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水面垃圾回收站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面垃圾处理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智能水面垃圾回收站。


背景技术:



2.目前,大部分水域均会存在水面漂浮垃圾的现象,如海面、江面或河面等。传统的水面垃圾清理方式一般采用人工手动打捞,因此为提高垃圾打捞效率,目前一般采用垃圾打捞船进行水面垃圾收集,但现有的垃圾打捞船自动化程度不足,当垃圾收集仓满载后靠岸排垃圾时,需要由人工配合进行垃圾清理,效率低下。为解决上述问题,部分现有技术出现了可自动倾倒垃圾的垃圾收集船,提高自动化程度,但其进行垃圾倾倒时的自动化程度不足,需要将船开到工作人员所处位置,由人工将垃圾桶与垃圾收集船的垃圾仓对位后方可使垃圾自动倾倒,对于人工的依赖程度较高,效率低下且人工工作量较大,此外,不同水域的垃圾量不同,因此垃圾收集船出发后至其满载靠岸所用的时长不同,人工需随时待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水面垃圾回收站,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垃圾收集船自动化程度不足、导致人工需随时准备清理垃圾的缺陷。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智能水面垃圾回收站,包括收集平台、控制中心、垃圾收集箱、提升机构、两个居中机构和用于将垃圾送至所述提升机构的进料端的翻转机构;
6.所述收集平台设置于岸边,且所述收集平台具有供垃圾收集船进入的排废通道;
7.两个所述居中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排废通道的两侧,用于使垃圾收集船在所述排废通道的宽度方向上居中;
8.所述翻转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和所述垃圾收集箱沿所述提升机构的进料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提升机构沿该提升机构的进料方向逐渐上抬地设置,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提升机构的进料端连接并位于所述排废通道内;
9.所述控制中心分别与所述提升机构、翻转机构和居中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中心用于与垃圾收集船无线通信并控制所述提升机构、翻转机构和居中机构工作。
10.进一步地,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主动轮、从动轮、支撑组件和传送带;
11.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收集平台连接;
12.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
13.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分别与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传送带的两端分别包绕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外并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宽度方向上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沿所述支撑组件的长度方向分布;
15.所述导向板位于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并与所述传送带构成传送通道。
16.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传动链、第二驱动机构、传动轴和用于承接垃圾的翻
转斗;
17.所述翻转斗通过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提升机构的进料端可相对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通过所述传动链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居中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缓冲件和两个对称设置的伸缩组件;
19.所述排废通道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装设有所述缓冲件;
20.所述伸缩组件分别装设于所述排废通道的入口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21.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液压缸,且两个所述液压缸沿所述排废通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22.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组件上装设有用于为垃圾收集船充电的无线充电组件。
23.进一步地,所述收集平台内设置有垃圾收集仓,所述收集平台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垃圾收集仓连通的垃圾进口;
24.所述垃圾收集箱位于所述垃圾进口的上方,且所述垃圾收集箱能够相对于所述收集平台的顶部翻转,使位于所述垃圾收集箱内的垃圾从所述垃圾进口进入垃圾收集仓内。
25.进一步地,所述垃圾收集箱包括收集箱本体和第三驱动组件;
26.所述收集箱本体与所述收集平台的顶部铰接,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与所述收集箱本体传动连接。
27.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箱本体靠近所述提升机构的一端设置有导料板;
28.所述导料板由下至上逐渐靠近所述提升机构地倾斜。
29.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30.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设置翻转机构和提升机构,用于接收并搬运垃圾收集船所倾倒的垃圾至垃圾收集箱中,实现垃圾自动收集;而居中机构用于对进入排废通道的垃圾收集船进行居中定位,使垃圾收集船与翻转机构正对,提高垃圾倾倒时的精准度,确保垃圾均能倒入翻转机构内,实现垃圾的自动收集,无需人员配合,工作人员仅需定时清理垃圾收集箱内的垃圾即可,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
31.2、在本实用新型中,导向板的设置用于放置垃圾在提升过程中从提升机构的侧面落入水面,确保垃圾均能够被精准送至垃圾收集箱中。
32.3、在本实用新型中,缓冲组件的设置用于对垃圾收集船起到缓冲作用,伸缩组件用于对垃圾收集船起到调节位置的作用,避免垃圾收集船与排废通道发生撞击并且能够使垃圾收集船居中,提高垃圾投放的精准度。
33.4、在本实用新型中,收集箱本体与第三驱动组件的设置,用于驱动收集箱本体将垃圾自动倒入垃圾收集仓内进行集中存放,进而能够延长人工定时收垃圾的时间间隔,减小人工负担。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水面垃圾回收站的结构示意图一。
35.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3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水面垃圾回收站的结构示意图二。
37.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3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水面垃圾回收站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40.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一种智能水面垃圾回收站,包括收集平台1、控制中心、垃圾收集箱2、提升机构3、两个居中机构4和用于将垃圾送至提升机构3的进料端的翻转机构5;收集平台1设置于岸边,且收集平台1具有供垃圾收集船6进入的排废通道11;两个居中机构4对称设置于排废通道11的两侧,用于使垃圾收集船6在排废通道11的宽度方向上居中;翻转机构5、提升机构3和垃圾收集箱2沿提升机构3的进料方向依次设置,且提升机构3沿该提升机构3的进料方向逐渐上抬地设置,翻转机构5与提升机构3的进料端连接并位于排废通道11内;控制中心分别与提升机构3、翻转机构5和居中机构4电连接,控制中心用于与垃圾收集船6无线通信并控制提升机构3、翻转机构5和居中机构4工作。具体的,控制中心为具有无线通信功能、远程视频监测功能的计算机,此外,控制中心能够与垃圾收集船6进行无线通信,并对垃圾收集船6发出打开垃圾舱门的指令,以进行垃圾倾倒,其还可用于存储垃圾收集船6的视频信息,以使居中机构4、翻转机构5和提升机构3能够及时启动并进行工作。上述控制中心的控制过程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41.进一步地,为了准确判断垃圾收集船6与收集平台1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排废通道11的入口处以及排废通道11靠近翻转机构5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一红外传感器7和第二红外传感器8,第一红外传感器7和第二红外传感器8分别与控制中心电连接,当垃圾收集船6经过第一传感器时,居中机构4启动,对垃圾收集船6进行位置调整;当垃圾收集船6进入经过第二红外传感器8后并满足第一预设时间后,控制中心控制垃圾收集船6进行垃圾倾倒,并在第二预设时间后控制翻转机构5和提升机构工作,以将垃圾搬运至垃圾收集箱2内。
42.在本实施例中,提升机构3包括第一驱动组件31、主动轮32、从动轮33、支撑组件34和传送带35;支撑组件34与收集平台1连接;第一驱动组件31与主动轮32传动连接;主动轮32和从动轮33分别与支撑组件34的两端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传送带35的两端分别包绕于主动轮32和从动轮33外并与主动轮32传动连接。
43.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34宽度方向上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板341,导向板341沿支撑组件34的长度方向分布;导向板341位于支撑组件34的顶部并与传送带构成传送通道。
44.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机构5包括传动链51、第二驱动机构52、传动轴53和用于承接垃圾的翻转斗54;翻转斗54通过传动轴53与提升机构3的进料端可相对转动连接,第二驱动机构52通过传动链51与传动轴53传动连接。优选的,翻转斗54的容量大于或等于垃圾收集船6的垃圾仓的容量。
45.在本实施例中,居中机构4包括至少两个缓冲件41和两个对称设置的伸缩组件42;排废通道11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装设有缓冲件41;伸缩组件42分别装设于排废通道11的入口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46.在本实施例中,伸缩组件42包括至少两个液压缸,且两个液压缸沿排废通道1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优选的,缓冲件41与液压缸同轴设置,一方面保护液压缸,避免液压缸受到撞击而无法正常工作,另一方面用于保护垃圾收集船6。
47.在本实施例中,伸缩组件42可上装设用于为垃圾收集船6充电的无线充电组件,而无线充电组件与收集平台1内置的发电机或电源电连接,用于对垃圾收集船6进行无线充
电。
48.在本实施例中,收集平台1内设置有垃圾收集仓,收集平台1的顶部开设有与垃圾收集仓连通的垃圾进口12;垃圾收集箱2位于垃圾进口12的上方,且垃圾收集箱2能够相对于收集平台1的顶部翻转,使位于垃圾收集箱2内的垃圾从垃圾进口12进入垃圾收集仓内。
49.在本实施例中,垃圾收集箱2包括收集箱本体和第三驱动组件;收集箱本体与收集平台1的顶部铰接,第三驱动组件与收集箱本体传动连接。
50.在本实施例中,收集箱本体靠近提升机构的一端设置有导料板21;导料板21由下至上逐渐靠近提升机构地倾斜。当收集箱本体进行垃圾倾倒时,第三驱动组件控制垃圾收集箱2本体朝向提升机构所在一侧旋转,使导料板21逐渐下沉,进而使垃圾倒入垃圾收集仓内。
51.在本实施例中,收集平台1的下沿还可设置分别与控制中心电连接的水位传感器、水质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的设置用于及时调整翻转斗54的高度,进而确保垃圾均能够倒入翻转斗54内,并且为防止垃圾排放时无法完全倒入翻转斗内,当水位传感器所监测的数值低于其最低阈值或高于最高阈值时,不进行垃圾承接,此外,水质传感器的设置用于收集水质数据。
52.优选的,第一驱动组件31、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三驱动组件均为电机,用于驱动对应的组件进行旋转。
5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
54.当垃圾收集船6触发第一红外传感器7后,居中机构4的两端伸出对垃圾收集船6进行居中定位;
55.当垃圾收集船6触发第二红外传感器8后,根据水位监测数据,控制中心调节翻转机构5的高度,使翻转斗54位于垃圾收集船6的垃圾收集仓下方,并控制垃圾收集船6的垃圾收集仓打开,使垃圾自动倒入翻转斗54中,根据实际情况,经过第二预设时间后,翻转机构5上抬,提升机构3运行,垃圾从翻转机构5落入提升机构3,在提升机构3的运输下,垃圾进入垃圾收集箱2内,完成收集;
56.第三驱动组件控制收集箱本体翻转,使垃圾沿着导料板21进入垃圾收集仓内,工作人员定期对垃圾收集仓进行垃圾清理。
57.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垃圾回收站还能够适用于与现有的水面垃圾收集机器人配合,进行垃圾回收。
58.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水面垃圾回收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平台、控制中心、垃圾收集箱、提升机构、两个居中机构和用于将垃圾送至所述提升机构的进料端的翻转机构;所述收集平台设置于岸边,且所述收集平台具有供垃圾收集船进入的排废通道;两个所述居中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排废通道的两侧,用于使垃圾收集船在所述排废通道的宽度方向上居中;所述翻转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和所述垃圾收集箱沿所述提升机构的进料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提升机构沿该提升机构的进料方向逐渐上抬地设置,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提升机构的进料端连接并位于所述排废通道内;所述控制中心分别与所述提升机构、翻转机构和居中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中心用于与垃圾收集船无线通信并控制所述提升机构、翻转机构和居中机构工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水面垃圾回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主动轮、从动轮、支撑组件和传送带;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收集平台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分别与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传送带的两端分别包绕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外并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水面垃圾回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宽度方向上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沿所述支撑组件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导向板位于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并与所述传送带构成传送通道。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水面垃圾回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传动链、第二驱动机构、传动轴和用于承接垃圾的翻转斗;所述翻转斗通过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提升机构的进料端可相对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通过所述传动链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水面垃圾回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居中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缓冲件和两个对称设置的伸缩组件;所述排废通道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装设有所述缓冲件;所述伸缩组件分别装设于所述排废通道的入口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水面垃圾回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液压缸,且两个所述液压缸沿所述排废通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水面垃圾回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上装设有用于为垃圾收集船充电的无线充电组件。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水面垃圾回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平台内设置有垃圾收集仓,所述收集平台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垃圾收集仓连通的垃圾进口;所述垃圾收集箱位于所述垃圾进口的上方,且所述垃圾收集箱能够相对于所述收集平台的顶部翻转,使位于所述垃圾收集箱内的垃圾从所述垃圾进口进入垃圾收集仓内。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水面垃圾回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集箱包括收集箱本体和第三驱动组件;所述收集箱本体与所述收集平台的顶部铰接,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与所述收集箱本体传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智能水面垃圾回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本体靠近所述提升机构的一端设置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由下至上逐渐靠近所述提升机构地倾斜。

技术总结


一种智能水面垃圾回收站,包括收集平台、控制中心、垃圾收集箱、提升机构、两个居中机构和用于将垃圾送至提升机构的进料端的翻转机构;收集平台设置于岸边,且收集平台具有供垃圾收集船进入的排废通道;两个居中机构对称设置于排废通道的两侧,用于使垃圾收集船在排废通道的宽度方向上居中;翻转机构、提升机构和垃圾收集箱沿提升机构的进料方向依次设置,且提升机构沿该提升机构的进料方向逐渐上抬地设置,翻转机构与提升机构的进料端连接并位于排废通道内;控制中心分别与提升机构、翻转机构和居中机构电连接,控制中心用于与垃圾收集船无线通信并控制提升机构、翻转机构和居中机构工作。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垃圾定时收集,降低人工工作强度。低人工工作强度。低人工工作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

朱庆喜 张晓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

2022.12.06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0:29: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816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垃圾   机构   组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