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形体、吸音材料以及振动吸收材料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成形体、吸音材料以及振动吸收材料。


背景技术:



2.一直以来,作为成形体,已知有各种成形体。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吸音材料,其具备形成基材的基质树脂和分散于基质树脂的内部的纤维状物质。基质树脂由包含热塑性树脂的连续气泡发泡体构成。
3.基质树脂在内部具有多个气泡,纤维状物质具有将该多个气泡相互连通的中空部。由中空部构成与亥姆霍兹共鸣同样的吸音机构,利用该吸音机构进行低频声音的吸音。纤维状物质呈弯曲的筒状,自一个气泡延伸至与该一个气泡相邻的另一气泡。纤维状物质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自划分气泡的气泡壁面突出。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9663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8.包含所述的吸音材料的成形体被用于汽车等运输机、或住宅等建筑物。然而,在成形体中,要求进一步降低噪音,噪音降低的需求提高。例如,在汽车领域中,近年来制定了比以往更严格的噪音限制,要求进一步提高噪音限制中所要求的吸音性能。另外,如果增厚成形体,则能够提高吸音性能和振动吸收性能。然而,在成形体较厚的情况下,担心在运输机或建筑物等中无法确保充分的空间。因而,期望一种能够在提高吸音性能和振动吸收性能的同时抑制尺寸的大型化的成形体。
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吸音性能和振动吸收性能,并且能够抑制尺寸的大型化的成形体、吸音材料和振动吸收材料。
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1.本发明的成形体具备:多个空洞部,其形成于成形材料的内部;以及多个颈部,其分别设于多个空洞部,并与空洞部连通,多个颈部中的一部分与表面连通和/或与在表面暴露的空洞部连通,多个颈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将多个空洞部相互连通,颈部的内表面由成形材料自身形成。
12.发明的效果
13.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能够提高吸音性能和振动吸收性能,并且能够抑制尺寸的大型化的成形体、吸音材料以及振动吸收材料。
附图说明
14.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例示性的成形体的立体图。
15.图2是表示在图1的成形体的表面暴露的空洞部和颈部的图。
16.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成形体的内部构造的成形体的剖视图。
17.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的例示性的成形体的内部构造的成形体的剖视图。
18.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的空洞部和颈部的外观的立体图。
19.图6是按成形体的聚氨酯发泡体的材料表示对成形体而言的声波的频率与垂直入射吸音率之间的关系的例示性的图表。
20.图7是按颈部的直径表示对成形体而言的声波的频率与垂直入射吸音率之间的关系的例示性的图表。
21.图8是表示颈部的直径与声波的峰值频率之间的关系的例示性的图表。
22.图9是按空洞部的直径表示对成形体而言的声波的频率与垂直入射吸音率之间的关系的例示性的图表。
23.图10是按成形体的树脂材料表示对成形体而言的声波的频率与垂直入射吸音率之间的关系的例示性的图表。
24.图11的(a)和图11的(b)分别是表示例示性的成形体的外形的立体图。
25.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的成形体的内部构造的一个例子的成形体的剖视图。
26.图13的(a)是表示一对大型气孔间的肋的一个例子的放大图,图13的(b)是图13的(a)的“a”所示的部位的放大图。
27.图14的(a)是比较例的成形体的观察结果的照片,图14的(b)、图14的(c)是实施例的成形体的观察结果的照片。
28.图15的(a)、图15的(b)是表示向发泡体插入针状构件从而形成颈部的情况的示意图。
29.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的成形体的内部构造的一个例子的成形体的剖视图。
30.图17的(a)、图17的(b)是示意性地表示成形体的内部构造的一个例子的成形体的放大剖视图。
31.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比较例的成形体的内部构造的一个例子的成形体的放大剖视图。
32.图19的(a)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成形体的颈部的突出部的示意图,图19的(b)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成形体的颈部的突出部的示意图。
33.图20是用于说明参数的设定范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在成形体中,在内部形成有多个空洞部,在多个空洞部分别形成有颈部。多个颈部中的一部分与表面连通和/或与在表面暴露的空洞部连通。多个颈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将多个空洞部相互连通。因而,若包含声波的振动能量入射到颈部,则产生剧烈的振动,位于表面的相反侧的空洞部作为弹簧发挥功能,由此该振动能量粘性衰减。因而,利用颈部和在与颈部的表面相反的一侧扩展的空洞部,能够发挥较高的吸音性能和振动吸收性能。在该成形体中,颈部的内表面由成形材料自身形成。在该情况下,与由专用的其他构件形成颈部的情况等相比,能够使振动能量相对于空洞部和颈部的入射更顺畅。因而,即使不使成形体的尺寸大型化,也能够提高吸音性能和振动吸收性能。其结果,能够抑制成形体尺寸的大型
化。
35.空洞部和与该空洞部连通的颈部也可以由相同的成形材料一体地形成。该情况下,由于能够由单一材料制作成形体,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成形体的制作。
36.可以是,成形体为发泡体,空洞部由发泡体的内部的气孔中的比气孔整体的平均直径大100%以上的气孔形成。该情况下,能够由较大的气孔形成具有充分的大小的空洞部。
37.颈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发泡体内部的气孔形成。该情况下,即使不使用用于设置颈部的专用构件等,也能够容易地形成颈部。
38.颈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中心线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该情况下,能够使振动能量顺畅地向颈部入射。
39.可以是,多个空洞部和多个颈部构成波长吸收单元,波长吸收单元的450hz以上且10000hz以下的波长吸收率为0.4以上。该情况下,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吸收450hz以上且10000hz以下的频带的声波能量和振动能量。
40.450hz以上且10000hz以下的每10mm厚度的垂直入射吸音率可以为0.4以上。该情况下,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吸收450hz以上且10000hz以下的频带的声波能量和振动能量。
41.颈部的直径也可以为10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该情况下,能够更高效地吸收目标频带的声波能量和振动能量。
42.空洞部的容积也可以是4.19
×
109μm3以上且3.82
×
10
11
μm3以下。该情况下,能够更高效地吸收目标频带的声波能量和振动能量。
43.可以是,在通过使颈部自空洞部的内表面突出而形成突出部的情况下,突出部相对于空洞部的内表面的突出高度可以为100μm以下。该情况下,能够使振动能量相对于空洞部和颈部的入射更顺畅。
44.所述的成形体具备:主面;背面,其与主面相对设置;以及一个以上的侧面,其设于主面与背面之间,多个颈部的一部分可以在主面暴露,或者在暴露于主面的空洞部暴露。
45.本发明的吸音材料也可以为所述的成形体。该情况下,能够提供起到与所述成形体相同的作用效果的吸音材料。
46.本公开的振动吸收件也可以为所述的成形体。该情况下,能够提供起到与所述成形体相同的作用效果的振动吸收材料。
47.本发明的成形体具备:多个空洞部,其形成于成形体的内部;以及多个颈部,其分别设于多个空洞部且与空洞部连通,多个颈部中的一部分与表面连通和/或与在表面暴露的空洞部连通,多个颈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将多个空洞部相互连通,颈部自划分空洞部的内表面延伸至表面或与空洞部相邻的其他空洞部的内表面。
48.在该成形体中,在内部形成有多个空洞部,在多个空洞部分别形成有颈部。多个颈部中的一部分与表面连通和/或与在表面暴露的空洞部连通。多个颈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将多个空洞部相互连通。因而,若包含声波的振动能量入射到颈部,则产生剧烈的振动,位于表面的相反侧的空洞部作为弹簧发挥功能,由此该振动能量粘性衰减。因而,利用颈部和在与颈部的表面相反的一侧扩展的空洞部,能够发挥较高的吸音性能和振动吸收性能。在该成形体中,颈部自划分空洞部的内表面延伸至与该空洞部相邻的其他空洞部的内表面。因而,能够将颈部形成为不自划分出空洞部的内表面突出,因此,能够使振动能量的相对于空
洞部和颈部的入射更顺畅。因而,即使不使尺寸大型化,也能够提高吸音性能和振动吸收性能。其结果,能够抑制成形体的尺寸的大型化。
49.空洞部的材料和颈部的材料可以相互相同。该情况下,由于能够由单一材料制作成形体,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成形体的制作。
50.在所述的成形体中,颈部的数量相对于空洞部的数量的比例可以为1.1以上。该情况下,通过颈部的数量的比例增加,能够增强包含声波的振动与颈部之间的摩擦作用,因此能够更高效地吸收声波能量和振动能量。
51.所述的成形体也可以在至少一部分包含聚氨酯发泡体。该情况下,能够提供柔软性较高的成形体。
52.所述的成形体也可以包含热塑性树脂和光固化树脂中的至少任一者。该情况下,能够利用3d打印机等制作成形体,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成形体的制作。
53.透气度也可以为0.4cm3/(cm2·
s)以上且200cm3/(cm2·
s)以下。该情况下,能够提高吸音性能和振动吸收性能,并且能够确保期望的透气性。
54.厚度也可以为5mm以上。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提高吸音性能和振动吸收性能。
55.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能够提高吸音性能和振动吸收性能,并且能够抑制尺寸的大型化的成形体、吸音材料以及振动吸收材料。
56.(实施方式的说明)
5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成形体、吸音材料以及振动吸收材料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为了容易理解,附图有时对局部进行简化或夸张地进行描绘,尺寸比率等并不限定于附图所记载的尺寸比率。
58.首先,本公开中的“成形体”表示成形为一定形状的成形品。本发明的成形体具备多个空洞部和多个颈部。在本公开中,“空洞部”表示成形体的内部的形成空间的部位。
[0059]“颈部”表示分别设于多个空洞部,并与空洞部连通的部位。“颈部”可以与成形体的表面连通和/或与在该表面暴露的空洞部连通。成形体可以具备多个“颈部”,多个颈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将多个空洞部相互连通。例如,“颈部”的空隙的容积小于空洞部的容积,“颈部”可以是将多个空洞部相互连结的空隙。
[0060]
在本公开中,能够由空洞部和颈部形成“波长吸收单元”。“波长吸收单元”表示能够选择性地吸收特定波长的声音或振动的部位,例如构成共鸣器型吸音材料。“共鸣器型吸音材料”表示利用在成形体的表面暴露的孔(例如颈部)和在与该孔的表面相反的一侧的部分比该孔进一步扩展的扩张部(例如空洞部)来吸收目标的频率(以下有时也称为“目标频率”)的声音的成形体。当目标频率的声波能量入射到该孔时,声波能量在该孔中剧烈地振动,位于该孔的深处的扩张部的空气作为弹簧发挥功能而使声波能量粘性衰减,从而被吸音。“波长吸收单元”例如可以是亥姆霍兹共鸣器。
[0061]
目标频率(共振频率)f0(hz)、该孔(例如颈部)的直径d(m)、扩张部(例如空洞部)的容积v(m3)之间的关系由后述的式(1)表示。此外,s表示在成形体的表面暴露的开口的截面积(m2),l表示材料的厚度(m),c表示声速(m/s)。
[0062]
[0063]
例如,通过使用以上的式(1),能够有效地吸收目标频率的声波能量和振动能量。
[0064]
图1是表示例示性的成形体1的立体图。作为一个例子,成形体1是吸收声波能量的吸音材料。例如,成形体1也可以是被设为用于抑制汽车车内的噪音或抑制汽车车外的噪音的吸音材料。另外,成形体1也可以是被设为用于包括住宅在内的建筑物的隔音的吸音材料。如此,作为吸音材料的成形体1能够用于各种用途。另外,成形体1也可以是吸收振动能量的振动吸收材料。
[0065]
如图1所示,成形体1呈圆柱状。然而,成形体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柱状,而能够适当变更。成形体1例如由具有连续气泡性的聚氨酯发泡体构成。作为一个例子,成形体1也可以通过聚氨酯模塑成型来制作。
[0066]
另外,成形体1也可以由热塑性树脂或光固化树脂构成。该情况下,成形体1例如可以利用3d打印机等来制作。例如,成形体1也可以由聚氯乙烯或金属构成。另外,成形体1也可以通过照射激光、插入针状构件、吹入气体以及混入挥发性成分中的至少任一种方式来制作。这样,成形体1的材料和制作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也可以制成较大的成形体,并将制成的成形体切开而得到具有期望的大小和形状的成形体。
[0067]
成形体1具备多个空洞部2和多个颈部3。多个空洞部2例如分散地配置于成形体1的内部。“多个空洞部分散地配置”例如包括在图1所示的成形体1的剖切面中,多个空洞部2呈交错状排列的状态、多个空洞部2呈格子状排列的状态以及多个空洞部2呈同心圆状排列的状态。例如,空洞部2分别在成形体1的端面1c和侧面1d暴露。另外,空洞部2可以在成形体1的所有面暴露,也可以在成形体1的一部分的面暴露,还可以在任一面都不暴露。多个颈部3中的一部分可以相对于成形体1的表面1b连通(暴露)和/或相对于在表面1b暴露的空洞部2连通(暴露)。在成形体1的内部,空洞部2可以规则地配置,也可以不规则地配置。
[0068]
颈部3例如在空洞部2的内表面2b具有开口3b。开口3b例如呈圆形形状。然而,开口3b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形状,也可以是长圆形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定。颈部3的开口3b可以在内表面2b规则地配置,也可以不规则地配置。
[0069]
在本公开中,空洞部的“内表面”表示划分空洞部的内侧的面。“开口”表示自某个物体的表面向外侧暴露的口。在表面1b暴露的内表面2b例如呈半球状。然而,内表面2b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半球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表面1b暴露的多个内表面2b的大小(面积)互不相同。即,在表面1b暴露的内表面2b的大小分别不同。
[0070]
图2是表示成形体1的空洞部2的内表面2b和颈部3的开口3b的图。如图2所示,空洞部2也可以在表面1b上规则地排列,例如呈交错状排列。在图2的例子中,在一个内表面2b形成有三个开口3b。
[0071]
在多个颈部3中,开口3b的直径例如可以相互相同。然而,开口3b的直径也可以相互不同。在开口3b的直径相互不同的情况下,例如,若将第1开口3b的直径设为d(mm),则第2开口3b的直径可以为d/2(mm),第3开口3b的直径可以为d/4(mm)。作为一个例子,d的值为0.4,但没有特别限定。
[0072]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成形体1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在成形体1的内部1f形成有多个空洞部2和将多个空洞部2相互连通的多个颈部3。颈部3自划分空洞部2的内表面2b延伸至与该空洞部2相邻的其他空洞部2的内表面2b(也可以是在表面1b暴露的空洞部2的内表面2b)、或表面1b(例如,在表面1b形成有空洞部2的情况下,是形成有空洞部2的
区域以外的区域)。例如,颈部3以划分空洞部2的内表面2b为起点,以与该空洞部2相邻的另一空洞部2的内表面2b或表面1b为终点而延伸。换言之,颈部3不向空洞部2的内侧延伸。但是,在空洞部2的内表面2b,也可以自颈部3朝向空洞部2的内侧形成有不显著地阻碍吸音性能和振动吸收性能的程度的微小的台阶、突起或者隆起等。此外,关于该结构的详细说明,之后与比较例进行比较来说明。
[0073]
作为一个例子,成形体1可以是多孔型吸音材料。该情况下,在成形体1中,通过将入射到颈部3的声波能量转换为热能而实现吸音。此时,声波能量通过空隙(颈部3)内的摩擦而衰减,并且通过成形体1自身的骨架振动而被吸收。
[0074]
多个空洞部2和多个颈部3也可以构成成形体1的波长吸收单元10。波长吸收单元10例如构成共鸣器型吸音材料。在波长吸收单元10中,利用在成形体1的表面1b(空洞部2的内表面2b)暴露的颈部3和在与颈部3的开口3b相反的一侧的部分比颈部3进一步扩展的空洞部2,来吸收目标频率的声波或振动。
[0075]
例如,空洞部2的材料与颈部3的材料彼此相同。作为具体例,空洞部2的材料和颈部3的材料也可以包含热塑性树脂或光固化树脂。该情况下,能够使用3d打印机等容易地进行空洞部2和颈部3的制作。
[0076]
然而,空洞部2的材料和颈部3的材料也可以相互不同。
[0077]
在图3的例子中,示出了空洞部2的内表面2b在成形体1的表面1b暴露的例子,但颈部3的开口3b也可以在成形体1的表面1b暴露。例如,空洞部2和颈部3均三维地形成。“三维地形成”例如表示分别沿着成形体的第1方向、与第1方向交叉(作为一个例子为正交)的第2方向以及与第1方向和第2方向这两个方向交叉(作为一个例子为正交)的第3方向排列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空洞部2和颈部3以分别沿着第1方向、第2方向以及第3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
[0078]
在图3的例子中,空洞部2和颈部3分别以沿着成形体1的深度方向d延伸且沿着深度方向d排列的方式配置。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空洞部2的外观和颈部3的外观的立体图。如图3和图5所示,作为一个例子,在成形体1的内部1f,空洞部2被设为球状,颈部3被设为圆筒孔形状。
[0079]
空洞部2也可以是球状以外的形状,也可以呈长方体状、立方体状、多面体状、卵形状、椭圆体状、长圆体状或圆顶型形状等。
[0080]
颈部3也可以是圆筒孔形状以外的形状。颈部3只要具有比空洞部2小的容积的空隙,且具有与该空隙连通的两个以上的开口,则可以是任何形状。因而,颈部3可以呈:中空圆柱形状(圆筒孔形状);中空三棱柱、中空四棱柱、中空五棱柱等中空棱柱形状;中空圆锥台形状;中空三棱锥台、中空四棱锥台、中空五棱锥台等中空棱锥台形状;球状;不规则中空形状;等。
[0081]
颈部3可以具有曲折部、弯折部、屈曲部或弯曲部,也可以不具有这些部分。颈部3可以具有分支,也可以不具有分支。
[0082]
颈部3的开口3b例如在划分空洞部2的内表面2b暴露。颈部3自划分一个空洞部2的内表面2b延伸至与该一个空洞部2相邻的另一空洞部2的内表面2b。自内表面2b延伸的多个颈部3的大小可以相互相同,也可以相互不同。此外,如图4所示,也可以颈部3的开口3b不是在空洞部2暴露,而是在成形体1的表面1b暴露。该情况下,多个颈部3中的任一者与成形体1
的表面1b连通。另外,在图5中,示出了多个颈部3的大小(例如直径)相互相同的例子。然而,多个颈部3也可以包括大型的颈部3、中型的颈部3以及小型的颈部3。这样,颈部3的大小和颈部3的大小的种类数量可以适当变更。
[0083]
作为一个例子,颈部3不具有自内表面2b突出的部位。另外,空洞部2也可以形成六方密堆积结构。该情况下,能够在成形体1的内部配置尽可能多的空洞部2,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成形体1的吸音性能和振动吸收性能。
[0084]
另外,多个颈部3也可以自球状的空洞部2呈放射状延伸。例如,自空洞部2延伸的一个颈部3和与该一个颈部3相邻的颈部3所成的角度θ为120
°
。然而,角度θ的值没有特别限定。
[0085]
接着,参照图12,对成形体41为通过使成形材料发泡而在内部形成有多个气孔的发泡体45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该情况下,利用气泡在成形树脂的内部形成多个气孔42(成形材料中的内部空间)。
[0086]
空洞部2由发泡体45的内部的多个气孔42中的一部分气孔形成。如图12所示,空洞部由一个较大的气孔42(称为大型气孔42a)形成。颈部3中的至少一部分由发泡体45的内部的气孔42形成,颈部3由比空洞部2的大型气孔42a小的气孔42(称为小型气孔42b)形成。
[0087]
具体而言,在存在于一个大型气孔42a与其他大型气孔42a之间的小型气孔42b与各大型气孔42a连通的情况下,该小型气孔42b作为颈部3发挥功能。另外,如图中的“a”所示,在一对大型气孔42a间具有以多个小型气孔42b相连的方式连通的情况。这样,也可以由多个小型气孔42b形成一个颈部3。在存在于一个大型气孔42a与成形体41(发泡体45)的表面41a之间的小型气孔42b与大型气孔42a和表面41a连通的情况下,该小型气孔42b也作为颈部发挥功能。此外,如图中的“b”所示,也可以存在与大型气孔42a连通但不与其他大型气孔42a、表面41a连通的小型气孔42b。该情况下,该小型气孔42b可以作为空洞部2的容积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0088]
此外,如图13的(a)所示,在相邻的大型气孔42a相互接近的情况下,形成较薄的肋43。此时,如图13的(b)所示,有时在较薄的肋43内形成比小型气孔42b更小的微细气孔42c。通过这样的微细气孔42c集合,在一对大型气孔42a连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该微细气孔42c的集合而形成颈部3。
[0089]
如上所述,对通过使大型气孔42a、小型气孔42b、微细气孔42c混合存在而形成空洞部2和颈部3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该情况下,例如,在进行发泡成形时,通过调整添加的消泡剂的量来形成空洞部2和颈部3。即,使消泡剂混合存在于发泡成形的成形树脂中,并使其预先扩散到成形材料的内部。在进行该调整而成形发泡体45的情况下,由于消泡剂的影响而形成有气泡变大的部位。其结果,以混合存在于小型气孔42b中的形式,随机地形成大型气孔42a。
[0090]
具体而言,向成形树脂中导入消泡剂而使微细的泡合并,从而形成能够形成大型气孔42a的较大的泡。作为消泡剂的导入方法,例如可列举预先导入于多元醇预混料中的方法,也可以导入于异氰酸酯侧。此外,消泡剂中也存在以水为分散介质的乳液型,也可以采用无法导入于异氰酸酯侧的消泡剂。作为这样的消泡剂的导入方法,除了上述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在发泡中滴加消泡剂的方法。
[0091]
作为消泡剂的种类,可以大致分为溶剂系和水系。作为溶剂系,可以采用有机硅
系、植物油系、聚合物系等,但有机硅系的消泡剂的效果较高。此外,如果变更作为成形树脂的聚氨酯的原料,则也存在其他类型的消泡剂有效的情况。
[0092]
例如,在使用“日新化学研究所”制造的有机硅系消泡剂“gc-302”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得到大型气孔42a。通过在系统中采用0.01~0.10质量%的导入量,而得到大型气孔42a。在导入量少于0.01质量%的情况下,有时气孔未合并而无法得到较大的气孔。在导入量多于0.10质量%的情况下,气孔崩解,因此不发泡,有时无法形成聚氨酯泡沫。
[0093]
图14表示用显微镜观察发泡体的观察结果的照片。图14的(a)表示比较例的发泡体。图14的(b)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发泡体。图14的(c)表示与图14的(b)相比增加了消泡剂的实施例的发泡体。这些是对纵5.4mm
×
横7.2mm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图像。作为这些发泡体的成形树脂即聚氨酯原料,采用了由异氰酸酯末端预聚物和分子量不同的多种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包含添加剂的多元醇预混料构成的材料。作为消泡剂,采用“日新化学研究所”制的有机硅系消泡剂“gc-302”。在图14的(a)的比较例中,将消泡剂的导入量设为0.005质量%。在图14的(b)的实施例中,将消泡剂的导入量设为0.05质量%。在图14的(c)的实施例中,将消泡剂的导入量设为0.08质量%。
[0094]
在图14的(a)所示的比较例中,气孔42没有足够大到相当于大型气孔42a的程度,无法确认到能够作为空洞部2充分地发挥功能的气孔42。另一方面,在图14的(b)、图14的(c)所示的实施例中,能够确认出得到了能够作为空洞部2发挥功能的足够大的大型气孔42a。例如,在图14的(b)中,在“a”所示的部分,能够确认亥姆霍兹型的空洞部2和颈部3的组合。此外,在图14的(b)、图14的(c)均仅示出一个截面的情况,如果三维地观察,则在照片中无法确认的部位存在空洞部2与颈部3连通的结构。
[0095]
在此,可以将成形后的发泡体45直接用作吸音材料,也可以进行用于形成颈部3的处理。例如,可以进行激光照射、针状构件的插入、气体的吹入以及挥发性成分的混入等。例如,如图15的(a)所示,对成形后的发泡体45插入针状构件46。然后,如图15的(b)所示,通过去除针状构件46,而在发泡体45内的插入过针状构件46的部位形成孔47。其结果,如图16所示,形成在发泡体45内延伸的加工部48。在一对空洞部2(大型气孔42a)之间形成有与两者连通的加工部48。该部分作为基于加工部48的颈部3发挥功能。另外,形成将空洞部2(大型气孔42a)与表面连通的加工部48。这样的部分也作为基于加工部48的颈部3发挥功能。
[0096]
接着,参照图17~图19,对空洞部2和颈部3附近的构造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7的(a)是图3所示的方式中的颈部3和基于图16的加工部48的颈部3的放大图。图17的(b)是图12所示的形态的基于小型气孔42b的颈部3的放大图。在此,为了与本实施方式进行比较,图18中表示比较例的成形体的颈部3的放大图。
[0097]
如图18所示,在比较例的成形体中,在成形材料中混入有连通构件100。连通构件100由如纤维构件等那样与成形材料不同且是在成形后(不会如消泡剂那样消失)也以维持了作为构件的形状的状态残留的材料构成。在成形体的内部通过发泡而形成有气孔42。另外,通过在一对气孔42之间配置连通构件,一对气孔42成为相互连通的状态。由此,气孔42作为空洞部2发挥功能,连通构件100作为颈部3发挥功能。在这样的结构中,空洞部2由成形材料形成,空洞部2的内表面2b也由成形材料形成。另一方面,颈部3由连通构件100形成,颈部3的内表面3c也由连通构件100(连通构件的内表面)形成。另外,如图19的(b)所示,在形成空洞部2的成形材料与形成颈部3的连通构件100之间,以能够观察的方式形成边界面bf。
该状态不相当于形成空洞部2的材料和形成颈部3的材料一体地形成的状态。即使连通构件100的材料与成形材料在组成上相同或近似,也形成边界面bf。即,在使预先形成的连通构件100混入于成形材料而成形时,边界面bf残留。该边界面bf即使在视觉上难以观察的情况下,由于颈部3侧的材料和空洞部2侧的材料的硬度不同,因此也能够确认两者之间的边界面bf。因而,与连通构件100的材料的组成无关,以在成形后能够观察到的方式形成这样的边界面bf。
[0098]
相对于此,在图17的(a)、图17的(b)中,颈部3的内表面3c由成形材料自身形成。形成颈部3的成形材料50(存在于颈部3的空间周围的成形材料)直接在颈部3的空间暴露。另外,空洞部2和与该空洞部2连通的颈部3由相同的成形材料一体地形成。即,在形成空洞部2的成形材料51(存在于空洞部2的空间的周围的成形材料)与形成颈部3的成形材料50(存在于颈部3的空间的周围的成形材料)之间,不存在图19的(b)所示那样的边界面bf,而成为成形材料连续的状态。另外,在制造时,有时使用用于形成颈部3的辅助剂。例如,有时使用因成形时的热而熔化的胶囊等。这种构件因热而熔化从而被成形材料吸收,因此是成形材料中所包含的构件。这样的构件的熔化残留有时会残留在颈部3的内表面3c,但这样的熔化残留也是成形材料的一部分。此外,图18所示的连通构件100不是假定因成形时的热而熔化的构件,因此无法视为成形材料的一部分。
[0099]
另外,图17的(a)所示的方式中,颈部3具有中心线cl1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相对于此,在比较例中,由于使连通构件100混入于流动状态的成形树脂中而进行成形,因此以连通构件100随机地弯曲的形状凝固。因此,如图18所示,颈部3的中心线cl2弯曲,而不以直线状延伸。此外,在图17的(a)中,例示了中空圆柱形状(圆筒孔形状)的颈部3,但只要是能够设定直线状的中心线cl1的形状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颈部3可以为:中空三棱柱、中空四棱柱、中空五棱柱等中空棱柱形状;中空圆锥台形状;中空三棱锥台、中空四棱锥台、中空五棱锥台等中空棱锥台形状;球状等,即使是这些形状,也能够设为中心线cl1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
[0100]
在此,如图19的(b)所示,在比较例中,构成颈部3的连通构件向空洞部2的内侧较大程度地延伸。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颈部3不向空洞部2的内侧延伸。另外,即使形成有图19的(a)所示那样的台阶、突起、隆起等(称为突出部54),也能够抑制为不显著地阻碍吸音性能和振动吸收性能的程度的微小的高度。
[0101]
具体而言,比较例中的突出高度h2大于对性能造成影响的范围即100μm。更详细而言,若比较例中的突出高度h2大于100μm,进而未确保1mm左右,则导致成形树脂流入于连通构件100中,而开口部被成形树脂堵塞。该情况下,无法维持向空洞部2开口的状态,而导致根本就无法形成颈部3。
[0102]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54的突出高度h1被抑制为对性能不造成影响的范围即100μm以下。更优选的是,突出高度h1被抑制为0μm以上且80μm以下。此外,高度h1、h2的定义没有特别限定,如下所述,可以使用颈部3附近的截面来确定。首先,关注空洞部2的内表面2b中的、颈部3的开口附近。在存在突出部54的情况下,在空洞部2的内表面2b存在向空洞部2的内侧立起的基点sp。使基准线sl自该基点sp向颈部3侧延伸。此时,在颈部3的某个接点ctp,相对于该接点ctp的切线ctl与基准线sl正交。在这样的关系成立的状态下,将突出部54的相对于基准线sl最高的部位的尺寸设为“突出部的高度”。但是,突出部54的
高度的定义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其他公知的方法。另外,未形成突出部54的情况是指,在颈部3的开口附近,在空洞部2的内表面2b不存在(实质上不存在)所述的基点sp的状态。
[0103]
接着,对上述那样的各实施方式中的成形体的各种参数进行说明。此外,只要没有特别注意事项,则各参数是针对图1~图5以及图12~图19的各实施方式提及的参数。
[0104]
(空洞部的大小)
[0105]
例如,空洞部2的直径为2000μm以上且9000μm以下。空洞部2的直径的上限可以是8000μm、7000μm或6000μm。空洞部2的直径的下限可以是3000μm、4000μm或5000μm。作为一个例子,空洞部2的直径为5000μm。然而,空洞部2的直径并不限定于5000μm,能够根据目标频率等适当变更。
[0106]
在此,对空洞部2和颈部3的直径的决定方法进行说明。直径能够通过根据用显微镜观察的图像对空洞部2和颈部3进行测量来确定。此外,图16等所示的空洞部2和颈部3也存在截面不一定为正圆的情况。该情况下,计算在观察图像中能够观察到的空洞部2的面积。然后,假想地描绘相当于该面积的圆,将该圆的直径作为空洞部2的直径。例如,如图13所示,在颈部3由多个气孔42形成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图像算出多个气孔42的面积的总和,将相当于该面积的圆的直径定义为颈部3的直径。此外,每一个气孔的直径的确定方法也与上述方法相同。
[0107]
例如,空洞部2的容积为4.19
×
109μm3以上且3.82
×
10
11
μm3以下。空洞部2的容积的上限可以是2.68
×
10
11
μm3、1.80
×
10
11
μm3或1.13
×
10
11
μm3。空洞部2的容积的下限可以为1.41
×
10
10
μm3、3.35
×
10
10
μm3或6.54
×
10
10
μm3。作为一个例子,空洞部2的容积为4.19
×
109μm3以上且381.51
×
109μm3以下。然而,空洞部2的容积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能够根据目标频率等适当变更。
[0108]
在成形体为发泡体的情况下,特别优选如下的关系成立。即,空洞部2由发泡体的内部的气孔42中的、比气孔42整体的平均直径大100%以上的气孔42形成,优选由大300%以上、2200%以上的气孔形成。平均直径由“(单位体积内的全部气孔的直径的合计值)/(单位体积内的全部气孔的个数)”求出。单位体积内的气孔42包括形成空洞部2的气孔42、形成颈部3的气孔42、既不形成空洞部2也不形成颈部3的气孔42的全部气孔。但是,压瘪到无法计数的程度的微细气孔42c可以统一作为一个气孔42来计数。
[0109]
(颈部的大小)
[0110]
例如,颈部3的直径为10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颈部3的直径的上限可以为900μm、800μm或700μm。颈部3的直径的下限可以为20μm、30μm或40μm。作为一个例子,颈部3的直径为1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然而,颈部3的直径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可以根据目标频率等适当变更。
[0111]
(空洞部与颈部之间的关系)
[0112]
自一个空洞部2延伸出的颈部3的数量例如为2以上且24以下。自一个空洞部2延伸出的颈部3的数量的上限例如可以是15或13。自一个空洞部2延伸出的颈部3的数量的下限例如可以为3、4、5、6、8或10。作为一个例子,颈部3的数量为12。然而,自一个空洞部2延伸出的颈部3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能够适当变更。
[0113]
例如,在表面1b暴露的空洞部2的内表面2b形成有0个以上且3个以下的开口3b。
[0114]
另外,颈部3的数量相对于空洞部2的数量的比例例如为1以上且24以下。然而,该比例的下限也可以为1.1、3.0、5.0、7.0或11.0。另外,该比例的上限可以为20.0、16.0、14.0或13.0。这样,颈部3的数量相对于空洞部2的数量的比例能够适当变更。此外,在由多个小型气孔42b或微细气孔42c的集合形成一个颈部3的情况下,作为一个颈部3来进行计数。但是,微细到不作为颈部3发挥功能的程度的气孔也可以不进行计数。
[0115]
(成形体的透气度)
[0116]
成形体的透气度例如为0.4cm3/(cm2·
s)以上且200cm3/(cm2·
s)以下。
[0117]
此外,透气度的测量方法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k 6400,使用弗雷泽透气性试验机(瑞士testst公司制)进行测量。
[0118]
(波长吸收率)
[0119]
波长吸收单元10的目标频率例如为450hz以上且10000hz以下。作为一个例子,波长吸收单元10的目标频率可为250hz以上且2000hz以下,或1000hz以下。波长吸收单元10中的450hz以上且10000hz以下的波长吸收率为0.4以上。例如,在该目标频率的声波能量入射到颈部3时,声波能量在颈部3中剧烈地振动,位于颈部3的里侧的空洞部2的空气作为弹簧发挥功能而使该声波能量粘性衰减,由此被吸收。
[0120]
波长吸收率表示特定频率的波长被吸收的比例。
[0121]
波长吸收率为1.00是指入射波的反射为0%,波长吸收率为0.00是指入射波被100%反射。
[0122]
(垂直入射吸音率)
[0123]
成形体的垂直入射吸音率的目标频率与上述波长吸收率中列举的频率相同。450hz以上且10000hz以下的每10mm厚度的垂直入射吸音率优选为0.4以上,优选为0.6以上。此外,所述的垂直入射吸音率特定了成形体的每10mm的值,但也可以特定产品本身的值,还可以特定为单位面积中的每单位厚度的值。
[0124]
在此,如图5所示,在空洞部2和颈部3规则地配置的情况下,在成形体中发挥吸音性能的部分的整个区域中,上述各参数大致均匀。另一方面,如图12、图16所示,在空洞部2和颈部3以随机的大小形成于随机的位置的情况下,上述的各参数有时在成形体内的各区域变得随机。因而,参考图20说明这样的随机的结构与上述参数之间的关系。此时,如图20所示,在自吸音材料(成形体)的各位置取出单位体积的情况下,存在优选在各位置的单位体积中满足条件的参数。例如,“空洞部的大小”、“颈部的大小”、“空洞部与颈部的关系”、“垂直入射吸音率”相当于这样的参数。另外,在将吸音材料的入射面划分为单位面积时,存在也可以在各区间中满足条件的参数。例如,“垂直入射吸音率”相当于这样的参数。另外,存在优选作为产品的吸音材料(成形体)整体而满足条件的参数。例如,上述的“透气度”、“垂直入射吸音率”相当于这样的参数。
[0125]
接着,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成形体1的验证进行说明。图6是按吸音材料的材料表示向不具有空洞部2和颈部3的吸音材料入射的声波的频率与垂直入射吸音率之间的关系的例示性的图表。图6表示分别使用半硬质聚氨酯、硬质聚氨酯、低透气性的软质聚氨酯以及高透气性的软质聚氨酯作为吸音材料的材料的情况。另外,垂直入射吸音率表示在相对于吸音材料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碰到声波时的该声波的吸收率。垂直入射吸音率测量使用4206型声管(spectris公司制),利用垂直入射吸音率计测软件ms1021(spectris公司制),
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a 1405,在背面空气层0mm进行测量。图6中可知,即使吸音材料的材料的硬度和粘弹性发生变化,在频率为2000hz以下的情况下,垂直入射吸音率也几乎不变(例如小于0.6)。
[0126]
垂直入射吸音率表示垂直入射的特定频率的声波被吸收的比例。
[0127]
波长吸收率为1.00是指入射波的反射为0%,波长吸收率为0.00是指入射波被100%反射。
[0128]
图7是按颈部3的直径表示向具有空洞部2及颈部3的厚度10mm的成形体1入射的声波的频率与垂直入射吸音率的关系的例示性的图表。在图7中,示出了将空洞部2的直径设为5000μm,将颈部3的直径分别设为50μm、100μm、200μm以及400μm的情况。
[0129]
图8是表示将成形体1的厚度设为10mm、将空洞部2的直径设为5000μm时的颈部3的直径与吸音率最高的频率的峰值之间的关系的例示性的图表。如图7和图8所示,可知在具有空洞部2和颈部3的成形体1的情况下,在颈部3的直径为50μm、空洞部2的直径为5000μm时,能够吸收1000hz附近的频率的声波。
[0130]
另外,通过改变颈部3的直径,能够吸收与所述的式(1)的计算值对应的频率的声波。即,可知通过改变颈部3的直径,能够吸收较大范围的目标频率的声波。在成形体1具有连续气泡性的情况下,特别是还能够良好地吸收目标频率的周边的波长区域的声波。
[0131]
另外,图8表示将成形体1的厚度设为10mm的情况下的实测值和计算值,可知在成形体1的厚度为10mm的情况下,实测值超过计算值。然而,已知在成形体1的厚度为15mm的情况下,实测值与计算值大致一致。
[0132]
图9是按空洞部2的直径表示向具有空洞部2和颈部3的成形体1入射的声波的频率与垂直入射吸声率之间的关系的例示性的图表。在图9中,示出了将颈部3的直径设为400μm,将空洞部2的直径分别设为5000μm、6000μm以及7000μm的情况。如图9所示,可知即使空洞部2的直径在5000μm以上且7000μm以下的范围内变化,垂直入射吸音率也不会像颈部3的直径变化时那样变动。
[0133]
图10是按成形体1的材料表示向具有空洞部2和颈部3的成形体1入射的声波的频率与垂直入射吸声率之间的关系的图表。成形体的造型使用3d打印机装置(3d system公司制,产品名:projet mjp 5500x),作为造型用的树脂,使用#100、#250或#400(均为型号)。图10中的型号“#100”表示成形体1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树脂构成的情况,型号“#250”和型号“#400”表示成形体1由abs与弹性体的混合物构成的情况。在型号“#250”与型号“#400”中,abs与弹性体的混合比相互不同。如图10所示,可知在成形体1中,即使abs与弹性体的混合比变化,吸音特性也未见较大的变化。由此,在成形体1中,表示即使材料变化,吸音特性也不会较大程度地变动。
[0134]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体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如图3和图4所例示的那样,在成形体中,在内部形成有多个空洞部2,在多个空洞部2分别形成有颈部3。多个颈部3中的一部分与表面1b连通和/或与在表面1b暴露的空洞部2连通。多个颈部3中的至少一部分将多个空洞部2相互连通。因而,当包含声波的振动能量入射到颈部3时,产生剧烈的振动,位于表面1b的相反侧(里侧)的空洞部2作为弹簧发挥功能,由此该振动能量粘性衰减。因而,利用颈部3和在与颈部3的表面1b相反的一侧扩展的空洞部2,能够发挥较高的吸音性能和振动吸收性能。
[0135]
在该成形体中,颈部3的内表面3c由成形材料自身形成。该情况下,与由专用的其他构件(图18的连通构件100等)形成颈部3的情况等相比,能够使振动能量相对于空洞部2和颈部3的入射更顺畅。因而,即使不使成形体的尺寸大型化,也能够提高吸音性能和振动吸收性能。其结果,能够抑制成形体的尺寸的大型化。
[0136]
成形体为发泡体,空洞部2可以由发泡体的内部的气孔42中的、比气孔42整体的平均直径大100%以上的气孔42形成。
[0137]
颈部3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发泡体的内部的气孔42形成。
[0138]
颈部3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中心线cl1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
[0139]
在成形体1中,颈部3自划分空洞部2的内表面2b延伸至与该空洞部2相邻的其他空洞部2的内表面2b。因而,能够将颈部3形成为不自划分空洞部2的内表面2b突出,因此能够使振动能量相对于空洞部2和颈部3的入射更顺畅。因而,在成形体1中,即使不使尺寸大型化,也能够提高吸音性能和振动吸收性能。其结果,能够抑制成形体1的尺寸的大型化。
[0140]
更详细而言,在通过颈部3自空洞部2的内表面突出而形成突出部54的情况下,突出部54相对于空洞部2的内表面2b的突出高度可以为100μm以下。该情况下,能够使振动能量相对于空洞部2和颈部3的入射更顺畅。
[0141]
空洞部2的材料和颈部3的材料可以相互相同。该情况下,由于能够由单一材料制作成形体1,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成形体1的制作。
[0142]
成形体为发泡体,空洞部2可以由发泡体的内部的气孔42中的、比气孔42整体的平均直径大100%以上的气孔42形成。该情况下,能够利用较大的气孔42形成具有足够的大小的空洞部2。
[0143]
颈部3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发泡体的内部的气孔42形成。该情况下,即使不使用用于设置颈部3的专用构件等,也能够容易地形成颈部3。
[0144]
颈部3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中心线cl1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该情况下,能够使振动能量顺畅地向颈部3入射。
[0145]
成形体1的颈部3的数量相对于空洞部2的数量的比例可以为1.1以上。该情况下,通过增加颈部3的数量比例,能够增强包含声波的振动与颈部3之间的摩擦作用,因此能够更高效地吸收声波能量和振动能量。
[0146]
多个空洞部2和多个颈部3可以构成波长吸收单元10,波长吸收单元10中的450hz以上且10000hz以下的波长吸收率也可以为0.4以上。该情况下,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吸收450hz以上且10000hz以下的频带的声波能量和振动能量。
[0147]
450hz以上且10000hz以下的每10mm厚度的垂直入射吸音率可以为0.4以上。该情况下,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吸收450hz以上且10000hz以下的频带的声波能量和振动能量。
[0148]
颈部3的直径可以为10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该情况下,能够更高效地吸收目标频带的声波能量和振动能量。
[0149]
空洞部2的容积也可以是4.19
×
109μm3以上且3.82
×
10
11
μm3以下。该情况下,能够更高效地吸收目标频带的声波能量和振动能量。
[0150]
成形体1可以在至少一部分中包含聚氨酯发泡体。该情况下,能够提供柔软性较高的成形体1。
[0151]
成形体1可以包含热塑性树脂和光固化树脂中的至少任一种。该情况下,能够利用
3d打印机等制作成形体1,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成形体1的制作。
[0152]
透气度可以为0.4cm3/(cm2·
s)以上且200cm3/(cm2·
s)以下。该情况下,能够提高吸音性能和振动吸收性能,并且能够确保期望的透气性。
[0153]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成形体的形状能够适当变更。如图11的(a)所例示的那样,本发明的成形体也可以是矩形板状的成形体21。成形体21例如具有供声波或振动入射的主面22、朝向与主面22不同的方向的一个以上(作为一个例子为4个)的侧面23、朝向与主面22相反的一侧的背面24。该情况下,成形体21具备主面22、与主面22相对地设置的背面24、设于主面22与背面24之间的侧面23。例如,多个颈部3的一部分可以在主面22暴露,或者在暴露于主面22的所述的空洞部2中暴露。
[0154]
成形体21的厚度t1例如为5mm以上且10mm以下。但是,厚度t1的上限也可以是10mm以外的值,厚度t1的下限也可以是5mm以外的值。此外,在厚度t1为5mm以上的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成形体21对声波或振动的吸收。另外,在具备所述的空洞部2和颈部3的成形体21中,即使将厚度t1设为10mm以下,也能够有效地进行声波或振动的吸收。而且,通过使厚度t1为10mm以下,能够使成形体21的尺寸更紧凑。
[0155]
如图11的(b)所例示的那样,本公开的成形体可以为圆板状的成形体31,该成形体31具有供声波或振动入射的主面32、朝向与主面32不同的方向的侧面33、朝向与主面32的相反的一侧的背面34。成形体31的厚度t2例如可以设为与所述的成形体21的厚度t1相同。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成形体的形状和大小能够适当变更。
[0156]
本实施方式的吸音材料可以为所述的成形体1。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吸收材料可以为成形体1。该情况下,能够提供起到与上述同样的作用效果的吸音材料或振动吸收材料。
[0157]
以上,对本发明的成形体、吸音材料以及振动吸收材料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公开能够在不变更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即,成形体、吸音材料以及振动吸音材料的各部分的形状、大小、数量、材料、功能以及配置方式能够在不变更上述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0158]
附图标记说明
[0159]
1、21、31、41、成形体;1b、表面;1c、端面;1d、侧面;1f、内部;2、空洞部;2b、内面;3、颈部;3b、开口;10、波长吸收单元;22、32、主面;23、33、侧面;24、34、背面;42、气孔;54、突出部;θ、角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成形体,其中,该成形体具备:多个空洞部,其形成于成形材料的内部;以及多个颈部,其分别设于所述多个空洞部,并与所述空洞部连通,所述多个颈部中的一部分与表面连通和/或与在表面暴露的所述空洞部连通,所述多个颈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将所述多个空洞部相互连通,所述颈部的内表面由所述成形材料自身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体,其中,所述空洞部和与该空洞部连通的所述颈部由相同的所述成形材料一体地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体,其中,所述成形体为发泡体,所述空洞部由所述发泡体的内部的气孔中的比气孔整体的平均直径大100%以上的气孔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形体,其中,所述颈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发泡体的内部的气孔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体,其中,所述颈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中心线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体,其中,所述多个空洞部和所述多个颈部构成波长吸收单元,所述波长吸收单元中的450hz以上且10000hz以下的波长吸收率为0.4以上。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体,其中,450hz以上且10000hz以下的每10mm的厚度的垂直入射吸音率为0.4以上。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体,其中,所述颈部的直径为10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体,其中,所述空洞部的容积为4.19
×
109μm3以上且3.82
×
10
11
μm3以下。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体,其中,在通过使所述颈部自所述空洞部的内表面突出而形成突出部的情况下,所述突出部的相对于所述空洞部的内表面的突出高度为100μm以下。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体,其中,该成形体具备:主面;背面,其与所述主面相对地设置;以及一个以上的侧面,其设于所述主面与所述背面之间,所述多个颈部的一部分在所述主面暴露,或在暴露于所述主面的所述空洞部暴露。12.一种吸音材料,其中,该吸音材料为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体。13.一种振动吸收材料,其中,该振动吸收材料为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体。

技术总结


该成形体具备:多个空洞部,其形成于成形材料的内部;以及多个颈部,其分别设于多个空洞部,并与空洞部连通,多个颈部中的一部分与表面连通和/或与在表面暴露的空洞部连通,多个颈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将多个空洞部相互连通,颈部的内表面由成形材料自身形成。颈部的内表面由成形材料自身形成。颈部的内表面由成形材料自身形成。


技术研发人员:

中岛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东曹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2021.03.29

技术公布日:

2022/11/18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31: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8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颈部   空洞   气孔   多个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