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测试雾度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雾度测试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便于测试雾度的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飞速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电子产品已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而且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是单单能打电话,发短信,看视频那么简单了。在产品性能提高的基础上,人们对电子产品的显示要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大部分显示器中,我们所看到的屏幕,光是从内向外射出的,如果内部光源沿直线射出而不进行漫射,我们在看显示器时可能会感觉到内部光源的十分强乃至刺眼。
3.另外,当我们在室外使用各种显示器时,太阳光射到显示器表面时如没发生漫射,那么在看显示器时会受到镜面反射光的干扰。这时在显示器上采用一层ag膜(防眩光膜),以散射显示器内部光源发出的光线,同时减少显示器外,太阳光线或者其他平行光线的镜面反射。ag膜包括三个主要成分:光散射颗粒、粘合树脂和基材。ag膜是通过在基材上涂覆光散射颗粒和粘合树脂的溶液制成的,待溶剂蒸发后涂层表面因光散射颗粒而变得粗糙不平。由表面粗糙度引起的雾度称为外雾度。相反,内部雾度是由颗粒和树脂的折射率不同引起的,内雾度和外雾度构成总雾度。当内雾度或外雾度增加时,光散射的效果都会增强。周围的光线从ag膜的表面反射回来不再那么刺眼,大部分被薄膜表面粒子所抑制。从显示器内部发出的光,则大部分由内部粒子所散射。虽然外部雾度也有助于减少从显示器内部发出的“眩光”,但显示器上的图像会变得发白,并且所看到的黑浓度会随着外部雾度的增加而降低。根据不同的场景和使用需求,ag膜的内外雾度设计对于显示技术来说是重要的,其内外雾度的检测也十分重要。
4.申请号为cn111045119一种表面处理膜及其偏光片中提到过一种内雾度测试方法,其采用丝棒等涂布仪器在ag膜表面涂布一层透明涂层。需使用有机溶剂和丙烯酸单体或低聚物混合制成新的涂布液,再选用合适丝棒控制涂层厚度,以达到将ag膜的表面凸凹粒子填平,这样去测试表面处理膜的雾度,即是内雾度。此方案费时费事。
5.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测试雾度的结构,其能够有效缓解雾度测试方法复杂、费时费力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测试雾度的结构,包括第一透光层、透光颗粒和第二透光层。所述第一透光层具有测试面。所述透光颗粒分散于所述第一透光层的内部和所述测试面。所述第二透光层能够粘接于所述测试面,以使所述透光颗粒包覆
于所述第一透光层和所述第二透光层界定形成的内雾度测试层内。其中,第二透光层由可形变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透光层与所述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相同。
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光层的粘接面积小等于第二透光层的粘接面积。
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光层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透光颗粒的粒径。
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光层包括oca胶膜,所述第二透光层包括ag膜。
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光层的厚度小于所述透光颗粒的粒径。
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光层的厚度与所述透光颗粒的粒径相等。
1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透光颗粒的粒径。
1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光层和所述第二透光层之间粘接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测试雾度的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6.相比传统涂布树脂层,第二透光层的直接粘接,可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并节省大量测试时间,提高雾度的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便于测试雾度的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18.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便于测试雾度的结构的透光颗粒和第一透光层的关系图。
19.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20.1、第一透光层;2、透光颗粒;3、第二透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22.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23.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便于测试雾度的结构,包括第一透光层1、透光颗粒2和第二透光层3。第一透光层1具有测试面。透光颗粒2分散于第一透光层1的内部和所述测试面。第二透光层3能够粘接于测试面,以使透光颗粒2包覆于第一透光层1和第二透光层3界定形成的内雾度测试层内。通过内雾度测试层获得透光颗粒2与第一透光层1的内雾度数值,通过第一透光层1和透光颗粒2获得总雾度数值,再通过总雾度数值减去内雾度数值获得第一透光层1和透光颗粒2的外雾度数值。
24.如图1所示,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透光层1的粘接面积小于或等于第二透光层3的粘接面积,以保障从第一透光层1一侧射入并从对立侧射出的光全部射入第二透光层3内,以免对雾度测试结果造成影响。
25.如图2所示,第一透光层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透光颗粒2的粒径大小,以使得部分透
光颗粒2可完全埋没于第一透光层1内;其余部分的透光颗粒2的一部分埋于第一透光层1另一部分外露于测试面的表面,这样将具有第一透光层1和形成于第一透光层1的测试面的透光颗粒2置于雾度计内可测得第一透光层1和透光颗粒2结合的总雾度。
26.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透光层1和透光颗粒2结合可以形成为ag膜,第二透光层3可以为oca胶,oca胶可通过自身粘性与ag膜粘接。
27.第二透光层3的厚度小于、等于或大于透光颗粒2的粒径均可,只要满足将外露于测试面的透光颗粒2部分包覆于第二透光层3内即可。
28.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测试雾度的结构,其测试方法如下:
29.首先选取一块尺寸合适的第一透光膜(第一透光层1),然后将第一透光膜和形成于第一透光膜的测试面的透光颗粒2的结合体置于雾度计内可测得第一透光膜和透光颗粒2结合的总雾度数值。然后再将第二透光膜(第二透光层3,第二透光层3为可形变材料制成,且第二透光层3粘接面积的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透光层1的粘接面积,第二透光膜一般为具有粘性的胶膜)贴附于第一透光膜的测试面,并使第二透光膜发生形变将测试面的凹凸不平进行填充,并将透光颗粒2埋覆于第二透光膜内,然后排出第一透光膜和第二透光膜之间的的空气,使第一透光膜、透光颗粒2和第二透光膜结合为一体。然后将第一透光膜、透光颗粒2和第二透光膜的结合体用雾度计测雾度,即可测出第一透光膜和透光颗粒2的内雾度数值。然后通过总雾度数值减去内雾度数值即可获得第一透光层1和透光颗粒2的外雾度数值。
30.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测试雾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光层,具有测试面,透光颗粒,其分散于所述第一透光层的内部和所述测试面;第二透光层,其能够粘接于所述测试面,以使所述透光颗粒包覆于所述第一透光层和所述第二透光层界定形成的内雾度测试层内;其中,第二透光层由可形变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透光层与所述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测试雾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层的粘接面积小于等于第二透光层的粘接面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测试雾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层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透光颗粒的粒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测试雾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层包括oca胶膜,所述第二透光层包括ag膜。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测试雾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层的厚度小于所述透光颗粒的粒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测试雾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层的厚度与所述透光颗粒的粒径相等。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测试雾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透光颗粒的粒径。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测试雾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层和所述第二透光层之间粘接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测试雾度的结构,包括第一透光层、透光颗粒和第二透光层。所述第一透光层具有测试面。所述透光颗粒分散于所述第一透光层的内部和所述测试面。所述第二透光层能够粘接于所述测试面,以使所述透光颗粒包覆于所述第一透光层和所述第二透光层界定形成的内雾度测试层内。其中,第二透光层由可形变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透光层与所述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相同。本实用新的一种便于测试雾度的结构,结构简单,测试效率高。测试效率高。测试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

汪金铭 于佩强 严俊 胡业新 刘世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苏日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8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6:29: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819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颗粒   测试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