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车结构及其可倾斜式轮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车架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三轮车结构及其可倾斜式轮架。


背景技术:



2.相较于汽车,三轮车有着近似于机车的灵活优势与较小体积,油耗经济表现也相对节能许多;相较于机车,无论是前二后一或前一后二的三轮车款,则有着较佳的稳定性。因此,综合四轮汽车与两轮机车的优点,使三轮车成为了近年来于国际间迅速崛起的新型态交通工具。
3.然而,一般三轮车过弯并不能保证三个轮子时时刻刻都贴紧地面,若其中一个轮子悬空时,则三轮车的稳定性就不复存在,进而容易发生侧翻事故等情形。是以,如何设计出行驶过程一直保持三轮着地的车架结构,是三轮车制造业者的研发重点。
4.有鉴于此,本技术发明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技术发明人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三轮车结构及其可倾斜式轮架,其利用两个纵向摆动杆可顺畅地相对固定底架作三维方向摆动,以达到三轮车结构及可倾斜式轮架具有优良地平衡感及稳定性。
6.于本技术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倾斜式轮架,包括:固定底架;横向摆动杆,中间枢接于固定底架;横向套管,与横向摆动杆并列配置;活动穿管,可滑动地穿设于横向套管;两个纵向摆动杆,纵向设置在横向摆动杆与横向套管的两侧,两个纵向摆动杆一端分别固接在活动穿管的两端,及另一端具有两个车轮连接部;以及两个直立摆动杆,直立设置在横向摆动杆与两个纵向摆动杆之间,直立摆动杆一端枢接于横向摆动杆的两端,及另一端枢接于两个纵向摆动杆。
7.于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三轮车结构,包括前轮框架;如上述的可倾斜式轮架,固定底架固接在前轮框架的后侧;以及两个后车轮,安装于两个车轮连接部。
8.基于上述,两个纵向摆动杆可顺畅地相对固定底架作三维方向摆动,进而带动安装于各车轮连接部的各后车轮也可顺畅地相对固定底架作三维方向摆动,使前车轮与前轮框架在行驶或停车时无论如何倾斜,两个后车轮皆能够通过可倾斜式轮架而时时刻刻稳固地贴紧地面,以避免三轮车结构发生侧翻事故等情形,进而提高三轮车结构及可倾斜式轮架的平衡感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三轮车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1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可倾斜式轮架的立体组合图。
1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可倾斜式轮架的剖面示意图。
1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可倾斜式轮架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1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可倾斜式轮架的俯视示意图。
1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可倾斜式轮架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1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可倾斜式轮架的使用状态后视图。
16.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可倾斜式轮架的另一使用状态立体图。
17.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可倾斜式轮架的另一使用状态后视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19.10:三轮车结构;
20.1:前轮框架;
21.2:可倾斜式轮架;
22.21:固定底架;
23.211:方形框;
24.212:后端杆;
25.22:横向摆动杆;
26.221:中间套管;
27.222:第一枢接孔;
28.23:横向套管;
29.24:纵向摆动杆;
30.242:车轮连接部;
31.243:第二枢接孔;
32.25:直立摆动杆;
33.251:底端枢接孔;
34.252:顶端枢接孔;
35.253:球形孔;
36.26:第一枢接杆;
37.27:第二枢接杆;
38.28:第三枢接杆;
39.281:球形接头;
40.291:活动穿管;
41.292:纵向跨接杆;
42.293:弹簧件;
43.3:后车轮;
44.4:坐垫承载架;
45.41:四边形框;
46.42:前侧杆;
47.43:后侧杆;
48.5:悬吊机构;
49.51:阻尼器;
50.52:螺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51.有关本技术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技术实施例。
52.请参考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三轮车结构及其可倾斜式轮架,此三轮车结构10主要包括前轮框架1、可倾斜式轮架2及两个后车轮3。
53.如图1所示,前轮框架1位在三轮车结构10的前侧,前轮框架1用于安装车头(图未揭示)及前车轮(图未揭示)。
54.如图1至图9所示,可倾斜式轮架2主要包括固定底架21、横向摆动杆22、横向套管23、活动穿管291、两个纵向摆动杆24及两个直立摆动杆25。
55.固定底架21固接在前轮框架1的后侧,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底架21为方形框211,但不以此为限制,其中方形框211远离于前轮框架1的一侧具有后端杆212。
56.横向摆动杆22中间枢接于固定底架21而可相对于固定底架21摆动,进一步说明如下,横向摆动杆22与后端杆212并列配置,横向摆动杆22中间延伸有中间套管221及两端设有两个第一枢接孔222。
57.另外,可倾斜式轮架2更包含第一枢接杆26,第一枢接杆26固接于固定底架21的后端杆212的中间处,第一枢接杆26穿设且枢接于中间套管221,从而令横向摆动杆22可通过中间套管221以第一枢接杆26为旋转中心而相对于固定底架21摆动。其中,第一枢接杆26与中间套管221之间套设有轴承(图未标示),以方便中间套管221相对第一枢接杆26转动。
58.横向套管23与横向摆动杆22并列配置,横向摆动杆22相较于横向套管23更远离前轮框架1配置,且横向套管23设置在固定底架21的上方,此横向套管23为圆形中空管,活动穿管291可滑动地穿设于横向套管23。其中,活动穿管291与横向套管23之间套设有轴承(图未标示),以方便活动穿管291相对横向套管23转动。
59.两个纵向摆动杆24纵向设置在横向摆动杆22与横向套管23的左、右两侧,两个纵向摆动杆24的一端分别固接在活动穿管291的两端,使两个纵向摆动杆24的一端可跟随活动穿管291移动,即两个纵向摆动杆24的一端能够跟随活动穿管291而相对于横向套管23滑移,两个纵向摆动杆24的另一端具有两个车轮连接部242,且每一个纵向摆动杆24设有配置在活动穿管291与各车轮连接部242之间的第二枢接孔243。
60.两个直立摆动杆25直立设置在横向摆动杆22与两个纵向摆动杆24之间,直立摆动杆25一端枢接于横向摆动杆22的两端而可相对于横向摆动杆22摆动,直立摆动杆25另一端枢接于两个纵向摆动杆24而可相对于两个纵向摆动杆24摆动。其中,每一个直立摆动杆25的底端设有底端枢接孔251及顶端设有顶端枢接孔252。
61.再者,可倾斜式轮架2更包含两个第二枢接杆27,各第二枢接杆27穿设且锁固于各第一枢接孔222,各第二枢接杆27穿设且枢接于各底端枢接孔251,从而令各直立摆动杆25可以第二枢接杆27为旋转中心而相对于横向摆动杆22摆动。其中,各第二枢接杆27与各底端枢接孔251之间套设有轴承(图未标示),以方便各直立摆动杆25相对各第二枢接杆27转动。
62.又,可倾斜式轮架2更包含两个第三枢接杆28,各第三枢接杆28穿设且锁固于各第
二枢接孔243,各第三枢接杆28穿设且枢接于各顶端枢接孔252,且每一个顶端枢接孔252为球形孔253,每一个第三枢接杆28具有容置且枢接于各球形孔253的球形接头281,从而令各纵向摆动杆24与各第三枢接杆28固接在一起而能够跟随各第三枢接杆28活动,各第三枢接杆28又通过各球形接头281而相对于各直立摆动杆25万向摆动,使得各纵向摆动杆24也可通过各第三枢接杆28与各球形接头281而相对于各直立摆动杆25万向摆动。
63.此外,可倾斜式轮架2更包含两个纵向跨接杆292及两个弹簧件293,两个纵向跨接杆292的一端固接于横向套管23,及两个纵向跨接杆292的另一端对应横向摆动杆22的上方配置,各弹簧件293弹性支撑在横向摆动杆22与各纵向跨接杆292之间。
64.如图1、图7、图9所示,两个后车轮3安装于两个车轮连接部242,进一步说明如下,本技术实施例的各车轮连接部242直接枢接于各车轮连接部242,但不以此为限制。
65.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三轮车结构10更包括坐垫承载架4,坐垫承载架4固接在前轮框架1的后侧且设置在固定底架21的上方。其中,本技术实施例的坐垫承载架4具有四边形框41,但不以此为限制,四边形框41具有相对设置的前侧杆42及后侧杆43。
66.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三轮车结构10更包括两个悬吊机构5,两个悬吊机构5组接在坐垫承载架4与固定底架21的后端杆212之间,每一个悬吊机构5包含阻尼器51及螺旋弹簧52中至少一者。其中,本技术实施例的两个悬吊机构5一端分别枢接于前侧杆42的两端,且每一个悬吊机构5包含依序上、下组接的螺旋弹簧52及阻尼器51,但不以此为限制。
67.如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三轮车结构10及可倾斜式轮架2的使用状态,其是利用横向摆动杆22中间枢接于固定底架21而可相对于固定底架21摆动,横向套管23与横向摆动杆22并列配置,两个纵向摆动杆24纵向设置在横向摆动杆22与横向套管23的两侧,两个纵向摆动杆24一端分别固接在活动穿管291的两端,两个纵向摆动杆24另一端具有两个车轮连接部242,两个后车轮3安装于两个车轮连接部242,两个直立摆动杆25直立设置在横向摆动杆22与二纵向摆动杆24之间,直立摆动杆25一端枢接于横向摆动杆22的两端而可相对于横向摆动杆22摆动,直立摆动杆25另一端枢接于两个纵向摆动杆24而可相对于两个纵向摆动杆24摆动。
68.借此,因上述可倾斜式轮架2各组件的枢接关系,使得两个纵向摆动杆24可顺畅地相对固定底架21作三维方向摆动,进而带动安装于各车轮连接部242的各后车轮3也可顺畅地相对固定底架21作三维方向摆动,使前车轮(图未揭示)与前轮框架1在行驶或停车时无论如何倾斜,两个后车轮3皆能够通过可倾斜式轮架2而时时刻刻稳固地贴紧地面,以避免三轮车结构10发生侧翻事故等情形,进而提高三轮车结构10及可倾斜式轮架2的平衡感及稳定性。
69.另外,每一个顶端枢接孔252为球形孔253,每一个第三枢接杆28具有球形接头281,各球形接头281容置且枢接于各球形孔253而形成万向接头,使各纵向摆动杆24可通过第三枢接杆28与球形接头281而相对于各直立摆动杆25作任意方向摆动,进而带动各后车轮3也可顺畅地相对各直立摆动杆25作任意方向摆动,更增加两个后车轮3贴紧地面的能力。
70.再者,悬吊机构5组接在坐垫承载架4与固定底架21之间,各弹簧件293弹性支撑在横向摆动杆22与各纵向跨接杆292之间,使各后车轮3更能紧贴地面,更加强两个后车轮3贴紧地面的能力。
71.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的三轮车结构及其可倾斜式轮架,可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问题。
7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是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的等效技术、手段等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倾斜式轮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架;横向摆动杆,中间枢接于所述固定底架;横向套管,与所述横向摆动杆并列配置;活动穿管,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横向套管;两个纵向摆动杆,纵向设置在所述横向摆动杆与所述横向套管的两侧,两个所述纵向摆动杆一端分别固接在所述活动穿管的两端,及另一端具有两个车轮连接部;以及两个直立摆动杆,直立设置在所述横向摆动杆与两个所述纵向摆动杆之间,所述直立摆动杆一端枢接于所述横向摆动杆的两端,及另一端枢接于两个所述纵向摆动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倾斜式轮架,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两个纵向跨接杆及两个弹簧件,两个所述纵向跨接杆一端固接于所述横向套管,及另一端对应所述横向摆动杆配置,各所述弹簧件弹性支撑在所述横向摆动杆与各所述纵向跨接杆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倾斜式轮架,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第一枢接杆,所述横向摆动杆中间延伸有中间套管,所述第一枢接杆固接于所述固定底架,所述第一枢接杆穿设且枢接于所述中间套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倾斜式轮架,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两个第二枢接杆,所述横向摆动杆的两端设有两个第一枢接孔,每一个所述直立摆动杆的底端设有底端枢接孔,各所述第二枢接杆穿设且锁固于各所述第一枢接孔,所述第二枢接杆穿设且枢接于各所述底端枢接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倾斜式轮架,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两个第三枢接杆,每一个所述直立摆动杆的顶端设有顶端枢接孔,每一个所述纵向摆动杆设有配置在所述活动穿管与各所述车轮连接部之间的第二枢接孔,各所述第三枢接杆穿设且锁固于各所述第二枢接孔,所述第三枢接杆穿设且枢接于各所述顶端枢接孔。6.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倾斜式轮架,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个所述顶端枢接孔为球形孔,每一个所述第三枢接杆具有容置且枢接于各所述球形孔的球形接头。7.一种三轮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框架;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倾斜式轮架,所述固定底架固接在所述前轮框架的后侧;以及两个后车轮,安装于两个所述车轮连接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轮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坐垫承载架,所述坐垫承载架固接在所述前轮框架的后侧且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架的上方。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轮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两个悬吊机构,两个所述悬吊机构组接在所述坐垫承载架与所述固定底架之间,每一个所述悬吊机构包含阻尼器及螺旋弹簧中至少一者。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轮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坐垫承载架具有四边形框,所述四边形框具有相对设置的前侧杆及后侧杆,两个所述悬吊机构一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前侧杆的两端。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关于一种三轮车结构及其可倾斜式轮架,此可倾斜式轮架包括固定底架、横向摆动杆、横向套管、活动穿管、两个纵向摆动杆及两个直立摆动杆,横向摆动杆中间枢接于固定底架;横向套管与横向摆动杆并列配置;活动穿管可滑动地穿设于横向套管;两个纵向摆动杆纵向设置在横向摆动杆与横向套管的两侧,两个纵向摆动杆一端分别固接在活动穿管的两端及另一端具有两个车轮连接部;两个直立摆动杆直立设置在横向摆动杆与两个纵向摆动杆之间,直立摆动杆一端枢接于横向摆动杆的两端及另一端枢接于两个纵向摆动杆。两个纵向摆动杆。两个纵向摆动杆。


技术研发人员:

陳俊豪 李慶隆 許逸香 簡連達 林光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泓创绿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4.23

技术公布日:

2022/10/25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30: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79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横向   所述   纵向   两个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