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悬架总成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悬架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2.摆臂用于连接车架和车轮,是车辆悬架系统的关键部件。摆臂作为车辆悬架系统的关键部件,承受部分车辆的重量以及行驶中车轮所受到的外力干扰,同时也是路面噪声在车辆结构的主要传递路径之一,对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有着关键性影响。其中,后衬套安装支架是摆臂与车架连接的重要结构,后衬套安装支架的结构决定了摆臂的各项性能。
3.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后衬套安装支架1为悬臂结构,悬臂结构的安装点动刚度以及模态过低,导致与摆臂4连接的摆臂后衬套3的隔振率过低。在行驶过程中,车轮受到的路面激励极易通过摆臂传递到车内,后衬套安装支架放大路面激励,从而产生较严重的nvh问题以及疲劳耐久问题。同时,后衬套安装支架仅与副车架相连,使其对副车架依赖程度较高,当副车架存在缺陷时,后衬套安装支架的nvh问题以及疲劳耐久问题更为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悬架总成和车辆,提高了摆臂后衬套安装点的动刚度以及nvh性能。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所述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包括:
6.后衬套安装支架,包括后衬套安装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后衬套安装部两侧的车身安装部和副车架安装部;
7.车身转接支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车身安装部上。
8.进一步地,所述车身转接支架包括:
9.第一连接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车身安装部的上方;
10.第二连接板,竖向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
11.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相邻的外边沿具有与车身贴合焊接的翻边。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具有车身连接孔,所述车身安装部具有与所述车身连接孔连通的车身安装孔;
13.所述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车身连接孔和所述车身安装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车身安装部。
14.进一步地,所述车身转接支架还包括加强连接板,所述加强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加强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减重孔。
15.进一步地,所述车身安装孔为光孔,所述车身安装孔内固定有螺栓套筒。
16.进一步地,所述车身安装部还包括侧向中空结构,所述车身安装孔贯穿所述侧向中空结构。
17.进一步地,所述侧向中空结构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车身安装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条形孔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18.进一步地,所述后衬套安装部具有后衬套安装孔,所述车身安装部和所述副车架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后衬套安装孔的径向两侧。
19.进一步地,所述副车架安装部包括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限定出供副车架伸入的安装空间。
20.进一步地,所述上板具有第一副车架安装孔,所述下板具有第二副车架安装孔。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副车架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副车架安装孔的个数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副车架安装孔、两个所述第二副车架安装孔各自在前后方向上相对。
22.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悬架总成,所述悬架总成包括:
23.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
24.摆臂后衬套,安装在所述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的后衬套安装部内;
25.摆臂,所述摆臂的端头连接在所述摆臂后衬套的骨架内。
26.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
27.车身;
28.副车架;以及
29.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悬架总成,所述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的副车架安装部与所述副车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的车身转接支架与所述车身焊接。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悬架总成和车辆,该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包括后衬套安装支架和可拆卸连接在后衬套安装支架上的车身转接支架,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通过后衬套安装支架的副车架安装部与副车架连接,通过车身转接支架与车身连接。该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通过增加与车身连接的车身转接支架,使得后衬套安装支架不再为悬臂结构,提高了摆臂后衬套安装点的动刚度以及nvh性能。
附图说明
31.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32.图1是现有的后衬套安装支架安装摆臂后衬套和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现有的后衬套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的剖视图;
3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衬套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衬套安装支架的主视图;
38.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衬套安装支架的俯视图;
39.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转接支架正向的结构示意图;
40.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转接支架背向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转接支架的侧视图;
42.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44.附图说明标记:
45.1-后衬套安装支架;11-后衬套安装部;111-后衬套安装孔;12-车身安装部;121-车身安装孔;122-螺栓套筒;123-侧向中空结构;13-副车架安装部;131-上板;132-下板;133-安装空间;134-第一副车架安装孔;135-第二副车架安装孔;2-车身转接支架;21-第一连接板;211-车身连接孔;22-第二连接板;23-翻边;24-加强连接板;25-减重孔;3-摆臂后衬套;4-摆臂;5-车身;6-副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46.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47.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48.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0.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1.本实施例的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用于将摆臂4与车身5以及副车架6连接,从而提高摆臂4的刚度以及疲劳性能。同时,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可以与车身5以及副车架6同时连接,相较于原有的悬臂结构,提高了摆臂后衬套安装点的动刚度以及nvh(降低噪声等)性能。
52.图3-图4为本实施例的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包括后衬套安装支架1和车身转接支架2。其中,后衬套安装支架1用于将摆臂4与副车架6连接,车身转接支架2与车身5连接。车身转接支架2连接在后衬套安装支架1的上方,由此使得摆臂4还可以与车身5实现连接,由此提高了摆臂4安装点的动刚度以及nvh性能。
53.具体地,后衬套安装支架1包括后衬套安装部11以及设置在所述后衬套安装部11两侧的车身安装部12和副车架安装部13,如图5-图7所示。其中,后衬套安装部11用于安装摆臂后衬套3,从而使得摆臂4的端头通过与摆臂后衬套3配合安装,使得摆臂4连接到后衬
套安装部11上。副车架安装部13用于与副车架6安装,从而使得摆臂4与副车架6实现连接。车身转接支架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车身安装部12上,车身转接支架2的另一端连接在车身5上,从而使得摆臂4还可以与车身5实现连接。摆臂4通过后衬套安装支架1以及车身转接支架2实现与车身5以及副车架6同步安装,摆臂4所传递的力可以均匀地传递给车身5以及副车架6,提高了摆臂后衬套3安装点的动刚度以及nvh性能。
54.后衬套安装部11具有后衬套安装孔111,如图5和图6所示。摆臂后衬套3安装到后衬套安装孔111内,摆臂4安装到摆臂后衬套3的骨架内,由此实现摆臂4与后衬套安装支架1的连接。摆臂4可以将外力传递给后衬套安装支架1。摆臂4的端头与后衬套安装部11内的摆臂后衬套3之间为过盈配合,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摆臂4与副车架6以及车身5发生脱离造成安全事故。
55.其中,后衬套安装孔111设置为与摆臂后衬套3的外侧面匹配的圆柱形通孔,便于两者组装在一起。所述后衬套安装部11可以设置为横截面为任意形状柱体结构,保证其内设置的后衬套安装孔111为圆柱形通孔即可。所述后衬套安装部11的结构不会影响其与摆臂4、车身5以及副车架6的连接。优选地,所述后衬套安装部11为圆柱体,可以减少应力集中,提高结构强度。
56.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后衬套安装部11可以使用套管替代,套管的内孔形成为后衬套安装孔111。套管取材方便、成本低,便于形成后衬套安装支架1。
57.其中,所述车身安装部12和所述副车架安装部13设置在所述后衬套安装孔111的径向两侧,以便于两者分别与车身5以及副车架6实现连接,如图5-图7所示。
58.在本技术中,副车架安装部13包括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上板131和下板132,如图5和图6所示。其中,后衬套安装孔111的中心轴均与上板131和下板132为相对平行关系。上板131位于后衬套安装孔111的中心轴上方,且与所述后衬套安装部1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下板132位于后衬套安装孔111的中心轴下方,且与所述后衬套安装部1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由此,上板131和下板132之间形成具有开口的安装空间133,如图6所示。安装空间133用于供副车架6伸入,然后将上板131和下板132分别与副车架6连接,从而使得副车架6通过后衬套安装支架1实现与摆臂4的连接,使得摆臂4可以将外力传递给副车架6。其中,上板131和下板132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到后衬套安装部11的一侧,或者,上板131、下板132与后衬套安装部11可以由机加工等方式一体成型。
59.其中,所述上板131具有第一副车架安装孔134,所述下板132具有第二副车架安装孔135,如图5所示。副车架6上设置有第一副车架安装孔134、第二副车架安装孔135相连通的螺纹安装孔。当副车架6插入到上板131和下板132之间的安装空间133内后,第一副车架安装孔134、第二副车架安装孔135分别与对应侧的螺纹安装孔连通,然后分别通过螺栓将上板131与副车架6连接,将下板132与副车架6连接。其中,第一副车架安装孔134和第二副车架安装孔135可以设置为光孔或者螺纹孔。
60.除此之外,第一副车架安装孔134和第二副车架安装孔135可以设置沿高度方向相对连通。副车架6上设置有第一副车架安装孔134、第二副车架安装孔135均相连通的通孔。当副车架6插入到安装空间133内后,可以通过较长的螺栓依次从第一副车架安装孔134、副车架6的通孔以及第二副车架安装孔135穿过并穿出后与螺母拧紧,从而将后衬套安装支架1固定在副车架6的对应位置上。
61.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副车架安装孔134和所述第二副车架安装孔135的个数均为两个或者更多个,分别错开分布,如图5和图7所示。多个所述第一副车架安装孔134、多个所述第二副车架安装孔135各自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然后分别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多个第一副车架安装孔134和多个第二副车架安装孔135分别错开分布,有利于加强后衬套安装支架1与副车架6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以及连接强度。
62.进一步地,副车架6插入到安装空间133内后,副车架6的上表面与上板131相止抵,副车架6的下表面与下板132相止抵,以避免上板131与下板132的变形,从而进一步提高后衬套安装支架1的结构强度以及结构稳定性。
63.在本技术中,车身安装部12固定连接后衬套安装部11远离副车架安装部13的一侧,如图5-图7所示。其中,车身安装部12具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车身安装孔121,如图5所示。所述车身安装孔121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盲孔或者通孔。车身转接支架2上设置有车身连接孔211,如图8和图9所示。车身转接支架2放置到车身安装部12上时,车身连接孔211与车身安装孔121连通,如图4所示。然后使用紧固件从车身连接孔211、车身安装孔121依次穿过,从而将车身转接支架2固定到后衬套安装支架1上。
64.当车身安装孔121设置为螺纹孔时,紧固件为螺栓,螺栓可以穿过车身连接孔211后连接在车身安装孔121内。当所述车身安装孔121为光孔时,所述车身安装孔121内固设有螺栓套筒122,如图4-图5所示。螺栓套筒122可以有效提高结构能够承受的螺栓预紧力,从而加强后衬套安装支架1与车身转接支架2的连接。螺栓套筒122为具有螺纹通孔的套筒结构。进一步地,车身安装孔121为通孔,便于将螺栓套筒122安装到车身安装孔121内。
65.进一步地,所述车身安装部12还包括侧向中空结构123,如图5和图6所示。其中,所述侧向中空结构123沿前后方向延伸贯穿所述车身安装部12。侧向中空结构123可以降低后衬套安装支架1的重量,大大降低悬架总成的重量,对摆臂轻量化有着较好的效果。其中,身安装孔121贯穿所述侧向中空结构123设置,便于其内安装螺栓套筒122。所述车身安装孔1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侧向中空结构12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侧向中空结构123的设置不会影响车身安装部12与车身转接支架2的连接以及结构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向中空结构123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条形孔。除此之外,侧向中空结构123还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的孔。
66.在本技术中,车身转接支架2用于作为中间支架将摆臂4与车身5连接。其中,车身转接支架2可以根据车身5的结构进行设置,以使得车身转接支架2可以通过与后衬套安装支架1以及车身5实现连接。本实施例无需改变车身结构,仅通过增加车身转接支架2就可以实现后衬套安装支架1与车身5的连接,提高了车辆的nvh性能。
67.具体地,车身转接支架2包括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如图8和图9所示。其中,第一连接板21连接在所述车身安装部12的上方,第二连接板22与车身5连接,从而使得后衬套安装支架1与车身5实现连接。
68.第二连接板22竖向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一侧,用于避免后衬套安装支架1与车身5发生干涉影响摆臂4的安装。本技术所说的竖向连接,是指第二连接板22和第一连接板21两者之间连接形成任意夹角,不局限于直角。
69.为便于更换和维修摆臂4或者摆臂后衬套3,所述第一连接板21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车身安装部12连接。进一步地,为提高车身转接支架2与车身5的连接强度,车身转接支架
2与车身5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相连。
70.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上设置有车身连接孔211,如图8和图9所示。其中,车身连接孔211与车身安装孔121连通。在车身转接支架2与后衬套安装支架1安装时,第一连接板21贴合连接在车身安装部12的上方,此时车身连接孔211与车身安装孔121连通;然后将螺栓等紧固件依次连接到车身连接孔211以及车身安装孔121内,从而将第一连接板21与车身安装部12实现连接,也即车身转接支架2固定到后衬套安装支架1上。
7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2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2的外边沿具有翻边23,如图8-图10所示。当后衬套安装支架1与副车架6连接后,车身转接支架2的翻边23与车身5贴合,从而将翻边23与车身5进行焊接固定。也就是说,翻边23的翻折角度根据具体的车身5结构设计。
72.除此之外,所述车身转接支架2还包括加强连接板24,如图8所示。所述加强连接板2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2的另一侧边,其形成为横截面积为类三角形结构。所述加强连接板24用于增加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的结构强度以及稳定性。上述车身转接支架2的类三角形结构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可以提高其自身结构强度以及与其它结构连接的稳定性,从而间接增加其它结构(如车身5以及后衬套安装支架1)的强度。为避免应力集中,提高结构强度,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2和加强连接板24相互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连接。
73.除此之外,所述加强连接板24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2上设置有减重孔25,如图8-图10所示。所述减重孔25可以在不影响结构强度以及连接稳定性的基础上,减轻了车身转接支架2的重量,便于进行组装。
74.本实施例的车身转接支架2在不改变车身5的结构基础上,实现了将车身5与摆臂4的连接。后衬套安装支架1通过与车身转接支架2连接,使得摆臂4可以同时与车身5以及副车架6连接,大幅度提高了车身整体的刚性以及抗疲劳破坏力,降低了轮胎空腔音,提高了nvh性能。
75.在本实施例中,后衬套安装支架1以及车身转接支架2均为铝合金结构,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降低结构的整体重量。该种连接于车身5与副车架6间的安装支架组件,通过后衬套安装支架1以及车身转接支架2同时连接车身5和副车架6,在不改变车身5结构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车身整体的刚性以及nvh性能。通过后衬套安装支架1与车身转接支架2连接侧设为中空结构,大大降低了结构重量,满足轻量化要求。
76.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悬架总成,所述悬架总成包括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摆臂后衬套3以及摆臂4,如图11所示。其中,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与上述实施例的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摆臂后衬套3可以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所述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的后衬套安装部11的后衬套安装孔111内,如图11所示。摆臂4的端头连接在所述摆臂后衬套3的骨架内,从而使得摆臂4与后衬套安装支架1实现连接。除此之外,摆臂4的另一端头通过摆臂前衬套与车轮连接。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中后衬套安装支架1与副车架6连接,车身转接支架2与车身5连接,由此实现摆臂4与车身5以及副车架6同时连接,使得摆臂4可以将外力传递给车身5以及副车架6。
77.该悬架总成通过设置在衬套安装支架上设置车身转接支架,使得摆臂可以同时与车身以及副车架连接,提高了传递外力的均匀性以及摆臂的结构强度以及nvh性能。
78.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5、副车架6以及悬架总成,如图12所示。其中,悬架总成与上述实施例的悬架总成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车身5与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的车身转接支架2连接,其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纹连接等。副车架6与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的副车架安装部13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与维修摆臂4以及摆臂后衬套3。
79.具体安装使用时,先将车身转接支架2通过螺栓与后衬套安装支架1连接在一起;将摆臂后衬套3安装到后衬套安装部11的后衬套安装孔111内;然后将摆臂4的端头压入摆臂后衬套3的骨架内使得两者过盈配合连接;然后将副车架安装部13通过螺栓与副车架6固定连接,将车身转接支架2与车身5贴合后焊接在一起。这样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同时连接车身5与副车架6,大大提高了车身的整体刚性以及nvh性能。
80.该车辆通过设置在衬套安装支架上设置车身转接支架,使得摆臂可以同时与车身以及副车架连接,提高了传递外力的均匀性以及摆臂的结构强度以及nvh性能。
8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包括:后衬套安装支架(1),包括后衬套安装部(11)以及设置在所述后衬套安装部(11)两侧的车身安装部(12)和副车架安装部(13);车身转接支架(2),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车身安装部(1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转接支架(2)包括:第一连接板(21),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车身安装部(12)的上方;第二连接板(22),竖向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2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2)相邻的外边沿具有与车身(5)贴合焊接的翻边(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具有车身连接孔(211),所述车身安装部(12)具有与所述车身连接孔(211)连通的车身安装孔(121);所述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车身连接孔(211)和所述车身安装孔(12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1)和所述车身安装部(12)。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转接支架(2)还包括加强连接板(24),所述加强连接板(2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2),所述加强连接板(24)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2)上设置有减重孔(2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安装孔(121)为光孔,所述车身安装孔(121)内固设有螺栓套筒(122)。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安装部(12)还包括侧向中空结构(123),所述车身安装孔(121)贯穿所述侧向中空结构(12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中空结构(123)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车身安装孔(1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条形孔的延伸方向相垂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衬套安装部(11)具有后衬套安装孔(111),所述车身安装部(12)和所述副车架安装部(13)设置在所述后衬套安装孔(111)的径向两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安装部(13)包括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上板(131)和下板(132),所述上板(131)和所述下板(132)之间限定出供副车架(6)伸入的安装空间(133)。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31)具有第一副车架安装孔(134),所述下板(132)具有第二副车架安装孔(135)。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车架安装孔(134)和所述第二副车架安装孔(135)的个数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副车架安装孔(134)、两个所述第二副车架安装孔(135)各自在前后方向上相对。12.一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总成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摆臂后衬套(3),安装在所述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的后衬套安装部(11)内;
摆臂(4),所述摆臂(4)的端头连接在所述摆臂后衬套(3)的骨架内。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身(5);副车架(6);以及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悬架总成,所述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的副车架安装部(13)与所述副车架(6)可拆卸连接,所述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的车身转接支架(2)与所述车身(5)焊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悬架总成和车辆,该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包括后衬套安装支架和可拆卸连接在后衬套安装支架上的车身转接支架,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通过后衬套安装支架的副车架安装部与副车架连接,通过车身转接支架与车身连接。该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通过增加与车身连接的车身转接支架,使得后衬套安装支架不再为悬臂结构,提高了摆臂后衬套安装点的动刚度以及NVH性能。刚度以及NVH性能。刚度以及NVH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

李正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上海桔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0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3:2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821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衬套   车身   所述   支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