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无叶风扇的普及度越来越高,消费者对无叶风扇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3.无叶风扇一般包括基座和风道,基座内设置有被电机带动的叶轮,叶轮往风道吹送气流,气流再经过风道上开设的出风口送出。
4.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风道大多是环状的,而现有技术环状风道的性能已经进行了大量的优化,使得环状风道的性能已远超传统的风扇,但是,除了环状风道以外,无叶风扇还可以通过沿竖向延伸的筒状风道进行送风,而目前对筒状风道的优化设计并不多,使得筒状风道的送风效果还远不及环状风道,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性能较佳的筒状风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筒状风道送风效果不佳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其包括沿竖向等截面拉伸的导风筒,导风筒顶部封闭且底部开口、内部形成风腔、侧壁开设有沿竖向延伸的出风口,出风口使风腔与外界连通;在该导风筒的水平截面中,风腔至少由一段第一圆弧和两段第二圆弧围成,两段第二圆弧对称地连接在第一圆弧的两端,第二圆弧的半径大于第一圆弧的半径,第二圆弧与第一圆弧连接的一端为连接端且另一端为末端,两段第二圆弧之间的间距从连接端至末端逐渐减少,两段第二圆弧的末端间隔设置以形成出风口,出风口的宽度为3-5mm;以第一圆弧的中点朝向出风口为长度方向,在水平截面内垂直于长度方向为宽度方向,风腔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大于1.3且小于1.5,风腔的宽度与出风口的宽度的比值大于15且小于25。
7.进一步地,第二圆弧的半径与第一圆弧的半径的比值大于2且小于3。
8.进一步地,第二圆弧与第一圆弧相切。
9.进一步地,第一圆弧的圆心角大于180
°
且小于200
°

10.进一步地,第二圆弧的末端设置有反向导圆角结构。
11.进一步地,在两个反向导圆角结构的末端连接有两个平行段。
12.进一步地,该筒状风道的底部还设置有圆筒状的进风筒,进风筒与导风筒底部的开口连通,进风筒与第一圆弧段同轴且进风筒的半径小于或等于第一圆弧段的半径。
13.进一步地,进风筒借助平滑过渡结构与导风筒底部的开口连通。
14.进一步地,在出风口内沿竖向方向排布有多个连接块,连接块连接出风口的两侧壁。
15.进一步地,连接块具有朝向第一圆弧段的内侧边缘,内侧边缘往远离第一圆弧段的方向凹陷。
1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其通过特殊的结构设置使得能在竖向方向上送风均匀且有效送风距离远,具有较佳的送风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的主视图;
20.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也即水平截面图;
21.图5是风腔在水平截面中的轮廓简图;
22.图6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的立体剖切图;
24.图8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9是连接块的俯视图;
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的模拟送风效果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导风筒;11、风腔;111、第一圆弧;112、第二圆弧;113、反向导圆角;114、平行段;12、出风口;2、进风筒;3、平滑过渡结构;4、连接块;41-内侧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当出现术语如“设置在”、“相连”、“连接”时,这些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媒介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对于本实用新型中所出现的方向词,是为了能更好地对特征的特点及特征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应当理解的是,当本实用新型的摆放方向发生改变时,特征的特点及特征间的关系的方向也对应发生改变,因此方向词不构成对特征的特点及特征间的关系在空间内的绝对限定作用,仅起到相对限定作用。
3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如图1至图9所示,其包括沿竖向等截面拉伸的导风筒1,导风筒1顶部封闭且底部开口、内部形成风腔11、侧壁开设有沿竖向延伸的出风口12,出风口12使风腔11与外界连通。如图5所示,在该导风筒1的水平截面中,风腔11至少由一段第一圆弧111和两段第二圆弧112围成,两段第二圆弧112对称地连接在第一圆弧111的两端,第二圆弧112的半径大于第一圆弧111的半径,第二圆弧112与第一圆弧111连接的一端为连接端且另一端为末端,两段第二圆弧112之间的间距从连接端至末端逐渐减少,两段第二圆弧112的末端间隔设置以形成出风口12,出风口12的宽度d3为3-5mm。以第一圆弧111的中点朝向出风口12为长度方向,在水平截面内垂直于长度方向为宽度方向,风腔11的长度d1与宽度d2的比值大于1.3且小于1.5,风腔11的宽度d2与出风口12的宽度d3的比值大于15且小于25。制造该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时,可以以出风口12的宽度d3为基准,按照本实施例所给定的倍数范围确定其他结构的尺寸。
32.优选地,风腔11采用如图4所示的等厚的侧壁围成,可采用注塑或金属板材折弯的
方式得到,制造方便且节省材料;当然,除此以外,风腔11还可以采用非等厚的侧壁围成,只要能围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截面形状的风腔11即可。
33.基于上述的结构设置,该种筒状风道的风腔11的形状类似于水滴状,气流在其内部流动顺畅,在竖向方向上的阻碍少,使得气流能在出风口的竖向各处被均匀地送出;且气流被从出风口12送出前经过聚拢和加速,使气流能被送到更远的地方。
3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圆弧112的半径r2与第一圆弧111的半径r1的比值大于2且小于3。第二圆弧112与第一圆弧111相切。第一圆弧111的圆心角∠1大于180
°
且小于200
°
。第二圆弧112的末端设置有反向导圆角113结构,反向导圆角113结构风阻小,有利于气流的导流。在两个反向导圆角113结构的末端连接有两个平行段114,两个平行段114使气流被送出时平行,送风更远。
35.基于上述所提供的各结构尺寸比例,本实施例给出一组优选的结构尺寸:出风口12的宽度d3为3mm,第一圆弧111的半径r1为31.5mm,第二圆弧112的半径r2为77.8mm,第一圆弧111的圆心角为192
°
,第二圆弧112与第一圆弧111相切,风腔11的长度d1为91.5mm,风腔11的宽度d2为63mm,风腔11的总高度800mm。
36.在本实施例中,该筒状风道的底部还设置有圆筒状的进风筒2,进风筒2与导风筒1底部的开口连通,进风筒2与第一圆弧111段同轴且进风筒2的半径小于或等于第一圆弧111段的半径。通过设置进风筒2使该筒状风道与无叶风扇的底座连接。进一步优选地,进风筒2借助平滑过渡结构3与导风筒1底部的开口连通。采用平滑过渡结构3连通两者可以减少风阻。
37.在本实施例中,在出风口12内沿竖向方向排布有多个连接块4,连接块4连接出风口12的两侧壁。连接块4的设置可以增加出风口12的强度,防止出风口12变形。进一步优选地,连接块4具有朝向第一圆弧111段的内侧边缘41,内侧边缘41往远离第一圆弧111段的方向凹陷。内侧边缘41的凹陷结构能够减少连接块4对于上升的气流的阻挡,使出风口12送出的气流更加均匀。
38.无叶风扇的重要性能参数包括送风距离和送风均匀度,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优选的结构尺寸制得一种筒状风道,将其连接至无叶风扇的底座,经过测试,其有效送风距离达到7-8米;同时,对该筒状风道进行模拟分析,分析得到如图10所示的送风效果图,从图10中看出,出风口12的各处的气流密度基本一致,可以得出该筒状风道的出风口12在竖向方向上各处的送风量较为平均,送风均匀度好。因此,该种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能在竖向方向上送风均匀且有效送风距离远,具有较佳的送风效果。
39.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0.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竖向等截面拉伸的导风筒,导风筒顶部封闭且底部开口、内部形成风腔、侧壁开设有沿竖向延伸的出风口,出风口使风腔与外界连通;在该导风筒的水平截面中,风腔至少由一段第一圆弧和两段第二圆弧围成,两段第二圆弧对称地连接在第一圆弧的两端,第二圆弧的半径大于第一圆弧的半径,第二圆弧与第一圆弧连接的一端为连接端且另一端为末端,两段第二圆弧之间的间距从连接端至末端逐渐减少,两段第二圆弧的末端间隔设置以形成出风口,出风口的宽度为3-5mm;以第一圆弧的中点朝向出风口为长度方向,在水平截面内垂直于长度方向为宽度方向,风腔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大于1.3且小于1.5,风腔的宽度与出风口的宽度的比值大于15且小于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其特征在于:第二圆弧的半径与第一圆弧的半径的比值大于2且小于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其特征在于:第二圆弧与第一圆弧相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其特征在于:第一圆弧的圆心角大于180
°
且小于20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其特征在于:第二圆弧的末端设置有反向导圆角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反向导圆角结构的末端连接有两个平行段。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其特征在于:该筒状风道的底部还设置有圆筒状的进风筒,进风筒与导风筒底部的开口连通,进风筒与第一圆弧段同轴且进风筒的半径小于或等于第一圆弧段的半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其特征在于:进风筒借助平滑过渡结构与导风筒底部的开口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其特征在于:在出风口内沿竖向方向排布有多个连接块,连接块连接出风口的两侧壁。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其特征在于:连接块具有朝向第一圆弧段的内侧边缘,内侧边缘往远离第一圆弧段的方向凹陷。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叶风扇的筒状风道,其包括沿竖向等截面拉伸的导风筒,导风筒顶部封闭且底部开口、内部形成风腔、侧壁开设有沿竖向延伸的出风口,出风口使风腔与外界连通;在该导风筒的水平截面中,风腔至少由一段第一圆弧和两段第二圆弧围成,两段第二圆弧对称地连接在第一圆弧的两端,第二圆弧的半径大于第一圆弧的半径,第二圆弧与第一圆弧连接的一端为连接端且另一端为末端,两段第二圆弧之间的间距从连接端至末端逐渐减少,两段第二圆弧的末端间隔设置以形成出风口,出风口的宽度为3-5mm;风腔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大于1.3且小于1.5,风腔的宽度与出风口的宽度的比值大于15且小于25;其具有较佳的送风效果。的送风效果。的送风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王国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宏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09

技术公布日:

2023/2/17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40: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780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圆弧   风道   风扇   出风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