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结构和烟支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隔热结构和烟支加热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子烟在使用过程中,人体用于握持电子烟的手部会明显感受到电子烟的烟杆发烫。一旦电子烟长时间使用,烟杆表面的温度会变得很高,使得手部不适应,不仅会给用户手部带来不好的体验,而且会导致热量大量的损失,以及耗电量增加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热结构,旨在提高隔热结构的隔热效果,减少热量的损失,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且能降低烟杆表面的温度,让用户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隔热结构,包括第一隔热支架和第二隔热支架,所述第一隔热支架设于所述第二隔热支架内;绕线层设于所述第一隔热支架和第二隔热支架之间;纳米涂层设于所述第二隔热支架的外侧,用于阻隔所述第二支架内部的热量。
5.可选地,所述第二隔热支架注塑成型。
6.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热支架的内侧壁凸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支撑部。
7.可选地,所述绕线层与所述第二隔热支架之间设有连接层。
8.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热支架注塑成型。
9.可选地,所述绕线层包括有线圈,所述线圈呈螺旋状绕设于所述第一隔热支架。
10.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热支架的外侧壁设有螺旋状的线圈限位凸部。
11.可选地,所述第二隔热支架的内侧壁设有螺旋状的线圈槽。
12.可选地,所述纳米涂层的外部还层设有纳米晶层。
13.可选地,所述纳米晶层设有至少一层,每层所述纳米晶层的厚度范围为10微米至20微米。
14.可选地,所述纳米晶层的外部还设有铝箔层或气凝胶隔热层。
15.可选地,所述隔热结构还包括与所述铝箔层间隔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铝箔层之间形成有隔热腔室。
16.可选地,所述隔热结构还包括与所述气凝胶隔热层间隔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气凝胶隔热层之间形成有隔热腔室
1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烟支加热器,包括前述的隔热结构。
1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线圈的朝内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隔热支架,在绕线层朝外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隔热支架。其中,绕线层能够进行导电,并且与烟支内部的加热件感应生热,进而使得烟支受热产生烟雾,第一隔热支架对隔热结构内部的烟支进行第一层隔热,再通过第二隔热支架对隔热结构内部的烟支进行第二层隔热。通过两层的支架能够实现对烟支的基本的隔热效果的同时,由于绕线层是设置于第一隔热支架和第二隔热支架之间
的,也能够使得绕线层受到第一隔热支架和第二隔热支架的保护,降低绕线层受损的可能,从而提高绕线层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在第二隔热支架的外侧设置有一层纳米涂层,该纳米涂层作为第三层的隔热,能够更进一步的对隔热结构内部的烟支的热量进行阻隔,从而达到提高整个隔热结构的隔热效果,以降低隔热结构内部的热量损失并提高了电能的利用效率,进而使得安装有隔热结构的加热器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以及更加省电。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隔热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热结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22.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隔热结构爆炸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隔热结构第一隔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隔热结构第二隔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隔热结构的线圈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隔热结构装配的示意图。
28.附图标号说明:
29.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隔热结构11第一隔热支架111线圈限位凸部12绕线层13第二隔热支架131连接缺口132线圈槽14纳米涂层15纳米晶层16铝箔层17连接层18支撑部
30.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
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隔热结构1,用于对隔热结构1内部的烟支进行隔热,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烟支内部是设置有加热件的,能够借助线圈感应生热,从而对烟支进行加热。
36.参照图1至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隔热结构1包括第一隔热支架11和第二隔热支架13;绕线层12设于所述第一隔热支架11和第二隔热支架13之间,所述第一隔热支架11设于所述第二隔热支架13内;纳米涂层14设于所述第二隔热支架13的外侧,用于阻隔所述第二支架13内部的热量。
3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线圈的朝内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隔热支架11,在绕线层12朝外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隔热支架13。其中,绕线层12能够进行导电,并且与烟支内部的加热件感应生热,进而使得烟支受热产生烟雾,第一隔热支架11对隔热结构1内部的烟支进行第一层隔热,再通过第二隔热支架13对隔热结构1内部的烟支进行第二层隔热。通过两层的支架能够实现对烟支的基本的隔热效果的同时,由于绕线层12是设置于第一隔热支架11和第二隔热支架13之间的,也能够使得绕线层12受到第一隔热支架11和第二隔热支架13的保护,降低绕线层12受损的可能,从而提高绕线层12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在第二隔热支架13的外侧设置有一层纳米涂层14,该纳米涂层14作为第三层的隔热,能够更进一步的对隔热结构1内部的烟支的热量进行阻隔,从而达到提高整个隔热结构1的隔热效果,以降低隔热结构1内部的热量损失并提高了电能的利用效率,进而使得安装有隔热结构1的加热器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以及更加省电。
38.所述绕线层12包括有线圈,所述线圈呈螺旋状绕设于所述第一隔热支架11。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热支架13注塑成型。具体过程是先将线圈绕在第一隔热支架11上,通过pi膜(polyimide film,聚酰亚胺薄膜)对线圈进行固定,以防止在第二隔热支架13注塑合模前线圈松散开来,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连接层17包括pi膜或其他具有固定连接的材料层,可以是塑胶或其他粘接材料。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支架11和所述第二隔热支架13均为注塑成型,具体过程是先注塑成型有第一隔热支架11,再将线圈缠绕于第一隔热支架11上,并且通过pi膜对线圈进行固定,以防止在第二隔热支架13注塑合模前线圈松散开来,之后在对已经固定好的线圈和第一隔热支架11进行第二次注塑,以在线圈和第一隔热支架11的外部注塑形成第二隔热支架13,在实现第二隔热支架13隔热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对处于第一隔热支架11和第二隔热支架13之间的线圈起到保护的作用。
3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热支架11的内侧壁凸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支撑部18。支撑部18对烟支具有的支撑作用,能能够实现将烟支收限位固定于第一隔热支架11的内部。
40.进一步地,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支架11和所述第二隔热支架13为装配形成的,具体地,所述第一隔热支架11的外侧壁设有螺旋状的线圈限位凸部111,所述第二隔热支架13的内侧壁设有螺旋状的线圈槽132。通过第一隔热支架11和第二隔热支架13的配合,以在第一隔热支架11和第二隔热支架13之间形成有可容纳线圈的线圈限位凸部111和线圈槽132,如此一来,线圈能够收到限制的收纳于第一隔热支架11和第二隔热支架13之间。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仅第一隔热支架11的外侧壁设有线圈限位凸部111,用以限位安装线圈。也可以是仅第二隔热支架13的内侧壁设有线圈槽132,用以限位安装线圈。
41.一般来说,电子烟的烟杆材料有塑料的也有金属的。对于金属材料的烟杆而言,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场有可能会造成烟杆产生热量,为了避免线圈对烟杆进行加热,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纳米涂层14的外部还层设有纳米晶层15。纳米晶层15作为一种现有的材料层,本实用新型就不对其做一个具体地描述了。
42.进一步地,所述纳米晶层15设有至少一层,每层所述纳米晶层15的厚度范围为10微米至20微米。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纳米晶层15是设置有两层的,相对设置一层而言,纳米晶层15设置有两层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隔磁的效果,降低线圈工作过程中对金属烟杆造成的影响。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纳米晶层15还可以设置有三层、四层以及四层以上,设置多层的纳米晶层15,是需要满足隔磁的效果。
43.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纳米晶层15的外部还设有铝箔层16。铝箔材料具有防潮、气密、遮光、耐磨蚀、保香、无毒无味等优点。铝箔材料具有较好的热密封性,能够有效的实现隔热效果,防止热量的损失。进而使得隔热结构1具有更好的隔热效果,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发热结构保留热量的能力,以使得整个发热器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以及使得整个发热器更加省电节能。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纳米晶层15的外部还设有气凝胶隔热层,优选地,所述气凝胶隔热层的隔热效果较好,可以作为铝箔层的一个同位替换使用。
44.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结构1还包括与所述铝箔层16间隔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未图示)与所述铝箔层16之间形成有隔热腔室(未图示)。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腔室中主要的是空气,通过空气来实现对热量传递的阻隔效果,以实现提高隔热结构1的隔热效果。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隔热腔室还可以是真空腔室或惰性气体腔室,主要作用是实现热量的阻隔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壳体的材料是铝合金的,即铝合金烟杆,即使有部分的热量传递到铝合金烟杆上,也能够利用铝合金散热效果好的特性,及时地将热量传导至外部环境中,从而人体的手部难以感受到内部的热量,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45.参考图8,本实用新型的隔热结构1的装配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46.s1将线圈绕设于注塑而成的第一隔热支架11上;
47.s2在第一隔热支架11和线圈的外部设有一层pi膜,以防止线圈松散;
48.s3在第一隔热支架11和线圈的外部进行第二隔热支架13的注塑;
49.s4于第二隔热支架13的外部喷涂纳米涂层14;
50.s5将线圈折回,在线圈以及纳米涂层14的外部包覆纳米晶层15;
51.s6在纳米晶层15的外部包覆铝箔片;
52.s7在铝箔层16的外部包覆pi膜。
5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隔热支架还设置有连接缺口,线圈是折回后是通过该连接缺口131埋设于纳米涂层14和纳米晶层15之间的,而位于纳米晶层15内的线圈通电所产生的磁场并不会影响到铝合金烟杆。
5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烟支加热器,该烟支加热器包括隔热结构1,该隔热结构1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烟支加热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隔热支架和第二隔热支架,所述第一隔热支架设于所述第二隔热支架内;绕线层,设于所述第一隔热支架和第二隔热支架之间;以及纳米涂层,设于所述第二隔热支架的外侧,用于阻隔所述第二隔热支架内部的热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支架注塑成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层与所述第二隔热支架之间设有连接层。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支架注塑成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支架凸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第一隔热支架的内侧壁。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层包括有线圈,所述线圈呈螺旋状绕设于所述第一隔热支架。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支架的外侧壁设有螺旋状的线圈限位凸部;和/或所述第二隔热支架的内侧壁设有螺旋状的线圈槽。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涂层的外部还层设有纳米晶层;所述纳米晶层设有至少一层,每层所述纳米晶层的厚度范围为10微米至20微米。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纳米晶层外部的铝箔层和与所述铝箔层间隔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铝箔层之间形成有隔热腔室;或所述隔热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纳米晶层外部的气凝胶隔热层和与所述气凝胶隔热层间隔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气凝胶隔热层之间形成有隔热腔室。10.一种烟支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隔热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隔热结构和烟支加热器,其中,隔热结构包括第一隔热支架和第二隔热支架;绕线层设于所述第一隔热支架和第二隔热支架之间;纳米涂层设于所述第二隔热支架的外侧。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提高隔热结构的隔热效果,减少热量的损失,以实现电能的高效利用,且能降低烟杆表面的温度,让用户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好的使用体验。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

肖岚 曾桂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拓普联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13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4:37: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808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支架   所述   线圈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