导环11内穿过。
5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捻丝部的捻丝皮带的运动能够模拟人手捻丝的过程,使穿过捻丝皮带内的多根纤维丝线在捻丝皮带移动过程中相互并捻,形成纤维丝束,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捻丝结构和过程的复杂程度;第二导丝部通过相互贴合的第二导丝辊和第二压合辊来对并捻后的纤维丝束进行定位和输送,以防止纤维丝束受捻丝皮带运动方向的影响而发生位置偏移。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纤维捻丝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第一导丝部,所述第一导丝部连接于机架上,所述第一导丝部包括用于引导纤维丝束的第一导丝辊和第一压合辊,所述第一导丝辊和第一压合辊平行设置且相互贴合,所述纤维丝束从第一导丝辊和第一压合辊之间穿过;捻丝部,所述捻丝部连接于机架上并位于第一导丝部的下游,所述捻丝部包括捻丝皮带,所述捻丝皮带的运动方向与纤维丝束的输送方向垂直,所述纤维丝束从捻丝皮带的中部穿过;第二导丝部,所述捻丝部连接于机架上并位于捻丝部的下游,所述第二导丝部包括第二导丝辊和第二压合辊,所述第二导丝辊和第二压合辊平行设置且相互贴合,所述纤维丝束从第二导丝辊和第二压合辊之间穿过;收线部,所述收线部连接于机架上并位于第二导丝部的下游,所述收线部包括收线卷绕轴,所述收线卷绕轴的轴线方向与第二导丝辊的轴线方向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纤维捻丝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丝部还包括第一摆动杆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摆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机架上,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摆动杆远离机架的一端,所述第一导丝辊设置于第一转轴上且所述第一导丝辊与第一转轴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纤维捻丝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捻丝部还包括皮带驱动电机和张紧辊,所述捻丝皮带在驱动电机驱动下运动,所述捻丝皮带包括相对的外部和内部,所述纤维丝束从所述外部和内部之间穿过,所述张紧辊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于机架上,所述张紧辊贴合在所述外部或内部的外表面使所述外部和内部相互贴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纤维捻丝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丝部还包括第二摆动杆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摆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机架上,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二摆动杆远离机架的一端,所述第二导丝辊设置于第二转轴上且所述第二导丝辊与第二转轴同轴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纤维捻丝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合辊表面设有螺旋纹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纤维捻丝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纤维捻丝收线装置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连接于机架上并位于捻丝部和第二导丝部之间,所述定位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压合组件,两个所述压合组件相互靠近的一侧形成狭缝,所述纤维丝束由所述狭缝之间穿过,所述定位部用于将所述纤维丝束由捻丝皮带之间引导至第二导丝辊和第二压合辊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多纤维捻丝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组件包括上滚轴、下滚轴和压合皮带,所述压合皮带套设于上滚轴和下滚轴外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纤维捻丝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引导环,所述引导环设置于第二导丝部和收线部之间,所述纤维丝束从引导环内穿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纤维捻丝收线装置,包括:机架;第一导丝部,所述第一导丝部连接于机架上,所述第一导丝部包括用于引导纤维丝束的第一导丝辊;捻丝部,所述捻丝部连接于机架上并位于第一导丝部的下游;第二导丝部,所述捻丝部连接于机架上并位于捻丝部的下游;收线部,所述收线部连接于机架上并位于第二导丝部的下游。本实用新型利用捻丝部的捻丝皮带的运动能够模拟人手捻丝的过程,使穿过捻丝皮带内的多根纤维丝线在捻丝皮带移动过程中相互并捻,形成纤维丝束,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捻丝结构和过程的复杂程度。和过程的复杂程度。和过程的复杂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

陈兴华 卓志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闽瑞新合纤(南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4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42: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823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丝束   纤维   机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