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属于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钢带是大部分钢企的主要产品之一,是为了适应不同工业部门生产各类金属或机械产品的需要而生产的一种窄而长的“钢带”。在交付客户使用前,钢带通常需要被裁剪成合适长度的钢板。钢带形成钢板一般需要经过矫直、剪切等工序。随着热轧工序超快速冷却(即,超快冷)、在线淬火等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微合金化、塑性变形强化等机理的深入认识,热轧后钢带的厚度和强度不断提高。对于厚规格的高强钢带而言,采用不合适的矫直力,经过精矫后形成的钢板上,应力可能没有完全消除。钢板在后续生产流程中应力释放发生形变,将导致钢板难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可以解决目前钢板生产过程中矫直力不准确导致的钢板难以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矫直机以当前设备参数对当前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时的当前总矫直力,所述当前总矫直力用于使所述当前钢带产生塑性变形以消除应力;获取所述当前钢带经过粗矫和精矫后形成的当前钢板的当前钢板信息;根据所述当前钢板信息,对所述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设备参数,所述目标设备参数对应的目标总矫直力与所述当前总矫直力不同,所述目标设备参数用于控制所述矫直机对目标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
5.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装置,包括:矫直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矫直机以当前设备参数对当前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时的当前总矫直力,所述当前总矫直力用于使所述当前钢带产生塑性变形以消除应力;钢板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当前钢带经过粗矫和精矫后形成的当前钢板的当前钢板信息;设备参数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钢板信息,对所述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设备参数,所述目标设备参数对应的目标总矫直力与所述当前总矫直力不同,所述目标设备参数用于控制所述矫直机对目标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
6.本技术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的步骤。
7.本技术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的步骤。
8.本技术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
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
9.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获取矫直机以当前设备参数对当前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时的当前总矫直力,以及当前钢带经过粗矫和精矫后形成的当前钢板的当前钢板信息,并根据当前钢板信息,对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设备参数,其中,当前设备参数包括对当前钢带的当前总矫直力,当前总矫直力用于使当前钢带产生塑性变形以消除应力,目标设备参数对应的目标总矫直力与当前总矫直力不同,也即以当前钢带的矫直过程中使用的当前总矫直力以及矫直后的效果为参考,对矫直机的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使得矫直机依据目标设备参数对目标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时,总矫直力发生改变,提高对目标钢带进行矫直时总矫直力的准确度,使得矫直后的效果更贴近用户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1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生产的工序流程示意图;
1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件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1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
17.为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18.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上,可适用于需提高矫直力的准确性的情形。该终端设备可以是计算机、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示例性的,上述终端设备可以指钢板生产线上的工控机。
19.具体的,上述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1至步骤s103。
20.步骤s101,获取矫直机以当前设备参数对当前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时的当前总矫直力。
21.其中,当前钢带是指通过矫直机进行矫直前的钢带。
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钢板的生产可以依次包括以下工序:开卷、粗矫、剪切、精矫。其中,开卷是为了将钢卷打开,形成便于执行剪切工序的钢带。粗矫是为了初步改变钢带的弯曲度,防止过大弯曲造成的切削加工不均匀的问题,该过程可以较大程度地消除从钢带到钢板的生产过程的总应力。剪切也即切削加工,用于将原本窄而长
的钢带剪切成一段一段特定规格的钢板。精矫是对钢板进行精密矫直,相较于粗矫而言,精矫的形变量较小,加工精度高,可以一定程度地消除从钢带到钢板的生产过程的总应力。
23.上述矫直机是用于对物体(如钢带,或经剪切工序形成的钢板)施加矫直力,以消除应力的设备,具体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粗矫工序的粗矫机,以及用于执行精矫工序的精矫机。相应的,上述当前设备参数是指矫直机执行矫直工作时的设备参数,具体可以包括粗矫机执行粗矫工序时的第一设备参数以及精矫机执行精矫工序时的第二设备参数。
24.在钢板的生产的过程中,如开卷、剪切等工序中,常需要将物体(如钢带,或经剪切工序形成的钢板)置于高温下,并施加外力,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由于外力、温度变化等外部因素发生变形时,物体内各部分之间将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部因素的作用,并试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恢复到变形前的位置,这种内力称为应力。而矫直机在对当前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时施加的当前总矫直力,是用于使当前钢带产生塑性变形,以消除应力,避免当前钢板从变形后的位置恢复到变形前的位置。其中,物体的变形量矫直力l=变形量
×
杨氏模量。
2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获取当前钢带的当前钢带板型数据,并根据当前钢带板型数据,确定当前总矫直力。其中,当前钢带板型数据可表征当前钢带的规格。具体而言,钢带/钢板内部的残余应力与板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不同板型的钢带所需的矫直力是不同的。钢带越厚,钢带的自重越大。通常应力小于自重时物体就不会发生变形的恢复。因此,可以预先通过实验确定每个规格(如不同厚度)的钢带所需的总矫直力,得到钢带板型数据与总矫直力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基于当前钢带板型数据和映射关系,确定当前总矫直力。
26.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可以依据用户设置好的当前设备参数估算当前总矫直力。还有一些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当前设备参数控制矫直机对当前钢带进行矫直,并在矫直过程中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得到当前总矫直力。其他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也可以获取由用户输入的当前总矫直力。对此,本技术不进行限制。
27.步骤s102,获取当前钢带经过粗矫和精矫后形成的当前钢板的当前钢板信息。
28.其中,当前钢板信息是表征当前钢板的矫直效果的信息。
2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前钢板信息可以包括当前钢板板型数据,当前钢板板型数据可以表征当前钢板的规格、形状等。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摄像头、激光扫描仪等传感器对当前钢板进行采集,得到传感器数据,并利用传感器数据确定当前钢板板型数据。例如,终端设备可以获取当前钢板的图像,并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识别钢板的形状,得到当前钢板板型数据。
30.应理解,如果应力未充分消除(即总矫直力过小),应力的释放将导致当前钢板发生一定的形变,进而导致钢板不平直;如果应力过度消除(即总矫直力过大),矫直后的钢板本身是不平直。因此,当前钢板板型数据可以较好地表征矫直效果。
31.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前钢板信息也可以包括矫直过程中的应力消除量,应力消除量为实际用于消除应力的力与总应力之差,与残余应力相关,残余应力t=总应力-物体的有效变形抗力。终端设备可以控制破损设备对当前钢板进行破损处理,得到多块相互分离的钢板区域,并获取每个钢板区域的区域板型数据,以根据区域板型数据,确定
当前钢板的残余应力。具体而言,对当前钢板进行破损处理可以使钢板被分割为多块钢板区域。分割后,每块钢板内部的残余应力将充分释放,如果残余应力越多,则由于分割后钢板内残余应力的释放,各个钢板区域将越不平直。因此,通过检测各个钢板区域的形状作为区域板型数据,可以确定当前钢板的残余应力,进而确定当前钢板内部的应力是否完全被消除(也即应力消除量是否合适)。由于消除应力是矫直的目的,因此应力消除量可以更直观地表征矫直效果。而且,通过破损的方式,可以使当前钢板内的残余应力充分得到释放,相较于等待当前钢板的残余应力释放再检测残余应力而言,检测效率更高,检测结果也更加准确。
32.结合实际的生产流程,通常钢带是以卷的形式下线的,因此,终端设备可以控制开卷机将当前钢卷打开,得到初始钢带,再对初始钢带进行矫直与剪切。将当前钢卷打开的过程实质也是使当前钢卷发生变形,而变形的过程也会有应力的产生,打开后的初始钢带往往会出现形如“乌龟背”的不平直问题。因此,在开卷机和粗矫机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凹凸辊。终端设备可以控制凹凸辊对初始钢带进行预处理,得到当前钢带。所谓的预处理,实质也是通过施加外力来使初始钢带发生塑性变形。凹凸辊可以包括上辊和下辊,上辊和下辊分别作用于钢带两侧。优选的,凹凸辊可以是先上(辊)凹下(辊)凸,再上(辊)凸下(辊)凹。
33.接着,终端设备可以控制粗矫机根据第一设备参数对当前钢带进行粗矫,得到粗矫后的钢带,控制剪切设备对粗矫后的钢带进行剪切处理,得到初始钢板,然后控制精矫机根据第二设备参数对初始钢板进行精矫,得到当前钢板。当前钢板也即完成从钢带到钢板的生产工艺后得到的钢板。
34.在上述生产流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在粗矫前,对当前钢带进行视觉检测或激光检测,生成当前钢带的三维模型以及力学模型,并在得到当前钢板后,对当前钢板进行视觉检测,生成当前钢板的三维模型。终端设备对当前钢带的三维模型及当前钢板的三维模型进行比对,也可以确定矫直效果。
35.步骤s103,根据当前钢板信息,对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设备参数。
36.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目标设备参数对应的目标总矫直力与当前总矫直力不同,既可以大于当前总矫直力,也可以小于当前总矫直力。目标设备参数可用于控制矫直机对目标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使得矫直机施加对应的目标总矫直力,更好地消除应力。
37.其中,目标钢带是指用于生产钢板的钢带,可以是与当前钢带同一板型的钢带。
38.具体而言,根据当前钢板信息所表征的矫直效果,如果应力未充分消除,说明总矫直力过小,此时可以对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增大总矫直力,即目标设备参数对应的目标总矫直力大于当前总矫直力。如果过度消除,说明总矫直力过大,此时可以对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减少总矫直力,即目标设备参数对应的目标总矫直力小于当前总矫直力。
39.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获取矫直机以当前设备参数对当前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时的当前总矫直力,以及当前钢带经过粗矫和精矫后形成的当前钢板的当前钢板信息,并根据当前钢板信息,对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设备参数,其中,当前设备参数包括对当前钢带的当前总矫直力,当前总矫直力用于使当前钢带产生塑性变形以消除应力,目标设备参数对应的目标总矫直力与当前总矫直力不同,也即以当前钢带的矫直过程中使用的当前总矫直力以及矫直后的效果为参考,对矫直机的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使得矫直机依据目标设备参数对目标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时,总矫直力发生改变,提高对目标钢
带进行矫直时总矫直力的准确度,使得矫直后的效果更贴近用户的使用需求。
4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在步骤s102之后,对根据当前钢板信息,对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设备参数,并利用调整后的设备参数,对新的当前钢带进行矫直,获取新的当前钢带经过粗矫和精矫后形成的新的当前钢板的钢板信息,以此类推,直至某一当前钢带的钢板信息能够满足预设的板型要求,说明此时矫直机所使用的设备参数是能够生产出用户所需的钢板,则可以将此时使用的设备参数作为目标设备参数。
41.示例性的,板型要求可以如下:厚度12.0mm至16.0mm的当前钢板,板型为500mm
×
500mm、厚度大于16.0mm的当前钢板,板型为400mm
×
400mm,且当前钢板的平直度满足预设的平直度要求。
4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将目标设备参数用于多条目标钢带的矫直过程。比如同一批次的多条钢带,可以选择其中一条作为当前钢带,来确定目标设备参数,并利用目标设备参数矫直该批次的其他钢带。
43.在该批次的其他钢带矫直的过程,终端设备还可以进行自学习。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以预设的检测周期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目标钢板的板型是否满足板型要求。如果不满足,则需要重新调整设备参数。如果满足,可以增长检测周期。进而,终端设备可以不断地自适应调整检测周期和设备参数,以适配钢板生产线上复杂的生产要求。
44.下面对设备参数的具体调整过程进行说明。
4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当前钢板板型数据满足第一板型要求,则终端设备可以对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增大当前总矫直力,得到目标设备参数。
46.具体的,粗矫和精矫时,矫直机的矫直辊施加的总矫直力可以视为作用于物体中央向下施加的矫直力。如果总矫直力不足,应力释放后,物体将呈现“乌龟背”的形状,即两侧下翘,中央空起。如果总矫直力过大,物体将呈现“碗”的形状,即两侧上翘,中央下陷。基于上述现象,第一板型要求可以设置为:当前钢板两侧的离地高度均低于中心的离地高度。若当前钢板板型数据满足第一板型要求,则说明当前钢板呈现“乌龟背”的形状,应力未充分消除,终端设备可以对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增大当前总矫直力,得到目标设备参数。
47.相应的,若当前钢板板型数据满足第二板型要求,则说明当前钢板呈现“碗”的形状,应力过度消除,终端设备可以对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减少当前总矫直力,得到目标设备参数。其中,第二板型要求可以设置为当前钢板两侧的离地高度均高于中心的离地高度。
48.具体的,上述矫直机配置有矫直锟,矫直锟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矫直锟压下时可以增大矫直机的矫直力。上述当前设备参数包括矫直锟的压下量、矫直机中压下的矫直锟的数量中的一项。如果需要增大当前总矫直力,则终端设备可以选择增加矫直锟的压下量,和/或,增加矫直机中压下的矫直锟的数量。如果需要较少当前总矫直力,则终端设备可以选择减少矫直锟的压下量,和/或,减少矫直机中压下的矫直锟的数量。
49.实际应用中,如果钢带比较厚、强度比较高,例如上述当前钢带为厚规格(厚度大于或等于12.00mm)的高强钢(强度大于或等于500mpa)钢带时,应力的释放需要很长的时间。换言之,经过精矫后形成的钢板表面看似满足了板型的要求,实际上应力没有完全消除,直到很长时间后,应力才完全释放,导致钢板不平直。鉴于此,终端设备可以检测应力消
除量,若应力消除量小于第一消除量阈值,则说明应力未充分消除,终端设备可以对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增大当前总矫直力,得到目标设备参数。若应力消除量大于第二消除量阈值,则说明应力过度消除,终端设备可以对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减少当前总矫直力,得到目标设备参数。其中,第一消除量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消除量阈值,第一消除量阈值和第二消除量阈值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50.同样的,如果需要增大当前总矫直力,则终端设备可以选择增加矫直锟的压下量,和/或,增加矫直机中压下的矫直锟的数量。如果需要较少当前总矫直力,则终端设备可以选择减少矫直锟的压下量,和/或,减少矫直机中压下的矫直锟的数量。
51.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终端设备可以准确地检测从当前钢带到当前钢板所产生的总应力的消除情况,进而适应性地调整矫直机的设备参数,使得对目标钢带进行矫直时的矫直力准确度更高。
5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当前总矫直力可以具体包括粗矫机在粗矫时的第一当前矫直力和精矫机在精矫时的第二当前矫直力。应理解,第一当前矫直力和第二当前矫直力可分别消除一部分应力,终端设备可以对第一当前矫直力和第二当前矫直力进行分配,以调整粗矫机在粗矫时的第一总变形量和精矫机在精矫时的第二总形变量,进而消除不同比例的应力。
53.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粗矫机在粗矫时的第一应力消除占比范围,以及精矫机在精矫时的第二应力消除占比范围。其中,第一应力消除占比范围是指粗矫消除的应力在总应力的占比,可以为75%至85%,第二应力消除占比范围是指精矫消除的应力在总应力的占比,可以为10%至15%。
54.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应力消除占比范围,对第一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增大第一当前矫直力,使得增大后的第一当前矫直力对应的应力消除占比位于第一应力消除占比范围内。也可以根据第二应力消除占比范围,对第二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增大第二当前矫直力,增大后的第二当前矫直力对应的应力消除占比位于第二应力消除占比范围内。
55.如此,可以调整粗矫和精矫时所消除应力的分配比例,使得粗矫机和精矫机的分工更加明确,提高矫直效果。
56.请参考图3,图3示出了本技术终端设备内软件系统的模块示意图,该软件系统可以具体包括数据库模块、检测模块、报警模块、处理模块、建模模块、自学习模块、控制模块。
57.其中,数据库模块可以记录有生产线上钢卷、钢带、钢板的所有数据,例如板型要求等。检测模块可通过测厚仪、破损设备等对板型数据、应力消除量进行检测。处理模块可以对其他模块的信息进行处理、计算、分析,并进行设备参数的调整。建模模块可用于建立钢带的三维模型及力学模型、建立当前钢板的三维模型。报警模块可用于对异常数据和情况进行报警,可供用户设定,例如可以在钢板版型不符合要求,或者各个设备出现异常时进行报警。自学习模块可用于自适应调整检测周期和设备参数。控制模块可用于对各个模块及钢板生产线上的各个设备进行统一控制、协调、管理等。
58.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技术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根据本技术,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进行。
59.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装置400的结构示意
图,所述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装置400配置于终端设备上。
60.具体的,所述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装置400可以包括:
61.矫直力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矫直机以当前设备参数对当前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时的当前总矫直力,所述当前总矫直力用于使所述当前钢带产生塑性变形以消除应力;
62.钢板信息获取单元402,用于获取所述当前钢带经过粗矫和精矫后形成的当前钢板的当前钢板信息;
63.设备参数调整单元403,用于根据所述当前钢板信息,对所述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设备参数,所述目标设备参数对应的目标总矫直力与所述当前总矫直力不同,所述目标设备参数用于控制所述矫直机对目标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
6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当前钢板信息可以包括当前钢板的当前钢板板型数据。上述设备参数调整单元403可以具体用于:若所述当前钢板板型数据满足第一板型要求,则对所述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增大所述当前总矫直力,得到所述目标设备参数;
6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当前钢板信息可以包括当前钢板的应力消除量。上述设备参数调整单元403可以具体用于:若所述应力消除量小于第一消除量阈值,则对所述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增大所述当前总矫直力,得到所述目标设备参数。
6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矫直机可以包括粗矫机和精矫机,上述当前设备参数可以包括粗矫机的第一设备参数以及精矫机的第二设备参数,上述当前总矫直力可以包括粗矫机在粗矫时的第一当前矫直力和精矫机在精矫时的第二当前矫直力。上述设备参数调整单元403可以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粗矫机在粗矫时的第一应力消除占比范围,以及所述精矫机在精矫时的第二应力消除占比范围;根据所述第一应力消除占比范围,对所述第一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增大所述第一当前矫直力,增大后的第一当前矫直力对应的应力消除占比位于所述第一应力消除占比范围内;和/或,根据所述第二应力消除占比范围,对所述第二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增大所述第二当前矫直力,增大后的第二当前矫直力对应的应力消除占比位于所述第二应力消除占比范围内。
6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矫直机配置有矫直锟,矫直锟压下时增大矫直机的矫直力;当前设备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矫直锟的压下量、矫直机中压下的矫直锟的数量;上述设备参数调整单元403可以具体用于:增加所述矫直锟的压下量,和/或,增加所述矫直机中压下的矫直锟的数量。
6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钢板信息获取单元402可以具体用于:控制破损设备对所述当前钢板进行破损处理,得到多块相互分离的钢板区域;获取每个所述钢板区域的区域板型数据;根据所述区域板型数据,确定所述当前钢板的应力消除量。
6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矫直力获取单元401可以具体用于:获取所述当前钢带的当前钢带板型数据;根据所述当前钢带板型数据,确定所述当前总矫直力。
7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矫直机可以包括粗矫机和精矫机,上述当前设备参数可以包括粗矫机的第一设备参数以及精矫机的第二设备参数;上述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装置400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开卷机将所述当前钢卷打开,得到初始钢带;控制凹凸辊对所述初始钢带进行预处理,得到所述当前钢带;控制所述粗矫机根据所述第一设备参数对所述当前钢带进行粗矫,得到粗矫后的钢带;控制剪切设备对所述粗矫后的
钢带进行剪切处理,得到初始钢板;控制所述精矫机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参数对所述初始钢板进行精矫,得到所述当前钢板。
71.需要说明的是,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装置400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图1至图3所述方法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72.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5可以包括:处理器50、存储器5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5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52,例如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程序。所述处理器5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52时实现上述各个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3。或者,所述处理器5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5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4所示的矫直力获取单元401、钢板信息获取单元402和设备参数调整单元403。
73.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50执行,以完成本技术。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终端设备中的执行过程。
74.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矫直力获取单元、钢板信息获取单元和设备参数调整单元。各单元具体功能如下:矫直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矫直机以当前设备参数对当前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时的当前总矫直力,所述当前总矫直力用于使所述当前钢带产生塑性变形以消除应力;钢板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当前钢带经过粗矫和精矫后形成的当前钢板的当前钢板信息;设备参数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钢板信息,对所述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设备参数,所述目标设备参数对应的目标总矫直力与所述当前总矫直力不同,所述目标设备参数用于控制所述矫直机对目标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
75.所述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50、存储器5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仅仅是终端设备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76.所称处理器5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77.所述存储器51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51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5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5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5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78.需要说明的是,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终端设备的结构还可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对结构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79.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80.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81.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各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技术的范围。
82.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83.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84.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85.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
信号。
8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矫直机以当前设备参数对当前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时的当前总矫直力,所述当前总矫直力用于使所述当前钢带产生塑性变形以消除应力;获取所述当前钢带经过粗矫和精矫后形成的当前钢板的当前钢板信息;根据所述当前钢板信息,对所述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设备参数,所述目标设备参数对应的目标总矫直力与所述当前总矫直力不同,所述目标设备参数用于控制所述矫直机对目标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钢板信息包括所述当前钢板的当前钢板板型数据;所述根据所述当前钢板信息,对所述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设备参数,包括:若所述当前钢板板型数据满足第一板型要求,则对所述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增大所述当前总矫直力,得到所述目标设备参数;和/或,所述当前钢板信息包括所述当前钢板的应力消除量;所述根据所述当前钢板信息,对所述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设备参数,包括:若所述应力消除量小于第一消除量阈值,则对所述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增大所述当前总矫直力,得到所述目标设备参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机包括粗矫机和精矫机,所述当前设备参数包括所述粗矫机的第一设备参数以及所述精矫机的第二设备参数,所述当前总矫直力包括所述粗矫机在粗矫时的第一当前矫直力和所述精矫机在精矫时的第二当前矫直力;所述对所述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增大所述当前总矫直力,包括:获取所述粗矫机在粗矫时的第一应力消除占比范围,以及所述精矫机在精矫时的第二应力消除占比范围;根据所述第一应力消除占比范围,对所述第一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增大所述第一当前矫直力,增大后的第一当前矫直力对应的应力消除占比位于所述第一应力消除占比范围内;和/或,根据所述第二应力消除占比范围,对所述第二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增大所述第二当前矫直力,增大后的第二当前矫直力对应的应力消除占比位于所述第二应力消除占比范围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机配置有矫直锟,所述矫直锟压下时增大所述矫直机的矫直力;所述当前设备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矫直锟的压下量、所述矫直机中压下的矫直锟的数量;所述对所述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增大所述当前总矫直力,包括:增加所述矫直锟的压下量,和/或,增加所述矫直机中压下的矫直锟的数量。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当前钢带经过粗矫和精矫后形成的当前钢板的当前钢板信息,包括:控制破损设备对所述当前钢板进行破损处理,得到多块相互分离的钢板区域;获取每个所述钢板区域的区域板型数据;根据所述区域板型数据,确定所述当前钢板的应力消除量。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矫直机以当前设备参数对当前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时的当前总矫直力,包括:获取所述当前钢带的当前钢带板型数据;根据所述当前钢带板型数据,确定所述当前总矫直力。7.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机包括粗矫机和精矫机,所述当前设备参数包括所述粗矫机的第一设备参数以及所述精矫机的第二设备参数;在所述获取所述当前钢带经过粗矫和精矫后形成的当前钢板的当前钢板信息之前,所述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开卷机将所述当前钢卷打开,得到初始钢带;控制凹凸辊对所述初始钢带进行预处理,得到所述当前钢带;控制所述粗矫机根据所述第一设备参数对所述当前钢带进行粗矫,得到粗矫后的钢带;控制剪切设备对所述粗矫后的钢带进行剪切处理,得到初始钢板;控制所述精矫机根据所述第二设备参数对所述初始钢板进行精矫,得到所述当前钢板。8.一种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矫直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矫直机以当前设备参数对当前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时的当前总矫直力,所述当前总矫直力用于使所述当前钢带产生塑性变形以消除应力;钢板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当前钢带经过粗矫和精矫后形成的当前钢板的当前钢板信息;设备参数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钢板信息,对所述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设备参数,所述目标设备参数对应的目标总矫直力与所述当前总矫直力不同,所述目标设备参数用于控制所述矫直机对目标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的步骤。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适用于智能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上述钢板生产的智能控制方法具体包括:获取矫直机以当前设备参数对当前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时的当前总矫直力,所述当前总矫直力用于使所述当前钢带产生塑性变形以消除应力;获取所述当前钢带经过粗矫和精矫后形成的当前钢板的当前钢板信息;根据所述当前钢板信息,对所述当前设备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目标设备参数,所述目标设备参数对应的目标总矫直力与所述当前总矫直力不同,所述目标设备参数用于控制所述矫直机对目标钢带进行粗矫和精矫。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提高钢板矫直的准确度。确度。确度。


技术研发人员:

柯雪利 袁青峰 王文凯 韩钧 游建勇 柯辉 林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 广西盛隆钢铁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7

技术公布日:

2023/1/23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2:29: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797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矫直   所述   钢板   应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